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神经肌体仪-低频脉冲治疗仪对32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行FE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予感觉功能评定(MS)、运动功能评定(SS)及肌电图(EMG)检查,比较受损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变化及受损神经所支配肌肉EMG变化。结果:经治疗,26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至S3M3以上,有效率78.12%。神经电生理研究显示,治疗后15例患者出现再生电位,46.87%;治疗后MCV平均值大于治疗前,P〈0.05,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FES治疗使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有显著提高。FES为周围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再生及肢体功能重建提供了一个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药物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治疗对正中神经损伤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正中神经损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针刺治疗的同时对患肢进行神经营养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在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神经营养药物肌内注射。肌电图检测2组正中神经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改善情况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运动传导速度(M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正中神经SCV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MCV改善程度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V,P=0.017;SCV,P=0.003)。结论针刺配合神经营养药物穴位注射,对正中神经损伤患儿疗效优于针刺配合神经营养药物肌内注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针灸组、穴位注射A组,穴位注射B组。对照组予耳穴压耳朵非穴位位置,针灸组予针灸治疗,穴位注射A组予生理盐水穴位注射,穴位注射B组予丹参注射液行穴位注射,14 d后比较4组治疗前后的TCSS评分及肌电图机检测的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变化。结果:穴位注射B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对照组,各组的TCSS评分及正中神经与腓神经的MCV及SCV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穴位注射B组改善显著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神经症状以及神经电生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Jin Z  Zhang BF  Shang LX  Wang LN  Wang YL  Chen J  Jiang SS 《中国针灸》2011,31(7):613-616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穴位注射与单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在血糖控制理想情况下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穴注组与穴注组,每组30例.电针加穴注组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弥可保,电针穴取公孙透泉中、涌泉透太冲为主,穴位注射取三阴交;穴注组采用单纯三阴交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2个疗程后,检测患者尺神经、胫神经神经传导速度,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并评定疗效.结果:电针加穴注组与穴注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和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加穴注组尺神经和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高于穴注组(P<0.05,P<0.01);治疗后电针加穴注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穴注组(14.36±1.88 vs 26.58±3.52,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亦低于穴注组(12.86±4.28 vs 17.89±4.35,P<0.01).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显著,疗效优于单纯穴位注射弥可保,能够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控制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电针与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保护作用的效应特点。方法 13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电针组取肾俞、足三里,穴位注射组取穴相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20 d、40 d、60 d后进行空腹血糖、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检测。结果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及良好的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的作用,其降糖效应以电针法为优(P<0.01),在提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以穴位注射法为佳(P<0.01),对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善作用两组基本一致(P>0.05)。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能提高DPN大鼠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治疗60天时穴位注射的提高幅度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具有抗本病神经损伤的作用,但对血糖、神经传导速度、NGF及其受体TrkA表达的影响存在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4与对照组86例。对照组予甲钴胺片500μg/次,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穴位注射治疗,穴取双侧太溪、昆仑、三阴交、足三里、丰隆、阳陵泉、合谷、曲池、肾俞。进针得气后注射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0.5~1.0 ml。40天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肌电图机检测两组的双侧正中神经以及胫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运动传导速度(MCV)。结果:①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与胫神经的MCV及SCV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比较治疗后的MCV及SCV提高水平,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神经症状以及神经电生理,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拨法对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大鼠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拨法组,每组12只,采用CCI制作实验性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拨法组大鼠进行推拿拨法治疗,其余组不做处理。造模后7 d和28 d对所有大鼠进行光热耐痛阈实验,神经电生理检测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取材做坐骨神经HE染色。结果:造模后7 d,拨法组的光热耐痛阈数值和坐骨神经MCV、SCV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d后,拨法组的光热耐痛阈数值和坐骨神经MCV、SCV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逐渐接近正常组水平。结论:拨法可明显促进CCI模型大鼠坐骨神经感觉功能的恢复,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升高光热耐痛阈值,缓解痛觉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电针八髎穴配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SCI后NB尿潴留型患者,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两组,普通电针刺组(对照组)及电针联合穴位注射mNGF组(观察组);两组同时治疗4个疗程后评估膀胱功能积分、排尿情况、生活质量、中医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温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常规给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及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两组疗程均为30天。两组均在治疗前后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定疗效、肌电图测腓总神经( common peroneal nerve )的MNCV 及SN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各项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足阳明经穴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双侧足三里穴穴位注射弥可保针剂,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弥可保针剂.治疗前后测定左胫神经传导速度和右腓浅神经传导速度,疗后对各组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疗效评定.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5%,穴位注射的疗效优于肌肉注射(P<0.05);试验组疗后MCV与SCV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弥可保可改善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且穴位注射的给药方法疗效优于肌肉注射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肢体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接受针刺和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仅接受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治疗。治疗开始前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Bobath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 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和单纯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肢体偏瘫均有效,但前者疗效更优(P 0. 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对照2组采用常规脱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2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对照1组在对照2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肌肉注射三维B注射液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及VAS评分,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7.5%,对照1组为92.5%,对照2组为85.0%,治疗组愈显率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1个月胫后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胫后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记录支配后三里穴位区域的神经束放电方法,观察手针刺激大鼠后肢后三里、三阴交以及腹部天枢穴位后,诱发该神经束的放电变化,为揭示针刺信息的外周传导规律,提供研究方法和依据.方法 在分离支配大鼠右侧后三里穴位神经束(坐骨神经分支)后,分别以手针刺激同侧的后三里、三阴交及天枢穴(捻转提插,1 Hz),记录并分析神经束诱发放电;然后注射神经阻滞药利多卡因封闭右侧后三里穴位,观察上述针刺诱发神经放电的变化.结果 手针刺激后三里可诱发明显的神经束放电,同样手针刺激三阴交、天枢穴则无上述神经的放电现象.利多卡因封闭后三里穴位后,手针刺激后三里,此诱发放电随之消失;而用生理盐水进行同样的注射后上述手针刺激的诱发放电依然存在.结论 手针刺激后三里穴位可诱发支配穴位的坐骨神经分支特异性神经放电,提示针刺后三里信息可沿该分支传入脊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神经电生理及免疫组化方法,从细胞分子生物学等不同层面探讨针药结合对慢性酒精中毒型周围神经病的治疗作用机制,为针药结合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推广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成年雄性W 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慢性酒精中毒模型组、弥可保组、温针组及温针加弥可保组(针药组)5组,每组各10只,治疗8周后取材并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测坐骨神经传导速度,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较慢,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加快,针药组最明显;正常坐骨神经的神经生长因子表达量极低,酒精中毒损伤后坐骨神经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增高;治疗组的神经生长因子表达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针药组升高幅度最为明显。结论:针药结合可提高酒精中毒性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升高酒精中毒性大鼠坐骨神经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38),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之上肌肉注射腺苷钴胺,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之上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77.50%)显著高于对照组(57.8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CV与M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CV与M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且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维甲酸(RA)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后体内移植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效果。方法共使用成年SD大鼠28只,切断两侧坐骨神经,随机选择一侧直接吻合坐骨神经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从孕龄15d的胚胎SD大鼠脊髓组织中分离获得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经维甲酸(RA)体外诱导后,显微注射到SD大鼠失神经支配的一侧跨长伸肌中,术后16周神经电生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蹲长伸肌肌肉纤颤电波幅度,神经肌纤维传导速度的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后体内移植具有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n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的影响。通过不同时间点的比较,证实针刺对H-反射和感觉神经电位波幅等DPN大鼠早期敏感指标的治疗作用,为临床诊断及早期治疗DPN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糖尿病组、西药组1组、西药2组、针刺1组和针刺2组。采用STZ制作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以等剂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腹腔注射平行进行实验。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分别于成模后2,4,8,12周测定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及坐骨神经的H反射和F波。西药1组、西药2组分别于成模后1、2个月给予口服弥可保,针刺1组和针刺2分别于成模后12、个月给予针刺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检测以上各项指标。结果:针刺1组和针刺2组经治疗后坐骨神经MCV和SCV较治疗前明显增快,差异有显著意义;且针刺1组明显好于针刺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并且以上两个针刺治疗组均优于两个西药组。结论:在DPN早期针刺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治疗,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且针刺治疗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环跳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结构的影响,探讨电针环跳穴对LIDP大鼠坐骨神经的损伤修复作用。方法:将9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环跳穴组,采用LIDP造模器建立LIDP大鼠病理模型,分别测定3组大鼠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髓鞘面积脱失比例、内皮细胞厚度。结果:环跳穴组治疗后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造模后)增快,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未达到造模前水平,与造模前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跳穴组治疗后的坐骨神经结构优于治疗前(造模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明显较造模前差(P〈0.01)。结论:电针环跳穴能显著增快LIPD大鼠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修复受损的坐骨神经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环跳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家兔坐骨神经(SN)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揭示电针环跳穴对LIDP家兔的损伤修复机制。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环跳组和非穴组,采用自制的LIDP动物病理模型造模器建立家兔LIDP病理模型,用BL-410电生理系统测定家兔SN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各组治疗前后SN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环跳组治疗后SN的潜伏期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神经传导速度却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各组治疗前后SN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差值组间比较,环跳组SN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差值均显著高于空白组、模型组与非穴组(P0.01)。结论:电针环跳穴可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家兔SN的潜伏期缩短,神经传导速度有所增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电针加麝香注射液对SD大鼠坐骨神经SundenlandⅣ度损伤后的腓肠肌萎缩的拮抗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48只,建立失神经支配(SundenlandⅣ度损伤)腓肠肌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A(单纯损伤对照)、B(损伤 针刺治疗)、C(损伤 麝香注射液治疗)、D(损伤 电针和麝香注射液治疗)四组,每组12只,分别对比观察4、8、12w后腓肠肌湿重、腓肠肌细胞的直径和截面积及腓肠肌纤颤电位波幅的变化。结果用电针加麝香注射液复合治疗对SD大鼠坐骨神经SundenlandⅣ度损伤后腓肠肌肉萎缩的程度有显著的延缓作用,能减慢腓肠肌湿重、腓肠肌细胞的直径和截面积、腓肠肌纤颤电位波幅值的下降速度。结论电针加麝香注射液复合治疗对SD大鼠坐骨神经SundenlandⅣ度损伤后的腓肠肌的萎缩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