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进行家庭访视与康复指导的效果。方法对36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出院时进行评估,制订出院后的康复训练计划,并于出院后6个月内进行家庭访视,给予分阶段的肢体功能锻炼指导及日常生活活动指导,并进行预防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结果36例患者6个月后均可弃拐行走,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率均有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开展家庭访视和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功能康复指导效果.方法 对愿意接受髋关节置换术院外功能康复指导的30例患者,给予心理康复、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健康教育等.结果 第1次院外功能康复指导与术后6个月访视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掌握情况、疾病相关知识及康复技能掌握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院外功能康复指导能消除患者不良心理,肢体功能康复良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功能康复指导效果。方法对愿意接受髋关节置换术院外功能康复指导的30例患者,给予心理康复、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健康教育等。结果第1次院外功能康复指导与术后6个月访视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掌握情况、疾病相关知识及康复技能掌握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院外功能康复指导能消除患者不良心理,肢体功能康复良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hip eplacement,THR)术后患者家庭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因素,为患者肢体功能早日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2例已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3个月的患者进行家庭随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康复训练依从性、Harris髋关节功能康复3方面,并对所得资料进行评分及统计分析。结果本组52例THR术后患者家庭康复训练依从性得分为(30.76±5.28)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活自理能力、良好习惯、康复训练技能、疾病相关知识。依从性的主要相关因素为文化程度、心理状况、家庭社会支挣情况、经济状况。结论THR术后家庭康复训练依从性与疾病相关知识、康复训练技能、文化程度、心理状况、家庭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制定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术后家庭访视及康复指导,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可提高THR术后家庭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照出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出院后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电话访视及随诊,观察组在常规出院随访基础上分别在出院后1、3、6、12个月进行家庭访视,实施个体化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家庭访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的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康复训练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家庭访视对促进术后康复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6年4月至2008年9月在某三级乙等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常规指导组和家庭访视组,每组30例.对家庭访视组借签护理程序框架实施访视.于术后1个月末、3个月末评价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家庭访视组术后1个月末、3个月末髋关节功能分别优于常规指导组(P<0.05、P<0.01),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指导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访视能够明显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促进作用,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术后家庭康复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家庭访视及护理干预对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住院序号随机分成研究组60例,对照组55例.研究组在患者出院之日起至6个月内,医生护士定期预约主动上门服务及家庭现场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嘱患者不适随诊.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在功能康复情况、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关技能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明显.结论 通过医护人员定期家庭访视和护理干预,不但教会了患者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 ,促进了患者肢体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及护理干预对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住院序号随机分成研究组60例,对照组55例。研究组在患者出院之日起至6个月内,医生护士定期预约主动上门服务及家庭现场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嘱患者不适随诊。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在功能康复隋况、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关技能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明显。结论通过医护人员定期家庭访视和护理干预,不但教会了患者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促进了患者肢体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出院后家庭访视与康复指导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为了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肢体残疾和残障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翻阅病历、会谈等方式 ,对10 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出院时进行评估 ,制订出院后的护理计划 ,并于出院后 6个月内进行家庭访视 ,给予分阶段的肢体功能锻炼指导和心理干预 ,进行预防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本组 6个月后均可弃拐行走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率均有增加 ,护理满意率有所提高。认为对出院后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开展家庭访视和康复指导 ,可以促进肢体康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轻负性情绪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膝关节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150例膝关节损伤术后患者出院当日以及出院后1周、2周和1个月时分别进行电话随访,必要时进行家庭访视,评估和分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康复训练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膝关节疼痛状况和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三次家庭护理干预后,康复知识及技能掌握度逐渐提高(P0.05),肢体疼痛逐渐减少(P0.01),关节功能逐渐改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小莉 《护理学报》2006,13(5):62-63
目的评价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5例患儿按出院时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单日出院的33例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护理训练为家庭康复护理组,双日出院的32例患儿仅采用常规出院指导为常规康复护理组。两组均进行常规的院内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综合疗效评定和Milani的正常儿童发育表中的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家庭康复护理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治疗第2疗程后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家庭康复护理组显著大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1。结论针对性的家庭护理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治愈率及有效率,减少患儿的病残率,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家属对居家康复相关知识的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冠脉支架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329例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家属对疾病知识、介入治疗、术后药物服用及生活方式等相关知识有不同程度的缺乏。结论护士应重视患者家属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不同层次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有效地提高家属的康复知识,从而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和减轻患者家属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强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因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春兰 《护理学报》2007,14(5):84-85
目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改变患者不健康的行为。方法将1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患者按抛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对照组82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观察组除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外,重点结合患者此次发病的诱因讲解LIDP的诱因。观察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包括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健康信念的形成、健康行为的改变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健康信念的形成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健康行为的改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时强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因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有利于培养患者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4.
AIM: This paper is a report of a study to assess patient knowledge about atrial fibrillation, its determinants and evolution during 3 months after a visit to the emergency room. BACKGROUND: Atrial fibrill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ingle diagnoses in the emergency room, and care often results in treatment modifications after which most patients are discharged home. METHOD: A knowledge test was developed to measure patients' knowledg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 data from 200 patients were assessed by examining quartiles and medians.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changes was tested with the Sign test.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built to identify variables possibly related to patient knowledge.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in 2003 in three emergency rooms in Finland. RESULTS: Patients had only moderate knowledge about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emergency room, and their knowledge showed only limited improvement 3 months after the visit. They had best knowledge of the symptom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everyday life. There were gaps in their knowledge about this disease and how it is treated, including anticoagulation, detection of symptoms and when to seek treatment, both during the emergency room visit and 3 months thereafter. Male gender, previous atrial fibrillation diagnosis and sense of good coping with the diseas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better knowledge. CONCLUSION: Informational support should be available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during and after the emergency room visit. The knowledge test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could be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individual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对老年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行家庭访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访视对老年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疾病认知、遵医行为及复发率、复诊率的影响。方法将社区89例老年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月2—3次进行家庭访视并予护理指导。结果随访1年后,观察组的疾病认知优于对照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哮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复诊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进行家庭访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及遵医行为,能有效降低哮喘复发率,提高复诊率。  相似文献   

16.
黄敏 《中国临床护理》2012,4(2):175-176,F0003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哮喘患者家属焦虑的相关因素以及心理需求,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患者家属焦虑的相关因素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需求。结果患者家属的焦虑症状主要有易紧张、常感觉疲惫、多梦易醒;患者焦虑的相关因素主要集中在对重度哮喘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不了解、医生治疗该病的经验、不知如何照顾患者方面;患者治疗前家属的心理需求主要集中在病情是否危及生命、严重程度、是否有后遗症方面方面;患者治疗后,家属的心理需求主要集中在希望医护人员及时巡视、治疗后的注意事项以及住院时间方面。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重症哮喘患者家属的焦虑情况和心理需求在患者治疗的不同时期对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7.
软刷疗法在脑梗死上肢运动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软刷疗法用于脑梗死上肢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4例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肢体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针刺疗法,观察组加用软刷疗法,一个月为1疗程.在两组治疗前、1个疗程结束时用Fugl-Meyer运动积分评定法评定,收集的资料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两组治疗后Fugl-Meyer积分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01,均有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作用;两组治疗后积分差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软刷疗法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上肢运动障碍,达到传统针刺治疗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