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etion,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50例正常对照和76例AMI患者在发病0~3h,4~6h时,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比较分析AMI组与对照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及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AMI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H-FABP在发病0~3h内诊断的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96.0%,均高于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在发病4-6h内诊断的敏感性为98.7%,特异性为92.0%,显著高于CK-MB和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胸痛患者的筛查及早期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王永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114+116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MI组(68例)、心绞痛组(41例)、健康对照组(40例)3个组,分别测定3组血清中的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I组68例患者中有64例cTnT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94.1%。心绞痛组41例患者中有15例阳性,阳性率为25.0%。健康对照组无1例阳性。AMI组与心绞痛组、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发病后24小时内检测cTnT、CK-MB和CK,68例AMI患者中,cTnT阳性51例,阳性率75.0%;CK-MB阳性30例,阳性率44.1%;CK阳性32例,阳性率47.0%。在41例CHF中,cTnT阳性4例,阳性率9.8%;CK-MB未检出阳性;CK阳性2例,阳性率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疑似心肌梗死病人早期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的浓度,探讨这些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选取新津县人民医院内科因胸痛收治的怀疑心梗的病人60例,在胸痛发作后入院时采静脉血1次,采血后立即分离出血清并进行血清心肌标志物的检测,按WHO标准分为AMI组和非AMI对照组。(2)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仪器为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TnI和Mb则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为BECKMAN COUL TER ACCESS2。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AMI组血清CK-MB、cTnI、Mb的浓度均高于非AMI组(P〈0.01)。(2)CK-MB的特异性为71.62%,敏感性为89.24%;cTnI的特异性为96.21%,敏感性为85.62%;Mb的特异性为94.32%,敏感性为86.21%。结论:(1)AMI组血清CK-MB、cTnI、Mb的浓度均高于非AMI组(P〈0.01)。(2)在常见心肌标志物中,cTnI对AMI的诊断特异性最高,而敏感性则是CK-MB最高,Mb是AMI发生后最早的可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43例AMI患者的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观察各指标水平与AMI的相关性。结果 cTnⅠ阳性率高于CK及CK-MB。结论 cTnⅠ检测方便、快捷,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比较心肌肌钙蛋白 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45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患者 42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 47例 ,检测其血清中的肌钙蛋白 (c Tn )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AMI组 c Tn 检测为阳性结果的例数明显高于 UAP组及OMI组 (P<0 .0 1)。 c Tn 诊断 A MI的敏感性为 10 0 % (4 5 / 45 ) ,CK -MB为 86.7% (3 9/ 45 ) ;c Tn 诊断 AMI的特异性为96.7% (86/ 89) ,CK-MB为 5 5 .1% (4 9/ 89)。c Tn 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 CK-MB。结论 :c Tn 对于诊断A MI较 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且检测更方便、快捷 ,对 AMI的诊断、鉴别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是一种新的更有价值的 AMI的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我院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结果:2h:AMI组与对照组比较,Myo有显著差异(P<0.05);4h:AMI组与对照组比较,Myo、CK-MB有显著差异(P<0.05);8h:AMI组与对照组比较,Myo、CK-MB、cTnI有显著差异(P<0.05).cTnI+Myo+CK-MB 2项或3项联合检测,更能提高特异性,cTnI +Myo+CK-MB在4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44.26%(27/61),90.16%(55/61),8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具有很高的诊断率.结论:联合监测Myo、cTnI、CK-MB可提高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对再梗死发生、预后及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诊断中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从六枝特区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的体检者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心肌梗死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各9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体检者血清中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指数,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病患与对照组相比,Mb、CK-MB、CK以及cTn-I指数有着显著的提升(P0.01)。观察组的病患发病后的24 h内,血清中cTn-I、CK和CK-MB指标会到达峰值,12 h内Mb也会到达顶点。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Mb、CK-MB、CK以及cTn-I指数的阳性检出率有着显著的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组,阳性减出率指标中,CK最低,MB与MB居中、cTn-I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者如果为心肌梗死,则血清中Mb、CK-MB、CK以及cTn-I的水平也会出现显著提升,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发现cTn-I呈阳性的现象十分普遍。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cTn-I值的检测,对于病情的诊断有着积极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心肌酶谱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AMI和50例非心肌梗死患者同时检测血清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天冬氨酸脱氢酶(AST)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比较。结果CTnI对AMI诊断的敏感性(100%)高于CK(83.9%)、CK-MB(73.2%)、LDH(80.4%)及AST(75.0%)(P<0.01);CTnI对AMI诊断的特异性(98.0%)与CK-MB(92.0%)相近(P>0.05),高于CK(82.0%)、LDH(66.0%)及AST(78.0%)(P<0.01)。结论CTnI对AMI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B)和心肌酶谱包括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简称心五酶)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意义。方法对确诊的54例Q波型AMI和16例非Q波型AMI患者按发病6 h内1、2 h和24 h抽血分别检测cTnI、MB和CK、CK-MB、LDH、AST、HBDH,了解各组的阳性率。结果在各个时间段,cTnI的阳性率都高于另外2组(P均<0.05),MB在发病6 h和12 h的阳性率都达90%以上,相对而言心五酶谱阳性率低于前2组。结论cTnI、MB结合心肌酶谱检测,可提高AMI的诊断率,而心肌酶谱更有利于AMI确诊后期的监护。  相似文献   

10.
血清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Ⅰ(cTnⅠ)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AMI患者进行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另设3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对于诊断AMI,检测cTnⅠ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7%(29/30),准确性为99%(74/75);检测CK-MB的敏感性为84%(38/45),特异性为60%(18/30),准确性为75%(56/75)。cTnⅠ持续阳性的平均时间为8 d,而CK-MB在发病约3 d后恢复正常。结论cTnⅠ对于AMI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晓雁  王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7):106-106
目的:探讨高敏Tnt、心梗三联(ck-mb、mb、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高敏Tnt、心梗三联的测定。结果:80例急性心梗中高敏Tnt测定阳性率为98.75%,而心梗三联的阳性率仅为76.25%。结论: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高敏Tnt比金标法心梗三联测定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高,敏感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即刻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明显增加,TIMI血流及TMPG血流明显改善,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内胸痛缓解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瓜蒌皮注射液干预急性心肌梗塞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脉动脉,制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丹参注射液为阳性对照药。大鼠腹腔注射给药。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TTC),测定心肌梗死率;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浆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和乳酸脱氢酶(LDH)5项心肌酶活性,确定心肌细胞坏死程度;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活性,明确瓜蒌皮注射液调节血管舒张的能力。结果: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瓜蒌皮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其心肌梗死率及血浆中5项心肌酶活性,提高eNOS活性及NO分泌量,降低ET含量,维护缺血心肌正常生理功能,作用效果与丹参注射液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瓜蒌皮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ET的合成、激活eNOS活性,提高NO分泌量,增强冠状动脉的扩张,增加冠脉流量;从而实现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临床50例已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血清心肌钙蛋白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方法的特点,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通过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均呈阳性,其中41例血清cTnI呈阳性,9例为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呈阳性,根据两项检测指标联合判定为急性心肌梗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迫、一旦发病则现危象,如患者能得到及早诊断,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覆盖了患者的整个发作周期,是临床较为精准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99m锝 甲氰基异丁基晴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SPECT) ,评价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尿激酶 (UK)溶栓治疗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53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参麦组 ( 2 92例 )采用UK溶栓疗法和参麦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 ( 2 4 5例 )只使用UK溶栓疗法。于溶栓治疗后第7日进行SPECT检测。对两组心肌缺血面积 (IMA)和左室射血分数 (EF)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参麦组和对照组梗塞相关血管 (IRA)再通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分别为 72 2 6%、72 65% ,P >0 0 5)。参麦组IRA再通患者 ( 2 11例 )的IMA显著低于对照组IRA再通患者 ( 178例 ,P <0 0 1)。参麦组IRA未通患者( 81例 )的IMA与对照组 ( 67例 )比较 ,亦显著降低 (P <0 0 5)。参麦组EF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在AMIUK溶栓治疗早期使用参麦注射液可显著缩减IMA ,提高EF。参麦注射液对AMI溶栓再灌注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99m锝-甲氰基异丁基晴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评价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尿激酶(UK)溶栓治疗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53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麦组(292例)采用UK溶栓疗法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45例)只使用UK溶栓疗法。于溶栓治疗后第7日进行SPECT检测。对两组心肌 缺血面积(IMA)和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参麦组和对照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72.26%、72.65%,P>0.05)。参麦组IRA再通患者(211例)的IMA显著低于对照组IRA再通患者(178例,P<0.01)。参麦 IRA未通患者(81例)的IMA与对照组(67例)比较,亦显著降低(P<0.05)。参麦组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AMIUK溶栓治疗早期使用参麦注射液可显著缩减IMA,提高EF。参麦注射液对AMI溶栓再灌注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I)预处理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1只犬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参附注射液(SFI)预处理组(SFI纽)。观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钙蛋白(cTn-I)含量,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SFI组LDH、CK-MB和cTn-I值均明显升高,心肌组织SOD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增大(P〈0.01)。与I/R组比较,SFI纽能显著降低血清LDH、CK-MB、cTn-I值和心肌组织MDA含量(P〈0.01),显著缩小心肌梗死范围(P〈0.05),升高心肌SOD活性(P〈0.05)。结论SFI预处理对心肌缺血/4g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按空腹血糖测定水平分为血糖异常组(A组)22例和血糖正常组(B组)30例,比较2组临床症状、病死率。结果A组发病症状不典型,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与病死率均高。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提示预后差,尽早有效控制血糖,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评价急性心肌梗塞合并QRS波低电压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25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QRS波低电压患者与其他随机选取的25例无合并QRS波低电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塞合并QRS波低电压患者的并发症、死亡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合并QRS波低电压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早识别,早治疗,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抑制法、化学发光法检测80例AMI患者(实验组),血清CK—MB、cTnI、Mb,并与80例非AMI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血清CK—MB、cTnI、Mb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K—MB诊断AMI的特异性为71.62%,敏感性为89.24%;cTnI的特异性为96.21%,敏感性为85.62%;Mb的特异性为94.32%,敏感性为86.21%。结论:联合检测CK—MB、eTnI、Mb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积极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