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取得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1调整神经-体液系统失衡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是心功能减退时调节心内与心外代偿与适应的基本机制,但其长期慢性激活会加重心肌损伤并使心功能恶化,后者又进一步激活前者形成恶性循环,故调节神经-体液系统平衡是治疗心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方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内皮功能及神经体液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给予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分布及内皮功能和神经体液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分布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内皮功能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2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神经体液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穴位配伍机制的3个方面内容:神经机制、体液机制及免疫机制。神经机制主要包括神经节段机制和中枢机制(脊髓、脑干、下丘脑、大脑、小脑);体液机制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免疫机制则包含免疫细胞及其免疫因子。不同穴位针刺后,通过对神经、体液及免疫的调节,产生针刺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方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神经体液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疗程均为15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功能及心率变异(HRV)和脑钠肽(BNP)的变化。结果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功能及心率变异(HRV)和脑钠肽(BNP),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功能均有改善,心率变异(HRV)参数(时域法)均延长,心率变异(HRV)参数(频域法)均缩短,脑钠肽(BNP)含量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功能及心率变异(HRV)和脑钠肽(BNP),中药治疗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中药治疗组心率变异(HRV)参数和脑钠肽(BNP)较对照组降低,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益气活血方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具有改善心功能,改善心率变异(HRV)和降低脑钠肽(BNP)的作用。对心率变异(HRV)和脑钠肽(BNP)等神经体液的影响可能是该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控制、调节着机体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的活动;内分泌系统的神经体液调节,则同样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之下。在调节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活动功能方面,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针刺某些穴位,肯定在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体液系统中引起某种反射,从而影响和调节某些器官的功能活动。根  相似文献   

6.
<正>心肌梗死(MI)是心内科的危重疾病,其近期及远期预后均不佳,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室壁瘤、心脏破裂、心功能不全、乳头肌断裂、心梗后综合症、休克等。心室重构(VR)是发生心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1-2],是指心肌损伤后由于基因组表达改变引起的分子、细胞和间质的改变[3],主要由血流动力学和神经体液共同介导,它决定着心脏的功能和预后,是心脏基质成分合成与代谢失平衡的结果[4]。因此,抑制MI后  相似文献   

7.
新活素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使心肌细胞大量坏死、顿抑、凋亡,使心肌工作细胞严重缺失,可直接引发心功能不全,还可启动神经内分泌,激活心肌重塑等,引起心力衰竭(心衰).  相似文献   

8.
实验结果表明,辰时电针足三里后,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白细胞百分数出现了两个上升高峰,一个在针后2~3小时,另一个在针后16小时;淋巴细胞百分数则显示了相反的对应性变化。根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特点,可以推测前一高峰主要是因神经反射而引起,后一高峰则可能是通过神经体液的综合调整而形成,其中体液调节因素应该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1]。心功能不全(cardiac dysfunction)或心功能障碍理论上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伴有临床症状的心功能不全称之为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的死  相似文献   

10.
从中枢调控方面阐述了针灸对胃黏膜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提出了孤束核是损伤修复的初级调控中枢,起到信息汇集、整合作用。另外,提出神经调节是损伤修复的主要调节机制,此外,内分泌、免疫、体液调节也参与调控,胃黏膜的修复是中枢神经、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及神经-体液综合调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1.五藏系统间以神经体液因子为基础,形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信息网络系统,经络是脏腑间信息通讯的网络通道。2.血循中的神经体液因子是经气(营卫之气)的实体3.经脉是以动脉干为主的位置较深的大血管。4.腧穴反映的是络脉的组织形态结构,络脉相当于微循环单元。5.经络感传可能是神经体液因子在微循环单元中的接力传递。同经腧穴上微循环单位之间的衔接并发生相关的协调性功能活动是因为在脑、脊髓中枢-内脏-躯体间存在神经元性定向联接,通过神经反射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中医针灸众先贤所开创的传统中医针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探究出一套创伤小、痛苦小、安全、高效、简单、易学的以"浅刺"代"深刺"的新针刺疗法。通过对现代医学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深入学习研究,发现中医理论追求机体达到的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显然,传统的针灸也正是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进而通过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进行调节,使失去平衡的机体重新恢复平衡。基于这一理论基础,通过对人体解剖结构的研究学习发现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在皮层分布最为密集,从肌肉层以下其分布密集程度越来越低。故针灸时针刺至真皮下,即可达到最大的刺激量,而不需要深刺。这种"浅刺"针法相对于传统针灸的"深刺"更加安全、高效,在减轻传统针刺对患者带来的恐惧和痛苦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阳方对心衰(heart failure,HF)心阳虚患者心功能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内分泌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试验,选取心衰心阳虚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温阳方;疗程5d。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总有效率、心功能状况(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与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内分泌指标AngⅡ、ET、肌红蛋白(Mb)、TNF-α、NT-proBNP,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观察指标均有改善,且温阳方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内分泌指标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方能较好地改善心衰心阳虚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并改善神经内分泌指标,从而改善心衰心阳虚患者的临床症征。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使心肌细胞大量坏死、顿抑、凋亡,使心肌工作细胞严重缺失,可直接引发心功能不全,还可启动神经内分泌,激活心肌重塑等,引起心力衰竭(心衰)。近年来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仍非常高。  相似文献   

15.
1972年10月22日于北京友谊医院召开一个学术报告会,会上由美籍中国科学家、航空物理学教授程新一讲有关针府和经络问题。程氏的主要论据是由计算推导而来,认为穴位是根据神经生物电而形成的。有两个特点:①穴位电位比周围组织的电位高0.1~1毫伏;②穴位面积为1平方毫米,体液是向深部运动,周围的体液形成环形,速度为每秒百分之一厘米。两条相交叉的神经电位活动用线性微分方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于心肌细胞受损出现心功能代偿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致死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常表现为易感到疲倦、乏力、运动后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以及体液潴留引起水肿[1-2]。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是一种综合征 ,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异常 ,以致在循环血量和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 ,心脏泵出的血液达不到组织的要求或仅能在心室充盈压增高时满足代谢的需要 ,此时神经体液因子被激活参与代偿 ,形成具有血流动力学功能异常和神经体液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因其具有循环充血的特征 ,故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CHF时存在神经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变化 ,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CHF的神经内分泌激活和过代偿1 1 神经内分泌激活 Packer[1] 提出了神经内分泌对心衰的作用 ,KutzAM证实了神经内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乳腺病肝郁气滞证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乳腺为多种激素的靶器官 ,为肝疏泄的效应器官。乳腺病肝郁气滞证为“神经 -内分泌·体液 -免疫网络”自稳失常。疏肝解郁作为乳腺病的一种治则起到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艾灸""温热刺激"为关键词,收集1995年6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艾灸温通效应机制研究的文献。从艾灸温热刺激的角度分析探讨艾灸温通效应的启动机制。结果表明:艾灸穴位局部温度升高,激活穴位局部的特异感受器、热敏感免疫细胞、热休克蛋白等以启动艾灸温通效应、诱发多种局部效应,并经神经、体液途径,将艾灸温热刺激信号以及后续效应传导至远部器官及全身,引起远部特定靶器官和全身系统的后续效应。  相似文献   

20.
针刺镇痛机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50年代末以来,关于针刺作用的机理,现已从形态和机能两个方面,肯定了神经-体液因素是实现针刺作用的物质基础,验证了针刺镇痛是在针的刺激下,在机体内发生的一个从外周到中枢各级水平,涉及神经、体液许多因素,包括致痛与抗痛这个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