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总结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变应性鼻炎121例分别使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伯克纳)和0.25%氯霉素眼液治疗.结果伯克纳组有效率为92.2%,0.25%氯霉素组有效率为28.1%.结论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可迅速缓解症状,控制炎症,安全、方便,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期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儿童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28例5~8岁慢性鼻及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患儿,腺样体切除术后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日展起给予100旧喷鼻,共5周,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监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骨密度及Z评分。结果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结果行统计分析,差异均无显著(P〉O.05)。结论标准治疗剂量的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儿童骨密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大佛水鼻喷雾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后的鼻粘膜,并与治疗前作对比,结果表明,治疗后鼻粘膜上皮表面纤毛和微绒毛逐渐再生,上皮形态和间隙趋于恢复正常;上皮下和固有层水肿减轻或消失,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减轻或消失;内皮连接正常;嗜酸粒细胞浸润和游走至上皮者减少或消失,肥大细胞数目减少和无脱颗粒;杯状细胞和浆液腺数目减少,粘液腺再生和恢复活动。上述治疗后鼻粘膜超微结构改善与临床疗效相应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鼻敏煎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reg/Th17转录因子、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的15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治疗组予以鼻敏煎治疗,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喷鼻和氯雷他定片口服,两组均治疗30天。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检测治疗前后Foxp3、RORC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及外周血TGF-β和IL-17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5%,对照组为92.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94);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07);治疗后两组RQLQ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RORC mRNA相对表达量及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外周血TGF-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外周血IL-17水平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鼻敏煎治疗肺气虚寒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具有很好的改善鼻部和全身症状的作用,调节Treg/Th17细胞失衡,改善体内免疫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鼻息肉患者接受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变应性鼻炎、哮喘症状的改变。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应用量化标准评估75例鼻息肉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变应性鼻炎、哮喘症状及用药情况。结果鼻窦内窥镜手术后, 鼻息肉患者伴发的变应性鼻炎症状有明显改善,显效率为80.00%,有效率为14.67%,而对伴发的哮喘症状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后,鼻息肉患者伴发的变应性鼻炎症状有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伴有鼻息肉、鼻窦炎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对鼻息肉伴有哮喘的患者,要正确评估其预后,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异丁司特对类固醇抵抗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丁司特对类固醇抵抗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的平行对照研究,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进行调查。类固醇抵抗型AR患者66例,年龄20~60岁。随机分为2组:异丁司特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安慰剂组32例,男17例,女15例。两种药物服用方法均为每天2次,每次2粒(片),共服用21天,于服药前及服药后第7、14、21天记录症状和体征记分,于服药前、服药后第21天采用SF-36量表分别进行生活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含36个项目,主要包括患者自己对功能状态、幸福和健康的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记分、生活质量记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21天后异丁司特组AR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均<0.001),安慰剂组未见明显改善。结论异丁司特能有效改善类固醇抵抗型AR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慰剂组虽然也能短时间内改善部分患者症状,但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记分。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3月起我们用微波治疗高反应性鼻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高反应性鼻炎20例中,男9例,女11例,16~55岁,平均25岁,病程1~8年,平均2年.患者均有鼻痒、喷嚏、流清涕史,多数患者有长期服药和局部用药史.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三):鼻用皮质类固醇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从药理学作用机制的角度介绍鼻用皮质类固醇的应用现状。方法 从全身生物利用度、肝脏首过代谢、脂溶性和效价强度等方面,介绍鼻用皮质类固醇的药物效应动力学参数,再从分子药理学角度,综述皮质类固醇的作用机制,在探讨药物安全性的同时,提出临床治疗应注意的要点。结果鼻用皮质类固醇的全身生物利用度是决定其安全性的关键指标,它取决于经过肝脏首过代谢后,仍具备药理活性的残余药物量和经鼻腔粘膜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对药物全身生物利用度起首要作用的是药物的肝脏首过灭活率,在肝脏首过灭活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药物经鼻腔吸收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皮 质类固醇通过调节基因的转录,增加抗炎基因的转录和减少炎性基因的转录而发挥抗炎作用。结论 由于药物的安全性研究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简单地以某篇文献的结论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是不恰当的。推荐剂量下的鼻用皮质类固醇对HPA轴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对儿童生长可能产生一过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类固醇抵抗型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类固醇抵抗型变应性鼻炎的概念、诊断和分类、可能机制、病理生理和治疗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类固醇抵抗型变应性鼻炎的概念、诊断和分类、可能机制、病理生理和治疗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1.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从病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但免疫治疗的疗程长,费用较高,效果因人而异。目前评价免疫治疗疗效主要是根据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特异性皮肤指数等临床指标,但评价患者在免疫治疗期间以及疗程结束后全身免疫反应及局部炎症的动态变化缺乏可靠的免疫学指标。因此,寻找新的免疫指标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可靠佐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变应性鼻炎相关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目前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其反复发作及不适的鼻部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现代医学认为变应性鼻炎是常见十五种心身疾病之一,可导致多种精神及心理紊乱,如抑郁、焦虑、睡眠障碍、注意力障碍等,甚至可能是自杀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原则中尚无心理相关的诊断及治疗。本文就变应性鼻炎与精神心理相关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心理干预治疗的必要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伴有小气道功能异常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正规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其对小气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筛选具有小气道功能异常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12周。治疗前予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肺通气功能检查;治疗后4、8、12周再次评估鼻部症状评分,4、12周时复查肺功能指标,观察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经过12周治疗,患者主观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 <0.01),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pred%)、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EF75pred%)、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EF50pred%)、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EF25pred%)均较 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其中代表小气道功能的指标MMEFpred%、MEF75pred%、MEF50pred%的改善具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 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小气道损伤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小气道功能,这对于预防变应性鼻炎发展为哮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日常避免变应原的措施对于治疗变应性鼻炎(AR)疗效的影响。方法 80例对吸入性变应原过敏的AR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无治疗+不避免变应原;B组,避免变应原;C组,药物治疗;D组,药物治疗+避免变应原。对各组在第0、1、4周时进行症状评分(combined symptom score,CSS)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结果 ①第1周末时,A、B两组患者在CSS及VAS改善程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C、D两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A、B组(CSS:C组与A组:P =0.02,C组与B组:P =0.03,D组与A组:P =0.00,D组与B组:P =0.00;VAS:P 均=0.00)。而D组患者优于C组(CSS:P =0.04;VAS:P =0.00)。②第4周末时,A组与B组及C组与D组在CSS及VAS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避免吸入性变应原能有效提高抗过敏药物对AR的疗效,避免变应原不能作为AR治疗中的单一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发病季节的特征和差异,并且探讨近10年两者比例的变化趋势。方法 5486例鼻高反应症状患者分为变应性鼻炎组和非变应性鼻炎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地区近10年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的比例无明显变化趋势。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均以男性患者为主,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应性鼻炎患者年龄小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年龄,变应鼻炎男性患者发病年龄低于女性患者,而非变应性鼻炎发病年龄在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变应性鼻炎患者比例逐渐下降而非变应性鼻炎比例逐渐增加。本地区变应性鼻炎在夏季高发,而非变应性鼻炎则高发于冬季。结论 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发病季节等临床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近10年两者比例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结构极为简单的无机小分子,也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生物自由基,是由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下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鼻炎患者黏膜上皮、腺体及血管也均见NOS表达,其中腺体表达明显增高,提示NO在鼻黏膜腺体功能上起重要作用,并且发现变应性鼻炎影响着NO的水平变化。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者对NO和变应性鼻炎之间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珠海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吸入性变应原分布状况,为AR的防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3月间针对有AR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 的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对其检测结果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检测时间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86例患者中血清sIgE阳性率为78.35%(1556/1986),变应原阳性例数在1~4种的比例占全部患者的84.00%,尘螨为主要变应原;男女之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月份之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2.956,P =0.000),其中8月份阳性率最高;变应原阳性率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 珠海地区具有AR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患者血清sIgE检测变应原阳性检出率较高,其中4种以上变应原同时过敏者较少,尘螨为主要变应原。变应原阳性率与患者性别无关,与患者的年龄及就诊月份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近年天津市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变应原分布。方法使用标准化皮肤点刺原液阿罗格试剂,对527例拟诊AR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吸入性变应原:粉尘螨(58.7%)、屋尘螨(56.0%)、白色念珠菌(31.7%)、胶乳(23.6%)、烟曲霉(19.5%)、特异青霉(18.8%)、霉菌I(17.5%)、艾蒿(17.5%);食物性变应原:小虾(9.1%)、鲤鱼(8.4%)、大鳌虾(8.2%)、柑橘(5.4%)、核桃(4.8%)、花生(4.5%)、欧芹(4.1%)、桃子(4.1%)。患者以19~59岁居多,持续性中重度型占59.0%。"+++"级占39.9%。有家族史、哮喘组变应原阳性率及阳性强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尘螨是近年天津市AR的首要变应原,其次是真菌、乳胶,花粉排序相对靠后;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低,海产品排序靠前。AR患者以青中年、持续性中重度为主,阳性等级以"+++"为主,阳性强弱与家族史、哮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变应原分布情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了解海南省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分布情况.方法 标准化变应原(Alutard(R))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435例患者中有阳性反应333例,阳性率为76.55%.其中,螨过敏为319例,占95.8%;蟑螂过敏为134例,占40.2%;狗毛过敏为63例,占18.9%;猫毛过敏为32例,占9.6%;花粉过敏为24例,占7.2%;真菌过敏为20例,占6%;艾蒿过敏为7例,占2.1%;豚草过敏为6例,占1.8%.结论 海南省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分布情况为:主要由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其次由蟑螂及狗毛引起的变应性鼻炎,猫毛、花粉及真菌引起的变应性鼻炎较低;艾蒿、豚草引起的变应性鼻炎极低.  相似文献   

20.
叉头状转录因子3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