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舌象仪相关文献的发布情况,总结舌象仪的研究现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or舌象分析仪or舌诊仪or舌象采集or数字舌图or舌象分割or舌体分割or舌象分析or舌诊客观化”,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作者、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期刊情况、资助基金来源、主要研究内容、舌象仪型号及舌象仪研发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舌象仪相关研究的文献366篇,前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但近年来年发文量增长缓慢。舌象仪相关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期刊。其主要的资助来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各类厅局级项目。舌象仪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技术、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析技术、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及舌象仪的实验室应用等内容的研究。目前应用较多的舌象仪有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BOX型舌象仪和DS01舌象仪,DS01舌象仪包括DS01-A和DS01-B两种型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TDA-1小型舌象仪和DKF-Ⅱ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和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ZBOX-Ⅰ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TP-Ⅰ舌象仪;天津市天中依脉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YM-Ⅲ中医舌象采集仪;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Smart TCM-I舌象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TIAG 舌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研发的3D舌象仪。结论 舌象仪的相关研究虽然前期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进入平台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存舌诊仪存在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差的问题,围绕最佳舌露治疗定位、解决措施及望舌操作方法3个方面对舌露出度的一致性研究展开论述,以期达到规范舌象采集标准,建立中医学高保真舌象仪诊断系统的目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健康辨识、疾病防治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建立基于手机终端的舌象图像色差校正函数模型。方法:本研究以TDA-1型小型舌诊仪为参照标准,通过5种不同型号的手机设备在实验最优条件下,对349例舌象进行标准色卡L*a*b*色值采集与分析,建立并优化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分析舌诊仪与不同手机拍摄标准色卡所得平均色差值,筛选P牌手机进行临床采样。通过BP神经网络校正,舌质、舌苔色值与标准值差值显著降低(P<0.05),校正后ΔE均显著减小(P<0.01),颜色分界线清晰。结论:此次基于手机终端建立的舌诊色差校正函数模型所得预测输出值接近由TDA-1型小型舌象仪拍摄所得L*a*b*值,因此该校正模型可有效进行色差校正以提高手机所拍摄舌象图像的色值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为明晰舌象客观化的研究内容及发展脉络,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发现舌象采集、图像分割、特征分析是舌象客观化研究的核心,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舌象客观化的研究进程,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促进了舌象研究由客观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变。同时对舌象客观化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构建动态舌象数据库的设想,以期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型舌象分析仪体积小可便携,解决了卧姿病人舌象采集的问题,对中医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采集的原始舌图像颜色存在较大失真,必须经过颜色重现以保证舌象特征分析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感兴趣色域的离线颜色重现算法,实验证明色彩的还原度有所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型舌象采集平台的性能,获取高质量的舌图像,改善颜色重现后的效果,本文对光源色温等重要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重新标定了照明环境的多项参数,希望为今后小型舌象采集平台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早期的探索性研究、舌图像采集方法、舌图像彩色校正方法、舌图像分割方法、舌质舌苔自动分类方法、舌象特征自动分析与识别方法六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舌象计算机识别技术的研究概况,并总结了研究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
新型舌象分析仪体积小可便携,解决了卧姿病人舌象采集的问题,对中医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采集的原始舌图像颜色存在较大失真,必须经过颜色重现以保证舌象特征分析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感兴趣色域的离线颜色重现算法,实验证明色彩的还原度有所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型舌象采集平台的性能,获取高质量的舌图像,改善颜色重现后的效果,本文对光源色温等重要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重新标定了照明环境的多项参数,希望为今后小型舌象采集平台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普遍认为气郁质舌象特征为"淡红舌,薄白苔"的基础上,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定量化以及专家诊断定性化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气郁质的舌象特征.方法:通过体质问卷调查500例大学生随机分为气郁质组、平和质组各50例.采集其舌图片运用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分割舌图像后,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记录100例大学生舌象HSV(Hue,Sat...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舌象仪临床相关应用文献的发布情况,探讨舌象仪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现状。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及Pumbed、Medline五大数据库进行主题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或舌诊仪或舌象分析仪或舌象采集或舌象分析或舌诊客观化”并且“临床研究”“tongue diagnosis instrument or tongue image analysis”And“clinical research”,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8年12月,分别从发表年度、期刊分布、作者机构、核心作者、文献类型、临床应用、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舌诊仪应用于临床疾病研究文献91篇,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发文量达到最高。62篇期刊论文分布于41种期刊,载文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华中医药杂志》共载文6篇,纳入本研究的91篇文献中,有54位作者参与发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王忆勤是发表量最多的作者,共计发表相关文章13篇。高频关键词分析显示“舌象”出现频次最高,共词聚类结果大致分成2类。结论 舌象仪的临床研究虽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发文量相对较少,临床应用不广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医舌象信息采集与分析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中医舌诊现代化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实现了舌象信息的获取,舌色、苔色、苔厚、腐腻、裂纹、润燥等舌象指标的自动分析。为了克服现有舌象采集平台体积大的缺点,我们研制了新型舌象采集装置; 舌象特征分析方面,对舌动态特征以及舌脉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将现代信息融合技术应用于对中医舌象信息的融合上,进行了相关实验。本文简要阐述了这些舌象信息采集与分析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齿痕舌人群的舌象特征及其舌象与症状的关系,尝试将中医舌诊运用于健康体检。方法:采用1∶1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体检人群中的382例齿痕舌及其对照组进行观察。使用舌象分析仪拍摄数字舌图、采用Lab色彩模型分析舌质颜色,结合症状调查表观察齿痕舌人群的舌象特征和症状特点。结果:齿痕舌组的年龄分布集中在30~50岁;与对照组相比淡白舌的出现率较高;易出现的症状有:感冒时间长、怕冷、记忆力差、食欲差、站立时头晕、腰酸等虚证表现。结论:将中医舌诊客观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在健康体检中,可以有效的诊断出以齿痕舌和虚弱表现为特征的亚健康人群,给予积极的中医养生指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特点,分析胃粘膜病理学改变与中医舌象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运用舌象仪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信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不同病理阶段的胃病患者舌象客观参数和特征,描述舌象特征的变化趋势,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较常见的舌象特征。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舌色参数R值和V值显著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舌质红的患者显著多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舌苔厚薄指数和剥苔指数均显著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舌苔厚的患者显著多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1);结论 舌质红和舌苔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见的舌象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医舌诊的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千百年来,中医舌诊只能凭医生肉眼观察,靠经验辨证,这不仅影响中医的继承,而且影响中医的提高和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实现中医舌诊的标准化、客观化。随着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舌诊,使其定量化、客观化、标准化,已成为舌诊研究的主要方向。本研究以舌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过程为主线,对舌诊客观化中涉及的舌象采集、舌象分割及舌象特征分析等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医舌象与慢性胃炎相关性研究的情况,对舌象与慢性胃炎胃镜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以及慢性胃炎舌象在生化方面进行了客观的论述及评价,并提出了今后应制定统一诊断标准、观察方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中医舌象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但舌诊与中医其他诊法一样,用语言描述以文字记录,缺乏量化指标和客观记录手段,限制了中医宝贵经验的传承。近年来,利用图像记录和数字图像分析手段进行中医舌象信息的采集与分析逐渐发展起来,并被应用于基础及临床研究。文章对近几年中医舌象信息采集、信息分析等舌诊客观化技术进行综述,并总结了舌诊客观化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对技术领域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光谱方法对正常人群舌象的白苔苔色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探讨白色苔色在光谱分析时的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舌诊客观化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使用中医智能舌象仪搜集临床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前后舌象及中医证候指标的变化,提供客观化舌诊数据。发现治疗前后舌边齿痕面积及数量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型为肝郁脾虚型。在中医舌诊客观化诊疗疾病方面做初步试探。  相似文献   

18.
中医数字舌图的信息处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运用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对数字舌图进行研究,研制计算机舌像分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整理、规范与发现舌诊的诊断价值与诊断技术,是关系舌诊的继承与创新的重要工作。文章介绍了数字舌图和计算机舌像分析系统的研究现状,认为应使此项技术进入临床应用,运用图像分析技术和计算机舌像分析系统,开展舌诊的诊断信度、效度的临床调研,以促进中医舌诊的客观化、规范化、提高舌诊在现代临床医学中的诊断价值。本文系我刊2002年举办的首届中医药学术沙龙“中医理论的科学特点及其现代化、数字化”的主题报告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简单分形维数应用于数字化舌象苔质纹理特征分析虽可为中医舌象客观化分析提供数理性依据,但其对细节性描述有所欠缺,因此可进一步采用数字化舌象多重分形谱特征参数实现舌苔厚 薄、腐腻等特征的分类识别加以完善。方法:本研究在现阶段数字化舌象苔质分析的研究基础上,阐述了常用图像模式识别算法及其主要特点;并充分利用多重分形特征量描述信息的全面性、稳定性等优点,通过分析向后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层次结构,设计和训练数字化舌象苔质特征自动识别分类器。结果:将数字化舌象多重分形谱特征参数作为BP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输入向量,通过采用不同均衡度的测试样本数据验证了该分类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数字化舌象多重分形谱特征参数可作为舌苔厚薄、腐腻等特征识别分类领域内高效的数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