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对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患者血液透析知识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或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预期健康教育计划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预期健康教育计划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预期健康教育计划,将需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应用预期健康教育计划干预,对照组(31例)应用传统的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1d进行调查,作为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比较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100.00%,对照组为7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2,P〈0.01);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8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5);两组患者术前SF-36各维度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预期健康教育计划能达到患者满意、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规范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水平。方法将2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106例)和模板组(106例),普通组护士对人组患者结合系统化整体护理,按照常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模板组对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症状和需要,将健康教育与临床路径理论相结合,制定并依据健康教育模板实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结果。结果模板组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问题首次诊断合格率为83.96%,高于普通组7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模板组患者健康教育措施落实合格率为91.50%,高于普通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P〈0.05);模板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合格率为75.47%,高于普通组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P〈0.05)。结论建立健康教育模板,可以规范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流程、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促进患者对健康知识的学习掌握。  相似文献   

4.
院前急救对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05例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抢救及预后资料,并分为院前急救组与直接后送组,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院前急救组院前病死率、总病死率均低于直接后送组(2.98%vs8.82%,5.97%vs1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9,P〈0.05;χ^2=9.08,P〈0.01);两组间院中病死率及继发病死率(2.49%vs5.39%,0.50%vs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P〉0.1;χ^2=3.21,P〉0.05);院前急救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直接后送组(0.50%vs3.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5)。结论 在群体性毒鼠强中毒发生时,积极的院前急救是降低病死率、后遗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应大力提倡和发展院前急救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制临床路径表在血液透析诱导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由护士在治疗前用自制临床路径表对其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路径后,执行透析医嘱进行透析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透析流程执行医嘱开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血液透析诱导期发生低血压16例,失衡综合征15例,对照组分别为29,31例,试验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2,10.25;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4.0%和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0,6.38;P<0.05)。结论通过对血液透析诱导期风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干预相关风险因素形成护理路径,降低了诱导期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血液透析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6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1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健康教育。选取2018年时7—12月的1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血液透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达标率、健康知识知晓率、透析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达标率、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透析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达标率、健康知识知晓率、透析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与制作的专用消化内镜治疗床应用于内镜下上消化道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行内镜下上消化道微创治疗患者采用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专用消化内镜治疗床;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检查床,比较两组内镜下微创治疗过程中患者体位的合格率、患者坠床风险的发生率、内镜下微创治疗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体位的合格率分别为93.3%,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31,P〈0.05);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5.o%,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46,P〈0.05);患者坠床风险发生率分别为0.0%,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24,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分别为1.7%,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24,P〈0.01)。结论自制专用消化内镜治疗床结构合理。临床应用可提高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压与高血压的发生情况,探讨血压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入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观察血液透析治疗中不同性别、年龄、透析年限、血流量、透析器通量及超滤率对血压的影响。结果 透析年限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血压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以透析年限≤1年、1-3年、3-5年和≥5年分组,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3.8%、22.5%、26.7%和3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年vs1-3年=23.129,P〈0.001;χ^21-3年vs≥5年=22.889,P〈0.001;χ^23-5年vs≥5年=9.072,P=0.003)。透析中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2.3%、14.2%、12.2%和8.1%,透析年限≤1年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年vs1-3年=20.399,P〈0.001;χ^2≤1年vs 3-5年=22.774,P〈0.001;χ^2≤1年vs≥5年=24.811,P〈0.001)。超滤率与透析中低血压相关(P=0.006),但与透析中高血压无关(P=0.585);余性别、年龄、透析器通量及血流量对透析中低血压(P性别=0.568;P年龄=0.059;P透析器通量=0.572;P血流量=0.447)或高血压(P性别=0.346;P年龄=0.337;P透析器通量=0.121;P血流量=0.479)影响不大。结论 随着透析年限的增加,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高血压的发生率却明显减少;而超滤率与透析中低血压相关。应注意不同透析年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媒体健康教育对肺功能检查的影响。方法选择肺功能检查受检者851例,随机对照分为对照组427例和实验组42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多媒体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受检者用力肺活量检查质量。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用力肺活量检查外推容积达标率分别为87.82%和9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P〈0.01);重复性达标率分别为81.97%和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5);10min内完成率分别为85.95%和9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P〈0.01)。结论肺功能检查需要受检者良好配合,多媒体健康教育有助于在受检者层面提高用力肺活量检查质量控制,提高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健康中青年女教师支原体的携带与感染情况。方法将检测对象分为两组,126例健康体检女教师为体检组;102例性病门诊初诊患者为门诊组。对两组检测对象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结果解脲支原体(Uu)检出率:体检组为30.2%,门诊组为43.1%;Uu合并人型支原体(Mh)的检出率:体检组为3.2%,门诊组为6.9%。体检组与门诊组支原体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体检组内炎性反应者支原体的感染明显高于非炎性反应者(χ^2=26.69,P〈0.01);门诊组内炎性反应者与非炎性反应者支原体的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P〉0.05);两组间炎性反应者支原体的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非炎性反应者支原体的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结论进行健康妇女支原体的检测,对及时发现和控制宫颈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健康理念形成率和治疗依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得分(28.21±2.25),健康理念形成率为85.O%,对照组分别为(23.04±4.12)分,6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4,χ2=4.27,P〈0.05);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0%比80.0%,97.5%比85.0%,χ2分别为4.67,4.35;P〈0.05);实验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住院天和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效果比较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及舒适度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HP组)15例、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15例和血液透析组(HD组)15例,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同时给予心理指导、皮肤护理和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的改善及舒适度情况。结果皮肤骚痒评分三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组7~9分者10例,HP组2例,HDF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0,P〈0.05);治疗后HD组皮肤骚痒缓解率为33.3%,HP组为86.7%,HDF组为80.o%,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P〈0.05);舒适度三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组舒适1例,HP组11例,HDF组10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1,P〈0.01)。结论HP、HDF治疗结合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群组短信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间期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中心透析的80例MH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短信教育组(下称短信组)和对照组。短信组在每次透析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透析间期接收定时群发的健康教育信息;对照组只在透析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结果80例MHD患者中,短信组对透析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439,P〈0.05);短信组的患者的内瘘感染(闭塞)发生率亦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65,P〈0.05)。结论短信模式分组群定时发送健康教育信息,提高了MHD患者血液透析间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了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PICC置管患者阶段性健康教育双向评价表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将214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98)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n=116)应用双向评价表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对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达到93.9%,实验组满意度达到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5,P〈0.05),实验组患者穿刺点出血、局部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管腔回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92,3.64,6.39,2.91,4.17,9.53;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应用阶段性健康教育评价表,强调了细节管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传统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6例置管患者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观察组通过超声影像技术选择上臂中下部的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并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术后患者带管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的一次成功率为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P〈0.05);观察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3±8.6)d比(89.3±9.6)d;t=5.2,P〈0.01];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例数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71%比10.71%;χ^2=16.39,P〈0.05),而导管脱出、感染、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3.0%高于对照组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P〈0.05)。结论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安全性高,增加患者手臂的舒适度,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少。比传统PICC置管术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优化护理流程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以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原有的血液净化护理流程进行分析、评估,重建、优化,并组织实施,比较优化护理流程前患者106例和优化护理流程后患者115例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流程优化前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3.9%,实施后总体满意度为95.7%,优化护理流程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5,P〈0.05);优化血液透析治疗流程后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穿刺处渗血或出血发生率为13.92%,管道脱落发生率为0.87%,均低于流程优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594,5.198;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能提高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实施MEC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达标率、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率82.9%,健康教育达标率为85.7%,患者满意度94.3%,并发症发生率2.9%,与对照组比较(22.9%,41.4%,80.0%,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856;x2值分别为24.95,23.78,24.56;P〈0.01)。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宣教,可提高MECT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烧伤患者疾病健康教育质量,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5.01,P〈0.05)。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94.0%,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0,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烧伤疾病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实行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临床路径组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按路径对家属及患者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依从性及透析的满意度。结果实施6个月后临床路径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是一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医疗、护理水平及健康教育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家庭干预方式对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的家庭干预方式对弱视患儿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及相应家庭护理对策的制定。方法 随机将95例弱视患儿(124眼)分为2组,弱视综合治疗组51例68眼,家庭干预综合治疗组44例56眼并再次被分为积极干预和一般干预组,同时观察治疗起效时间、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1个月内起效眼数的比例在家庭干预组较综合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5,P〈0.05),积极干预组较综合治疗组高,有统计学意义(χ^2=6.543,P〈0.05)而一般干预组和综合治疗组间有升高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49,P〉0.05);6个月内总的起效比例干预组与综合治疗组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1,P〉0.05),积极干预治疗起效时间短于综合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家庭干预组患儿依从性较综合治疗组高,有统计学意义(χ^2=8.818,P〈0.01);积极家庭干预组患儿依从性较综合治疗组高,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0,P〈0.01);积极家庭干预组患儿依从性较一般家庭干预组高,有统计学意义(χ^2=4.283,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家庭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与综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8,P〉0.05);家庭干预组的治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χ^2=5.045,P〈0.05),其中积极干预组的治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χ^2=7.799,P〈0.01)。结论 积极家庭干预可以提高学龄期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