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俐  吴曙粤 《广西医学》2008,30(2):212-214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951年Fisher[1]首次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随后许多研究证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对老年患者颈动脉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8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组,49例无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情况、颈动脉内-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IMT、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管腔闭塞率2.27%,管腔狭窄率90.91%;对照组无管腔闭塞,管腔狭窄率18.37%;2组患者管腔闭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3),研究组患者管腔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心脏瓣膜钙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对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应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测13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内膜-中层)厚度,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13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者123例,异常检出率为90.44%;对照组中为35例,异常检出率为34.3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但左右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12 MHz),对8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01例健康人常规检测双侧颈动脉.结果:高血压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68.29%,健康组为8.91%;相同年龄段高血压病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且病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呈正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5.
张孝伟  马宁强  梁颖惠  张航  杨增芳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1179-1180,1187
目的:探讨年龄、疾病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方法,对2000例体检患者颈动脉检测血管内径、血管的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分析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冠心病的关系。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简便、无创、重复性好;对不同年龄段的中老年患者进行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早期斑块及其性质,以防治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曾枝柳  梁海冰  石春玉 《广西医学》2010,32(10):1178-1180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脑梗死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超声诊断在斑块性质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同时做头部MR I检查的患者97例,以超声表现为依据,分为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两组;以MRI表现为依据,确定脑梗死,比较两组病例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分析斑块质地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的发生率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与脑梗死发生率相关(P〈0.05),而与高脂血症无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的超声诊断及斑块质地的评估对梗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相关性。方法将138例就诊者分为对照组(25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组(39例)及脑栓塞组(74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ICVD患者均发现有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为ICVD提供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进行随访,了解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及斑块的类型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判断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10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0支病变组),单只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只病变组。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同时注意观察动脉硬化斑块的大小、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颈动脉IMT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IMT值及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硬化积分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结论:颈部动脉血管的IMT及斑块对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89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量血管的内一中膜厚度,血流的速度参数,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检查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89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有IMT增厚、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者占82例,总异常率为92.1%;80例对照组中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15例,总异常率为18.8%,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应用彩色超声诊断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脑梗死患者的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生化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3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硬化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膜厚度(I MT),斑块数目和性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径,与检测的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比较。结果:237例中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168例(70.9%),其中I MT增厚29例(17.3%),粥样硬化斑块139例(82.7%)中软斑或混合斑84例(60.4%)、硬斑55例(39.6%)。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明显增多,空腹血糖、FIB、LDL-C、CRP明显增高,HDL-C显著降低。根据脑梗死灶侧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可分为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侧硬化组,分析发现同侧组I MT明显增厚、斑块数量显著增多、颈总动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软斑或混合斑数量显著增多。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生关系密切;另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王彦永  张庆  王铭维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607-1608
本文要点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舒张功能障碍,从而引起血管壁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颈动脉是脑供血的主要通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rotid artery plaque,CAA)是引起血管狭窄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68例拟诊断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粥样硬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应用价值,并分析其超声特点。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给予双侧颈动脉检查的老年人120例。结果:本组120例老年患者中,110例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占比91.7%;单纯血管内-中膜增厚9例,占比7.5%;存在粥样硬化性斑块101例,占比84.2%。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中,可以早发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2例临床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和38例正常对照组行颈动脉检测.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发生率(78.6%)明显高于对照组(18.4%),左侧多于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BIF)>颈总动脉(CCA)主干>颈内动脉(ICA)起始段>颈外动脉(ECA)起始段,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6例<60岁住院患者,分两组:冠心病组40例,正常对照组3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一周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别比较两组间、冠心病组内不同病变支数间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彩超检查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改变和意义。方法对92例临床确诊的脑梗塞患者和83例临床确诊无脑梗塞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率(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19.28%),P<0.01。不同部位及年龄段斑块发生情况:左侧多于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起始段;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颈动脉病变与脑梗塞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和治疗脑梗塞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8例疑患颈动脉病变患者,观察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有斑块形成者,计算管腔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58例受检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45例,检出率为77.59%,颈动脉无形态结构改变者13例,占22.4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方道顺 《吉林医学》2009,30(1):46-4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测10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测量颈总动脉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异常检出率为78.0%,对照组异常检出率为30.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但左、右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脑血管病患者,掺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复发以及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 13 0例脑梗死组和 90例非脑梗死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情况。结果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多灶性脑梗死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高于单灶性脑梗死 ;复发性脑梗死中有颈动脉斑块形成高于首发性脑梗死 ;有一过性缺血 (TIA)发作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无 TIA发作患者 ,以上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引起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复发性脑梗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