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在临床上较常见,主要表现在:睡眠颠倒,全天睡眠增多或减少,或伴有精神症状的睡眠一觉醒节律异常。收集2001年9月-2003年9月161例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伴有睡眠障碍的32例,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正常成年人在快速睡眠时或在高原,可发生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老年人或婴儿睡眠时的周期性低通气也与中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和不安引起的、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少、睡眠深度不足,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能入睡。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和睡眠不熟,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成为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Ⅲ。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睡眠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睡眠障碍又称失眠,是指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异常及睡眠过度等症状口。常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缺少;睡眠过多、夜惊、梦游等。  相似文献   

5.
睡眠专家总结健康睡眠有三个标准:(1)睡眠量一般为7~9d小时:(2)睡眠质量半小时内入睡,整夜基本不醒,或醒后能很快再入睡;(3)最佳睡眠时间晚10点至晨6点。很多中老年人往往重视睡眠量和入睡时间,却忽视了睡眠质量,经常处于假睡状态。  相似文献   

6.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缩短,夜间觉醒次数多或凌晨早醒,睡眠浅、多梦,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1]。本病往往病程较长,难以速愈,且易反复发作,因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7.
刘要武 《河北中医》2014,(2):239-240
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由于社会节奏加快和竞争加剧,  相似文献   

8.
在疾病的治疗和恢复过程中,患者机体所处的最佳状态则是睡眠状态,睡眠如发生异常或长期保证不了夜间应有的睡眠,中枢神经系统和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则得不到足够的休息而处于低能状态,从而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不利于机体的恢复。 我们对收治的300名老年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入院后有夜间睡眠障碍或长期保证不了夜间应有睡眠的患者共有254人,占83%。后来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后,夜间睡眠异常的患者仅占24人,通过观察发现有以下几种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睡眠过多、过少或睡眠质量降低均属睡眠障碍范畴,失眠是睡眠障碍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是影响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治疗失当或不及时、不彻底,病情进一步发展,形成顽固性失眠,轻则引起困倦、乏力,重则情绪沮丧、焦虑,导致恶性循环,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0.
“阴阳睡眠”理论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对于睡眠的认识是基于整体恒动、天人合一的观念,其认为营血卫气正常的循环无端、使之形成了寐寤的交替,是一种人体的生理规律,“阴阳睡眠”理论与现代时间生物学提出的睡眠节律学说的解释较为接近。在人体阴阳失调之时,亦会随之出现不寐或多寐的病理表征。将中医药学的调节阴阳、交通心肾、活血化瘀与现代医学的光量子法、CT扫描、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相结合,用于治疗睡眠障碍或由各种外伤、内科疾病致睡眠异常或昏迷等病症,则会产生较好医疗效果,并且能对睡眠的生理机制有更为深刻和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祖国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浅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临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  相似文献   

12.
失眠是指经常性入睡困难,睡眠时间不足,入睡迟缓或时寐时醒,或睡眠不深,睡眠时间短等表现。重症失眠者每晚只能睡2—3小时,甚至彻夜不寐,影响健康及生活。陈香龙老中医从事中医内科30余年,尤擅长内病外治,笔者跟师多年,现将其常用外治疗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失眠是神经官能症中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又称为睡眠开始及睡眠维持障碍。其临床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难眠。现代医学认为突然的精神刺激,强烈的情绪波动,长期的精神紧张,持久的思想矛盾,不适当的连续思考,使精神上过度消耗,情感和理智过度冲动,经过相当的时间以后,  相似文献   

14.
解乐青  解乐业 《新中医》1994,26(6):30-31
针刺四神聪治疗睡眠障碍124例解乐青,解乐业主题词睡眠障碍/针灸疗法,四神聪穴睡眠障碍是以经常性入睡困难,或睡眠减少,多梦易醒,以致头昏脑胀,健忘,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笔者以针刺四神聪为主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分析高三学生睡眠障碍特点,以探索改善学生睡眠的方法或措施。 方法: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7 月对 河源市某重点高级中学高三年级全体学生发放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问卷,以 PSQI ≥ 8 分为标准筛选出睡眠 障碍者,对 PSQI 的 7 个因子进行分析。 结果:构成 PSQI 各因子得分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日间功能紊乱或障碍、入睡时间、 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紊乱、睡眠效率与安眠药物使用;男生 PSQI 各因子平均得分与女生比较,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高三学生睡眠障碍的特点是日间功能障碍突出,入睡困难,主观睡眠质量较差;安眠药物 使用率低。  相似文献   

16.
不寐是指睡眠时间或质量不足,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人的睡眠觉醒节律与自然界相应,“昼精夜瞑”是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状态,即白天精力旺盛,夜晚沉睡安眠。张振贤教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运用中医药辨治不寐病,发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是正常睡眠发生的基本要素,不寐的主要病机责之于阴阳失衡、气血失常,以致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出现卫气白昼出营阴不利“昼不精”、卫气夜晚入营阴不利“夜不瞑”等病理现象。病位与五脏相关,辨证强调“五脏藏神”。临证重在恢复患者“昼精夜瞑”状态,总结出“育阴潜阳,水火相济”“调和气血,贯穿始终”“衷中参西,身心同治”等治疗原则,注重精神调摄,诊治中遵循五脏一体,形神合一,圆机活法,以致阴平阳秘、精神归平。  相似文献   

17.
五脏与不寐     
不寐是以经常性睡眠减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或不易入睡。或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度入睡,甚或彻夜不眠。不寐是以主观感受不适为主的症状,同时也影响精神和身体方面的生理活动,如夜寐不安引起的焦虑、健忘、疲乏、心悸等。总体说来,不寐是睡眠时间不够和睡眠质量不佳。  相似文献   

18.
失眠与精神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疾病引起的失眠,主要是指入睡困难、睡眠不安、睡眠恐惧、失眠多梦、睡眠过浅、睡眠片断、彻夜不眠、早醒或醒后不舒等现象。本文从失眠的临床表现,失眠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失眠的产生与脏腑,精神疾病的病因与病理机制,精神疾病失眠的辨证施治,精神疾病失眠的预防保健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失眠主要是指在正常生活中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临床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闲倦等。  相似文献   

20.
失眠是一种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或睡眠质量不好的一种疾病,这一疾病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其症治规律也并非无迹可寻,只要中医、西医、心理并驾齐驱、多管齐下,失眠的顽症也将随手而起。试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