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核仁组成区染色方法,对1050例大肠癌及癌旁粘膜的粘液性质、肿瘤相关抗原表达、核仁组成区蛋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大肠腺癌上皮与正常肠粘膜之间确实存在过渡性粘膜,有多种肿瘤相关抗原表达,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数量介于癌组织与正常粘膜之间。说明癌旁上皮细胞存在与大肠癌相同的肿瘤相关抗原和癌瘤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膜相关抗原HAb18抗原基因(HAb18G)在荷人肝细胞肝癌裸鼠模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分子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对数生长期人肝细胞肝癌FHCC98制成细胞悬液(1×107/ml),取0.2ml分别注射于16只裸鼠胁部皮下(1处/只),建立裸鼠肝癌动物模型。对照组(3只)裸鼠仅注射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应用MR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其生长。扫描后处死裸鼠,取肿瘤标本,漂洗、固定、石蜡连续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蛋白质水平观察膜相关抗原HAb18G在该模型上的表达。结果应用该方法建立动物模型的成瘤率高(16/16),肿瘤生长良好。对照组无肿瘤生长。MRI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膜相关抗原HAb18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现为胞膜与胞质内出现棕黄色颗粒。在16只荷人肝细胞肝癌裸鼠模型中均呈强阳性表达,而对照组裸鼠肝组织则无HAb18G表达(P<0.01)。结论荷人肝细胞肝癌裸鼠模型高表达膜相关抗原HAb18G,是基于HAb18G为靶的活体分子成像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组织Fas抗原和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Fas抗原及 p5 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32例大肠癌组织的Fas抗原 ,16例正常大肠组织及 p5 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和比较。 结果 Fas抗原在正常大肠组织中表达阳性 ,p5 3蛋白在正常大肠组织中表达阴性 ,Fas抗原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4 0 .6 2 %(13/ 32 ) ,p5 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 5 3.13%。Fas抗原及 p5 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大体分型、浸润深度、Ducks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等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Fas抗原在大肠癌组织明显下降 ,Fas抗原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及肝转移相关 (P <0 .0 5 )。p5 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相关 (P <0 .0 5 )。结论 Fas抗原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提高 ,Fas抗原表达减少。在肝转移患者中未见表达。p5 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 ,尤以发生肝转移者为著。Fas抗原表达下降或缺乏及 p5 3蛋白过度表达均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在大肠癌的表达情况。方法 对 45例大肠癌患者和 10例正常大肠组织 ,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 ,检测PDGF与PDGFmRNA的表达。并将结果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合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大肠组织没有PDGF和PDGFmRNA的表达 ,大肠癌的标本中 ,PDGD阳性率为 6 4.4% ,PDGFmRNA阳性率为 5 3.3 %。在浆膜浸润阳性、淋巴转移阳性、DukesC、D期患者中 ,PDGE及PDGF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 (P <0 .0 5 )。在有器官转移的患者 ,尽管 0 .0 5

相似文献   


7.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34例宫颈癌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宫颈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P53蛋白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宫颈鳞癌与P53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可能是其发生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8.
Fas抗原在肝细胞癌(HCC)的研究远较肝炎为少,且报道结果不一,对人体HCC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体外培养的癌细胞株〔1~3〕。本研究对23例HCC进行Fas抗原的原位检测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试图探讨HCC中Fas抗原表达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  切片常规脱腊至水后0.6%H2O2处理20min,再用50μg/mlProteinaseK37℃消化30min,以后按免疫组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各步骤间均用0.01mol/LpH7.4的TBS液洗涤3次,每次5min,最后经DAB显色,苏木素复染,封片后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4 3例肝细胞癌患者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获取肝癌组织标本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小鼠抗人PCNA单克隆抗体检测PCNA标记指数 (PCNALI) ,观察肝癌组织PCNALI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穿刺组织平均PCNALI为 6 8± 2 7%。PCNALI随着Edmondson Steiner分级级别的增加而表达水平增高。高分化肝细胞组织PCNALI与无瘤肝组织PCNAL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细胞癌抗原PCNA是反映肝细胞癌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 15与肾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50例肾癌组织和25例癌旁肾组织中P 15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癌旁肾组织中P 15阳性率(76%)显著高于肾癌组织(48%;P<0.05)。随着肾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P 15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P 15阳性率在Ⅰ、Ⅱ、Ⅲ级肿瘤中分别为66.7%、47.6%和18.2%(P<0.05);在Ⅰ、Ⅱ、Ⅲ-Ⅳ期肿瘤中分别为61.9%、47.1%和25%(P<0.05)。P 15阳性与阴性表达组间3、5a生存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癌基因P 15在防止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为肾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TEN、VEGF、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它们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大肠癌中PTEN、VEGF、Bcl-2的表达,分析PTEN与VEGF、Bcl-2的相关性及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TEN表达率为46.6%(27/58)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VEGF、Bcl-2表达率分别为84.5%(49/58)、63.8%(37/58),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PTE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VEGF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PTEN与VEGF、Bcl-2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PTEN表达的缺失可能引起VEGF的表达率增加,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从而促进大肠癌的转移,联合检测VEGF、PTEN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郝玉梅  杨若愚  赵秀兰 《武警医学》2001,12(10):586-588
目的探讨正常年轻恒牙发育过程中HLA-DR阳性细胞阳性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的变化特点,为HLA-DR参与牙髓局部免疫防御及生长发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为临床上选择保存活髓的时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标记牙髓HLA-DR阳性细胞,并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根尖孔的闭合组与未闭合组的牙髓组织中均存在HLA-DR阳性细胞,闭合组阳性细胞数少于未闭合组阳性细胞数(P<0.05).结论正常年轻恒牙牙根发育的不同阶段牙髓中均存在HLA-DR阳性牙髓树突状细胞,呈递外界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保证了牙齿的正常发育;随着牙根尖孔的闭合,髓腔的减小,HLA-DR细胞数量下降,保持自身稳定,维持牙髓的生理平衡.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与人大肠癌组织血管生成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了68例人大肠癌组织中的VEGF及KDR的定位与分布,并对血管进行染色及计数。结果显示,68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55.9%(38/68),阳性物质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膜及胞浆;KDR表达阳性率为45.6%(31/68),既可位于癌组织及癌组织旁的血管内皮细胞,又可位于肿瘤细胞胞膜及胞浆。VEGF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密切相关。VEGF表达阳性大肠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P<0.01),而且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1)。结果提示,大肠癌细胞分泌的VEGF既可以旁分泌的形式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也可能存在着自分泌形式;VEGF与大肠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是大肠癌主要的血管新生诱导因子之一,可促进大肠癌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组织中Fas抗原表达和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Fas抗原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采用抗-Fas多克隆抗体,以免疫组化法检测24例HCC患尸解的肝癌组织。结果 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Fas抗原检出率分别为41.7%(10/24)和83.3%(20/24);癌组织中Fas抗原表达强度显低于癌旁组织。结论 Fas抗原在HCC组织中有表达,并可以介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fos蛋白和凋亡因子在人胎小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第2、3、4三个月龄段16例人胎小肠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表达情况。结果第2~4个月龄段,PCNA和C-fos蛋白在人胎小肠壁组织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随着胎龄增加,人胎小肠壁组织细胞中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数量和染色强度平均值(AI)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C-fos蛋白的阳性表达数量则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而AI值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第2~4个月龄段时,TUNEL染色阳性细胞在人胎小肠壁各层组织内均有分布,随着胎龄增加,TUNEL阳性细胞数量和AI值均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P<0.01)。结论 PCNA和C-fos蛋白参与人胎早期小肠壁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尤其在人胎发育第3个月龄段,细胞增殖和凋亡数量明显增多,此期可能是小肠组织发育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与免疫电镜技术对20例肺神经内分泌癌进行了研究。6例非神经内分泌癌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嗜铬颗粒蛋白A免疫组化染色19/20例阳性,免疫电镜能够比较特异地标记神经分泌颗粒,具有较大的确诊意义;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20/20例为阳性,但非神经内分泌癌有3/6例阳性,特异性不强,适宜作为诊断的筛选指标;S-100蛋白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测定43例行大肠癌根治术的大肠癌病人的空腹血清、癌组织、癌旁粘膜中胃泌素水平。结果大肠癌病人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根治术后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高分化腺癌及DukesA期大肠癌组织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明显。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粘膜中胃泌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大肠粘膜(P<0.05)。表明胃泌素对大肠癌的生长有调控作用,测定血清及癌组织中胃泌素水平有助于对大肠癌的诊断及指导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肝癌中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3例肝细胞肝癌中自发性细胞凋亡和PCNA的表达。结果TUNEL染色凋亡阳性细胞为胞核呈蓝紫色颗粒,PCNA染色阳性为胞核呈棕黄色颗粒状。肝癌组织的凋亡指数AI(0.40)和PCNA指数PI(26.75)都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AI(0.11)和PI(7.63),并且在包膜受侵犯者及低分化癌组织中AI和PI都明显增高(P<0.01)。此外,AI与PI呈高度正相关(r=0.8,P<0.01)。结论细胞凋亡和PCNA参与HCC的发生和发展,随着HCC分化程度的降低,凋亡指数和PCNA指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朱晓菡  侯晨辉  石斌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18-1419
目的:检测NMP-9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MM-9在84例宫颈癌,20例慢性宫颈炎病例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MMP-9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8%,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10%(P〈0.05)。在高、中、低分化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79.5%、1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I期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8.3%,显著低于TNMⅡ期组95.8%(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8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7.6%(P〈0.05)。结论:在宫颈癌组织中MMP-9呈高表达,MMP-9可能与宫颈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对判断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在肝癌的表达及其血清水平与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选择96例肝癌手术病人,ELISA法测定术前血清TPS水平,术后肝癌组织切片做角蛋白18(CYK18)、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化(IHC-SABC)染色,并比较血清TPS水平与PCNA阳性的关系。结果见所有肝癌组织切片CYK18、PCNA染色均为阳性,其中PCNA染色+60例(62.5%), 25例(26.0%), 8例(8.3%), 3例(3.1%);各组中位TPS血清水平随PCNA染色阳性强度的增加而增高(P<0.01)。表明肝癌细胞膜上高度表达CYK18,血清TPS水平能反映肝癌细胞的分裂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