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出血性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有关HT的定义、发生率、机制、危险因素及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多数研究显示,少量出血对远期预后无不良影响,但伴有占位效应的脑实质血肿会严重影响近期和远期预后.文章对HT的发生率、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和分型以及不同HT亚型对预后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虽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出血性转化的患病率和发生机制有所了解 ,但有关出血对预后的影响仍不清楚。尽管病理及放射学研究提示 ,出血转化是脑梗死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结果 ,但临床上往往视为并发症。然而 ,近年的观察表明 ,其预后可因出血性转化的类型而异。作者用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Ⅰ (ECASSⅠ )队列资料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tPA)与安慰剂对照试验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调查了从梗死的临床发作到 36小时内出血性转化不同类型的临床联系。ECASSⅠ是一种评估半球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发病 6小时内静注 11 1mg/kgr…  相似文献   

3.
在卒中患者中,MRI梯度回波成像通常能发现脑微出血,提示存在小动脉病变,同时脑出血的风险增高。过去的研究表明,脑微出血与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和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出血性转化风险密切相关。尽管如此,脑微出血对于缺血性卒中的全部临床意义仍不清楚,而且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脑微出血的研究。由于脑微出血可预测抗栓治疗后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急性卒中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引言 1.1背景 卒中是某一脑区血液循环急剧下降引起的缺血和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病症,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类型.典型的卒中表现为突发神经功能缺损,如无力、感觉障碍或言语困难.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血栓形成、栓塞或低灌注.出血性卒中可以是脑实质内出血,也可以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5.
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HT)是指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血管恢复血流灌注时发生的脑内出血,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HT 可无临床表现,也可表现为肢体瘫痪加重、意识水平下降等症状。有症状HT 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残疾率和病死率增高。因此,研究HT的机制和危险因素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文章对HT 的形成机制、危险因素、高危患者的筛选和防治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是指急性脑梗死后发生的脑内出血,包括自然发生的出血和药物治疗后引发的出血,是脑梗死急性期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多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开展,出血性转化重新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评价溶栓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研究脑梗死HT的机制、预测和干预对临床治疗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血性转化类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延安市博爱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75例,其中发生出血性转化患者220例(剔除症状性出血患者30例),未发生出血性转化患者425例。所有患者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不同类型出血性转化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神经功能损伤加重发生率,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32.6%(220/675),其中出血性梗死(HI)1型68例、HI2型58例、脑实质血肿(PH)1型42例、PH2型52例。不同类型出血性转化患者性别、年龄、心房颤动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发生率、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纤维蛋白原、血肌酐、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出血性转化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及神经功能损伤加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OR=3.317,95%CI(3.085,6.836)]、空腹血糖[OR=1.280,95%CI(1.054,1.554)]、出血性转化类型[OR=3.979,95%CI(1.774,8.922)]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出血性转化类型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的一种影像学标志物。研究表明, CMBs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和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文章就CMBs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后转归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出血性转化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CT和(或)MRI所见将10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无HT的脑梗死(无HT)、出血性脑梗死(hemorrbagic infarction,HI)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PH).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发病3个月时的临床转归,mRS≤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预测因素.结果 10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53例无HT,44例为HI,4例为PH.HI(OR=0.07,95%CI0.01~0.30;P=0.001)、年龄<65岁(OR=52.94,95%CI9.12~307.27;P<0.001)、NIHSS评分<15分(OR=0.63,95%CI0.50~0.78;P<0.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HI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时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第1次欧洲急性脑卒中联合研究(ECASS-Ⅱ)提示脑卒中后早期血压水平的特点可作为脑卒中长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该研究根据ECASS-Ⅱ研究数据,探讨血压水平与功能预后、病死率及出血并发症的关系。方法:ECASS-Ⅱ中793名急性缺血性脑半球卒中的病人入选。  相似文献   

11.
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作为再灌注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 出血性转化与患者转归不良密切相关。早期通过临床特征、影像学和血液生物标志物进行评估可预测出血性转化风险, 从而更好地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再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的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进行动态观察,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32.86%,其中78.26%的脑心综合征患者呈进展性卒中发病,脑叶梗死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梗死(P〈0.01),有意识障碍患者100%发病。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0.74%。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常合并继发性心脏损害,故对临床表现为脑心综合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要从各个环节尽早针对性干预卒中的进展,为早期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HMCAS)是大脑中动脉(MCA)血栓的标志 ,其特异性接近 10 0 %。以往的研究表明 ,发病初几小时内HMCAS检出率较高。本研究旨在明确HMCAS的检出率 ,初始神经病学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早期CT脑实质缺血性改变的联系 ,以及与之有关的临床结果和静脉内应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对有HMCAS患者的疗效。6 2 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来自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I(ECASSI)的双盲、随机、多中心实验。分为rtPA组和安慰剂组。均行 3次CT检查 ,即第 1次在入院当天治疗前、第 2次在入院次日…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卒中后,血压常有短暂的升高,但对其处理的看法尚有异议。作者目的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血压水平的变化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入选的48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就诊时间为(209±105)h。缺血类型:脑梗死67例,心源性栓塞190例,动脉栓塞71例,不明原因153例。试验分为服降血压药组(235例)和不服降血压药组(246例)。服药时间为发病后24h以内,均无低血压发生。入院病例均进行脑CT等常规检查,并分别在就诊时、卒中后第7天进行Mathew卒中评分,记录就诊时及卒中后第1、2、7天…  相似文献   

15.
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微出血(CMB)在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3%~80%,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为26%~68%,在健康老年人中为5%~7.5%。CMB可能与易出血的微血管病变相关。探讨CMB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和脑出血后再发出血的风险,以及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治疗中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可能性,对卒中患者防治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载脂蛋白E与脑血管病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载脂蛋白E(apoE)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发现,apoE的不同基因型对冠心病,脑血管病有影响,某些研究表明,apoE等位基因在急性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分布无差异,而小样本研究表明,apoE为最常见的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深部高血压性出血)。ε2和ε4的过量表达在淀粉样脑血管病所致的出血性卒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及其不同亚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的AIS患者。HT定义为AIS发病后7 d内CT复查...  相似文献   

18.
急性卒中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挽救可逆性的缺血组织。在动物缺血模型中发现,卒中发生3h后,缺血性损害为不可逆转,而在灵长类及人类,这个时限则较长。rtPA治疗时间窗设定为6h。但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脑缺血损害的发展比以前所认为的时间要缓慢得多。本研究的目的是:(1)研究缺血性卒中在24~36h和7d之间CT低密度灶的演变;(2)评价6h内溶栓治疗是否延迟梗死的发展;(3)调查梗死体积的变化与临床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从欧洲急性卒中研究组的620例病人中选择4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第1天和第7天进行CT扫描(CT1、CT7)并随机…  相似文献   

19.
卒中发病24h内,头颅CT和普通MRI是区分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方法。但缺血性病变早期,30%~60%的病变CT显示不出来。质子密度加权磁共振(PDW)和T2WMRI有20%~30%呈假阴性,卒中后3~6h,30%~50%呈假阴性。因此,CT或普通MRI不能用于急性缺血性病变及其范围的判定。作者于1996年10月~1997年11月对42例卒中发作后60h内的病人进行了研究,其中男25例,女17例,36~85(平均64)岁,同时与15(男9,女6)例,22~70(平均43)岁无脑疾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心综合征(CCS)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中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9例C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CS发病率为37.9%,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CCS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P<0.01);位于丘脑、脑干及小脑的卒中发生CCS明显高于脑叶及基底节的卒中(P<0.01);CCS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酶谱异常率为55.3%;合并CCS急性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CCS的发生与卒中类型、部位有关,预后较未合并CCS者差.掌握其临床特点,对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