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血脂 1.1血脂的含义及其主要组分 血脂是指血浆或血清中的脂类物质,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中性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TG);类脂主要是磷脂,非酯化胆固醇,酯化胆固醇及少量非酯化脂肪酸(NEFA).  相似文献   

2.
血脂异常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脂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 ,尤其是与冠心病(CHD)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脂质是人体内的中性脂肪和类脂的总称。中性脂肪主要包括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 (TG) ,而类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固醇和类固醇。临床上 ,血脂则主要指TC和TG ,它们都存在于血浆脂蛋白中。根据颗粒大小和密度 ,将血浆脂蛋白分为 6大类 ,即乳糜微粒 (CM)、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 (IDL)、低密度脂蛋白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此外还有一种后来发现的脂蛋白 ,称为脂蛋白 (a) [Lp(a) ],IDL是VLDL向LDL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有研究表明 ,…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范建高 《胃肠病学》2003,8(6):363-365
一、基本概念 狭义的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中性脂肪——三酰甘油(TG)异常增多的病理状态,而由脂代谢酶遗传性缺陷所致的类脂质沉积病,以及胺碘酮、环已哌啶等药物所致的肝细胞溶酶体磷脂沉积病不  相似文献   

4.
误区一:高血脂就是血中的脂肪多一点。没什么要紧的 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类物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甘油三酯(或称中性脂肪,也是通常说的脂肪)以及各种类脂如胆固醇、磷脂和游离脂肪酸。  相似文献   

5.
李荣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603-2604
高胆固醇血症,主要是指血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升高,属于人体脂肪代谢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资料表明,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脏猝死、心肌梗死、冠心病、脑卒中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以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者血脂变化及降脂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正常肝脏也含有少量脂肪,仅占肝湿重的5%,而且和细胞成分结合在一起,细胞内不出现脂滴。如果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肝细胞内出现脂滴时,称脂肪肝。堆积在肝内的脂肪可以是甘油三酯(TG)、磷脂、糖脂、胆固醇等,由于绝大多数的脂肪肝是TG的堆积所致,故一般所称的脂肪肝即属此类。  相似文献   

7.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正常肝脏也含有少量脂肪,仅占肝湿重的5%,而且和细胞成分结合在一起,细胞内不出现脂滴。如果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肝细胞内出现脂滴时,称脂肪肝。堆积在肝内的脂肪可以是甘油三酯(TG)、磷脂、糖脂、胆固醇等,由于绝大多数的脂肪肝是TG的堆积所致,故一般所称的脂肪肝即屑此类。  相似文献   

8.
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方法 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36例和健康老年人(对照组)20例进行6 h脂肪餐负荷试验.糖尿病组根据空腹和脂肪餐后4 h三酰甘油(TG)水平分为空腹TG增高组、餐后TG增高组和餐后TG正常组3个亚组.各组均测定脂肪餐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浓度,并分析与TG的相关性. 结果 (1)NO、ET-1及NO/ET-1的变化:对照组脂肪餐后2 h NO浓度显著升高、ET-1水平显著降低,6 h均恢复至餐前水平;而糖尿病各亚组脂肪餐后NO逐渐降低、ET-1逐渐升高,餐后6 h变化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各亚组脂肪餐后各点NO/ET-1均显著降低(P<0.01),而餐后TG增高组和空腹TG增高组与餐后TG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t-PA、PAl-1及PAl-1/t-PA的变化:各组脂肪餐后4 h PAl-1水平轻度升高、t-PA水平轻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PAI-1/t-PA显著升高,糖尿病各亚组比较,餐后TG增高组和空腹TG增高组显著高于餐后TG正常组(P<0.05或P<0.01).(3)与TG的相关性分析: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组TG与NO、t-PA显著负相关(r=-0.360,P<0.05;r=-0.649,P<0.01),与ET-1、PAI-1显著正相关(r=0.421,P<0.01;r=0.520,P<0.01). 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活性因子平衡失调,血脂异常可加重这一改变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脂肪肝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0引言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细胞内的异常沉积,大多数脂肪肝肝细胞内主要含有的脂肪分子为甘油三酯(TG),脂肪分子呈滴状或球状,占细胞总重量的40-50%,形成特异性的“印戒细胞”[1].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代谢性和病毒感染,代谢性以酒精性脂肪肝多见,病毒感染以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为多见.除此之外,近来又新定义了一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目前较为清楚,本文着重探讨NAFLD和病毒性感染后脂肪肝的机制.1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机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被认为是肝脏非酒精性脂肪变向隐源性肝硬化移行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男性体脂肪含量及脂肪分布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横断面研究,对194例青岛港男职工行体脂肪测定仪检查和血脂的测定,将所有入选对象分为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两组之间比较。结果两组间脂肪量和肥胖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脂肪率、腹部总脂肪面积、腰围(WC)、腰臀比(WHR)和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量和肥胖度与甘油三酯(TG)成正相关;腹部总脂肪面积、WC和WHR均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TG成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成负相关;脂肪率与TC、LDL-C成正相关,与HDL-C成负相关。结论男性脂肪量、尤其是脂肪分布与血脂代谢有关,腹部总脂肪面积是预测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肪餐负荷后甘油三酯(TG)代谢变化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32例超重/肥胖高血压患者(超重/肥胖高血压组)和33例正常体重高血压患者(正常体重高血压组)禁食12小时后,进行标准脂肪餐负荷试验,以TG8小时曲线下面积(TG-AUC)和TG峰反应(TGPR)作为标准脂肪餐负荷后TG反应水平的指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作为评价胰岛素抵抗的指标.结果:①超重/肥胖高血压组和正常体重高血压组TG-AUC、TGP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超重/肥胖高血压组TG-AUC、TGPR显著高于正常体重高血压组(P<0.05).②超重/肥胖高血压和正常体重高血压组HOMA-I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超重/肥胖高血压组HOMA-IR显著高于正常体重高血压组(P<0.05).③超重/肥胖高血压组和正常体重高血压组中具有IR的患者TG-AUC、TGPR显著高于无IR的患者(P<0.01),而上述两组中无IR患者TG-AUC、TGP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④TG-AUC、TGPR与HOMA-IR、空腹TG水平、舒张压、体重指数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OMA-IR是TG-AUC、TGPR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脂肪负荷后TG代谢异常,肥胖和高血压对脂肪负荷后TG代谢异常及IR有协同作用,IR是引起脂肪负荷后TG代谢异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诊断】一、症状上腹疼痛或无痛、消化不良等二、体征上腹压痛、消瘦等。三、实验室检查 (一)血尿淀粉酶活性急性发作时可升高。 (二)粪苏丹(Sudan)III染色查中性脂肪进食正常膳食(脂肪含量>80g/日),每低倍显微镜视野超过10个脂肪球有意义。轻度脂肪痢(粪脂肪<15g/24h)时阴性,中度脂肪痢时阳性。 (二)粪脂肪定量进固定脂肪膳食(脂肪含  相似文献   

13.
肠消化和吸收不良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多不难诊断,但若确诊,尚需配合以下实验室检查指标。 1.粪便常规检查和粪脂定性、定量检查:大便查中性脂肪、分解的脂肪和未消化的肌纤维。麸质敏感性肠病时,中性脂肪正常或稍高,脂肪酸明显增高,但肌纤维无增加。胰功能不全时,中性脂肪显著增加,脂肪酸中度增加,未消化肉类纤维增加。粪脂定性、定量检查已在临床普遍应用,可用肉眼或显微镜对粪便观察。脂肪性大便的特点是质软、不成形、谈棕色至黄色,外表有油光。传统的粪脂定量测定方法以kamer法最常用。正常人24小时排出2~5g(每天摄入量为60~100g脂肪),如超过6g,表示消化吸收功能有明显异常。本试验比较敏感,但无定位价值。另外,通过测定~(131)I甘油三酯与~(131)I油酸的排出率,可以了解肠道消化与吸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药物干预老年糖尿病餐后高三酰甘油(TG)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经脂肪餐试验确立的单纯餐后高TG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1例,予以苯扎贝特治疗3个月,观察TG以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血管活性因子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改变。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苯扎贝特治疗后患者脂肪餐试验的血清TG水平显著降低,同时NO/ET-1显著升高,PAI-1/t-PA显著降低;而且IMTc和△FMD显著下降(P0.05或0.01)。结论苯扎贝特可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餐后高TG血症,还可改善异常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健康孕妇72名与对照组,分析内脏脂肪素、糖脂代谢等指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Visfatin数值、HOMA-IR、Hb A_(1c)、LDL-C、TG、Fins、FPG等指标高,HDLC低(P 0. 05);糖脂代谢、内脏脂肪素水平等指标与TG、TC、Hb A_(1c)、孕期体质量增加、FINS等呈正相关关系(P 0. 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血脂、糖代谢调节等与Visfatin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是一组特殊的疾病人群。白血病本身及其放化疗是导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的主要原因。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炎症的症状和体征常不明显,病原菌及感染灶也不明确,发热可能是严重潜在感染的唯一征象,感染相关病死率高。因此,白血病患者出现粒缺伴发热就应当被认为是有感染的存在。中性粒细胞缺乏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或预计48h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血脂异常的药物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脂异常一般是指血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超过正常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  相似文献   

18.
贾辅忠 《肝脏》1998,3(1):45-48
正常肝细胞含有少量脂肪,约占3%,其中60%是磷脂,其余多是中性脂肪(甘油三酯),还有少量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小儿的肝脏脂肪含量高于成人,约占5%,有时甚至还多些。不到20%以上一般不算脂肪肝,高于35%时临床才有肝功能检查等异常。绝大部分脂肪肝是中性脂肪过量蓄积引起。  相似文献   

19.
<正>造成高血脂、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尤其与代谢异常联系紧密。本文将对高血脂与高血压及其代谢异常进行综述〔1〕。1高脂血症概述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升高,实际上是血浆中某一类或某几类脂蛋白比正常标准升高的表现,可分为三类:①单纯性高TC血症:空腹血清TC增高,TG正常或略偏高;②单纯性高TG血症:空腹时血清TG含量增高,TC含量正常或略偏高;③混合型高脂血症:空腹血清TC  相似文献   

20.
老年动脉粥样硬化与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坚 《实用老年医学》2003,17(3):123-125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水平、机体氧化损伤状况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合理的膳食结构 ,特别是一些营养成分对调节血脂、减少氧化损伤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1 碳水化合物与脂肪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由膳食提供 ,其中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当由膳食提供的能量超过生命活动的需要时 ,多余的能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在人体内储存。碳水化合物对血甘油三酯(TG)的影响很大。TG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 ,5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