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医院感染方式的分类管理方法,旨在使监控方法更为实用。方法在进行现有资料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对HBV医院感染方式进行分类。结果 HBV传染源的病毒浓度相差极大,依≥107、≥104、≥100ID/ml为标准可分为高、中和低度传染性3个等级;HBV传播途径的入体血量相差极大,依10-4 ml和10-7 ml为标准可分为经大、小和微量血液传播3种类型;HBV感染对象的免疫状况相差很大,依感染阈值可分为患者和医务人员两个群体;HBV标志代表的病毒浓度相差很大,依传染性范围可选择HBV DNA、HBsAg和HBeAg3种传染源筛查指标。结论依据病毒浓度、接种血量、感染阈值和病毒标志与HBV传染源的关系将HBV医院感染方式分为3类,建立相应的监控方法,具有特定的监控范围,用于明确的预防对象。  相似文献   

2.
外科医生经手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选择乙型肝炎病毒(HBM)经手术感染外科医生的防护方法.方法 在比较东、西方国家现有HBV经手术传播防护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以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作为手术期间HBV传染源监控指标的特点.结果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eAg阴性者和HBeAg阳性者的HBV浓度分别为(100~104)、(100~106)、(102~109)ID/ml;HBV经单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ID/ml,经双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6ID/ml;HBsAg阴性者的病毒浓度均达不到手术感染阈值,83.88%HBeAg阳性者的病毒浓度达到手术感染阈值,有80.65%在乙型肝炎疫苗低度反应者的防护范围之内,其余3.23%超过了这种防护能力.结论 以HBeAg作为手术期间HBV传染源监控指标的方法属零危险性防护标准,更适合我国现在的国情.  相似文献   

3.
尹海  姜曼岚  赖学俊  杨双旺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52-2553
目的为控制经手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提供防护方法。方法比较以乙肝e抗原(HBeAg)为指标的手术中HBV传染源监控方法和西方国家现有HBV经手术传播防护方法的差别。结果HBV经单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阚值为10^5 ID/ml,经双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6 ID/ml。双层手套只能使病毒数量减少1个对数级。67.74%HBeAg阳性者达到双层手套的感染阈值,最大传染性可达10^3 ID/ml。83.88%HBeAg阳性者的病毒浓度达到单层手套感染阈值,80.65%在乙肝疫苗有效免疫者的防护范围之内,剩余3.23%超过了这种防护能力。结论以HBeAg为指标的手术中HBV传染源监控方法和西方国家现有HBV经手术传播的防护方法都属于零危险性防护标准,以前者更具有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术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阈值。为建立其监控方法以及评价该方法的防护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ELISA法检测992例手术患者的HBsAg和HBeAg.套式PCR法检测156例HBsAg阳性和100例阴性者的HBVDNA。套式PCR极量稀释法检测HBVDNA阳性者的感染剂量,缝针刺伤接种模拟试验法检测HBV经手术传播的感染阈值。结果HBsAg阳性和阴性、HBeAg阳性和阴性者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3.7%和9.0%、100.0%和67.2%:其传染性范围分别在0—109ID/ml和0~104ID/ml、102-109ID!ml和0~106ID/ml。缝针刺伤单层手套传播HBV的感染阈值为手术传播的基本阈值,其值是105ID/Ⅱd,HBsAg阴性HBV携带者都不能成为传染源;保护手术患者的感染闽值是103ID/ml,68.6%HBsAg阳性者不能成为传染源.15.2%HBeAg阴性者可成为传染源:保护外科医生的感染阂值是108.5ID!ml,所有HBeAg阴性者和99.4%HBsAg阳性者不能成为传染源。结论围术期保护医生或患者的HBV感染阈值不同.使用的防护措施也应该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基因区设计siRNA,观察其对HBV表面抗原、e抗原分泌和HBVDNA复制的影响。方法靶向HBV基因区S、C、X的siRNA分别转染可稳定分泌HBV颗粒的HepG2.2.15细胞,转染后72h,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含量,Real-timePCR定量检测HBVDNA拷贝数。结果靶向不同基因区的siRNA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HepG2.2.15细胞HBsAg、HBeAg的分泌和HBVDNA的复制,其中S区siRNA对HBsAg呈现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91.88%(P﹤0.01),对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较弱,抑制率为24.85%(P﹤0.05),对HBVDNA的抑制率为63.07%(P﹤0.01);C区siRNA对HBeAg和HBVDNA抑制作用较强,分别为54.77%(P﹤0.01)和76.97%(P﹤0.01),但对HBsAg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X区siRNA对HBsAg和HBeAg、HBVDNA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0.83%(P﹤0.01)、34.85%(P﹤0.01)和70.31%(P﹤0.01)。靶向不同基因区的siRNA对HBsAg、HBeAg、HBVDNA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剂量效应,而无关序列对HBsAg、HBeAg和HBVDNA的复制和表达几乎无干扰作用(P﹥0.05)。结论靶向HBVC、S、X基因区的siRNA可特异、高效、稳定地抑制HBV的复制和表达,为应用RNA干扰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经手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防护方法。方法在HBV传染性定量和测定HBV经手术传播感染阈值的基础上,探讨手术患者经手术感染HBV的防护方法。结果 HBV经手术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ID/ml,HBsAg阳性、HBeAg阴性和阳性者中传染源比率分别为19.2%、3.2%和83.9%;HBV经双层手套传播的防护阈值为106ID/ml,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者中传染源比率分别为14.7%和67.8%;以103ID/ml为禁止外科医师做手术的淘汰阈值。结论手术患者感染HBV的主要传染源是外科医师,禁止可能成为传染源的外科医师从事具有侵入性的医疗操作是有效的防护方法,如何识别外科医师中的传染源是制定具体防护措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很好,但仍有少数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可感染HBV,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此文就HBV宫内感染的途径、免疫阻断失败的因素及相关策略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玉娜 《职业与健康》2003,19(1):138-138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而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将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3 a间在我院分娩的2 886例孕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五项)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很好,但仍有少数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可感染HBV,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此文就HBV宫内感染的途径、免疫阻断失败的因素及相关策略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很好,但仍有少数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可感染HBV,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此文就HBV宫内感染的途径、免疫阻断失败的因素及相关策略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科室监控小组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完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明确科室监控小组的职责,加强培训,督导科室感染管理工作,利用奖惩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结果充分发挥科室监控小组的作用,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降低漏报率,督促科室各项医院感染监控措施的落实,完善医院感染的管理。结论科室监控小组参与医院感染监控的管理,成为医院感染监控和管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肿瘤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肿瘤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肿瘤科近4年来943例住院患者,并参照对比全院同期医院感染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61例,医院感染发生率17.07%;感染224例次,感染例次率23.75%;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其次为胃肠道;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其次为葡萄球菌属;全院同期医院感染率均值为4.8%。结论肿瘤科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全院平均感染率,肿瘤科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为高龄、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侵入性操作或治疗等;开展医院感染监测,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可降低肿瘤科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 加强新生儿神经内科室症监护病房(NICU)的医院感染监控和管理。方法 领导重视,规章制度落实;加强教育增强感染意识;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结果 感染意识提高,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变被动为主动;NICU空气质量改善,呼吸机相关感染减少。结论 加强NICU的医院感染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感染控制的薄弱环节,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儿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了解儿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方法对医院近3年住院患者60 618例采取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 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 397例,平均医院感染发生率3.95%;感染例次2 487例,平均感染例次率4.10%;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其次为胃肠道;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结论开展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明确儿科患者的感染因素可降低儿童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医院感染阈值.方法 在确定HBV携带者的感染剂量、最大传染性和传染所需最小血量的基础上,使用血液系列稀释法测定HBV的医院感染阈值.结果 HBsAg阳性和阴性、HBeAg阳性和阴性者的最大传染性分别是109、104、109、106 ID/ml,传染所需的最小血量分别是10-9、10-4、10-9 、10-6ml;HBV经单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ID/ml,经双层手套传播的防护阈值为106ID/ml,HBV感染阈值随接种血量的增加而减低,HBV浓度随感染阈值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感染阈值包含了病毒浓度和人体血量两方面的内容,与前者呈正相关,与后者呈负相关,在选择正确的传染源替代指标、制定合理的监控方法 方面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3种现行的医院感染监测数据统计方式,寻找一种更好的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方法,以实现对医院感染信息及时准确的分析,为提高医疗质量寻找一个更适用的工具。方法分别对手工汇总统计、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研发的《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计算机管理系统2.0》、北京市《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种方法比较显示,北京市《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具有更强的通用性与实用性。结论北京市《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覆盖面更广、操作更方便快捷,具有实用、通用的特点,明显优于手工汇总统计和《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计算机管理系统2.0》,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医院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综合ICU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综合性医院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感染部位分布及环境物品的污染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ICU近3年收治的2115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同时对相关的环境物品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结果感染发生率为13.14%,感染部位占前3位的是呼吸道感染63.06%、胃肠道感染8.05%和泌尿道感染11.94%;工作状态下环境物品的污染率56.00%。结论 ICU感染发生率高,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环境物品的污染严重;应建立完善的ICU感染监测制度,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环境物品的消毒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3  
目的 监测医院感染率和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和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所有在调查日中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患者均计入医院感染。结果 本次调查688人,查出医院感染54人、57例次,现患率为7.85%,例次现患率为8.28%,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表浅切口、泌尿道。结论 降低医院感染率必须改善医疗条件,加强无菌技术管理,加强对接受侵入性诊疗患者的护理,保护易感人群不要忽视男性壮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67,自引:102,他引:367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排序及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 79所医院医院感染病原菌来源及细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 4 0 6 88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 12 2 96株 ,分离阳性率为 2 6 .6 8% ,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需氧杆菌为主 ,占 4 7.98% ,革兰阴性杆菌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 ,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在 80 %以上 ;与未加酶抑制剂抗菌药相比 ,大多数医院感染革兰阴性菌对加酶抑制剂抗菌药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尤其以头孢哌酮与头孢哌酮 /舒巴坦明显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达 75 .36 %。结论 为控制细菌的耐药性 ,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医院内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调查与预防   总被引:65,自引:5,他引:60  
目的 研究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对1995-1999年发生的78例院内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内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发病率为18.53%,死亡率32.05%,与年龄、健康状况、基础疾病、抗生素的压力(抗生素使用时间、剂量)呈正比,外科高于内科,多发生于插管的第4-8d。其主要病原微生物为G^-杆菌的85.6%,G^ 球菌8.73%,真菌5.6%,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葡菌为优势菌,耐药率高,值得注意的是不动杆菌耐药十分突出,除只对泰能敏感外,对常用16种抗生素全部耐药,最低耐药率为73%。结论 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35.2%,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18.53%,其死亡率为32.05%,医院内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是与医院操作相关的院内感染,好发于危重、高龄、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患者,与呼吸使用时间呈正比,分布在危重患者集中的科室,主要预防措施是大限度的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医院内条件致病菌在鼻咽部、口腔定值,增加机体力,严格洗手和无菌技术操作及呼吸机、湿化罐、通气回路的消毒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