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合物理因子促神经再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建立神经再生室模型后随机分成A组(电刺激组)、B组(分米波组)、C组(复合因子组)和D组(对照组),每组15只,进行实验。分别于术后1、2、4、8、12周,进行大体、光镜、电镜、轴突图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和电生理检测。结果:C组大体、光、电镜观察、轴突图像分析与电生理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分米波及电刺激均能明显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两种物理因子同时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慢性卡压康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A(实验)、B(空白对照组)两组。制备Mackinnon坐骨神经卡压模型。A组术后第1d至术后12周,局部行分米波辐射,B组于A组治疗同时行空白对照。术后进行大体、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轴突图像分析和神经电生理测定。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多、髓鞘发育成熟,神经膜细胞中S-100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神经传导速度快且波幅较高。结论:分米波可促进神经膜细胞增殖,提高再生神经中S-100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利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分米波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分米波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体重200—250g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A(分米波治疗组)、B(空白对照组)两组。于右侧大腿制备坐骨神经急性损伤模型。A组于术后第1天至术后8周,损伤局部行分米波辐射,B组行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不同时相对损伤神经进行大体解剖、光镜和电镜观察、轴突图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形态学观察术后不同时相内A组损伤神经恢复情况优于B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术后不同时相A组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表达水平高于B组,轴突图像分析A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均大于B组(P<0.01)。结论:分米波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减轻损伤后神经的充血水肿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等机制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促醒作用。 方法对本科2007年1月以来收治的4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按照住院先后次序自然配对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外科常规手术、降颅压、营养神经、支持和对症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4周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后1周对照组和治疗组的GCS评分分别为(8.22±1.36)分和(10.71±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治疗组苏醒人数为8例,对照组苏醒人数为5例,对照组和治疗组的GCS评分分别为(9.99±1.61)分和(12.71±1.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4周的GCS评分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具有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半横断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18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脊髓损伤磁刺激组(磁刺激组)、脊髓损伤对照组(对照组),每组6只。磁刺激组和对照组制作右侧半横断脊髓损伤模型。磁刺激组于手术后24 h开始给予rTMS,频率为10 Hz,阈值刺激,500个脉冲,每天1次,连续4周,对照组给予假刺激。分别于术后第1,7,14,21,28天进行BBB行为学评分,于术后第28天时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200)表达变化。 结果磁刺激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磁刺激组均可引出右下肢MEP,对照组大多引不出MEP;磁刺激组NF-20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结论rTMS可以促进脊髓半横断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轴突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热量超短波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再根据取材时间的不同分为手术1、2、3周后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坐骨神经制作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予以微热量超短波治疗。3组大鼠均于手术1、2、3周后处死并取其坐骨神经,然后行苏木精-伊红(HE)、甲苯胺蓝染色,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 结果入组1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织学改变均表现为神经轴突变性;手术2、3周后,2组大鼠坐骨神经均出现轴突再生。手术2、3周后,治疗组有髓神经轴突数量分别为(238.4±23.1)个/高倍镜视野和(556.7±52.4)个/高倍镜视野,显著多于对照组 (P<0.05);且手术1、2、3周后,治疗组坐骨神经bFGF的表达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P<0.05)。 结论微热量超短波可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远侧神经段的神经再生,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联合甲钴胺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早期CTS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神经松动组。对照组单纯给予甲钴胺口服治疗,神经松动组在甲钴胺治疗基础上辅以神经松动术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整体症状评分(GSS)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对2组患者腕部正中神经进行电生理检查,检查指标包括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DML)、拇指-腕及中指-腕感觉传导速度(SCV)、拇指-腕和中指-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正中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波幅(CMAP)及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等。 结果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神经松动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3.95±1.87)分、(3.29±1.51)分]、GSS评分[分别为(14.63±4.76)分、(11.62±4.21)分]、正中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2周后神经松动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后神经松动组患者GSS评分及正中神经各项电生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神经松动术联合甲钴胺治疗轻、中度CTS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甲钴胺口服治疗,电生理检查能客观评价神经松动术治疗轻、中度CTS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米波辐射后肌腱愈合早期生物力学变化并观察分米波对主动活动运动的影响。 方法选用Leghorn鸡56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只。取Leghorn鸡左足第Ⅲ、Ⅳ趾为肌腱损伤模型趾。将趾深屈肌腱切断、修复,术后石膏托固定,手术部位暴露。治疗组术后1 d~3周局部用分米波辐射治疗,对照组行空白对照。术后1,7,10,14,18,21,28 d取材进行生物力学检测,观察2组肌腱最大拉伸断裂强度(Pmax)、肌腱最大延伸率(δmax)、拉断肌腱粘连带功耗(W0)。 结果治疗组术后7,10,14,18,21,28 d Pmax、δmax、W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分米波能抑制肌腱外源性愈合、促进内源性愈合,增加肌腱弹性变形能力和坚韧程度,缩短水肿期并减轻疼痛,为早期主动运动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急性颈髓损伤的时机及疗效。 方法共选取急性颈髓损伤患者73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治疗A组于术前及术后均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B组仅于术后给予高压氧治疗。于入院时、术后次日、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时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对各组患者脊髓功能进行评定,同时对各组患者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及治疗满意度指数(PSI)进行比较。 结果3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及N2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A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及N20潜伏期均明显优于治疗B组及对照组水平 (P<0.05);治疗B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及治疗B组PSI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颈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PSI明显优于颈髓完全损伤性患者 (P<0.05)。 结论早期介入高压氧治疗可促进颈髓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化运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 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强化运动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采用NIHSS评分)、运动功能(采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MBI评分)、失语(采用WAB评分)等情况。 结果① 2组患者治疗前F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F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周后差异更加显著(P<0.01)。② 2组患者治疗前M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M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8周后差异更加显著(P<0.01)。③ 2组患者治疗前WA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W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强化运动治疗与常规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语言能力的提高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强化运动治疗的作用更明显。两者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15.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