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与切开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效果。方法 65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挂线治疗,观察组实施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肛门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肛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较切开挂线治疗效果更优,可促进患者肛门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肛瘘微创平台用于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南京市中医院肛肠中心就诊且符合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的106名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肛瘘微创平台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采取电话或网络随访4~30(中位数10)个月。 结果两组治愈率及安全性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为(38.61±7.15)天和(51.72±9.2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P<0.01)。观察组术后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均大于对照组(t=5.71,7.83;P<0.05),Wexner评分优于对照组(t=-4.40,P<0.05)。 结论肛瘘微创平台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位复杂性肛瘘合并高血压应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肛肠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治愈标准。但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3例。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可缩短病程,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预防复发,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艽龙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A组)20例,对照组(B组)20例;将42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C组)20例,对照组(D组)22例;其中A、C组给予口服艽龙胶囊160mg,3次/d口服,B、D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5mg,3次/d口服治疗。4组患者均口服4周为1疗程。[结果]4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80%、95%、54.5%,慢传输型便秘患者,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C组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传输试验方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A组、B组、C组与治疗前比较,透X线标志物残留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直肠测压方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A组、C组与治疗前比较,最大耐受容量、肛管静脉压、收缩压、排便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最大耐受容量、肛管静脉压、收缩压、排便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与D组比较,最大耐受容量、肛管静脉压、收缩压、排便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艽龙胶囊不仅能改善便秘患者结肠传输功能,还能调整便秘患者最大耐受容量、肛管排便压、静息压和收缩压,从而缓解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MRI与超声对复杂性肛瘘检出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MRI及超声检查并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复杂性肛瘘病例,分析其MRI及超声表现。结果 33例复杂性肛瘘中,MRI与超声检查显示内口数量分别为33、28个,瘘管数量分别为44、38个。手术病理结果为33例复杂性肛瘘,内口共计35个,瘘管45个。MRI检查复杂性肛瘘的内口显示率为94%,瘘管为98%,均高于超声检查复杂性肛瘘的内口显示率(80%)和瘘管显示率(84%)(χ2=20.83、33.23,均P<0.05)。结论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建议采用MRI检查,为及早明确内口的位置及数量、瘘管的分布及走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传统组各40例,传统组行切开肛瘘挂线旷置术,联合组行LIFT与VSD联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结果 联合组与传统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传统组,治愈率高于传统组,住院费用低于传统组,P均〈0.05;联合术出现术后并发症传统组2例患者出现肛门漏气但无溢液。结论 LIFT联合VSD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较好,术后创口愈合时间短,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7.
分次紧线术治疗高位肛瘘4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京向  刘新斌 《山东医药》2003,43(12):51-52
1996~ 2 0 0 1年 ,我们采用分次紧线术治疗高位肛瘘 41例 ,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比较 ,疗效更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治疗组 41例 ,男 2 7例 ,女 14例 ;年龄 17~ 65岁 ,平均 3 5 .64岁 ;病史 2个月至 3 1年 ;高位复杂性肛瘘 2 4例 ,高位单纯性肛瘘 17例。对照组 3 7例 ,男 2 4例 ,女 13例 ;年龄 2 1~ 62岁 ,平均 3 4.72岁 ;病史 1个月至 2 8年 ;高位复杂性肛瘘 18例 ,高位单纯性肛瘘 19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史、病情均无明显差异 (P>0 .0 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骶管麻醉、膀胱截石位。治疗组采用分次紧线术 ,若银探针自瘘管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八髎穴对不协调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符合诊断的不协调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个组,电针组(33例)采用电针八髎穴治疗;反馈组(33例)采用生物反馈治疗。2组均在4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肛管直肠动力学情况及克利夫兰便秘评分(CCCS)、ODS评分及便秘生活治疗量表(PAC-QOL)评分。[结果]治疗后,电针组与反馈组比较,CCCS评分、ODS评分及PAC-QO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电针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最大收缩压、肛管高压区长度、初始感觉阈值、最大容量感觉阈值各项数据明显改善,优于反馈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八髎穴治疗对不协调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相关,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接受治疗的我院消化科低位肛瘘患者92例的资料,患者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采用传统瘘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切除缝合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43%;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比传统的瘘管切开术疗效更好,并且具有恢复速度快,费用低廉的特点,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肛管直肠测压技术,评价和分析肛瘘患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功能的变化。方法用肛管直肠测压方法对20例正常对照者,67例肛瘘患者,22例多次手术后患者进行肛管长度、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压、直肠黏膜感觉功能检测。分别将正常对照组与肛瘘组、对照组与经手术组、肛瘘组与经手术组进行比较,分析肛管直肠功能的变化。结果肛瘘患者肛管静息压力及最大收缩压力大于正常人群(P<0.05),手术组和肛瘘组比较,肛管功能长度变短(P<0.05),肛管静息压力及收缩压力降低(P<0.05),直肠黏膜敏感性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管压力的增加可能是肛瘘产生的一个病因之一,肛瘘患者多次手术以后,可能会造成肛门括约肌的损伤,从而影响肛管功能,临床应将肛管直肠测压技术推广应用于肛瘘患者手术前后肛门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经肛周高频、三维超声联合过氧化氢造影对肛门狭窄患者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因肛门狭窄、精神紧张而无法接受经直肠超声检查的肛瘘患者38例。所有患者先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再采用高频、三维超声联合过氧化氢造影检查(联合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两种方法诊断肛瘘的一致性。所有肛瘘患者进行1年期的随访,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对肛瘘内口检测,高频超声一致性一般(Kappa=0. 475),联合超声一致性较好(Kappa=0. 759);对肛瘘主管检测,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 775、0. 855;对肛瘘支管检测,高频超声一致性一般(Kappa=0. 405),而联合超声一致性较好(Kappa=0. 828)。两种检查方法对比,在诊断肛瘘类型(单纯或复杂性肛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诊断Park's分型的差异近似,无统计学意义(P0. 05)。患者1年的复发率为10. 53%。结论高频、三维超声联合造影能够弥补高频超声难以探及较深肛瘘内口及瘘管的弊端,可对肛管狭窄患者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肛肠超声检查在高位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复合体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高位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的患者42例,术后行三维肛肠超声检查,采用Starck评分评估肛门括约肌复合体损伤程度,包括肛管直肠环、肛提肌、肛门内括约肌、外括约肌;采用Wexner评分评估肛门控便失禁情况;行肛门直肠测压,包括肛管静息压、肛门紧缩压下降程度、高压带长度。结合患者术后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27例有不同程度的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形态学异常,2例为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包括耻骨直肠肌、部分内括约肌、部分外括约肌深部)整体损伤。13例有不同程度肛门控便功能障碍,2例术后1个月出现不完全性肛门失禁,6个月后症状消失。Starck评分为0.9~1.8(1.3±0.4)分。Wexner评分为0分者29例,1~5分者7例,6~10分者4例,11~15分者2例。肛门直肠测压示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三维肛肠超声检查有助于对高位肛瘘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复合体损伤程度进行评估,方法安全有效,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1998年9月至2002年6月,我院采用内口切开挂线、远端旷置术治疗复杂性肛瘘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44例,女16例;年龄15~65岁,平均32.6岁。病程2个月至20年。其中2个外口31例,3个或以上29例;外口距肛缘5cm以上33例。均符合1975年中华全国肛肠外科会议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 手术方法:术前清洁肠道,清洗肛门。患者取侧卧位,骶管  相似文献   

14.
肛瘘术前要求外科医师必须清楚瘘管和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有无来源于原发管的继发管需要治疗处理。MRI在诊断肛瘘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已成为术前瘘管分类的主要方法。MRI不仅能精确显示肛管及其肛管周围的解剖,而且能将瘘管分类、明确瘘管的类型、寻找内口位置,同时还能识别其他检查方法未能发现的疾病,如术后是否存在可能会导致复发的继发感染病灶。本文主要综述肛管及相关结构的MRI检查方法、影像解剖表现,以及MRI对肛瘘类型、瘘管形态走行及瘘口的显示价值及其对临床诊治及患者转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65岁的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的特征。[方法]选择42例65岁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及33例的中青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分别进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并记录2组间患者的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直肠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阈值、最大耐受容量及肛门括约肌是否出现矛盾运动。[结果]2组功能性便秘患者间,老年组的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而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阈值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模拟排便时的肛门括约肌矛盾运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女性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缩压与男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均存在肛门括约肌的矛盾运动,但65岁的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盆底肌肉群收缩力减弱,内脏感觉功能异常,直肠对容积扩张的灵敏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内口切/挂管腔放射状切开浮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腔隙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5例高位腔隙性肛瘘患者,均行内口切/挂管腔放射状切开引流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45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13 d,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32 d。随访3-6个月,无肛门失禁、狭窄、畸形、缺损,肛门功能正常,无复发。结论内口切/挂管腔放射状切开浮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腔隙性肛瘘疗效确切,能降低复发率,又可很好地保护肛门括约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改良TROPIS联合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10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肛肠中心住院治疗的100例复杂性肛瘘(或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采用改良TROPIS联合置管引流术,n=52)与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n=48)。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术后第1、3、7天)、创面面积(手术当天、术后7天、术后14天)、创面愈合时间、肛门Wexner评分(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后3个月)、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肛门Wexner评分、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更短(t=5.473,P<0.05),术中出血量更少(t=5.426,P<0.05),术后不同时点(第1、3、7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5.873,6.665,2.162;P<0.05),不同时点的创面面积均小于对照组(t=40.744,40.154,42.535;P<0.05),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t=14.356,P<0.05),术后出现排尿不畅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χ2=4.537,P<0.05),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8.310,P<0.05),术后3个月的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t=2.348,2.180;P<0.05),术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Z=4.947,P<0.05)。 结论与切开挂线术相比,改良TROPIS联合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肛门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能更好地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特点。[方法]选取57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OOC组),另选取2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检测,对比2组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结果](1)OOC组最大肛管静息压(MARP)、肛门括约肌功能长度、缩榨持续时间及直肠排便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OC组最大肛门括约肌收缩压(MASP)、模拟排便时肛管残余压均高于对照组,而模拟排便时肛管松弛率低于正常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健康志愿者比较,OOC组最小松弛容积及直肠最大耐受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OC组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及初始便意阈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女性OOC患者MARP、模拟排便时肛管残余压及肛管松弛率、最小松弛容积、初始感觉阈值、初始便意阈值、最大耐受量均高于男性OOC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OOC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长度、缩榨持续时间、直肠排便压较男性OOC患者降低不明显(P0.05),而女性OOC患者MASP较男性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OOC患者肛门外括约肌及盆底肌的收缩及协调功能障碍、直肠敏感性下降及对容量刺激的反应较迟钝可能是造成出口梗阻型便秘的重要原因;(2)女性OOC患者肛门外括约肌及盆底肌的收缩功能较男性弱。  相似文献   

19.
<正>肛瘘由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引流不畅,反复感染造成,也可继发于直肠肛管肿瘤、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或由粪便瘀滞、异物、外伤感染等原因造成,根据美国结肠和直肠外科医生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olon and Rectal Surgeons,ASCRS)的定义,复杂性肛瘘是指累及超过30%括约肌复合体的经括约肌瘘管或马蹄形瘘管,以及与IBD、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或既往存在的大便失禁或慢性腹泻相关的肛瘘[1-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观察超声造影技术和常规超声技术在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复杂性肛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超声造影组24例和常规超声组24例。常规超声组术前采用常规超声检查方式,超声造影组术前采用超声造影检查方式。记录两组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发现的内口位置、瘘管数量、残留脓腔等资料,以手术所见为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漏诊率、内口位置准确率、瘘管数量准确率、脓腔发现率。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 a,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失败率(未治愈率+复发率)、手术次数。结果 超声造影组漏诊率、手术失败率、手术次数均低于常规超声组(P均<0.05),内口位置准确率、瘘管数量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超声组(P均<0.05)。结论 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降低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手术失败率,减少手术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