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行腹腔镜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切除术的患者322例,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距症状发作时间间隔不同分为A组118例、B组106例、C组98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相对较高。结论腹腔镜下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切除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发作72h后患者行手术治疗对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石语 《黑龙江医药》2022,(5):1195-119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组于发病48h内实施手术,B组于发病48~72h内实施手术,C组于发病≥72h实施手术。比较三组围术期指标、中转开腹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时间相比,A组0.05)。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越早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越好,可减少出血量,降低中转开腹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更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将行腹腔镜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切除术的患者322例,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距症状发作时间间隔不同分为A组118例、B组106例、C组98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相对较高.结论 腹腔镜下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切除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发作72h后患者行手术治疗对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王刚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562-562
目的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进行探讨。方法根据患者行LC手术至症状发作时间间隔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间隔时间≤72h;B组间隔时间为72h~2周;C组间隔时间>2周。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三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其中A组患者手术和住院时间最短,且术中出血量最少;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术应尽早在72h内进行,可视手术效果更理想,值得在今后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间及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出现距手术治疗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组,其中<48 h的患者为A组,时间为48~72 h的患者为B组,时间>72 h的患者为C组,时间为2~4周的患者为D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4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A组最短,C组最长;中转开腹率A组最低,C组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中转开腹率与患者体温、手术时机、胆囊壁厚度、胆囊肿大及白细胞计数有关.结论 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后48 h为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其中手术时间、体温及白细胞计数等因素与中转开腹率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不同时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1例行LC治疗老年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时期的差异,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非急性期手术,B组为胆囊炎急性发作72h内手术,C组为发病72h后手术,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置管引流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C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和B组,中转开腹率、置管引流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行LC选择非急性期和急性发作72h内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时机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皆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时机不同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48例,在症状出现48 h内手术治疗,B组50例,在症状出现48 h后手术治疗,C组52例,在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再行择期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手术治疗相关情况,总结中转开腹影响因素。结果 A、B、C三组中转开腹例数分别为2、11、8例,三组中转开腹率经对比可知,A组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A、B、C三组并发症例数分别为2、4、6例,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中转开腹的因素主要有症状出现时间、胆囊壁厚度、白细胞数、胆囊周围渗出及腹肌紧张,而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影响中转开腹的因素主要有症状出现时间与胆囊周围渗出。结论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应在症状出现48 h内进行手术取得效果更佳,同时症状出现时间与胆囊周围渗出属于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8.
陈大红  汪泳  王健  陈方骏  孟杰 《安徽医药》2016,20(8):1527-1529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0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194例患者中,29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14.9% ;微创组与中转开腹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炎症发作时间、既往腹部手术史、炎症发作次数、胆囊壁厚度、术者手术经验及白细胞计数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既往腹部手术史、胆囊壁的厚度、炎症发作次数及术者手术经验是影响微创胆囊切除手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正确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危险因素,可为外科医生术中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130例胆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和B组,各65例。A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结果 A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P<0.05);A组出血量较B组少(P<0.05);A组术后疼痛得分低于B组(P<0.05);A组住院时间较B组短(P<0.05)。结论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具有操作简单、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的优势,是治疗胆结石更为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手术时机分别选择在症状发生后48h内和超过48h,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总结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等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中转开腹相关因素包括:体温、手术时机、胆囊肿大、右上腹肌紧张、胆囊壁厚度、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等。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后48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为最佳手术时机,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及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行腹腔镜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发病后手术时间分为A组(72h内手术)和B组(72h后手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A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中转开腹率均显著少于B组(P〈0.01)。结论:发病72h内手术是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术者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刘宝林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169-170,173
目的 探讨不同CO2气腹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肩部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气腹压力为10mmHg,B组气腹压力为12mmHg,C组气腹压力为14mmHg,观察3组术后1、6、12、24、48、72h肩部疼痛发生率及VAS。结果 3组术后6、12、24、48h肩部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72h肩部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VAS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术后24h为高峰,随后逐渐降低,且不同时间点A组的VAS明显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气腹压力对患者术后肩部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有明显影响,在气腹压力10mmHg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肩部疼痛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帕瑞昔布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40例全麻下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手术开始前1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ml,B组: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ml)。分别记录术后1、2、6、12、24h时点的VAS评分,以及术前、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结果 A组在1、2、6h的VAS评分值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24hVAS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术中、术后各时点的MAP、HR显著高于A组。结论在手术刺激之前给予帕瑞昔布钠可以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经腹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先注入对经腹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腹胆囊切除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组(A组)和帕瑞昔布钠术后镇痛组(B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和关腹时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手术结束时,接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采用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0、1、2、4、8、12、24h疼痛程度,并记录应用PCIA镇痛药物的总量。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0、1、2、4、8、12、24h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且术后24h内需要PCIA镇痛药的总量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以产生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并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手术组与晚期手术组,总结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总住院时间。结果早期手术组5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优于晚期手术组,早期手术组术后无患者发生并发症,晚期手术组术后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行腹腔镜手术时应该尽早的进行手术,这样能够降低中转开腹率,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氟比洛芬酯对前列腺电切手术超前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于前列腺电切手术(TURP)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6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各20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A组术前30min静注氟比洛芬醋50mg,术毕静注生理盐水10mL。B组于术前30min静注生理盐水10mL,术毕时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C组在手术前后均静注生理盐水10mL。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单盲评估患者术后1、2、6、12、24、48h疼痛感觉程度和与氟比洛芬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24h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B组1h、2hVAS评分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6、12、24h显著低于C组(均P<0.05),3组48h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对TURP患者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行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治疗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60/60),治愈率96.67%(58/60),对照组的成功率为100%(60/60),治愈率96.67%(58/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3/6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显著,且具有操作简便、有效、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