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玉梅 《贵州医药》2009,33(2):183-184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是一项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技术,它是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在肝内建立一条连接门与肝静脉的限制性分流通道,从而达到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于2000-2006年采用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3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童霞  刘俐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4):598-599
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近几年开展的治疗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的介入放射学新技术.它是利用外科分流原理,在肝实质内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建立起人工分流道,从而降低门脉压力,减少或消除由于门脉压力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rans 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stent shunt,TIPSS),是一种介入治疗新技术,其原理是经右颈内静脉和右股动脉在肝实质内建立肝静脉和门静脉的分流通道,并放置金属支架.从而建立门脉分流,以降低门脉压力,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和顽固性腹水。其近期疗效已得到国内外学者肯定,有效率达96%以上。我科今年开展了此项技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i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进而探讨TIPSS+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 对20例因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在术前、术后分别用直接法测定门静脉主干压力,比较术前、术后压力的变化.结果 术前本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压力为(41.46±4.89)cmH2O、术后为(25.65±5.73)cmH2O,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术前、术后压力差为(15.82±3.12)cmH2O,术后较术前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38.13%.结论 TIPSS+食道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可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压力,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陆蓉  施裕新  顾美芳 《江苏医药》2006,32(11):1007-1008,I000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显示肝硬化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血管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肝脏正常者行腹部增强扫描,然后行门静脉血管成像检查。分别测量门静脉系统短径,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CTA显示肝硬化组食管下段静脉曲张21例次,胃底静脉曲张18例次,胃左静脉曲张23例次,胃短、胃后静脉曲张16例次,附脐静脉开放伴腹壁浅静脉曲张7例次,胃-肾/脾-肾分流5例次,奇静脉及半奇静脉扩张7例次,腹膜后静脉曲张4例次。肝脏正常组脾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均明显小于肝硬化组(P〈0.05)。结论16排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在显示肝硬化门脉系统形态变化及门脉高压侧支循环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硬化病人门静脉内径与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的关系.方法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胃镜、CT等多种检查手段对586例肝硬化病人的门静脉内径与侧支循环开放情况进行检查观察.结果 肝硬化有侧支循环开放组病人门静脉内径[(1.18±0.166) cm]比无侧支循环开放组病人[(1.31±0.160) cm]显著减小;形成的侧支循环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为常见,脐静脉或脐旁静脉开放次之,胃左静脉扩张、脾胃静脉开放接排其后,其他交通支开放较少;门静脉内径越小侧支循环开放的通路就越多且各交通支开放的比例也越高.结论 综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方法观察门静脉内径和侧支循环形成状况对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诊治、预后评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喻德暄  张藩昌 《江西医药》1997,32(6):323-325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是用非外科手段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新技术,本文报告1例,分流口径为6mm,术后门脉压力迅速下降,出血得到控制,腹水消失,我们的体会是TIPSS是治疗晚期肝硬化合并出血的一种创伤性,经高,并发症少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谱勒超声在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康春松,杨永生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在门脉高压症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应用多谱勒超声对于正常人及门脉高压症病人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进行测定,并对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前后...  相似文献   

9.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附11例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医院詹志刚,陈村龙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是近年来欧美国家开展应用于门脉高压(CPH)和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新技术,以其创伤性小,合并症少、近期疗效与外...  相似文献   

10.
黄灿南  李麟荪 《江苏医药》1999,25(2):109-110
对22例血吸虫肝硬化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TIPS)术,显示TIPS术对血吸虫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出血有可靠的止血效果,对顽固性腹水效果较好,且疗效较肝炎后肝硬化为优。但对脾功能亢进效果不明显。术后对肝功能的影响不大,肝性脑病较轻且易于控制。认为TIPS是控制血吸虫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孙红霞  杨凯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174-1175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门脉系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组织病变的关系.方法 82例CHB、肝硬化皆为住院患者,在实施彩色多普勒(CDFI)检测的同时进行肝组织活检观察.CDFI检测门静脉主干(MPV)、门静脉左支矢状部(LPV)、门静脉右支(RPV)、脾门处脾静脉(SPV)内径(D,cm)及流速(V,cm/s).结果 CDFI提示各组CHB患者上述静脉的V与对照组相比除CHB轻型外皆显著降低(P<0.01),D示扩大,但仅在门脉高压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CDFI提供的数量化信息能较好地鉴别CHB、肝硬化不同的组织病理学表现,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晓波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1):816-818
目的:探讨与分析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通过病理或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早期以及中晚期的患者,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检查,对其门静脉与肝脏右静脉管径进行测量,并分析该检测方法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的血管显示均较为清晰,其门静脉宽度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肝脏右静脉宽度在代偿期其内径有明显增宽的表现,失代偿期则有明显变窄的表现。本组患者的门静脉宽度/肝右静脉宽度(PV/RHV)值在失代偿期为(1.76±0.04),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特别是门静脉性肝硬化易引起脾肿大、腹水、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危害性大,预后较差。由于肝细胞小结的压迫,纤维组织的收缩,门肝小静脉的闭塞,肝动脉与门静脉小支间的吻合,所造成的门静脉高压是引起上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临床已应用永久性支架管放置于肝内门腔静脉之间,对于改善肝内循环,减轻门脉高压,减少侧支循环的开放和扩大,阻止或减轻上述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14.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ing,TIPS)作为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症的一项综合介入治疗技术,在临床上使用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自从临床上推广以来,  相似文献   

15.
64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疑肝脏疾病者进行门静脉血管成像检查,其中表现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80例(42例并肝癌),其他20例,双筒高压注射对比剂的同时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利用计算机后处理功能得到门静脉立体图像。结果①门静脉血管成像图像好坏与扫描延迟时间合理选择和扫描参数设计密切相关;②能清楚显示1-5级门静脉血管结构;③精确定位肝内病灶;④门静脉造影可检测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范围和估计严重程度,以及显示多种疾病。结论门静脉血管成像是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S),是近年来国内外用于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CPH)的最新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已基本成熟,成为可与外科门腔分流相媲美的治疗CPH的手段之一。它的特点是创伤小,适应症广。我院自1993年8月~1994年8月共收治了19例病人,成功18例,失  相似文献   

17.
刘文斌  周曾芬 《云南医药》1996,17(4):279-280
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刘文斌,周曾芬,段丽萍,朱丽华,张玉琼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是非外科手术性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及顽固性腹水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创伤性小、适应症广等优点而受到重视.但也出现了...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内科诊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慧卿 《河北医药》2002,24(5):366-367,370
对门静脉高压的描述可追溯至17世纪,直至1902年Gilbert和Carnot首先使用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这一名词,沿用至今已经一个世纪。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静力压升高则称为PHT。PHT的主要病因为肝硬化,主要表现有脾大、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内门-体静脉分流(IPSVS)的多层螺旋CT(MSCT)与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12例行MSCT及超声检查确诊为IPSVS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2~8个月)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行超声随访,回顾性分析本病的影像诊断准确率、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护理。方法选择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的患者20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分流道口径为8mm,平均门静脉压力下降1.2kPa。分流道在术后1周行彩超检查为通畅。结论在经静脉肝内口腔静脉分流术的患者中,采用整体性针对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