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途径经皮中心静脉置管用于6岁以下小儿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对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置管及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进行比较,评价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用于6岁以下小儿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拟施各种大手术6岁以下的小儿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Ⅰ组: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Ⅱ组:经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Ⅲ组: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及并发症。Ⅰ组患儿中随机选取30例于术后X线摄胸部平片,观察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结果 Ⅰ组穿刺总成功率为1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67%,均显著高于Ⅱ组(91.67%和51.67%)和Ⅲ组(93.33%和58.33%)(P<0.05或0.01);Ⅰ组患儿穿刺成功时间(18±5)s,插管完成时间为(134±39)s,均短于Ⅱ组[(65±21 s)和(257±688)]和Ⅲ组[(51±16)s和(184±53)s](P<0.05或0.01)。Ⅱ组误穿动脉2例、置管困难3例;Ⅲ组误穿动脉3例;Ⅰ组无误穿动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用于6岁以下小儿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性大、穿刺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等特点,是小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有实用价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经皮股静脉穿刺置管定位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静脉插管是外科基本操作之一。经颈内静脉或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操作要求高 ,失败率达 7%~ 19%[1] ,偶可致严重并发症。经皮股静脉穿刺置管则方法简单 ,尤适合非熟练者。我们采用改进的经股静脉插管方法 ,使穿刺成功率大为提高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病人2 0 0 0年 1月~ 12月 ,对 15 4例需迅速建立中心静脉径路的危重病人、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难以施行或插管未成功者及因输液或静脉营养需置中心静脉插管者 ,施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禁忌证 :①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②处于高凝状态者 ;③近 4周同侧曾行股静脉插管 ;④有下肢缺血…  相似文献   

3.
改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进行改进。方法:穿刺点在锁骨中点下方1cm,再偏外侧1cm,方向指向锁乳突肌胸民锁骨的夹角平分线上1cm处,紧贴锁骨进针行针。置管深度为12-15cm,结果: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各类病人共2158例,穿刺成功2138例,占99.07%,穿刺失败20例,占9.93%,失败原因包括畸形、出血倾向、导管质量、操作技术等,导管放置时间最短3天,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儿锁骨中点内侧锁骨上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方法行大手术婴儿共150例,男88例,女62例,年龄1~12月,体重2.9~9.4kg,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Ⅰ组采用锁骨中点内侧锁骨上进路;Ⅱ组采用 Yoffa 进路;Ⅲ组采用改良 James 进路。记录总穿刺置管成功率、首次试穿成功率、失败率、进针深度、穿刺成功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总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Ⅰ组首次试穿成功率为86%,高于Ⅱ组(74%)和Ⅲ组(80%)(P<0.05)。Ⅰ组进针深度 [(2.21±0.28)cm]深于Ⅱ组[(1.79±0.33)cm]和Ⅲ组[(1.84±0.38)cm](P<0.05)。三组均无气胸、误穿动脉、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婴儿经锁骨中点内侧锁骨上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法,具有高成功率和安全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监视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78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观察组(130例)。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置管a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9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可同步动态观察局部解剖结构及操作过程,其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盲插法。  相似文献   

6.
一针皮下隧道法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一针皮下隧道法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500 例患者采用皮下隧道(长度6~7 cm)锁骨下静脉置管(皮下隧道组),155例患者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组),置管期间加强感染监测和护理。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时间。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 并发症发生率及其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皮下隧道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深静脉留置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是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置于深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腔内,广泛应用于临床,经此输入高渗性液、高营养液、输血、化疗,同时可以测量中心静脉压.因留置时间长,容易引起并发症.我科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对46名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临床资料深静脉置管患者46例,其中男32例,女14例,颈内静脉置管3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4例,股静脉置管4例.年龄3-90岁,置管时间最短3天,最长134天.  相似文献   

8.
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监视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278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观察组(130例).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置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9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可同步动态观察局部解剖结构及操作过程,其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盲插法.  相似文献   

9.
四种深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皮深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重要医疗技术,但各种经皮深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各有其优劣,现就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高频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颈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王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12.
锁骨下径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误入颈内静脉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75岁,因呼吸困难、意识不清于2003年12月18日入院。诊断:(1)急性左心衰、肺水肿;(2)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在局麻下经右锁骨下径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舒贝康中心静脉导管,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公司生产)。穿刺成功后用Selldinger法置入导管,当J型导丝进入约15cm时感阻力稍大,置人中心静脉导管15cm,回血良好,测CVP为25cmH2O。术毕摄床边胸部x线平片显示中心静脉导管位于右颈内静脉内,即再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置管成功后摄胸部x线片证实左侧导管位于上腔静脉内。然后以第4肋间腋中线为“O”点,同步测量两侧静脉压,右管静脉压为23.5cmH2O,左管CVP为16cmH2O,即拔除右侧导管。  相似文献   

13.
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6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分为A、B两组,采用不同穿刺置管方法。结果经X线透视、X线摄片检查证实,锁骨下静脉导管误入颈内静脉者20例,其中A组18例,B组2例。结论采用阻断颈内静脉法,可降低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锁骨上新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小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骨上锁骨中点内侧为进针点新进路行经皮锁骨下静脉置管用于小儿的可行性与技术特点。方法1个月~12岁小儿128例,ASAⅠ~Ⅱ级,按年龄分为四组。以锁骨中点内侧0·5cm锁骨上0·5~1cm为进针点,针体与矢状面成45~50度角,与冠状面成负10~15度角,针尖指向锁骨内1/3段中点。采用Sledinger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总穿刺成功率99·22%,一次试穿成功率87·5%。进针点至锁骨内1/3段中点的距离为(2·62±0·68)cm,进针深度为(2·28±0·68)cm,中心静脉置管成功率100%。32例颈胸部X线片示:导管尖端位于右房口21例,位于上腔静脉下段11例。无气胸、误穿动脉、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锁骨上锁骨中点内侧新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标志清楚,定位明确,穿刺置管成功率和一次试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适用于小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ICU危重患者分为PICC组(40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0例),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PICC组较锁骨下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92.5%vs 75.0%,χ2=4.501,P=0.034),穿刺时间短[(15.7±5.3)min vs(23.9±6.3)min,t=-6.263,P=0.00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0.0%vs 27.5%,χ2=4.021,P=0.045).结论 PICC穿刺简便易行,危险性小,在危重患者中PICC置管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6.
袁伟  杨宏丽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378-379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上入路组(41例)和锁骨下入路组(48例),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锁骨上入路应作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17.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具有定位标志固定、感染率低[1]和病人感觉较舒适等优点,是创伤外科病人重要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之一,也是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首选径路.其成功率与并发症的发生与操作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86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体会,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1年以来,我们根据锁骨下静脉的解剖学特点和临床实践,改进了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操作方法,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285例,男197例,女88例,年龄26~85岁,平均年龄50.7岁;原操作方法140例,男98例,女42例,年龄25~80岁,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可行性。方法对16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患儿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置管的成功率、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3.75%,导管放置时间20~67天,平均42.0±17.40天。一例伤口轻微感染,二例导管阻塞,溶栓后复通。结论小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可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化疗计划及静脉高营养的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施雁 《护理学杂志》1997,12(4):237-238
静脉穿刺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和低血容量病人的中心静脉压监测、静脉营养方法、血液标本采集和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例。我院自1978~1995年进行了24460倒静脉穿刺置管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行预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的穿刺用长7cm、内径0.2cm的20号不锈钢穿刺针及外径0.15cm、长40cm的硅胶管,采用外管内置管法;颈内静脉用国产静脉穿刺套管针,采用钢丝导引置管法;头静脉用进口深静脉穿刺套管外,也采用钢丝导引置管法。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情况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