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v6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宫颈上皮与不同期别的CIN间CD44v6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D44v6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无关。认为CD44v6在CIN的分化、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早期诊断和评估CIN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梁佳  谷京城 《山东医药》2012,52(2):100-101
目的观察喉癌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CD44v5、CD44v6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喉癌(观察组)及14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的CD44v5、CD44v6蛋白。结果观察组CD44v5、CD44v6蛋白阳性52、55例,对照组分别为4、0例;两组比较,P均<0.05。CD44v5、CD44v6蛋白表达与喉癌的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喉癌组织中CD44v5、CD44v6蛋白表达增加,两者可作为喉癌转移及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CD147在3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手术切除标本(观察组)中的表达水平,并与其在17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CIN组MMP-2、CD147均呈阳性表达,随级别增加其表达水平增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证实MMP-2、CD147耵在CIN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级别呈正相关;二者水平可作为判断CIN病情、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组女性生殖道的癌前病变,其主要病因为HPV感染,对宫颈癌的规范化的筛查及对癌前病变的早期治疗可有效降低其恶变率及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蔡旺  齐茹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407-3408
目的探讨CD44V6、MUC1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各78例,以及同期正常体检者67例,留取正常宫颈组织和病变的宫颈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CD44V6、MUC1的表达。结果正常人宫颈组织CD44V6不表达,上皮内瘤变患者和宫颈癌患者表达程度均显著增加;并且随着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其表达程度显著增加(P<0.05)。MUC1在正常人群少量表达,阳性率为10.4%,上皮内瘤变患者和宫颈癌患者表达程度均显著增加,并且随着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其表达程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CD44V6、MUC1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P<0.05或P<0.01)。结论 CD44V6和MUC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生存素(Survivin)、活素(Livin)及细胞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该院就诊的60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标本,65例CIN患者的宫颈标本以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80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中Survivin、Livin及CD44v6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urvivin、Livin及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均在宫颈癌患者中最高,CIN患者次之,正常组织最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宫颈癌患者中Survivin、Livin及CD44v6的表达阳性率与病理等级有关,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鳞癌患者Survivin、Livin及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其他病理等级患者(P<0.05)。结论 Survivin、Livin及CD44v6在老年宫颈癌及CIN患者呈特异性高表达,且随着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可根据Survivin、Livin及CD44v6表达水平的不同诊治老年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7.
李春  张树友 《山东医药》2009,49(26):40-41
目的探讨survivin和COX-2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宫颈鳞癌、30例CIN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survivin和COX-2。结果survivin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均阴性,CIN中阳性表达率为43.33%、宫颈鳞癌为67.31%;COX-2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CIN为40.00%、宫颈鳞癌为65.38%;不同宫颈组织的smvivin、COX-2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5。Sur-vivin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及组织分级有关,P均〈0.05;COX-2的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及组织分级有关,P均〈0.05。结论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survivin、COX-2表达增强,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肌层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洪涛  彭艳丽  张毅  李宁 《山东医药》2008,48(11):45-46
对1 764例妇女同时行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检查.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判断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价值.结果 显示,阴道镜检查诊断CIN及子宫颈癌的总灵敏度为69.7%、特异度为70.1%、阳性预测值为73.8%、阴性预测值为65.8%、假阳性率为26.2%、假阴性率为34.2%.其中,诊断子宫颈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6%和98.9%.认为阴道镜检查适合作为CIN的筛查手段,但应配合阴道镜直视下活检以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9.
张敬敬  田永杰 《山东医药》2010,(15):101-101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常可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根据Richar的定义,CINⅠ相当于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Ⅱ相当于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Ⅲ相当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或宫颈上皮内肿瘤和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99.7%以上的宫颈癌组织中可检测HPV,由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CIN易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在宫颈黏膜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乙酰肝素酶在56例宫颈黏膜上皮内瘤变(轻度12例,中度26例,重度18例)、54例宫颈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20例,不伴淋巴转移34例)中的表达.结果 乙酰肝素酶在宫颈黏膜上皮轻、中、重度上皮内瘤变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33.33%,38.48%,44.44%,宫颈癌中表达率为48.14%.乙酰肝毒酶在宫颈黏膜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中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者,乙酰肝素酶表达(70.00%)明显高于无转移组(35.29%),P<0.01.结论 乙酰肝素酶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无关,与宫颈癌组织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Ⅲ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身对照法,对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宫颈锥切术后病理以及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行对照研究。结果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检查的病理结果完全符合者54例(75%),不符合者18例(25%)。锥切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下降者16例(22.2%),浸润癌2例(2.8%)。34例患者再次行子宫切除术,其中27例(79.41%)术后病理转阴,7例病理诊断级别降低。结论宫颈锥切术是CINⅢ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否进一步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切缘状态、生育要求等多方面个体化、综合考虑以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因表达产物P53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各级宫颈CIN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CIN病理学及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45例经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检测各级宫颈组织中P53表达水平,以正常宫颈上皮15例作为对照。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上皮内瘤样病变分别为0.00%、40.00%,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各分级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38.89%,47.06%。结论说明P53参与了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在各组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CC)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和18以及人端粒酶基因(hTER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CIN和CC患者各30例,并随机选择同时期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宫颈正常30例病理标本作为对照.分别采用PCR和TRAP-PCR技术,对所有样本宫颈组织中hTERC和HPV16/18的感染和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利用SPSS17.0软件,运用Logistic分析各组HPV 16/18和hTERC的感染和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关联性.结果 ICC和CIN组HPV-16/18和hTERC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P<0.05),而ICC组HPV16/18和hTERC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CIN组(P<0.05);CINⅢHPV16/18和hTERC阳性感染率极显著高于CINⅡ和CINⅠ组(P<0.05),CINⅡHPV16/18和hTERC阳性感染率极显著高于CIN Ⅰ组(P<0.05);ICC和CINⅢ与HPV16/18和hTERC阳性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正常宫颈组织与HPV16/18和hTERC阳性不存在关联性(P>0.05).结论 HPV16/18感染和hTERC的表达在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CC宫颈组织病变有密切的关联性,两者联合检测是宫颈CIN早期筛查的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共同参与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经历宫颈上皮增生鳞化、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宫颈浸润癌等不同阶段.p16、ki-67作为癌基因,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参与细胞增殖与分裂,促进肿瘤生成.本文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p16、ki-67在宫颈鳞癌及CIN中的表达,旨在探讨二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子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2009年5月旬阳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69例经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定位活检明确诊断为CINⅠ~Ⅲ级的患者LEEP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LEEP治疗后定期复查,截至目前均无复发;术后出现创面出血占1.2%,月经提前占11.5%,子宫不正常出血占1.9%,宫腔积液占3.0%。结论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损伤小,安全可靠,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较少,处理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16.
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高危型HPV DNA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CIN患者病变组织中高危型HPVDNA。结果Ⅰ、Ⅱ、Ⅲ级CIN组织中HPVDNA检出率分别为53.85%、72.73%、96.97%,χ^2=25.762,P〈0.01。CIN患者存在多重HPV感染的情况,Ⅰ、Ⅱ、Ⅲ级CIN多重HPVDNA感染率不同。结论不同级别CIN的高危型HPV感染率不同,同时存在多重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浸润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状态及其亚型分布。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30例CIN(CIN组)、33例宫颈浸润癌患者(宫颈癌组)、60例自愿接受宫颈HPV感染筛查的妇女(对照组)进行HPV分型检测,所有受检者均来自贵州地区。结果 CIN组HPV阳性13例(43.33%),宫颈癌组19例(57.58%),对照组5例(8.33%)。CIN组、宫颈癌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CIN组共检出7种亚型HPV,均为高危型(HR-HPV),无多型HPV感染(M-HPV)。其中HPV16 7例,HPV31、52各2例,HPV18、33、53、58各1例。宫颈癌组检出5种亚型,亦均为HR-HPV,M-HPV3例。其中HPV16 11例,HPV534例,HPV58 3例,HPV18、59各1例。对照组检出7种亚型,HR-HPV中的HPV16、18、31、39、53、58和低危型HPV的HPV6各1例;M-HPV 1例。CIN组、宫颈癌组HPV16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HR-HPV感染与CIN(OR=8.412,95%CI为2.62~26.99)和宫颈浸润癌(OR=14.929,95%CI为4.74~46.98)紧密相关,且主要与HPV16感染有关(CIN:OR=17.957,95%CI为2.09~154.15;宫颈浸润癌:OR=29.500,95%CI为3.60~242.07),P均〈0.05。结论贵州地区CIN和宫颈浸润癌与HR-HPV感染密切相关,HPV16为主要感染亚型。  相似文献   

18.
张蓉  侯文静 《山东医药》2009,49(40):41-42
目的探讨CD44 v6在宫颈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30例正常宫颈腺上皮组织、30例宫颈腺癌组织的CD44 v6表达。结果正常宫颈腺上皮CD44 v6阳性率(100%)与宫颈腺癌组织(46.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宫颈腺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上升,CD44 v6的表达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CD44v6在宫颈腺癌发生发展中表达下降,且CD44 v6表达与宫颈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李慎谦  王振林 《山东医药》2008,48(47):55-56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癌旁膀胱组织中的CD4v6。结果显示,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56.3%,癌旁膀胱组织中未见CD44v6蛋白表达;CD44v6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有关。认为CD44v6可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复发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蕙 《山东医药》2009,49(14):69-70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敏感性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8例大肠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D44v6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83.3%,癌旁组织中为40%,正常组织中为阴性,两两比较,P〈0.01;CD44v6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和患者预后有关(P〈0.05)。结论CD44v6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大肠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可作为判定其预后的新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