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氢克尿噻、阿替洛尔、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在中国乡镇农村社区未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的短期降压疗效.方法 442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配4组:双氢克尿噻组(给予双氢克尿噻 12.5 mg/d,qd)113例;阿替洛尔组(给予阿替洛尔 12.5 mg/d,bid)66例;硝苯地平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 10 mg/d,bid)130例;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 12.5 mg/d,bid)133例,比较4周后四种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疗效.结果 4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在各组中均明显下降.阿替洛尔降低收缩压作用低于双氢克尿噻(P=0.033)和硝苯地平缓释片(P=0.005);双氢克尿噻降低舒张压作用明显低于硝苯地平缓释片(P=0.015);双氢克尿噻降低脉压作用明显大于阿替洛尔(P=0.006)和卡托普利(P=0.019);硝苯地平缓释片降低脉压作用明显高于阿替洛尔(P=0.026).双氢克尿噻1年的费用约为11元.结论 从降压疗效及经济学上,双氢克尿噻是适合中国农民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首选一线药物.从降低血压各组分上,双氢克尿噻及硝苯地平缓释片优于阿替洛尔和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2.
Losartan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Losartan(商品名科素亚)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耐受性。方法:为一项自身对照方式的多中心研究。选取151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科素亚50mg(每天晨服一次),共6周。服该药物后第4周若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则继续治疗至第6周,若舒张压仍超过或等于90mmHg,则加服双氢氯噻嗪(HCTZ)12.5mg(每日晨服一次)至第6周。结果:用科素亚治疗2周起,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下降(P<0.01),至第6周降压幅度最显著(P<0.001)。单用科素亚治疗降压效果不明显者,加服HCTZ治疗后降压幅度则增加。用科素亚治疗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并小剂量双氢克尿噻(DHCT)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疗效和对代谢的影响。方法:48例老年ISH患者被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150 mg每日1-2次口服;厄贝沙坦+小剂量DHCT 组:厄贝沙坦150 mg,双氢克尿噻12.5 mg,1次/d,口服,四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监测血压,血尿酸、肌酐, 血脂和血钾。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代谢无明显改变,厄贝沙坦并小剂量DHCT组降压更显著(P<0.01)。结论:血管紧张索Ⅱ受体拮抗剂并小剂量双氢克尿噻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安全有效,可作为老年降压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钙拮抗剂类和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不伴高脂血症患者脉压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ISH不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和联合治疗组(硝苯地平 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脉压(P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时SBP、DBP均已达标,两者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治疗第8周时,联合治疗组的SBP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8周、第12周时PP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无显著性(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同钙拮抗剂合用有益于控制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者的脉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及平滑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血脂康0.6g,2次/d。2组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 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24h收缩压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24h收缩压和脉压差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平滑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降压协同血脂康治疗,能缩小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差,明显提高降压药物的平滑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平稳降压、保护靶器官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12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组(试验组)和氨氯地平组(对照组),同时由专人对两组患者降压效果和超声心动图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昼夜节律、舒张压昼夜节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值、舒张压下降值、脉压下降值和收缩压谷峰比值分别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高血压患者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A/E值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能够提高降压效果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拉西地平片后血压的变化及副作用。方法: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4例,于停服原降压药物2周后,每日服拉西地平片4mg,连续4周。每周随访1次,于治疗前及服拉西地平片4周末各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1次。结果:服用拉西地平片后,患者诊室坐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下降非常明显(P<0.01),ABPM则24小时平均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白天平均收缩压非常明显下降(P<0.01),白天平均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结论:拉西地平片有良好降压效果,而且副作用小,价格便宜,适合贫困地区患者服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托伐汀联用依那普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78例,血清胆固醇正常.单用依那普利组38例,口服依那普利10 mg/d;联用阿托伐汀组40例,口服依那普利片10 mg/d和阿托伐汀20 mg/d.观察12周,每2周记录血压1次.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单用依那普利组脉压从治疗前(74±8)mm Hg降至(68±6)mm Hg;联用阿伐他汀组脉压从治疗前(75±7)mm Hg降至(60±6)mm Hg;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5,P<0.01).结论 阿托伐汀联用依那普利有助于改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脉压,可降低老年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氢克尿噻治疗盐敏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125例盐敏感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按血压水平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血压。给予双氢克尿塞12.5 mg口服,2次/d,疗程6周,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下降(P<0.01),重度高血压则下降不明显(P>0.05);青年及中年组血压下降明显(P<0.01),老年组下降不明显(P>0.05)。无血糖(Bs)、肌酐(Cr)、尿素氮(BUN)、血钾(K)、血清钠(Na)、血脂三项及血尿酸(UA)等代谢异常。结论:双氢克尿噻能够有效治疗中青年的轻中度盐敏感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人4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70±5)岁;给予口服氯沙坦50mg,qd,治疗6周后观察降压疗效。对其中18例伴左室肥大及左房增大者给予连续服药24周,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后心脏结构有否改善。结果:45例高血压病人治疗6周以后平均收缩压下降(47.25±9)mmHg,舒张压下降(24±8.25)mmHg,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合并左室肥厚的18例病人治疗24周以后,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房内径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氯沙坦在降压同时有显著逆转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4种抗高血压药物4周治疗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在河南信阳平桥区入选40~75岁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3 408例.随机分配到阿替洛尔组(12.5~25 mg/d)594例,双氢克尿噻组(12.5~25 mg/d)891例,硝苯地平缓释剂组(20~40 mg/d)947例,卡托普利组(25~50 mg/d)976例.随访治疗4周后血压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整体达标率收缩压44.5%,舒张压56.2%.双氢克尿噻组和硝苯地平缓释剂组男、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达标率均显著优于卡托普利组和阿替洛尔组(均P<0.001).调整年龄、血糖、药物剂量、治疗前血压等因素后,收缩压降压反应在双氢克尿噻组[男(-18.7±1.2)mmHg(1 mmHg=0.133 kPa),女(-21.5±1.9)mmHg]和硝苯地平缓释剂组[男(-20.9±1.3)mmHg,女(-23.1±1.7)mmHg]显著优于阿替洛尔组[男(-11.2±1.5)mmHg,女(-16.6±1.0)mmHg]和卡托普利组[男(-15.7±1.1)mmHg,女(-14.9±1.6)mmHg],P<0.001.卡托普利组舒张压降压反应显著低于其他治疗组(P<0.001).双氢克尿噻组不良反应(4.62%)显著低于阿替洛尔组(11.1%)、硝苯地平缓释剂组(8.03%)和卡托普利组(7.52%)(P<0.001).结论:小剂量双氢克尿噻的收缩压降压反应和达标率相对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价格便宜,适合我国农村高血压患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老年人群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年龄≥80岁的老老年人238例,以血压≥160/9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34例)和对照组(104例),并进行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用Pearson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baPWV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偶测收缩压,24 h、昼间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负荷及舒张压负荷均高于对照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舒张压下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aPWV与偶测血压;24 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昼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呈正相关(P<0.05,P<0.01),而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是老老年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脉压、心率及血压负荷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合贝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小剂量合贝爽、培哚普利、小剂量合贝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尿微量白蛋白变化,同时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小剂量合贝爽组和培哚普利组,三组患者的血压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对比(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差与小剂量合贝爽组对比(P〈0.05);与培哚普利组对比,脉压差改善明显(P〈0.05);收缩压改善程度对比(P〉0.05)。三组患者的舒张压水平对比(P〉0.05);与治疗前对比,三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与小剂量合贝爽组及培哚普利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接受小剂量合贝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明显降低患者收缩压及脉压差,降低尿微量尿蛋白,服药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方法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2级和3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顿服组30例、分服组30例,顿服组每天7:00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和厄贝沙坦150mg;分服组每天7:00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或厄贝沙坦150mg,晚7:00服用厄贝沙坦150mg或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患者均于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进行血压监测。结果:服药4周后分服组24h平均收缩压下降值、24h平均舒张压下降值和24h平均动脉压下降值大于顿服组(均P0.05);分服组夜间平均收缩压下降值、平均舒张压下降值和平均动脉压下降值显著大于顿服组(均P0.01);分服组24h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24h动脉压平滑指数显著高于顿服组(均P0.05);分服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平均舒张压平滑指数和平均动脉压平滑指数显著高于顿服组(均P0.01)。治疗后分服组有18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改变为杓型,显著多于顿服组的4例(P0.01)。结论:长效降压制剂联合治疗2级和3级非杓型高血压,早晚分次给药与早晨顿服相比,降压效果更好、降压更加平稳,更有利于血压的昼夜节律由非杓型恢复为正常的杓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国产拉西地平与双氢克尿噻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给60例入选患者服用拉西地平4mg/d和双氢克尿噻25mg/d,疗程32周。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6、8、32周末诊室血压、心率,并通过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1)。收缩压平均下降16.04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9.22mmHg。结论两药合用有明显降压效果,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可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小剂量联合降压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比较。方法将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氨氯地平+替米沙坦两种不同降压方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36周、48周、96周,测定各组的血压变化。结果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组与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两组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降压方案均能有效控制血压,作用相当,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及各项化验检测指标无显著性变化,不良反应小,均能耐受。  相似文献   

17.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缬沙坦和双氢克尿塞与卡托普利和双氢克尿塞对Ⅰ、Ⅱ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60例Ⅰ、Ⅱ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A组)用缬沙坦及双氢克尿塞进行治疗。对照组(B组)用卡托普利及双氢克尿塞进行治疗。用药后每周测血压,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安全性评估。结果:4周后A组收缩压平均下降9.5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5.8 mmHg;B组收缩压平均下降7.6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9.4mmHg;两组无显著差异(P>0.10)。但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A组显著低于B组(6.2%对17.8%,P<0.01)。结论:联合应用缬沙坦和双氢克尿塞与卡托普利和双氢克尿噻降压疗效相似,但前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可作Ⅰ、Ⅱ级高血压病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硝苯地平及福辛普利在高血压伴焦虑患者中的降血压与抗焦虑疗效。方法:经导入期安慰剂治疗后舒张压95~115 mmHg及收缩压<180mmHg,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45分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每例在不同治疗期分别给予卡维地洛、硝苯地平控释片及福辛普利治疗4周。观察血压及BAI评分的变化。结果:卡维地洛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作用比其他两组为佳,差异非常显著(P<0.01);BAI评分也显著下降(P<0.01)。结论:对于轻、中度高血压伴焦虑患者,卡维地洛的降血压和减轻焦虑效果较硝苯地平控释剂和福辛普利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降压药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影响的差异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147例,所有入选患者至少停用或未服用降压药物时间达2周以上,血压符合收缩压(SBP)≥140 mmHg,舒张压(DBP)<90mmHg的要求。随机分成三组:硝苯地平控释片组(n=50)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贝那普利组(n=49)服用贝那普利10 mg/d;缬沙坦组(n=48)服用缬沙坦80 mg/d。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测量血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hs-CRP、vWF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缬沙坦组Ba-PWV降低最明显,较贝那普利组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明显下降(P<0.01)。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下降明显。同时缬沙坦组hs-CRP、vWF降低明显,贝那普利组次之。直线回归分析显示,缬沙坦组Ba-PWV下降与△SBP、△DBP及△PP均无明显相关性,但与△hs-CRP、△vWF呈强相关(r=0.96,P=0.02;r=0.67,P=0.01),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64例,年龄60~80岁,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以卡维地洛治疗,其中32例为A组,在卡维地洛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B组32例,单用卡维地洛内服,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治疗前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观察,并采用高分辨超声测定患者用药前后的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均显著下降(P<0.01与P<0.05),组间比较,A组SBP下降更为显著(P<0.01),而DBP的下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FMD)值在A组用药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B组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A组FMD改善程度优于B组(P<0.05)。两组的非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用药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期间未见卡维地洛严重不良反应。结论IS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卡维地洛有显著改善其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