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主要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上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0.7%加.8%,每年有15万-17万先心病新生儿患者,其中约10万患儿需要手术治疗。常见的先心病,如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自1987年4月至2013年6月,我院小儿心脏科行先心病介入治疗患者2 715例。按年龄分为三组,3岁为婴幼儿组,3~6岁为学龄前组,6~18岁为学龄组。对介入治疗中、后发生的34例并发症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组共34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26%。封堵器脱落、心律失常和溶血多见,均为7例,占总并发症20.5%;心包填塞2例,脑部并发症3例,瓣膜损伤2例,臂丛神经损伤3例,血管损伤2例,血小板减少1例。其中死亡4例。②婴幼儿组严重并发症最多16例,占47%,学龄前组12例,占35%。学龄组最少占18%,前两组各有2例死亡。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需要充分认识,通过规范操作,努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能正确处理,严格随诊,使先心病介入治疗真正做到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应用心电图和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的方法观察本院1546例行心脏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在3~42(平均20.6±13.9)个月的随访期内,1546例先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总成功率97.61%(1509/1546),总并发症发生率9.70%(150/1546),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10%(17/1546),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封堵器脱落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基底节区脑梗死1例,股动脉血栓3例,经相应治疗均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前正确诊断、术中准确操作和术后认真随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远期并发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更新和技术方法的日臻成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取得了重大发展。先心病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但作为一项新的治疗技术,其疗效还需长期的临床随访结果去评价。先心病介入治疗远期并发症主要包括封堵器脱落、血栓形成、心脏穿孔、心律失常等。术后应严格随访并适当延长随访时间,及时发现并治疗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在老年期的人群中属于少见的心脏病种。1979年日本报道1000例老年人尸检结果中,先心病29例,占2.9%。1982年上海仁济医院等统计4000余例住院的先心病中,>60岁者有21例,占0.52%。说明先心病在老年人中仍有一定的发生率。先心病能存活到老年期者,多系心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中和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来66例3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施行了介入封堵术的患者。其中: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18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12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36例。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6例并发症作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常见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09%。其中:室间隔缺损发生3例;房间隔缺损发生3例;动脉导管未闭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并发症不容忽视,尤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由于技术的推广,特别是Amplatzer封堵器的应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治疗蓬勃发展,本文搜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文献资料,并对先心病(主要是ASD、VSD和PDA)介入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未成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 077例CHD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一次未成功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077例CHD患者中,介入治疗未成功率为2.32%(25/1 077)。其中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7例封堵未成功,占2.31%(7/303);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中2例封堵未成功,占0.65%(2/310);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16例封堵未成功,占3.80%(16/421);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中43例介入治疗均成功。结论:CHD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重视影响手术不成功的因素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孙鹏  岳剑敏 《山东医药》2007,47(34):31-31
随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与推广,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也逐渐开展心脏病介入手术。2006年10月-2007年8月,我院对21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介入治疗方法及器械的不断发展,逐步拓宽了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方法,开辟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新领域。这一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少、成功率高、安全有效、无并发症等优点,为越来越多患者所接受。现着重谈论这一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自1986年4月至2009年4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有6029例先心病施行了介入治疗,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388例并发症和5例死亡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将遗留严重功能障碍及需要经介入或外科手术处理的并发症定为严重并发症,将患者离开导管室后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定为迟发.结果 6029例先心病患者介入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44%,其中房间隔缺损(ASD)组的并发症为7.69%(184/2392);动脉导管未闭(PDA)组为4.20%(87/2070);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为1.31%(10/761);室间隔缺损组为14.94%(85/569);体肺侧支栓塞术组为3.13%(3/96);肺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组为30.95%(13/42);冠状动脉瘘栓塞术组为12.50%(2/16);主动脉窦瘤破裂封堵术组为20.00%(2/10);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为66.67%(2/3).6029例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65%,其中迟发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22%.总病死率为0.08%,其中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为0.26%(2/761),PDA封堵术组为0.05(1/2070),房间隔造口术组为9.10%(1/11),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为33.33%(1/3).紧急手术占0.22%(13/6029),择期手术占0.13%(8/6029),安装永久起搏器占0.03%(2/6029),其余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或介入处理.结论 先心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低,术前应与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充分沟通,术后应作严格随访,尤其警惕部分介入治疗术后迟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844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院(科)自1987年4月至2011年2月,1844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先心病介入治疗近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常见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及肺动脉瓣狭窄(PS)常规行右心导管检查,记录各心腔大血管血氧资料及压力数据,计算肺循环血量与体循环血量比值(QP/QS);PDA、VSD分别做主动脉弓降部、左心室造影,以了解其大小、位置,ASD则通过超声心动图,了解其大小及边缘情况。选择适当堵闭器常规操作,将其放置合适位置,再经造影或超声心动图了解堵闭器位置及有无残余分流情况,若情况良好则释放堵闭器。对PS、主动脉瓣狭窄(AS)则在测量跨瓣压差基础上,通过右心室、左心室造影测量瓣环大小,以选择适当球囊扩张狭窄瓣环。结果:我科共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疗1 844例,其中男性743例,女性1 101例;年龄0.3~72岁;体质量4.5~107 kg,平均23.9 kg。其中PDA共818例,ASD共600例,膜部VSD共190例,2例肌部VSD。PS 212例,AS 5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A/IVS)所做的射频打孔+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2例,其他冠状动脉瘘及复合畸形等17例。总成功率为98.4%,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59%(11/1 844)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VSD)、右心室流出道破裂1例(PS),心跳骤停1例(AS),以上3例均死亡。三尖瓣腱索损伤1例(PS),心律失常-完全房室传导阻滞3例(VSD 1例,ASD 2例),伞漂移4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0.16%。对每例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要求其在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来院复查,随诊率达90%。讨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心病避免了开胸创伤大、全身麻醉及体外循环等高风险因素,封堵效果好,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患者住院时间短。但严格掌握适应证,仍是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走出“丑小鸭”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以1966年Rashkind开发房间隔切开术作为开创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新纪元,至目前已有50年历史。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展先心病介入治疗,至目前已有20年历史,步人了蓬勃发展的青年时代。进入21世纪国产器械问世,先心病介入治疗在我国得到广泛开展,取得自己的经验,逐步走向成熟,造就一批青年专家,走出“研发-生产-临床”密切结合的自主发展道路,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出现划时代的变化,从此走出“丑小鸭”时代,受到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14.
<正>近十多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日趋成熟和介入材料的迅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治疗模式也发生重大转变。由单一的外科手术治疗发展为手术、介入和镶嵌治疗等多种治疗相结合的模式,介入治疗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生后延伸到胎儿,治疗的数量亦迅速增加。本文就介入治疗的发展史和新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 ,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就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三种我国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中和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79例3种常见先心病施行了介入封堵治疗,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82例(PDO组);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56例(ASO组);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51例(VSO组)。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10例严重并发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9%(10/179),其中PDO为2.44%(2/82);ASO组为10.71%(6/56);VSO组为3.92%(2/51)。紧急手术率为1.12%(2/179)。结论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微创而有效治疗措施,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尤以ASD封堵术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04—2012年我院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CHD患者76例,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33例、室间隔缺损(VSD)18例、ASD合并VSD 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1例、肺动脉瓣狭窄(PS)3例。ASD、VSD及PDA封堵术均采用国产蘑菇伞Amplatzer法。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封堵成功73例患者(除1例ASD患者,1例VSD患者和1例PDA患者)。随访1~24个月无残余分流及严重心脏事件。结论介入治疗CHD创伤小、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7年12月本院连续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52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室间隔缺损101例,房间隔缺损31例,动脉导管未闭20例.采用经皮股静脉和/或股动脉穿刺法,术前、术后采用心脏彩超和心导管造影检查.术后病例随访1年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成功率99.3%(151/152),术后主要并发症7.2%(11/152),随访1年病例主要并发症1.6%(2/125).结论 国产封堵器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恢复期心电图的改变及特点。方法 对近两年来收治的14例CHD行介入治疗者于介入治疗术后1、3、7d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结果 14例中心电图有异常改变者3例,异常发生率为21.4%,以传导阻滞和ST—T改变为主。结论 CHD者行介入治疗效果好、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厦死亡率低,安全可靠。其恢复期心电图异常改变也较少见,且异常改变多发生在术后3d内,可能与介入治疗后炎症、水肿及心肌损伤有关。是一种可逆的变化,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应用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08例CHD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其中45例患者应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39例患者应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24例例患者应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结果105例患者被治愈,治疗成功率为97.22%,3例患者发生了各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78%。结论介入治疗应用于CHD具有创伤面积较小、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低等特点,临床疗效显著,对于大多数CHD患者来说可替代外科手术,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