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卉  尤黎明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1055-1056,F0003
目的描述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造口自我效能问卷,对107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得分(82.40±19.83)分。70%的患者性生活效能、性生活满意度效能处于低水平。影响造口患者自我效能的因素为化疗、造口自理水平、造口术后时间(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关注造口患者性生活方面的问题,加强对化疗患者的随访指导,循序渐进地提高造口者的自理水平,从而改善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患者的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和希望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造口自我护理量表-普通版、Herth希望量表对102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38.77±5.85)分;希望总分(38.98±4.85)分,均处于高水平。希望总分、身体形象改变、家庭人均月收入和自我接受造口与结肠造口患者的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护士应注意给造口患者以希望和力量,促使患者接受造口和身体形象的改变,以提高其造口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患者自我护理造口的情况,为提高造口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92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造口周围皮肤炎症是发生率最高的造口并发症,59例患者曾出现过造口周围皮肤炎;78%的患者排便无规律;29%的患者存在排便不适;70%的患者经常出现排便异常;仅22%的患者在出院前能够达到完全自理;患者最希望了解的知识是如何训练定时排便。结论 造口患者造口局部护理状况不佳,应加强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描述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早期自我护理能力,探讨影响结肠造口术后患者早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人住浙江省义乌市二甲以上医院的结肠造口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调查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101.31±13.92)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自觉病情程度、住院天数呈正相关性。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结肠造口术后患者早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描述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早期自我护理能力,探讨影响结肠造口术后患者早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入住浙江省义乌市二甲以上医院的结肠造口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调查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101.31±13.92)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自觉病情程度、住院天数呈正相关性.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结肠造口术后患者早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提供支持。方法以53例结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法、质性资料内容分析法开展研究,评价患者造口护理能力,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评估患者造口自护能力评分影响因子。结果53例患者自护能力平均得分(81.48±15.32)分,≤70分3例。年龄<55岁、中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离婚、独居、费用自付比例≥50%、造口时间≥6个月患者造口自护能力显著高于同因素其他分层患者(P<0.05);文化水平、年龄、居住情况、造口时间成为患者造口自护能力评分影响因子(P<0.05)。结论多数结肠造口患者具有基本的结肠造口自护能力,但或多或少均存在不足;高龄、文化水平较低、与子女和(或)配偶居住、造口时间较短者,造口自护能力相对较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王留针 《当代护士》2016,(12):40-42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行结肠造口术的68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汉化版(WHO QOL-BREF)、社会支持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结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及社会支持关系。结果患者社会支持总评分为(62.35±5.48)分,自护能力总评分为(85.79±13.02)分,WHO QOL-BREF总评分为(41.98±5.63)分。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生活质量总评分、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能力评分及社会总支持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结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较低,认为通过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给予足够的社会支持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提高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护理干预现状;主要包括总结影响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的因素,结肠造口患者术后自护能力的现状、护理干预模式、护理干预内容、目前我国在造口护理领域尚存在的问题.认为通过对结肠造口患者的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使其达到身心全面康复及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后护理效果及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结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开展协同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后ESCA评分、护理后造口周围皮肤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自护概念(26.70±6.78)分、自护责任感(22.10±3.02)分、自护技能(31.07±9.89)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CA评分(145.82±17.51)分,优于对照组的(128.92±18.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口周围皮肤不良情况总发生率10.00%(3/30),低于对照组的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后护理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汉族与维吾尔族肠造口患者术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社会支持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129例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汉族76例,维吾尔族53例。对这些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主要研究工具为自我护理能力实施(ESCA)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全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07.40±16.75)分,其中0.78%的患者处于低等水平,62.02%的患者达到中等水平,37.21%的患者达到了高等水平。汉族与维吾尔族肠造口患者之间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强于维吾尔族患者,而在自我护理能力4个维度的分析中发现:在自我护理知识方面汉族患者高于维吾尔族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我概念、执行自我照顾以及被动性3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维吾尔族及汉族肠造口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的研究中发现,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于支持的利用情况3个方面,维吾尔族患者均优于汉族患者,但是在社会支持的总分方面,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中,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上有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我护理知识方面;应该加强对维吾尔族患者在肠造口护理知识方面的宣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疾病知识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36)及对照组(n=36),对照组术后给予直肠癌术后肠造口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实施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知识评分、自护能力总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1),观察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 =6.400,P=0.011)。结论 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疾病知识及自护能力,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延伸护理服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医院开展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延伸护理服务的方法。方法将72例结肠造口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接受术后延伸护理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服务,出院半年后就两组造口并发症、规律性排便的建立、自我护理能力和性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反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的诸项目中,尤为每日护理造口所需时间和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观察组发生少。结论术后延伸护理服务能较好地满足造口者的需求,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在出院后康复期实施出院随访延伸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将72例直肠癌造口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实验组出院的患者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与接受常规护理出院的对照组患者作对比研究。2组患者均在出院6个月后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9.44%,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出院随访延伸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恢复自信心,更好地掌握造口的护理方法,减少直肠癌造口康复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在提高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胃肠外科住院的45例造口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对造口患者进行管理;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胃肠外科住院的55例造口患者作为试验组,应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缺陷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提高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行动研究实践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造口患者8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基于行动研究实践理论开展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调查量表以及自护能力量表(ESCA)评分。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造口照顾、饮食选择、社交、劳动信心、生活自理信心、性生活信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技能、自我责任、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行动研究实践理论的健康教育通过观察、反思,不断改进行动干预,能够有效提升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护能力与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社区护理干预对行Miles根治术的直肠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6月收治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的结肠造口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自我护理知识宣教,观察组在常规术后自我护理知识宣教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指导、电话回访和访视者交流相结合的综合社区干预措施,于6个月后对两组进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和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进行Miles术,术后有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 ESCA)和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调查,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12.70±8.19)分,自我效能感为(2.79±0.58)分;对照组分别为(108.85±9.10),(2.54±0.6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73,3.778;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在自我护理能力的4个维度和自我效能感上均有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提高了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提升了其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造口师护理指导对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永久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方法 对实施Miles术后永久肠造口的62例患者给予造口师指导护理,在指导前及指导后3个月让患者填写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 ESCAS)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 结果 造口师指导后3个月,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社会支持均提高,且自护能力评分的提高与社会支持评分的提高呈显著正相关(r=0.868 7, P<0.05)。 结论 造口师护理指导可明显提高Miles术后永久肠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社会支持,且两者的提高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