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痛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结肠息肉患者在无痛结肠镜进行APC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并于1个月后进行复查。结果100例患者214枚息肉均予摘除,灼除。直径〉1cm的广基或带蒂息肉39枚先用圈套器电凝电切摘除,再用APC烧灼残余病灶,直径〈1cm的息肉175枚直接用APC烧灼。1个月以后复查肠镜有2例(5.1%)直径〉1cm的广基或带蒂息肉病灶残端见黏膜充血水肿,未见息肉样增生,再以APC治疗。APC治疗中出现局部疼痛5例,腹胀12例,持续时间1小时~3天,无消化道出血及穿孔发生。结论无痛结肠镜下APC治疗结肠息肉安全有效,可彻底减轻患者的痛苦,达到快速、高效检查的目的,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无痛肠镜技术的成熟,无痛肠镜下治疗结直肠息肉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可.我院从2008年12月-2010 年10月期间在电子肠镜直视下用高频电刀切除结直肠息肉29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无痛肠镜技术的成熟,无痛肠镜下治疗结直肠息肉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可。我院从2008年12月-2010年10月期间在电子肠镜直视下用高频电刀切除结直肠息肉29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焦玉梅  姜芸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2):140-141
结肠息肉是指隆起于结直肠黏膜的肿物,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并且可能恶变,近年来临床对结直肠息肉的研究比较深入。电子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是目前治疗结肠息肉最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时间短、对患者来说创伤小,比较容易接受。但是此摘除术对于肠道清洁度要求较高,如果准备不佳会干扰视野,造成漏诊,误伤周围正常肠黏膜组织,造成穿孔或出血。2005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115例结肠息肉患者,采用电子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疗效确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济生乌梅片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其对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纤维结肠镜了解20例治疗组(济生乌梅片),20例手术组及20例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结直肠息肉大小,息肉周围黏膜炎症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及手术组在治疗后息肉周围黏膜炎症状况明显减轻;息肉脱落并缩小;P53蛋白表达降低。结论济生乌梅片对结直肠息肉治疗有效,并能降低息肉中P53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无痛结肠镜下息肉电切除术对结肠息肉患者血压的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纳入 2019 年 3 月 至 2020 年 7 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结肠息肉的患者 6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结肠镜)、观察组(无痛结肠镜), 各 33 例,并行结肠息肉电切除术,根据术中生命体征、进镜时间、手术时间、治疗效果等,评估无痛结肠镜下息肉电切除 术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在检查后 5 min、进镜至回盲部时、手术开始时、手术结 束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后 5 min、进镜至回盲部时、手术开始时、手 术结束时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进镜至回盲部用时及手术用时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无痛结 肠镜下息肉电切除术可显著改善结肠息肉患者的血压及心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62例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62例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结果明确诊断60例,其中结直肠癌18例,肠息肉13例,慢性结肠炎症12例,炎症性肠病6例(溃疡性结肠炎5例,克隆氏病1例),直肠肛管病变5例,血管畸形3例,平滑肌瘤2例,结肠憩室1例,其中出血病灶未确诊2例。结论: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最常见为结直肠癌和肠息肉,所以早期纤维结肠镜检查及肠息肉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健脾消痰法治疗脾虚痰阻证结直肠腺瘤患者,观察其对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结直肠腺瘤复发率、结肠腺瘤性息肉蛋白(APC)、β-连接素(β-catenin)、磷酸酶基因(PTEN)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脾虚痰阻证结直肠腺瘤患者采取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在内镜下切除后不另做治疗,观察组在内镜下切除后给予健脾消痰汤治疗,28天为1个疗程,观察12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在症状、体征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便血、腹痛、腹胀、头重肢困、食少纳差、黏液便、排便不爽、脉象方面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结直肠腺瘤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APC、PTEN在肠黏膜的表达有明显提高(P<0.05),β-catenin明显下降(P<0.05)。结论:健脾消痰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减少结直肠腺瘤的复发,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胃底腺息肉和结直肠息肉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胃底腺息肉,同期行电子结肠镜检查(两项检查间隔不超过半年)的100例患者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期行胃肠镜检查且未发现胃底腺息肉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其性别分布、年龄分布、高血脂人数、胃底腺息肉病变部位、数量、直径、结直肠息肉种类、数目、直径、病变部位。结果 病例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45岁胃底腺息肉患者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脂的胃底腺息肉患者更易患结直肠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非胃底腺息肉患者,胃底腺息肉患者患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更高,年龄≥45岁、高血脂是胃底腺息肉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内镜下对消化道息肉患者428例行APC治疗。结果 428例患者2个月后经胃肠镜复查,息肉全部消失,治疗部位已形成瘢痕,少数患者残基部出现红晕,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APC治疗消化道息肉创伤小、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少,是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比较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APC)与高频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厦门长庚医院收治并确诊的 150 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 将其分为高频电切术组 68 例与 APC 组 82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超敏 C 反 应蛋白(hs–CRP)水平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PC 组手 术切除的息肉直径明显短于高频电切术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高频电切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APC 组患者的术中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3.66 %,明显低于高频电切术组的 14.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 3 d,两组患者 hs–CRP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 APC 组低于高频电切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出院 1 年后,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APC 组患者生存质量指数(GLQI) 评分中的主观症状、生理状态、心理健康与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高频电切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内镜下 APC 治疗结直肠息肉安全性和经济性较好,可以降低结直肠息肉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 减少术中炎症性刺激,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象为2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抽取时间段为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期间,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结直肠息肉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及预后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肛门直肠恢复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内镜下行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息肉中采用结直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肠功能恢复与手术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7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结直肠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结直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结直肠息肉中采用腹腔镜联合结直肠镜治疗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肠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肠镜复位术加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急性结肠梗阻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复位术加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急性结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29例急性结肠梗阻患者在结肠镜直视下复位,复位成功后采用大承气汤灌肠。结果:复位成功27例,成功率93.1%;结论:结肠镜下复位术加大承气汤灌肠是治疗功能性急性结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无创、经济、易推广,可作为治疗急性结肠梗阻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62例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62例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结果明确诊断60例,其中结直肠癌18例,肠息肉13例,慢性结肠炎症12例,炎症性肠病6例(溃疡性结肠炎5例,克隆氏病1例),直肠肛管病变5例,血管畸形3例,平滑肌瘤2例。结肠憩室1例,其中出血病灶未确诊2例。结论: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最常见为结直肠癌和肠息肉,所以早期纤维结肠镜检查及肠息肉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不同方法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结肠息肉患者150例共计216枚,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A组42例64枚息肉,采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组46例70枚息肉,采用高频电切术治疗;C组60例82枚息肉,采用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观察3组疗效。结果对于扁平及广基息肉,A组和c组的治愈率均明显优于B组(P均〈0.05),而A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亚蒂及有蒂息肉,B组和c组的治愈率均明显优于A组(P均〈0.05),而B组和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5)。结论与经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术相比,EMR与APC治疗结肠息肉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我科于90年以来采取手术或结肠镜下套扎术治疗直肠息肉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2004年6月以来在结肠镜下对800例大肠息肉应用高频电刀治疗仪行灼烧治疗,并于术后口服中药止血,于1年内进行随访复查,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00例患者中男性485例,女性315例;年龄13~88岁,平均56.5岁。镜下所见:单发息肉415例,多发息肉385例,息肉直径0.2~2.5cm,左半结肠382例,直肠208例,横结肠52例,升结肠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结直肠息肉黏膜下切除术后患者采用康复新液直肠滴入治疗的效果及对肠道恢复情况与复发的影响,为临床粘膜下切除结直肠息肉术后恢复及降低复发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结直肠息肉黏膜下切除术后患者81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抗感染、止血等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直肠滴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大便次数、粘液血便、腹痛)改善情况、肠道恢复情况及3个月、6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肠壁厚度、缺损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黏膜下切除术后采用康复新液能显著缓解大便次数增多、粘液血便、腹痛等症状,加速肠壁黏膜恢复,减少复发概率。  相似文献   

20.
刘国军 《陕西中医》2007,28(1):55-5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息肉的疗效。方法:对50例患者采用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息肉基底部注射硬化剂、电烧碳化切除、中药内服、保留灌肠等治疗。结果:治愈率100%。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息肉可缩短治疗时间,痛苦小,复发率低,提高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