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肿瘤多价转移因子对肿瘤患者NK及LA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并观察抗肿瘤多价转移因子(M-TF)对肿瘤患者NK及LAK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肝癌细胞悬液,胃癌细胞悬液免疫山羊,取其淋巴组织均匀浆透析法制备肝癌特异性转移因子(HCC-STF)和胃癌特异性转移因子(GC-STF),用肝癌,胃癌及大肠癌混合细胞悬液免疫山羊,制备M-TF。比较其理化性质及对肿瘤患者NK及LAK活性的影响。结果:三种转移因子理化性质十分相似,肽类,核苷酸类物质及氨基酸俯含量相近。HCC-STF能明显增加肝癌患者NK,LAK活性及LAK细胞对肝癌7721细胞的特异细胞毒作用,GC-STF能明显增加胃癌和大肠癌患者NK,LAK活性及LAK细胞对胃癌7901细胞的特异细胞毒作用,M-TF能显著增加肝癌,胃癌及大肠癌的NK,LAK活性及LAK细胞对7721和790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其增加效果与HCC-STF及GC-STF比无明显差异。结论:M-TF具有免疫调节性强,抗肿瘤谱广的特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LAK细胞在rIL-2作用下增殖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用MTT法测定A-LAK细胞体外诱导、扩增及抗肿瘤作用。结果 A—LAK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及抗肿瘤活性均比LAK强,并具有NK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提示A—LAK细胞可能来源于LGL-NK细胞亚群。结论 A—LAK细胞无论在扩增能力还是细胞毒作用方面均明显高于LAK细胞,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组织来源LAK细胞的体外扩增及抗肿瘤作用。方法:选用脐带血制备LAK细胞,并与临床常用的外周血、胎脾及胸腺LAK细胞在体外扩增及抗肿瘤作用方面比较。结果:脐带血的扩增能力显著高于其余3种LAK细胞(P<0.01),每份脐带血LAK细胞总数可增殖至2.5×1010;抗肿瘤活性以脐带血LAK对SMMC-7221肝癌细胞出现最早(第3d)、活性最强(85%±3%),明显强于其余三者(P<o.01);对K562的杀伤作用仍属脐带血LAK最强;而胸腺LAK的活性最弱。结论:脐带血LAK细胞体外增殖快,杀伤活性强,可用于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一种真菌菌丝体甲醇提取物-A7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MTT法观察A7对人BEL-7402肝癌细胞、HCT-8结肠癌细胞、SPC-A-1肺腺癌细胞、GLC-82肺腺癌细胞和EC-109食管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模型,观察A7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A7对前述癌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8,1.7,4.7,5.0,7.6μg/mL,均小于10μg/mL。动物实验表明,50mg/kgA7对S189实体肉瘤的抑制率达46.8%(P<0.001)。结论 A7在体外和体内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胎脾LAK细胞杀伤不同分化程度的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使用低浓度的重组人白介素-2(rhIL-2)诱导的胎脾LAK细胞杀伤髓系白血病细胞系HL-60和KG-Ia51Cr释放研究表明,在不同的胎脾LAK效应细胞和靶细胞比(E:T)条件下,对两种分化程度不同的白血病细胞杀伤能力也不同。E:T越高杀伤能力越强,HL-60P<0.01,KG-IaP<0.005。胎脾LAK细胞杀伤HL-60平均杀伤率为55.44%±11.23%,KG-Ia平均杀伤率为22.54%±8.22%,两者比较P<0.005。在相同E:T时对HL-60和KG-Ia杀伤活性比较P<0.002。结果提示,胎脾LAK细胞对分化程度好的白血病细胞HL-60杀伤能力显著高于分化差的原始白血病细胞KG-Ia,E:T越大杀伤活性越强。因而为LAK细胞治疗髓系白血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细胞对S180和H-22荷瘤鼠的抑制肿瘤作用。方法;建立S180和H-22荷瘤鼠动物模型,静脉输入CIK细胞做抗肿瘤治疗。同时设LAK对照,用同位素法检测经治疗后荷瘤鼠T细胞增殖及NK细胞毒活性。结果:CIK细胞对S180和H-22荷瘤鼠的抗肿瘤作用显著强于LAK细胞。结论:CIK细胞对S180和H-22荷瘤鼠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并且优于LAK细胞。  相似文献   

7.
同种LAK细胞的抗肿瘤抗转移作用,与自身LAK(细胞相比,具有同等效能。若能采用同种LAK,取代虽已付诸临床试用,但无疑具有种种限制并有一定风险的自身LAK回输,那么,LAK细胞抗肿瘤抗转移过继免疫疗法的前景将更为广阔。但同种LAK进入受者体内后,能否造成以免疫功能损害为突出特征的GvHR,则是这一疗法是否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防风多糖、IL-2体外对NK及LAK细胞杀瘤活性的影响及体内对S180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防风多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提高NK、LAK的杀瘤活性,且防风多糖与IL-2联合应用时效果更佳;防风多糖与IL-2体内应用均能抑制S180移植瘤的生长,且防风多糖与IL-2联合应用时,抑瘤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hu苓多糖抗小鼠HepA瘤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Chu苓多糖对小鼠HepA瘤细胞P16、Rb基因及TNF-α表达影响。结果:Chu苓多糖作用后,小鼠HepA瘤细胞P16基因表达蛋白(P16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小鼠HepA瘤细胞Rb基因表达蛋白(P105-Rb蛋白)表达增强(P<0.05),小鼠HepA瘤细胞TNF-α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Chu苓多糖对小鼠HepA瘤细胞P16、Rb基因及TNF-α表达有激活作用。对抑癌基因P16、Rb基因及TNF-α表达的激活可能是Chu苓多糖抗肿瘤的普遍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苦碟子抗肿瘤作用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苦碟子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作用。方法 以小鼠移植性肉瘤180(S180)和艾氏腹水瘤(EAC)为模型,观察苦碟子的抗肿瘤作用,并分别计算出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结果 不同剂量的苦碟子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分别为39.86%,38.14%和35.7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苦碟子也能延长荷艾氏腹水瘤(EAC)小鼠的存活期,生命的延长率分别为41.27%、29.79%和17.88%(高剂量组和中等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苦碟子在动物体内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作为一种有前途的抗肿瘤药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hu苓多糖抗小鼠HepA瘤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Chu苓多糖对小鼠HepA瘤细胞P16、Rb基因及TNF-α表达影响。结果:Chu苓多糖作用后,小鼠HepA瘤细胞P16基因表达蛋白(P16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小鼠HepA瘤细胞Rb基因表达蛋白(P105-Rb)表达增强(P<0.05),小鼠HepA瘤细胞TNF-α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Chu苓多糖对小鼠HepA瘤细胞P16、Rb基因及TNF-α表达有激活作用。对抑癌基因P16、Rb基因及TNF-α表达的激活可能是Chu苓多糖抗肿瘤的普遍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实验证明,用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产生的淋巴因子活化性杀伤细胞(LAK)对大鼠纤维肉瘤细胞和大鼠乳腺癌细胞具有直接的杀伤作用,体内输入可有效地抑制肺转移的形成和延长动物生存时间。但是LAK细胞的这种抗肿瘤抗转移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受到体内IL-2水平的制约。因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KRN7000抗肿瘤作用的机理。方法 以负荷NS-1骨髓瘤细胞的小鼠为对象,观察KRN7000对小鼠脾细胞NK活性及对荷瘤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鼠脾细胞经KRN7000体内、外作用后,对Yac-1(NK敏感细胞)和NS-1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明显增强。KRN7000可以延长小鼠的生存期,单独或联合环磷酰胺(CY)用药分别可使20%(与对照组比较P<0.05)和80%(与对照组比较P<0.01)的小鼠获得长期存活。病理检查发现10μg/kg剂量的KRN700对小鼠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无明显的毒性作用。结论 KRN7000可能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4.
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及对Lewis肺癌小鼠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细胞及LAK(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细胞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小鼠动物模型,静脉输入CIK细胞做抗肿瘤治疗,同时设LAK对照,用同位素法检测各组小鼠T细胞增殖反应,同时用MTT法检测各组小鼠NK细胞毒活性。结果:CIK细胞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显著强于LAK细胞。结论:CIK细胞对Lewis肺癌小鼠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并且优于LAK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联合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常规诱导出DC、LAK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表型上变化鉴定这两种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抗原冲击和未经抗原冲击后其表型变化;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法把DC-LAK细胞和DC-LAK-A549细胞作为效应细胞,肺腺癌A549细胞作为靶细胞,进行杀伤试验。结果:①体外诱导单个核细胞培养出DC和LAK细胞。②共培养后DC-LAK细胞的免疫表型表达增加。抗原致敏DC联合LAK细胞(DC-A549-LAK)组的免疫表型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更有显著性意义。③共培养细胞在增殖倍率上有显著意义。④MTT显示共培养后的LA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增强,抗原致敏后DC-A549-LAK抗肿瘤效应增强更显著。结论: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出具有典型形态和免疫表型的DC和LAK细胞。DC和LAK细胞共培养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表型、杀伤活性方面高于单纯培养的LAK细胞。抗原致敏后DC-A549-LAK抗肿瘤效应增强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肿瘤中药对癌细胞的繁殖起重要作用的ACPase、ATKPase、SDH、G-6-PDH在U14宫颈癌细胞中活性的影响。方法:荷瘤小鼠在第7d用药后6h处死,取腹水癌细胞涂片,固定显示,用细胞分光光度计测定酶活性。结果:中药合剂实验组细胞内ACPase、ATPase、SDH、G-6-PDH酶活性比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分别下降60%、40%、56%、70%,与环磷酰胺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肿瘤中药合剂能显著地抑制U14宫颈癌细胞内ACPase、ATPase、SDH、G-6-PDH活性,呈现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CD3AK细胞介导细胞因子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3AK细胞介导细胞因子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卵巢癌细胞株(A2780)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CD3AK+A2780,对照组采用LAK+A2780,分别共育24h并于作用前和作用后每4h收集一次上清液以检测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育前,后上清液中均有TNF-α和IFN-γ分泌,但共育后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共育前(P<0.01),且同一效靶比的实验组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3AK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8.
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LAK细胞具有抗肿瘤、抗转移作用,且其体内抗肿瘤、抗转移作用与LAK细胞输入的数量、次数及IL-2的投入量有关。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患者自身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在体外诱导LAK细胞,为此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鼠干扰素-γ(mIFN-γ)基因修饰的小鼠G42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致瘤性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通过重组腺病毒以mIFN-γ基因转染G42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采用4h^51Cr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诱导的NK、LAK、CTL的杀伤活性,对治疗后的肿瘤进行常规病理分析。结果:mIFN-γ基因修饰的G422小鼠胶质母细胞瘤体内致瘤生长明显抑制(P<0.01),对荷瘤小鼠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mIFN-γ组小鼠脾细胞的LAK、CTL杀伤活性显增强,肿瘤组织有灶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结论:mIFN-γ基因对胶质细胞瘤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增强了宿主的局部和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0.
用~3H—TdR释放法检测NK及LAK活性,并观察了肝癌特异性转移因子(HCC—STF)及正常转移因子(N—TF)对其影响。结果显示肝癌患者NK及LAK活性明显低下,HCC—STF能明显增加其活性,而N—TF仅能增加肝癌患者的LAK活性,且增加幅度不及HCC—STF(P<0.05)。HCC—STF及N—TF均能明显增加正常人的NK及LAK活性,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HCC—STF对NK及LAK活性的影响既有非特异性,又有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