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痛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结肠息肉患者在无痛结肠镜进行APC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并于1个月后进行复查。结果100例患者214枚息肉均予摘除,灼除。直径〉1cm的广基或带蒂息肉39枚先用圈套器电凝电切摘除,再用APC烧灼残余病灶,直径〈1cm的息肉175枚直接用APC烧灼。1个月以后复查肠镜有2例(5.1%)直径〉1cm的广基或带蒂息肉病灶残端见黏膜充血水肿,未见息肉样增生,再以APC治疗。APC治疗中出现局部疼痛5例,腹胀12例,持续时间1小时~3天,无消化道出血及穿孔发生。结论无痛结肠镜下APC治疗结肠息肉安全有效,可彻底减轻患者的痛苦,达到快速、高效检查的目的,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无痛结肠镜下息肉电切除术对结肠息肉患者血压的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纳入 2019 年 3 月 至 2020 年 7 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结肠息肉的患者 6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结肠镜)、观察组(无痛结肠镜), 各 33 例,并行结肠息肉电切除术,根据术中生命体征、进镜时间、手术时间、治疗效果等,评估无痛结肠镜下息肉电切除 术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在检查后 5 min、进镜至回盲部时、手术开始时、手术结 束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后 5 min、进镜至回盲部时、手术开始时、手 术结束时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进镜至回盲部用时及手术用时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无痛结 肠镜下息肉电切除术可显著改善结肠息肉患者的血压及心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内的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1年6月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息肉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肠镜下活检标本经10%甲醛固定,以常规方式石蜡包埋切片,采取HE染色处理,根据需要部分病例作了特染,然后在光镜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90例患者病理检查诊断炎性息肉40例、增生性息内10例、腺瘤性息内32例及恶变8例,癌变发生率(8.89%);恶变患者年龄(55.78±15.34)岁、息肉直径(1.76±0.32)cm均大/高于未恶变者的(43.27±16.28)岁、(1.01±0.42)cm(P〈0.05)。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未发生恶变,32例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8例,绒毛状腺瘤癌变44.44%高与绒毛状管状腺瘤的20.00%及管状腺瘤的15.38%(P〈0.05)。广基、右半结肠、多发息肉癌变发生率高见表1—3(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恶变与其组织类型密切相关,腺瘤样息肉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因此。因此,内镜检查对镜下所见息肉应多处多块活检,并全瘤进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伴随高油高脂摄入增加,缺乏运动,情志不畅等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的出现,结直肠息肉患者日趋年轻化且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人体消化系统健康产生重大威胁,特别是腺性息肉极易发生癌变。目前尽管临床采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但术后仍存在一定的复发率。针对预防结直肠息肉术后复发的话题探讨中,大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口服清热解毒类和补虚类药物组方配伍类方剂或中医外治联合西医药物治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缓解术后不良反应达到综合治疗效果。现将近5年来该疾病术后治疗及预防在中医领域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为术后预防性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比较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APC)与高频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厦门长庚医院收治并确诊的 150 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 将其分为高频电切术组 68 例与 APC 组 82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超敏 C 反 应蛋白(hs–CRP)水平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PC 组手 术切除的息肉直径明显短于高频电切术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高频电切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APC 组患者的术中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3.66 %,明显低于高频电切术组的 14.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 3 d,两组患者 hs–CRP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 APC 组低于高频电切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出院 1 年后,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APC 组患者生存质量指数(GLQI) 评分中的主观症状、生理状态、心理健康与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高频电切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内镜下 APC 治疗结直肠息肉安全性和经济性较好,可以降低结直肠息肉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 减少术中炎症性刺激,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直肠息肉的疗效。方法将114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6例,分别在电子肠镜下电凝电切和经肛门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以及贻误治疗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及贻误治疗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内镜下治疗直肠息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无痛肠镜技术的成熟,无痛肠镜下治疗结直肠息肉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可。我院从2008年12月-2010年10月期间在电子肠镜直视下用高频电刀切除结直肠息肉29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无痛肠镜技术的成熟,无痛肠镜下治疗结直肠息肉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可.我院从2008年12月-2010 年10月期间在电子肠镜直视下用高频电刀切除结直肠息肉29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染色结肠镜在诊断大肠息肉性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4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结肠镜染色检查,比较单用电子结肠镜与染色结肠镜对鉴别大肠息肉性质的准确率.结果:染色结肠镜检查鉴别结肠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的准确率(85%),显著高于单用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准确率(7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镜的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56.3%,染色结肠镜的敏感度为85.3%,特异度为84.5%,以上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染色结肠镜检查可显著提高结肠隆起性黏膜病变性质的准确率,对下一步的治疗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迄今原因不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免疫、遗传、过敏有关,感染和精神因素可诱发。临床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特征。病程长、易复发。笔者采用清肠汤保留灌肠治疗4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内镜下对消化道息肉患者428例行APC治疗。结果 428例患者2个月后经胃肠镜复查,息肉全部消失,治疗部位已形成瘢痕,少数患者残基部出现红晕,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APC治疗消化道息肉创伤小、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少,是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肠息肉具有潜在恶变的可能,尤其是多发性、直径较大的息肉,内镜检查发现时应予切除。我院消化内科自2006年12月始对大肠多发性息肉患者进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大肠息肉的作用.方法:对68例大肠息肉患者行电子肠镜下氢离子凝固术治疗的体会加以总结.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是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中的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痛苦少、耐受性好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张涛  丁宁  罗吉  罗宏标  罗燕  何永恒 《陕西中医》2022,(11):1596-1599
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息肉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病变。痰是结直肠息肉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癌化的主要因素,更是大肠癌转移的核心病机。基于中医学基础理论及结直肠息肉的特点,笔者发现痰与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并且参与普通良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为此提出将“普通息肉-腺瘤性息肉”的病机演变过程概括为“痰饮-痰湿-痰核-痰毒”,“腺瘤性结直肠息肉-腺癌”的演变病机为“痰毒凝结成癌”,即“痰毒-癌”。从痰探讨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的定义、病因病机、癌化、转移以及治疗方法,以阐述“痰”在结直肠息肉中的重要作用,丰富中医痰病学说,同时为临床治疗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胃底腺息肉和结直肠息肉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胃底腺息肉,同期行电子结肠镜检查(两项检查间隔不超过半年)的100例患者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期行胃肠镜检查且未发现胃底腺息肉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其性别分布、年龄分布、高血脂人数、胃底腺息肉病变部位、数量、直径、结直肠息肉种类、数目、直径、病变部位。结果 病例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45岁胃底腺息肉患者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脂的胃底腺息肉患者更易患结直肠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非胃底腺息肉患者,胃底腺息肉患者患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更高,年龄≥45岁、高血脂是胃底腺息肉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切除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腹腔镜结肠镜治疗39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镜腹腔镜术中肿块定位23例,术前肠镜不能通过肿块的近端肠管检查16例,无中转开腹,术后无切口感染或吻合口漏,2例出现肠梗阻。24例术后随访0.6~5 a,3例死亡于肿瘤转移2,1例存活。结论对小肿瘤和术前肠镜不能通过癌肿者实施双镜联合治疗,可准确病灶定位和排除近端多原发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病理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12年5月行肠镜检查确诊的结肠息肉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息肉标本用行HE染色和病理形态学观察,按WHO诊断标准复查切片,观察息肉病理类型、腺瘤性息肉病理类型与不典型增生、息肉体积大小与癌变率的关系.结果:息肉病理类型腺瘤型息肉61例、炎性息肉29例,增生性息肉10例.其中恶变8例,全为腺瘤型,管状腺瘤1枚,绒毛状腺瘤5枚,混合型腺瘤2例;位于直肠4例,乙状结肠1例,降结肠1例,升结肠1例;8例恶变患者年龄平均(56.45±19.56)岁、息肉直径(1.86±0.45)cm均大/高于92例未恶变患者的(44.67±22.67)岁、(1.20±0.36)cm(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恶变与其组织类型密切相关,腺瘤样息肉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因此,内镜检查对镜下所见息肉应多处多块活检,并全瘤进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套扎术联合硬化注射术治疗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直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两者均行套扎术,治疗组在套扎术基础上再行硬化注射术。观察2组临床疗效、术后脱落期出血例数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对照组为91.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套扎术联合硬化注射术治疗直肠息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科于90年以来采取手术或结肠镜下套扎术治疗直肠息肉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