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沙药解》四卷,清·黄元御撰。书名冠以“长沙”,取义于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之谓。刊於1753年。书中选出《伤寒论》、《金匮要略》(下称《伤寒》《金匮》)二书中二百四十四个医方的药物159种(目录末记为161种)“分析排纂,以药名药性为纲,而以其方用此药为目,各推其因证主疗之意,颇为详悉”。(《四部总录医药编》中册)为《伤寒》《金匮》药物研究重要参考书之一,值得学习研讨。  相似文献   

2.
滕磊  忻耀杰 《新中医》2011,(10):125-126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一生肆力经典,精于长沙之学。其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发挥颇多。在著成《伤寒悬解》、《金匮悬解》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取仲景方药笺疏之,作《长沙药解》"(《长沙药解·自序》)。  相似文献   

3.
<正>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一生肆力经典,精于长沙之学。重视扶阳抑阴、气化升降是其学术思想。他的著作提纲挈领,特色显著,多所发明,尤其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发挥颇多。在著成《伤寒悬解》、《金匮悬解》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取  相似文献   

4.
探讨《长沙药解》中麻黄的效用特点。认为麻黄之性浮散轻飘,唯一功效是走皮毛而宣散卫闭,其用有三:发汗解表;驱风水溢饮;消咳逆肺胀,解惊悸心忡。  相似文献   

5.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精研《伤寒》、《金匮》数十载,于乾隆13年戊振撰成《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后,为羽翼二《悬解》,正药性而师后世,遂“运考《内经》,旁概百氏”,于乾隆18年癸酉再撰《长沙药解》4卷,取仲景常用药物162种诠释之.于本药之下,首述性味归经,继述功用治证,次录《伤寒》《金匮》凡用是药之方,是方治证,再加诠释,兼及前人论述之  相似文献   

6.
探讨《长沙药解》解析射干效用的学术思想。《长沙药解》认为射干之性苦寒通降,专用于下冲破结,也可以行积痰,化瘀血来概括。概述其用有三,利咽喉,通喉痹;下冲逆,止咳嗽;行积痰,化瘀血。《长沙药解》对于指导《伤寒论》研究和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乾隆御医黄元御谙熟《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著有《伤寒悬解》等医著十二部。《伤寒悬解》是解析《伤寒论》的主要著作,指出伤寒条文乱于叔和,主张错简重修,以六气学说逐条注释,重新修订所有篇章及条文顺序,将总论置于卷首,阐发仲景微旨;黄氏认为仲景立言,专为传意,恐《伤寒悬解》阐释仲景之意或有不足,又作《伤寒说意》以补充之;《长沙药解》乃以药系方,以方言证,参以病机辨证于其间,对比类同之药于其内,理法方药相贯,以彰药物功用;以药为纲,按中土、风木、燥金、水火顺序,从六气角度串联阐释解析仲景《伤寒》《金匮》每味药的性、味、归经、功能及气化调理作用等,明方药之真意也。黄元御以六气立法,六经为纲,太阳(表病)篇与其它五经(里病)各篇前后呼应,太阳篇有如何发病,病情变化及入里去路;其它各篇则有疾病来路,转归情况及救治;明确表、里病,重视六气,不忽视营卫,表病营卫为辨,里病六气为辨,又将营卫气血与六经辨证统于六气,融会贯通,理清中风、伤寒整个动态病变过程和病情传变救治,脉络清晰、通畅。  相似文献   

8.
《长沙药解》成书于《四圣心源》之后,此时黄元御已对中医基础理论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并建立起相对比较完整的理论基础,所以在论述每味药的时候,他加入了自己的理论特色,重新将药物按照归经分类,并将经方总结于每味中药之下。在阐述药性时,黄元御另外阐释了疾病产生的病因病机以及中药对脏腑或其所属经络的气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名著《红楼梦》包罗万象,文学地位崇高,而书中多处涉及中医药知识,文章对其中的药对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0.
名著《红楼梦》包罗万象,文学地位崇高,而书中多处涉及中医药知识,文章对其中的药对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抵当丸”证条文是:“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不可余药”句,历代注释有两种,现行教材兼收并存。一是不可用其它的药剂,即如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所说“不可余快峻之药也,可与抵当丸,小可下之也”;二是连汤带渣一并服下,不可剩余药渣。  相似文献   

12.
“中气(脾胃)-四维(肝、心、肺、肾)”的中气理论思维模型是黄元御医学理论的根基。中气理论对黄元御药性理论影响颇深,在《玉楸药解》一书中,黄元御将中气理论广泛发挥,利用中气理论解释部分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将药物的升降浮沉与涉及脏腑相关联,使升降浮沉的阐释更为精确具体。《玉楸药解》自然属性之下又依归经排序的分类方式,以临床为出发点,为现代以功能为主系统的中药分类做了有益的探索。黄元御还坚决反对滥用剧毒药物,他天人相应、重土崇阳的思想在药性理论中也有具体表现。总体来说,黄元御并没有脱离传统药性理论范畴,而是立足于经典传统,将中气理论广泛发挥,试图将脏腑气机运动与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相关联,为现代药性理论的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探讨《玉楸药解》辨析肉桂性效的学术思想。《玉楸药解》认为肉桂独入厥阴,温肝暖血,既善行滞结,破瘀消癥,又温散寒湿,驱邪止痛。《玉楸药解》肉桂的研究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氏《玉楸药解》八卷,载药291种,论药多抒已见,其特点为:①贵阳贱阴,注重肝脾;②熟知药性,巧用剂型;③批判庸工,痛贬时弊。文章还指出了黄氏厚古非今的错误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从风药主升、风药主散、风药主行等方面论述了《陈素庵妇科补解》中伍用风药调经的学术思想。认为陈氏思想应以“扬弃”的思维去学习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经络是人体特有的传导系统。经络循行路线图,始见于公元3~4世纪(三国至西晋时期)。可惜唐代以前的古图久已亡佚,现在所能见到的,只有宋代以后的医书插图及少数图卷和插页而已。这些经络图,要么单线勾勒,缺乏立体感,不能形象地表现经络浅深出入的特点;要么一经一络一图,无法直观地体现经络间交接会合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宝库中,文学和医学是两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中国是诗的王国,又是东方医学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8.
19.
《药鉴》为明万历年间医家杜文燮编撰,是一部短小实用的本草学著作,流传版本均源于明万历26年刻本。该书对药性理论有了较为全面的整理,以及对137种药物的性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诠释并总结用药配伍经验,并对临床审病治病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肝脾俱陷”、“胆胃逆行”说之理论基础黄坤载是清代医家中倡用温阳燥土法则的代表人物,在《长沙药解》中,他的观点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注重脏腑功能的气化升降,擅于运用“肝脾俱陷”、“胆胃逆行”这些论点来解释病理,究其实质,都与他注重扶阳的一贯主张攸关。他是这样认识人的正常生理的:“人之初生,先结祖气……运动左旋而化己土,右旋而化戊土,脾胃生焉。己土东升,则化乙木,南升则化丁火;戊土西降,则化辛金,北降则化癸水,于是四象全而五行备。”万物是阴阳升降而化生的,脾胃则是升降之枢纽:“脾以太阴而抱阳气,故温升而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