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双侧天枢、大肠俞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选取双侧天枢、大肠俞针刺,常规针刺得气后,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番泻叶泡水服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1周,治疗后2周、4周、6周大便次数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经治后2~4周,两组患者大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侧天枢穴、双侧头部足运感区埋线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SP、VI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埋线组、针刺组和番泻叶组3组,每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埋线组采用双侧天枢、双侧足运感区穴位埋线治疗,每7天埋线1次,共埋2次;针刺组采用针刺双侧天枢、双侧头部足运感区治疗,每日针刺1次,治疗2周;番泻叶组每日服用1次番泻叶,间断或连续服用2周。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大便性状评分量表、临床评分量表(CCS)、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评定和测定血清中SP、VIP含量。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大便性状、CCS和PAC-QOL评分均较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疗后3组间大便性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CS、PAC-QOL评分比较埋线组、针刺组均较番泻叶组明显降低(P0.05),且埋线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针刺组与其他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埋线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番泻叶组(P0.05);埋线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与疗前相比3组患者疗后血清SP含量明显升高、VI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埋线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天枢穴结合头部足运感区埋线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中风后便秘患者的症状,其发挥作用可能与调节血清中SP、VIP的含量、促进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加快蠕动、重塑排便反射有关。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256-1258
目的:研究"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SAMP8小鼠,分为SAMP8对照组、针刺组、非穴组,并设SAMR1对照组。针刺组采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针刺膻中、中脘、气海及双侧血海、足三里;非穴组取双侧胁下两个固定非经非穴点。应用Morris水迷宫观测各组小鼠空间参考记忆能力的变化,分析针刺对SAMP8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能有效改善SAMP8小鼠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针刺抗衰老研究提供新的形态学依据和相关数据.方法:采用针刺老年大鼠双侧"足三里"和"关元"穴区,通过碳粒廓清法和图像分析仪技术观察针刺对老年大鼠肝脏内巨噬细胞在数量、形态和功能上的影响,以及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针刺后肝组织内抗衰老指标SOD、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针刺能使老年大鼠肝内巨噬细胞在数量上增多,体积上增大,吞噬功能增强.同时,针刺能使SOD含量升高、MDA含量下降.结论:针刺老年大鼠"足三里"、"关元"穴区能增强肝脏内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抗氧化防御系统的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延缓衰老的进程,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燥湿方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治疗组给予凉血化瘀燥湿方龙蛇六一煎口服、外洗;针刺双侧曲池、血海,若腑行不畅,大便干结者,加刺双侧支沟、照海;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过敏治疗及局部皮炎平外涂。两组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证候积分,缓解症状,对急性湿疹治疗的有效率为95.1%,均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凉血化瘀燥湿方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湿疹具有良好疗效,且简便易行,适宜在广大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常规针刺与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电针双侧"完骨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针刺取百会、情感区;双侧晕听区、太阳、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电针双侧"完骨穴"。两组均治疗15 d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TCC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椎动脉型眩晕病均有显著疗效,但加电针双侧"完骨穴"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7.
阿是穴人们多用来治疗风湿痹痛 ,近年来 ,我们在患者背部双侧的膀胱经上寻找压痛点进行针刺治疗脏腑疾患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便 秘所谓便秘 ,是指大便不能按时排除或大便质地坚硬干燥 ,艰涩难排。临床上据其病因、症状 ,又可分为实秘、虚秘两种类型。我们在患者背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针灸并用治疗小儿腹泻60例,疗效满意。60例患儿中,病程最长的6个月,最短的10天;大便次数每天3~5次者37例,每天5—10次者23例。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有粘液或伴有奶瓣、腐臭、食欲不振,部分患儿有轻度脱水,大便常规检查可见少量的细胞或白细胞阴性,红细胞阴性。针刺取中脱、双侧天枢穴,常规消毒皮肤,以28号1寸针进行针刺,以捻转为主,手法平补平泻,木留针。艾条灸取神阙穴。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神闹穴施灸,距皮肤约0.5~1寸,使患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医者左手中食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凭感知调节艾条与皮肤的…  相似文献   

9.
病侧、双侧头穴透刺对脑梗塞TCD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与方法 运用头穴透刺法治疗中风偏瘫,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5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针刺效应关系的临床研究。结果与结论 针刺双侧头穴TCD改善均优于针刺病侧头穴,针刺双侧头穴可能促进大脑两侧血液的代偿,从而调整大脑左右两侧血流,改善脑供血。针刺范围的不同,对侧支循环影响的形式、程度是不同的。针刺双侧头穴的针刺效应更广泛,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鬼穴"对甲基苯丙胺(MA)依赖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男性MA依赖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Ⅰ组和针刺Ⅱ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针刺Ⅰ组取双侧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华佗夹脊穴(T5、L2),针刺Ⅱ组取水沟、上星、承浆及双侧大陵、间使、申脉、曲池。针刺组均每星期治疗3次,共12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3、4星期后观察各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1星期后,针刺Ⅱ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3、4星期后,针刺Ⅰ组和针刺Ⅱ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3星期后,针刺Ⅱ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针刺Ⅰ组(P<0.05)。但治疗4星期后,针刺Ⅰ组与针刺Ⅱ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鬼穴"和针刺前期研究筛选出的有效体穴均可改善MA依赖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但可能针刺"鬼穴"在治疗中期能更好地改善MA依赖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1.
腹针"补肾填髓"法静息状态脑功能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ong ZP  Wu SS  Chen ZG  Bo L 《中国针灸》2011,31(2):139-143
目的:利用静息状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腹针的中枢神经作用机制.方法:对12例老年健康志愿者进行标准化腹针"补肾填髓"法操作,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商曲、滑肉门,于针刺前和针刺起针后行磁共振静息状态脑功能成像扫描,采用双侧海马为种子点对全脑皮层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结果:①针刺前,双侧额中回、双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双侧丘脑、双侧海马旁回、双侧岛叶、右侧小脑顶、右侧小脑坡、左侧额上回、左侧尾状核头、左侧后扣带回、左侧顶下小叶与双侧海马存在功能连接(均P<0.05).②针刺后.双侧额上回、双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双侧丘脑、双侧岛叶、双侧海马旁回、双侧顶下小叶、双侧中央后回、双侧扣带回、右侧尾状核头、右侧枕中回、右侧后扣带回与双侧海马存在功能连接(均P<0.05).③针刺后与针刺前比较,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双侧颞上回、双侧顶上小叶、右侧额下回、右侧前扣带回、右侧梭状回、右侧楔前叶、右中央后回与双侧海马的功能连接增强;左侧颞中回、右侧舌回、左侧楔叶、左侧楔前叶、左侧项下小叶与双侧海马的功能连接减弱.结论:老年健康志愿者腹针"补肾填髓法"针刺后与认知、记忆及情感、感觉有关的皮层结构与双侧海马的功能连接增强,提示腹针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认知网络的整体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小鼠模型及其接受针刺治疗后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变化。方法:以腹腔注射(30 mg/kg)MPTP诱导7 d形成帕金森小鼠模型,针刺双侧筋会穴"阳陵泉"及"舞蹈震颤区",1次/d,共治疗21 d。针刺结束后,采用免疫荧光组化检测小鼠脑黑质TH的表达变化。结果:在7 d造模后,模型组和针刺组TH阳性细胞显著丢失;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TH阳性细胞数量增加。结论:MPTP可促进帕金森模型小鼠表达;针刺筋会穴阳陵泉可对MPTP诱导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有保护作用,能明显地减弱MPTP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病案为基点,探讨和研究"天牖五部"在临床上的重要价值病案。1:甲状腺肿大,予针刺人迎穴、扶突穴、水突穴、气舍穴,配合内关,治疗10个疗程后,结节及钙化灶缩小。病案2:乳腺增生,予针刺双侧人迎穴、天牖,配合太冲、膻中,8个疗程后,乳房肿块消除病案3:高泌乳素血症,闭经2年,予针刺双侧人迎穴、天牖穴、天府穴,配合太冲、侠溪穴,治疗11个疗程后,泌乳素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针刺双侧肢体治疗偏瘫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我们临床应用针灸治疗偏瘫发现:针刺单侧肢体(患侧)与针刺双侧肢体疗效有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系本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45~65岁;男39例,女21例;其中脑出血者6例,脑梗塞者54例。针刺双侧肢体为治疗组,针刺单侧(患侧)肢体为对照组。治疗方法:针刺双侧肢体,其中上肢以手三里、合谷为主穴,配以肩髃、曲池、外关、后溪等穴;下肢以足三里、解溪为主穴,配以环跳、风市、丰隆、昆仑、阳陵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针刺单/双侧人迎穴和常规针刺单/双侧人迎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差异,以及对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尾加压素Ⅱ(UⅡ)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改良针刺双侧组、改良针刺单侧组、常规针刺双侧组、常规针刺单侧组,每组40例。改良针刺双侧组采用改良针刺双侧人迎穴方法,改良针刺单侧组采用改良针刺单侧人迎穴方法,常规针刺双侧组采用常规针刺双侧人迎穴方法,常规针刺单侧组采用常规针刺单侧人迎穴方法。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6 d为一疗程,间隔休息1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和血浆NPY、UⅡ浓度,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改良针刺双侧组临床疗效[90.0%(36/40)]优于改良针刺单侧组[80.0%(32/40)]、常规针刺双侧组[77.5%(31/40)]、常规针刺单侧组[65.0%(26/40)均P0.05];治疗后各组VA、BA的Vs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改良针刺双侧组高于其他组(均P0.01);治疗后各组ESCV评分均明显增加(均P0.01),且改良针刺双侧组ESCV评分及改善指数均高于其他组(P0.05,P0.01);治疗后各组血浆NPY、UⅡ浓度均明显下降(均P0.01),且改良针刺双侧组血浆NPY、UⅡ浓度低于其他组(均P0.01)。结论:改良针刺双侧人迎穴可有效调节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大脑循环,优于单侧人迎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髓会穴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患者采用"髓会穴组"(风府、大椎、双侧天柱、双侧风池、双侧完骨、双侧颈4、5夹脊)[1]常规针刺。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26例,占43.33%;显效28例,占46.67%;有效5例,占8.33%;无效1例,占1.67%;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针刺"髓会穴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腹痛程度、腹痛频率、腹胀症状及大便性状,减少大便次数;温针灸在改善患者腹痛程度、大便性状及次数方面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对便秘大鼠模型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复方地芬诺酯复制便秘大鼠模型,观察针刺"合谷"、"后三里"对大鼠首次排便时间、12 h排便粒数和排便重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首次排便时间延长、大便粒数和重量显著减少;针刺治疗后,便秘大鼠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12 h大便重量和粒数明显增加.结论针刺能够显著改善便秘大鼠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9.
光明、太冲穴与中枢神经相关效应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胡卡明  王承平  J.海宁 《中国针灸》2005,25(12):860-862
目的:观察针刺光明、太冲穴时,中枢不同区域的相关反应.方法:将19名正常志愿者随机分为1组(视觉刺激加单侧针刺组)7人,2组(视觉刺激加双侧针刺组)6人和3组(单纯针刺双侧穴组)6人.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观察各组在针刺光明、太冲穴时视觉皮质区与相关脑区的反应.结果:发现视觉刺激及针刺进针时,视觉皮质的血氧饱和水平(BOLD)无明显变化(P>0.25),但在进行单侧和双侧持续刺激时,发现大脑相关区域有BOLD变化.结论:针刺对单侧和双侧穴位的刺激均能改善大脑相关区域的BOLD,但与进行手法和视觉刺激无关.  相似文献   

20.
<正> 笔者采用针刺手法治疗婴幼儿腹泻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者26天,最大者2岁;腹泻时间少者1~3天,多者达2~3个月不等。治疗方法主穴:足三里(双侧),天枢(双侧),长强;配穴:恶心呕吐者加刺内关、合谷,有疳疾者加刺四缝穴,用三棱针点刺,挤出黄色粘液。手法:对于病程短暂,发病急骤,大便清稀,水多便少,大便频繁,体质较好的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