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目的观察中药正肝方治疗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AFP)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机理。方法64例肝硬化伴高AFP患者,随机分为正肝方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正肝方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正肝方,每天1剂,每天2次口服,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ALT、GGT、TBIL、ALB)、AFP值、CD4、CD4/CD8值及肝脏影像学检查情况,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正肝方能有效降低患者AFP水平(P〈0.01),升高患者CD4、CD4/CD8值(P〈0.01或P〈0.05)。结论正肝方能有效降低AFP水平,其机理可能与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6.
7.
8.
肝病多气郁而夹湿,陈师以调和肝脾,行气解郁,健脾除湿为肝病的治疗原则,善用陈青皮治疗慢性肝病,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9.
陈建杰治疗慢乙肝常从化湿入手,重视中焦脾胃的调理,遣方用药最善灵活应用苍白二术,临证中收效颇丰。 相似文献
10.
徐志瑛主任医师系全国名老中医,行医数十年,医术精湛.不仅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而且对临床各科皆有独到的见解及显著的临床疗效.众所周知,我国是肝炎高发地区,肝病严重危害着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迄今尚无根治的方法及药物,尤其发展到肝硬化晚期,治疗更为棘手.徐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腹水的经验和方药,临床疗效令人鼓舞.现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以血清胆红素轻度升高(一般17 ~ 34 μmol/L,很少超过86 μmol/L)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肝炎的常见后遗症之一.患者常以间歇性黄疸或隐性黄疸为主诉就诊,但并无先天性黄疸、肝炎、肝硬化及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证据.通常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血清胆红素多有小幅度、较快的波动,每于劳累或感冒后可有轻度升高,但一经休息或感冒痊愈后可迅速下降.西医治疗主要以一般治疗及休息为主,可适当加用苯巴比妥等降低血胆红素药物,但治疗周期较长,常需4~8周,且有一定副作用.导师王伟明教授在大量临床过程中,总结了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经验,并且临床疗效显著.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永澄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现代理化检查,分别采用清热疏肝、滋养胞宫、补益调冲、调补阴阳等法,收效较好,跟踪随访的20余例患者均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5.
黄永澄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现代理化检查,分别采用清热疏肝、滋养胞宫、补益调冲、调补阴阳等法,收效较好,跟踪随访的20余例患者均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6.
分析谢晶日教授治疗肝硬化伴甲胎蛋白升高医案1则,总结谢晶日教授诊疗本病经验。谢晶日认为本病属中医"胁痛"范畴,其病机繁杂,虚实互见,包括肝郁、脾虚、血瘀、毒蕴多个方面,治疗上标本兼顾,采用疏肝健脾、化瘀解毒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是无明显原因,多由内分泌轴紊乱而致的一种特殊的高催乳素血症。金季玲教授认为肾精不足,肝郁脾虚,冲任失调,肾-天癸-冲任-胞宫的生殖轴运行失司为发病的主要病机,以循时调周、健脾疏肝治疗为主。用药注重补肾填精,按照月经周期调和阴阳,以降低催乳素,建立正常月经周期。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下消补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予杨氏清下消补方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予强肝胶囊治疗。2组均予相同西药保肝退黄常规治疗,包括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血中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γ-球蛋白含量,B超检查肝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径。结果:2组治疗后ALT、Alb、Glb、TBil、PT、γ-球蛋白含量水平、肝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径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93%,对照组为57.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下消补方加减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具有改善肝功能、降低球蛋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4,19(6):271-271
在植物细胞壁降解酶存在下用乳酸发酵豆腐渣。将乳杆菌接种于盛有豆腐渣的容器中,密封进行乳酸发酵,灭菌即得所需成分。用于食品补充剂,通过促进胆固醇排出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治疗肝硬化、胆石病、癌症(结肠癌)、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及脂肪肝。在植物细胞壁降解酶存在下用乳酸发酵豆腐渣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