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益气化瘀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结肠传输试验等检测方法筛选出慢传输型便秘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益气化瘀方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福松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63.3%,对照组为3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便秘消失时间和复发时间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化瘀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较好,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肠痹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痹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应用肠痹方和麻仁软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6.7%、26.7%(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3.3%(P〈0.05)。结论肠痹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肠汤对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采用运肠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麻仁滋脾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17%,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运肠汤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张和平  王敬敏 《河南中医》2012,32(5):616-6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40例,西医组予西药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基础上分型辨证论治,津液不足型用增液汤,脾肾两虚型用培元丹,气虚肠燥型用秘宝汤,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结果:西医组治愈率为57.5%,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a后随访,西医组复发率为56.5%,中西医结合组复发率为28.1% (13/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耳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念  陈维 《中医药导报》2011,17(9):56-57
目的:观察耳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45 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痞益肠方治疗糖尿病结肠传输障碍性便秘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用消痞益肠方(自拟)治疗,均治疗4周,随访观察4个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积分和结肠传输时间(CTT)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痞益肠方可以显著改善便秘相关症状、缩短结肠传输时间、降低复发风险,近期和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润燥方穴位贴敷治疗脾虚肠燥型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和乳果糖口服,治疗组给予健脾润燥方穴位贴敷,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2周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便秘主要症状积分及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2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92.5%,对照组分别为87.5%、71.3%;两组治疗前后便秘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便秘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健脾润燥方穴位贴敷治疗脾虚肠燥型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滋阴理肠方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36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滋阴理肠方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内服滋阴理肠方,对照组口服西沙必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而对照组仅为66.7%,两组比较,P<0.01。结论:滋阴理肠方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热积秘证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和肠道内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麻仁丸,6 g/次,2次/d;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次,3次/d。观察组以枳实导滞丸加减内服治疗,1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进行治疗前后便秘主要性状评分和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记录平均每周自发完全排便次数(SCBM);进行治疗前后结肠传输试验;进行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和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胃泌素(GAS)检测;对治疗后SCBM≥3次患者进行12周随访,计算复发情况。结果:经秩和检验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Z=2.275,P<0.05);治疗后观察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PAC-SYM各维度评分和PAC-SYM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2,3,4周的SCBM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24,48,72 h残留标志物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肠球菌和肠杆菌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GAS,MTL和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33.85%,低于对照组的57.69%(χ^2=6.653,P<0.05)。结论: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STC热积秘证可明显减轻便秘等症状,增加SCBM次数,调节胃肠激素和肠道内菌群,提高结肠传输功能,临床疗效好,并具有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慢传输型便秘72例针灸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效果,通过结肠传输试验等检测方法,筛选出慢传输型便秘102例,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服麻仁润肠丸。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为69.4%,对照组26.7%,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消失时间和复发时间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针灸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疗效好,无不良反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对老年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96例慢传输性便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西药莫沙必利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排便间隔、粪便性质及流畅性。结果:实验组治愈31例,治愈率64.6%,有效15例,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治愈25例,治愈率52.1%,有效18例,总有效率89.6%,实验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能有效润滑肠道,促进肠蠕动排便,对老年慢传输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陈元  张洁颖  吴奕 《陕西中医》2011,32(5):548-549
目的:观察宣肺健脾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宣肺健脾方(生白术、山栀、全栝楼、杏仁、郁金、枳实、厚朴、桔梗、芦荟、决明子、紫菀)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沙必利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排便情况及胃肠运输试验(GTTT)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6.7%、26.7%(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3.3%(P<0.05)。结论:宣肺健脾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肌电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100只,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90只造成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针刺组和温针组。分别测定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肌电。结果针刺组、温针组可明显缩短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P<0.01),且温针灸效果优于针刺组(P<0.05)。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减慢组,针刺和温针灸均能增加频率,降低振幅(P<0.01),且温针灸效果优于单纯针刺(P<0.01);结肠慢波频率加快组,针刺和温针灸均能减慢频率(P<0.05或P<0.01),且温针组亦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有效,其作用机制与调节异常的结肠慢波频率和振幅有关;温针灸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济川煎联合低聚果糖治疗老年人慢传输型便秘肾阳虚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84例老年人慢传输型便秘肾阳虚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济川煎联合低聚果糖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NO)、P物质(SP)]、结肠传输试验结果,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及SS、N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P水平、结肠传输效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济川煎联合低聚果糖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肾阳虚证患者疗效显著,在缓解症状、调节肠道神经递质、改善结肠传输效率方面均优于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  相似文献   

15.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治疗效果,寻求一种更有效的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84例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2例用莫沙比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随访期内(6个月)复发6例,复发率14%;对照组总有效率76%,随访期内(6个月)复发12例,复发率29%。2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组方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张和平 《河南中医》2012,32(11):1514-15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2008年4月-2010年4月诊治的8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西医非手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40例,西医非手术组采取渗透性泻剂西药福松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非手术组基础上,针对气虚、血虚和寒凝的患者采取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①西医非手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7.5%(23/40)和80%(3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3,P=0.030).②西医非手术组、中西医结合组复发率分别是56.5%(13/23),28.1%(13/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6,P=0.03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较西医非手术治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便秘通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采集的病例随机分为便秘通膏治疗组与聚乙二醇4000散剂对照组各50例,总疗程8周,观察患者病情与结肠转运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TT均明显缩短,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便秘通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传输型便秘有益气健脾补肺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气虚证应用益气润肠通腑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687例,经中医诊断辨证为气虚型便秘,患者随机分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给予麻仁润肠丸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中药方剂益气润肠通腑汤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便频率、粪便性质、腹胀症状、排便时间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气虚证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应用益气润肠通腑汤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通便膏贴脐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英  张敏娟  黄华丽 《陕西中医》2007,28(9):1161-1162
目的:观察清热通便、行气消积类中药配伍自制制剂通便膏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应用通便膏(大黄、芒硝、枳实等)贴脐及口服清宁丸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具有应用简便,奏效迅速,无毒副作用,适应症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针药结合与单纯中药、单纯西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针药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中药组采用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西药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治疗,疗程共28d。于治疗前后应用结肠慢传输试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评量工具进行评分,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中药组的90.0%(27/30)和西药组的76.7%(23/30,P0.05)。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结肠传输试验剩余标志物数量均明显减少(均P0.01),治疗后针药组剩余标志物数量少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P0.01),中药组剩余标志物数量少于西药组(P0.01);针药组与中药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针药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均P0.01)。结论:玄府理论指导下的针药结合法能明显改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结肠蠕动功能及焦虑和抑郁状态,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