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alignant his-tiocytosis,恶组)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组织细胞呈进行性浸润性增生的恶性疾病,可累及多数器官组织。本病引起的肝脏损害甚为常见,据我们尸检材料统计,96%的病例有肝内浸润,临床上可因肝肿大、黄疸和进行性肝功衰竭而误诊为原发性肝脏疾病。为此,我们在25例尸检材料的系统研究基础上,与临床资料相结合,总结恶组时肝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便与肝病相鉴别,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恶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易误诊为其它疾病。为了提高对本病临床和病理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符合率,本文对我院30例恶组尸检病例,结合临床分析如下。资料及方法一、临床资料:年龄1.5月至76岁。性别:男25例,女5例。平均生存期2.3月(范围1.5~11月)。首发症状:发热26例(发热分别伴咳嗽、胸痛、腹痛、关节痛、头昏乏力、皮疹、黄疽各2例;发热  相似文献   

3.
恶性黑素瘤(Maligant melanoma,MM),简称恶黑,95%恶黑发生在皮肤组织[1]为皮肤恶性黑素瘤(Cutaneous maligant melanoma,CMM),好发于老年人和30岁以上成人,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血液和淋巴转移,死亡率逐年增高,且病因不完全明确,预后差,治疗困难,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统一规范.而在我国由于对该病存在严重认识不足,一般在就诊时往往为时已晚,因此治疗更加困难,现对其发病及生物学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肺嗜酸粒细胞性肉芽肿 (亦称肺组织细胞增生症X)是指主要局限于肺部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 ,是一种灶性嗜酸性肉芽肿 ,可导致间质性肺炎。主要侵犯肺和骨骼 ,亦可引起皮炎和中耳炎等 ,常伴有长骨、脊柱、头颅或下颌骨溶骨性病变。1 病因和发病机理  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有的学者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 ,亦有学者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1] 。组织细胞的增殖和激活导致肺内不可控制的炎性反应。早期组织细胞在呼吸性和终末细支气管内增殖 ,引起细支气管炎 ,当病变形成肉芽肿时 ,肺泡受累及 ,导致进行性炎症和纤维化 ,晚期形成蜂窝肺改变。2 …  相似文献   

5.
误诊为传染性疾病的恶性组织细胞病九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误诊为传染性疾病的恶性组织细胞病九例分析江荣林张长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是系统性、进行性、浸润性非典型组织细胞增生的恶性肿瘤。恶组细胞可广泛浸润全身各组织器官,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被误诊。现就我院1989~1995年入院时误诊为传染性疾病的9例恶组...  相似文献   

6.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是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以侵及单一脏器,亦可累及多个系统,极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1976~2003年确诊为恶组并有肺胸膜损害18例患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内镜典型形态--附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Enteropathy-type intestinal T cell lymphoma,ETCL)亦称肠病相关性淋巴瘤,是原发性肠道的结外型恶性淋巴瘤,恶性程度极高,本病少见,以前曾误称为肠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肠型恶组),近年来病理界已明确其来源于NK/T细胞,属外周T细胞型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恶性网状细胞病(简称恶网病)的认识颇多分歧,现综述日本学者的看法如下。命名日本学者对本病命名不一,有的用恶性网状细胞病或恶性网状组织细胞病;有的用白血性网状内皮细胞病(Leukemic reticuloen-dotheliosis)。有时,对同一名词,不同作者指的含义不同。如白血性网状内皮细胞病一词,欧美多指毛细胞白血病,在日本,则有人把它与恶网病作为同义语使用,也有人指已白血化的恶性组织细胞病(相当于欧美的组织细胞性白血病),或者说是包括毛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的总称。对Rappa  相似文献   

9.
正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PTLD)是患者接受实体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由于免疫抑制而发生的一组由良性到恶性增殖的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其发病与受体免疫功能抑制和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相关。大约50%~70%的PTLD与EBV感染相关,在  相似文献   

10.
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是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中组织细胞及其前质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因而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具有高度的不规则性,病情变化急剧,病程短而险恶,临床诊断困难,因此误诊率很高。1984~2000年,我们共收治恶组42例,其中31例曾误  相似文献   

11.
组织细胞病的新分类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组织细胞病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既往临床诊断较多,其中绝大多数为T细胞淋巴瘤,亦有部分噬血细胞综合征,真正的恶组十分罕见’“。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组织细胞的起源及抗原安达组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即格罕细胞(Langerhan  相似文献   

12.
张惠芸  李新民 《山东医药》1997,37(11):48-49
恶性组织细胞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原因分析济南市传染病医院(250021)张惠芸李新民李芳芳郑召敏恶性组织细胞病(下称恶组)临床表现复杂,可影响全身,也可局限于某一器官,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故易误诊。1993~1996年,我们收治10例恶组患者,均由外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BMN)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5例BMN患者的原发病诊断、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比较,并做同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3例并发于恶性疾病,其中7例为血液恶性肿瘤,6例为实体瘤或骨髓转移癌;2例并发于非恶性疾病,其中1例为严重感染,另1例为弥漫性血管内出血.最显著的临床特点依次为:发热9例,出血7例,淋巴结肿大7例,肝脾肿大6例,骨痛5例.最常见的实验室异常指标依次为贫血15例,血小板减少12例,乳酸脱氢酶升高7例.骨髓涂片可见典型的坏死改变.8例(原发病均为恶性疾病)在确诊后短期内死亡,2例在原发病(原发病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严重感染)控制后BMN痊愈,5例失访.结论:恶性血液肿瘤和恶性转移瘤足BMN的最常见病因,恶性肿瘤BMN生存期短,预后差;非恶性疾病BMN在原发病控制后可缓解.  相似文献   

14.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恶组)是原发于网状内皮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病变主要在骨髓、肝、脾及淋巴结等造血组织,亦可累及非造血组织。其临床特征为不规则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衰竭等。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较易误诊。现就我院近10余年误诊的11例恶组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CNS)系统炎性神经受性疾病~([1]);病理主要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系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等。1多发性硬化的病因与线粒体的关系本病是一常见病,对其病因进行了长期探索,但至今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曾经不少学者研究提出不少学说:(1)早期病毒感染和分子模拟学说:临床看到本病发生前常有过一次感染。实  相似文献   

16.
恶性网状细胞病(下称恶网)亦称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年青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误诊率高达70%。我院曾收治1例胃肠型恶网,误诊经过如下。患者男,31岁。1977年9月因咽痛、胃  相似文献   

17.
恶性组织细胞病诊断中的几个问题(附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的临床表现多样,一般以长期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仝血细胞减少等为常见,但缺乏特异性,且早期实验室检查(包括骨髓象)阳性率不高,再加上某些因素,往往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或误诊。为了探讨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将1974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参照Kamada"二袖套法",建立Wistar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并以假手术组大鼠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3、6、12、24h处死两组动物,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EA)水平变化。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脏凋亡细胞的Fas蛋白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肾脏细胞凋亡。结果肝移植组及对照组中BUN及CREA从术后1h开始上升,12h时达到高峰。两组肾脏组织细胞术后1h即出现细胞凋亡,12h时达到高峰。结论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致肾脏细胞凋亡,是肾脏细胞早期死亡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进一步认识与重视误诊为肠型恶组-同结肠T细胞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内镜分型。方法 临床病例结合内镜、病理学、免疫组化及文献报道,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 肠型恶组与回结肠T细胞恶性淋巴瘤两者的临床症状(依次为腹痛、腹块、血便或黑便及发热与腹泻等)及病理学表现(恶性细胞形态多样化,可呈组织细胞样、异型淋巴样细胞或巨核异型细胞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往往较困难,并且预后不良。结肠镜表现分蕈状、溃疡蕈状、浸润、溃疡浸润及溃疡等5型。结论 旧称的肠型恶组,实际上大部分为大细胞性淋巴瘤;其中原发性回结肠真正的组织细胞性淋巴瘤罕见。临床上易与溃结等炎症性肠道疾病或其它恶性肿瘤混淆。结肠镜联合活检及免疫组化分析是作出正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例恶性组织细胞病误诊分析浙江省椒江市人民医院张荣才20例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初诊时误诊18例,初诊误诊率高达90%。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对象和方法一般资料20例恶组均为我院1985年至1990年期间就诊患者。男14例,女6例;最大年龄68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