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山区的效果。方法 2006-2014年在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和高原平坝2类流行区各选择2个行政村作为观察区,实施查治病、查灭螺、健康教育、改水改厕、禁牧、建卫生畜厩、以机代牛等防治措施。以2006年螺情和病情作为基线资料,评价该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结果高原峡谷地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2006年的4.94%下降到2014年的0.06%,家畜感染率则由1.11%降至0。高原平坝地区2007年在孝廉村查出1例血吸虫病病例,其余各年均未发现病例;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由7.38%降至0。2014年高原峡谷和高原平坝地区钉螺面积分别较2006年下降了74.89%和75.30%;两类地区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均下降,2008年以来未再发现感染性钉螺。高原峡谷地区西甸和新庄村于2009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高原平坝地区的孝廉和康福村于201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病疫情,今后应将控制传染源与消灭钉螺并重,以巩固和扩大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5-2009年洱源县茄叶村血吸虫病防治效果,为云南省大山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探讨防治方法。方法选择云南省洱源县茄叶村为试点,调查当地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主要以查灭螺、人群及家畜查治病、血防健康教育以及自然与社会因素调查等为主的调查方法。结果通过5年的血吸虫综合防治,茄叶村钉螺自然感染率从0.16%,下降到0,已连续3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人群血吸虫居民感染率从10.00%,下降到0.07%。血防知识知晓率提高达95%。结论洱源县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及人畜同步化疗等的防治策略,血吸虫病防治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高山峡谷地区水改旱防治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2007-2014年在洱源县炼铁乡、乔后镇高山峡谷地区观察水改旱对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的影响,收集观察区内7年来螺情、病情及经济人文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7-2014年,洱源县炼铁乡、乔后镇稻田有螺面积下降了53.72%,其他环境有螺面积下降41.69%。有螺框出现率下降了66.79%,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80.72%,阳性钉螺逐年减少,2009年以后无阳性钉螺出现。居民血吸虫病免疫学调查(IHA)下降幅度为49.49%,病原学调查(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下降幅度为86.49%。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幅度为75.52%。农民人均粮食增加8.16%,经济收入增加12.18%。结论2007-2014年,洱源县炼铁乡、乔后镇水改旱以后,该类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流行因素明显下降,是实用的防治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的 评价繁昌县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终期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4年繁昌县血防资料, 分析 血吸虫病流行状况, 评价防治效果。 结果 结果 2004-2014年全县共治疗血吸虫病人1 938人次, 扩大化疗64 256人次; 治疗 病畜12头次, 扩大化疗2 745头次; 累计开展药物灭螺7 758.1 hm2 , 环境改造灭螺36.0 hm2 ; 所有重点村落实了传染源控 制措施。至2014年,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降至0.27%; 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病率和耕牛感染率降为0; 钉螺面积下降至 103.20 hm2 ; 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呈总体下降趋势。 结论 结论 实施以人畜筛查化疗、 控制钉螺、 健康教育及传染源控制 为主的综合性血防策略效果显著, 全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普格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4年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四川省普格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4年的效果,为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提供经验。方法收集综合治理试点2005~2008年的血吸虫病干预措施和疫情等资料,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经过4年的综合防治,各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均降低并维持在1%以下,2008年试点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较2005年下降93.91%(χ^2=162.27,P〈0.01);家畜感染率迅速下降至1%以下,2008年家畜平均感染率较2006年下降94.69%(χ^2=97.95,P〈0.01);有螺面积下降近1/3,活螺密度由2005年的0.42只/0.1m^2下降到2008年的0.09只/0.1m^2;2007年后未再发现阳性钉螺。结论高山峡谷型流行区实施传染源和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防治措施能迅速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6.
城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快速控制城市血吸虫病流行的综合措施。方法在城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3个试点现场,南津港、太平桥2个点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小柳叶洲点采取以环境改造灭螺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结果南津港点3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80%、2.60%和2.24%,并发生急性血吸虫病2例;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009、0.0027、0.0020只/0.1m2。小柳叶洲点3年无居民粪检阳性者,无急性血吸虫病例,哨鼠感染率为0,没有查到感染性钉螺。太平桥点3年居民感染率分别为1.18%、0.20%和0.26%,无急性血吸虫病例,家畜感染率分别为6.35%、3.57%和3.85%,2004年发现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1只/0.1m2。结论在城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采取以环境改造灭螺为主、人群化疗、健康教育、药物灭螺灭蚴的综合防治措施能快速控制疫情。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难以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订"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信息资料、疫情监测资料,分析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安徽省钉螺面积自2004年以来呈波动上升趋势,至2011年达到最高近3.1亿m2;自2012年起钉螺面积开始下降,2012年钉螺面积较2011年下降了10.55%,2014年钉螺面积降低到近10年来最低水平。2004-2008年全省钉螺密度处于波动状态,2008年以后全省钉螺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自2011年起钉螺平均密度均1只/0.1 m2。2004-2011年全省钉螺感染率呈现波动徘徊状态,2012年钉螺感染率迅速下降,2013、2014年连续2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4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各年份急性血吸虫感染人数均在50例以下,且病例呈散在分布,2013、2014年全省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2004-2011年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1%,2012年快速下降至0.55%,2014年家畜感染率首次低于同期人群血吸虫感染率。2011年以后,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进程加速,2012-2014年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县(市、区)数分别为4、9、14个,乡(镇)数分别为33、76个和32个。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巩固成果乃至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评价云南省洱源县节水灌溉血防工程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方法 方法 调查云南省洱源县节水灌溉血防工程 实施前后螺情, 收集并分析工程所在村螺情和人群血吸虫病病情指标。 结果 结果 洱源县节水灌溉工程区有螺框出现率由改 造前的10.70%下降至改造后的2.27%, 钉螺密度由0.42只/0.1 m2 下降到0.10只/0.1 m2 , 57%的沟渠消灭了钉螺。2009年 工程所在村钉螺面积较2005年下降了49.18%,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99.38%。 结论 结论 节水灌溉工程是消灭钉螺、 控制 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2006-2009年扬州市邗江区有螺面积由462hm2下降至291hm2,下降率达37%;人群感染率由2006年的0.09%下降至2009年的0.02%(χ2=16,P0.01);未发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一定控制,但仍需加大查灭螺、查治病工作力度,以巩固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测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时空聚集特征,为进一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巩固已有防控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整理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及钉螺调查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模型分析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应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对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热点和聚集区域进行探测。结果 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全省血吸虫病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43 056例降至2015年的756例,下降了98.24%;全省自2008年起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自2014年起未发现感染性钉螺。Joinpoint模型分析显示,云南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在2012–2015年和2013–2015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发现,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 0.01),探测出的感染风险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大理市、巍山县和洱源县的部分乡(镇)。回顾性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各有2个风险聚集区域,分别聚集在23、15个和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巍山县、洱源县、南涧县和鹤庆县,相对危险度为6.25~28.75(P < 0.01),与热点探测出的聚集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仍需继续强化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005~2007年进贤县金红村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为科学制定此类疫区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和《江西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实施方案》,调查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病情、洲滩螺情和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结果金红村实施健康教育结合人群化疗和易感环境灭螺综合防治措施,2005~2007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5.22%、0、0;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33%、5.63%、2.35%;洲滩感染螺密度分别为0.0058、0.0045、0.0039只/0.1m2。结论金红村监测点3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但洲滩感染螺密度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均处较高水平,应加大易感环境灭螺和控制传染源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测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时空聚集特征,为进一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巩固已有防控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整理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及钉螺调查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模型分析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应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对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热点和聚集区域进行探测。结果 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全省血吸虫病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43 056例降至2015年的756例,下降了98.24%;全省自2008年起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自2014年起未发现感染性钉螺。Joinpoint模型分析显示,云南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在2012–2015年和2013–2015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发现,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 0.01),探测出的感染风险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大理市、巍山县和洱源县的部分乡(镇)。回顾性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各有2个风险聚集区域,分别聚集在23、15个和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巍山县、洱源县、南涧县和鹤庆县,相对危险度为6.25~28.75(P < 0.01),与热点探测出的聚集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仍需继续强化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鹤庆县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应用性研究的成绩和经验。方法收集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基本情况和1980-2010年在不同时期血吸虫病防治过程中开展的防治对策、防治措施的有关应用性研究资料和取得效果。结果 1987年鹤庆县开展《大山区消灭传染源以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研究》课题,采用化疗加感染性螺点灭螺的防治措施,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15.23%下降为2.61%。2004年以来通过开展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实施控制传染源的策略后,2009年全县以行政村为单位实现了血吸虫病的传播控制,2010年全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为0.01%,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为0.08%。结论鹤庆县开展的血吸虫病应用性研究对防治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对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如何通过进一步努力达到传播阻断尚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有必要大力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的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态势,评估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效果。方法 2005-2014年选择云南省4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市)、2015-2016年选择全省全部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再选择1个疫情较重的村作为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点按照全国统一的监测方案要求,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和家畜病情监测,以及野粪和螺情等调查。结果 2005-2016年,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人群血检阳性率为8.40%~25.4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血检阳性者以30~60岁和农民职业人群为主;粪检阳性率为0~6.59%,人群血吸虫校正感染率为0~1.67%。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25.00%,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为0~10.29%,主要感染畜种为黄牛、水牛、狗、马属动物和猪。共调查各类野粪1 642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野粪。共查出有螺面积753.97 hm2,活螺密度0.013 9~0.631 5只/0.1 m2,共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64只。监测期间监测点有螺环境的灭螺覆盖率达100%,化疗血吸虫病人161例、病畜269头(只)。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总体呈平稳低发态势。但今后仍应继续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和监测工作,以期尽早达到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洞庭湖区安乡县以淘汰牛羊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4-2012年安乡 县淘汰牛羊、 查治病、 查灭螺等资料, 分析血吸虫病疫情逐年变化情况。结果 安乡县人群、 家畜及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均 呈逐年下降趋势 (P均﹤0.001), 分别由2004年淘汰牛羊前的11.23%、 17.06%、 1.07%下降至2012年的0.58%、 0及0。感染 螺平均密度由2004年的0.003 4只/0.1 m2 下降为0。结论 以淘汰牛羊为重点的传染源综合控制措施效果显著, 能有效控 制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空间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特征,探索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在湖沼型、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聚集性探测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分别收集2009-2014年江西省和2004-2013年云南省的血吸虫感染人群、耕牛和钉螺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应用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方法 ,对江西省和云南省血吸虫病高风险传播区域的时空分布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9-2014年江西省人群、耕牛和钉螺的血吸虫感染率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人群和钉螺感染率分别由2009年的0.21%和0.03%下降至2014年的0.01%和0,耕牛感染率从2012年的1.25%下降至2014年的0.12%,其中人群感染率年平均变化百分比(APC)为-47.36%(P0.05);2009-2014年人群、耕牛和钉螺感染率均存在时空分布聚集性,分别探测出3、2和1个聚集区域,均位于环鄱阳湖地区。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钉螺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4年感染率分别为2.49%、0.70%和3.76%,至2013年,人群和钉螺感染率均为0,耕牛感染率下降为0.02%;其中人群感染率APC为-49.17%(P0.05);2004-2013年人群、钉螺和耕牛感染率均存在时空分布聚集性,分别探测出2、6和2个聚集区域。结论 2009-2014年江西省湖沼型和2004-2013年云南省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疫情均呈现下降趋势,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分析均发现有人群、钉螺和耕牛感染率的聚集性区域,表明可用于分析血吸虫病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对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进行分析, 掌握血吸虫病流行趋势。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江陵县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 对人群、 耕牛病情和钉螺情况等进行分析, 计算人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 钉螺感染率等疫情指标。结果 结果 人群 血吸虫感染率由2004年的10.22%下降到2013年的0.63%, 下降幅度为93.84%。其中, 2009-2013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 的下降幅度较大, 为76.92%。耕牛感染率呈总体下降趋势, 由2004年的7.59%下降至2013年的0, 下降了100%。活螺框 出现率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17.53%、 100%。结论 结论 通过10年防治, 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已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但 依然存在传播风险, 应继续加强实施以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2-2016年芜湖县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下一阶段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6年芜湖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及全县面上防治资料进行纵向分析。结果 2012年芜湖县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187%,自2013年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逐年下降,2016年降至0;2012-2016年全县均未查出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2012-2015年全县有螺面积逐年下降,2016年出现大幅回升;5年间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钉螺。结论 芜湖县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下一阶段应重点加强钉螺和输入性传染源控制,以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环境相对孤立的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铜陵县老洲乡全面实施“以机代牛”、“改水改厕”、“家畜圈养”等传染源控制措施,并辅以查治病、查灭螺、健康教育等常规防治措施,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后连续对全乡螺情及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后2年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2年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降至0.5%以下;阳性螺环境数减少了75%,阳性螺密度降为0.0005只/0.1m^2,下降了96.67%。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分析2009~2014年安徽省繁昌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今后一个阶段血防工作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该县2009~2014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数据、疫情监测点数据及全县面上防治资料,进行纵向分析。 结果  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人群感染率已降至0.27%,较2009年下降了55.7%,2008年以后全县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全县耕牛血吸虫平均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以后未查出阳性。全县有螺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全县钉螺面积下降至103.2hm2,较2009年下降了16.4%;阳性螺面积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以后全县未查出阳性螺面积。活螺密度2009~2011年呈波动状态,2011年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活螺密度降至0.14只/0.1m2,较2009年下降了65.0%;阳性螺密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  繁昌县血吸虫病流行得到了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疫情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