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天枢"穴对游离肠管大鼠空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各时相肠电、肠运动的影响,探讨针刺调节肠运动功能的效应及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16只,采用肠道平滑肌浆膜下电极埋植和浆膜表面高灵敏度应变片传感器缝合技术,再麻醉大鼠,游离肠管,同步记录空肠平滑肌电活动及空肠机械运动,分别在MMCⅠ、MMCⅡ、MMCⅢ时相针刺"天枢"穴,观察对肠电和肠运动的影响。结果:MMCⅠ相,肠电快波在针刺"天枢"穴前后无明显变化,肠电慢波及肠运动的频率和幅值较针刺前基础值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MMCⅡ-Ⅲ相,肠电快、慢波及肠运动的频率和幅值较针刺前基础值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均P0.01)。针刺"天枢"穴对游离肠管大鼠空肠平滑肌肌电、肠运动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针刺"天枢"穴对游离肠管大鼠空肠MMCⅠ、Ⅱ、Ⅲ时相肠电、肠运动均有明显的抑制,其机制可能在于针刺"天枢"穴主要通过节段性的体表-交感反射通路抑制空肠运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天枢对正常大鼠、便秘模型大鼠、腹泻模型大鼠肠运动功能的调节作用,探讨针刺天枢对肠运动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便秘模型组、腹泻模型组,每组20只.冰水灌胃建立便秘模型大鼠,番泻叶灌胃建立腹泻模型大鼠.用水囊测压技术和多导电生理记录系统记录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的空肠运动和远端结肠运动,针刺天枢穴,捻转行针1 min,平补平泻,120次/min,观察针刺前后肠运动的改变.结果:1)正常大鼠,针刺天枢降低了空肠收缩的频率和波幅(P〈0.01,P〈0.01),抑制了空肠的收缩;腹泻大鼠模型中,针刺天枢降低了空肠运动的频率和波幅(P〈0.01,P〈0.01).针刺天枢对正常和腹泻状态大鼠的空肠运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正常大鼠,针刺天枢增加了远端结肠运动的频率和波幅(P〈0.01,P〈0.05);便秘模型大鼠,针刺天枢使远端结肠的运动加快,波幅增大(P〈0.05,P〈0.01).针刺天枢对正常和便秘状态的大鼠远端结肠运动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针刺天枢对不同节段肠运动呈现不同的调节方向,即抑制空肠运动、促进远端结肠运动,针刺天枢通过节段性体表-交感反射抑制空肠的运动,通过体表-副交感反射促进远端结肠的运动.这可能是针刺天枢对正常、腹泻和便秘动物模型肠运动的双向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针刺曲池、上巨虚、天枢及大肠俞对空肠和远端结肠运动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探索穴位间配伍的协同及拮抗效应,为临床腧穴配伍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方法:20只SD大鼠,用水囊测压技术和多导电生理记录系统记录正常大鼠空肠和远端结肠的运动.单穴选取曲池、上巨虚、天枢、大肠俞,穴位配伍分别选取曲池+上巨虚、天枢+大肠俞、曲池+大肠俞、曲池+天枢、大肠俞+上巨虚、天枢+上巨虚.随机选取单穴或组穴,进行针刺操作,捻转行针1min,施平补平泻手法,频率约2Hz,记录针刺前后肠运动的改变.结果:1)针刺单穴对空肠运动的影响:针刺曲池、上巨虚增加了空肠的运动波幅(P=0.011,P=0.003);针刺天枢降低空肠的运动波幅(P=0.000);针刺大肠俞对空肠的运动波幅没有明显影响.针刺组穴对空肠运动的影响:针刺曲池+上巨虚使空肠的运动波幅增加(P=0.009),但并不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针刺天枢+曲池、天枢+上巨虚及天枢+大肠俞均使空肠的运动波幅降低(P=0.000~0.001),组穴之间并不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作用,配穴中天枢对空肠的抑制具有同神经节段的优势调节作用.2)针刺单穴对远端结肠运动的影响:针刺曲池、上巨虚、天枢及大肠俞均增加了远端结肠的运动频率和波幅(P=0.000~0.039).针刺组穴对远端结肠运动的影响:针刺曲池+上巨虚、曲池+天枢增加了远端结肠的运动频率和运动波幅(P=0.050,0.000);针刺大肠俞+上巨虚、曲池+大肠俞远端结肠运动的波幅增加(P=0.002,0.07).只有曲池+上巨虚对结肠的运动表现为协同作用,其余穴位配伍均未出现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针刺曲池、上巨虚、天枢、大肠俞对空肠、远端结肠的调节作用不同,单元穴位为抑制效应,集元穴位为促进作用.穴位之间的组合作用不是单穴作用的简单相加.本研究中配穴对空肠没有明显的协同或拮抗效应,而对于远端结肠,集元配穴(曲池+上巨虚)有协同作用,与大肠俞有关的配穴对于运动频率调节有拮抗作用,在节段相近的配伍中,与天枢有关的配穴对于运动幅度调节有相互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单穴对健康人肠电即时效应的影响,探讨生理状态下针刺不同单穴与肠电即时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4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接受天枢、大肠俞、曲池和上巨虚穴针刺,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针刺前后肠电平均幅值、频率、节律紊乱率的变化,比较针刺不同单穴对肠电即时效应影响的差异。结果在对肠电平均幅值的影响上,上巨虚针刺前后比较对升结肠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肠电平均频率的影响上,穴位间针刺前后差值比较,大肠俞与曲池、上巨虚在横结肠段和升结肠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俞与曲池在直肠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肠电节律紊乱的影响上,曲池穴针刺前后比较对降结肠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间针刺前后差值比较,大肠俞与上巨虚在升结肠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穴位针刺前后及穴位间针刺前后差值比较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健康人肠电的即时效应的影响不明显,也不会造成机体"自稳态"的改变,针刺对机体状态平衡的健康人的调节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5.
正常大鼠小肠的消化问期综合肌电(MMC)由四个时相组成:Ⅰ时相指重速在快波上的慢波数在0~5%(发生率),Ⅱ、Ⅳ时相指重迭快波的慢波数在5.1~95%,Ⅱ时相指重连快波的慢波数在95.1~100%。四个时相持续时间分别为3.0~4.0、3.O~6.0、2.5~4.0、0.5~1.0min,MMC周期为10~15min。脾虚大鼠小肠MMC的Ⅰ、Ⅲ、Ⅳ时相特续时间缩短或消失.Ⅱ时相及周期明显延长,表明小肠运动功能发生紊乱。加味四君子汤能使脾虚犬鼠的MMC各时相及周期恢复正常,具有调节小肠运动功能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疔毒丸对胃肠平滑肌电活动与胃肠运动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改进的整体同步记录方法,研究疔毒丸对胃肠平滑肌电活动及胃肠运动效应的影响,大鼠以3.5g/kg灌胃可显著增加胃肠电慢波平均振幅,胃肠运动总振幅,肠电慢波频率和肠运动频率(P>0.05),但对胃电慢波频率和胃运动频率无明显影响(P>0.05)。小鼠以5.2g/kg灌胃可显著促进肠套叠还纳作用。结果显示疔毒丸可增强肠电活动和肠运动,其程度明显大于对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激对大鼠胃肠电活动的影响及针刺调整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束缚-冷大鼠的应激模型上,研究了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肠电活动的调整效应。应激大鼠的胃结肠电活动呈现明显的抑制效应,包括慢波波幅下降、频率降低、节律率乱、离散度大、快波减少,在肠电相当于消化间期综合肌电Ⅲ相的出现周期延长或消失破坏。电针组胃肠电活动的应激性变化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耳迷走神经分布密集区)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穴位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方法:选用成年豚鼠20只,雌雄不限,每组10只,分成两组分别进行Oddi括约肌的肌电与胆囊压力检测。本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观察针刺前后Oddi括约肌肌电与胆囊压力变化,Oddi括约肌的肌电检测采用双钩电极埋植技术,胆囊压力检测采用胆囊内置小型人工球囊技术。豚鼠麻醉后,分别记录正常豚鼠的胆囊压力变化和Oddi括约肌的肌电频率与幅值,待豚鼠状态稳定以后,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1 min,观察针刺上述穴位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期门”、“天枢”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增多(频率:P<0.01,幅值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下降(P<0.05);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上升(P<0.01)。结论:针刺“期门”、“天枢”穴能够明显抑制胆囊的运动、促进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能够显著促进胆囊的收缩运动、抑制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Roux-en-Y吻合术后空肠袢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Roux-en-Y吻合术后空肠袢肌电活动的变化及电针对它的影响。方法将自然条件基本相同的14只幼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全胃切除、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和对照组(留置电极后关腹)各7只。实验组电针“足三里”。观察其肌电图的变化。结果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Roux空肠袢平滑肌肌电慢波振幅、慢波频率、峰电振幅及峰电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变,移行性综合肌电(MMC)Ⅲ相时程为(2·6±0·7)min,较对照组的(7·1±1·1)min明显缩短。电针刺激后,对慢波振幅及慢波频率影响不大,但可明显刺激峰电的发生及提高峰电的振幅,电针后MMCⅢ相时程为(5·7±0·9)min,较电针前的(2·6±0·7)min明显延长(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可通过影响空肠的肌电活动而减轻Roux-en-Y滞留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敏化与非敏化"天枢"对大鼠空肠运动抑制效应的影响差异。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敏化组,每组16只,每组6只用于痛行为检测,每组10只用于肠运动记录。敏化组大鼠给予"天枢"局部注射15%芥子油溶液(20μL)模拟穴位敏化,对照组注射石蜡油。以大鼠舔舐"天枢"的次数及时间为指标,观察"天枢"敏化时痛行为改变;HE染色观察芥子油引起"天枢"敏化的炎性改变;采用空肠内水囊置入法记录大鼠空肠运动收缩压力波,以波幅比值及频率比值为检测指标,观察"天枢"不同敏化状态对空肠自发运动及电针"天枢"抑制空肠运动效应的影响。结果:(1)与空白组及对照组比较,"天枢"注射芥子油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且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引起敏化组大鼠舔舐"天枢"的次数与时间显著增加(P<0.01);(2)与基线及石蜡油比较,芥子油敏化"天枢"能够显著降低大鼠空肠运动的收缩压力波幅及频率比值(P<0.001,P<0.01);与空白组及对照组比较,芥子油敏化"天枢"能够显著降低电针"天枢"产生抑制空肠运动所需的电流强度(P<0.05,P<0.01),能增加1.5 mA电针刺激"天枢"对空肠运动波幅的抑制效应(P<0.05),且量效关系分析三组50%抑制率对应的电针强度分别为:空白组为2.57 mA,对照组为2.42 mA,敏化组为1.25 mA。结论:"天枢"模拟敏化后,能够直接参与机体对空肠运动的调节,同时增强对电针刺激的响应性,放大电针"天枢"对空肠运动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印堂""天枢"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行为学及结肠辣椒素受体(TRPV 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不同主治功能的穴位对身心疾病不同症状疗效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方法:Wistar新生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印堂组、天枢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新生期母子分离加醋酸灌肠并联合结直肠扩张刺激法制备IBS大鼠模型。大鼠9周龄时印堂和天枢组分别给予电针干预,每次20min,隔日1次,共5次。采用腹部回撤反射对大鼠进行内脏敏感性评估,观察第1次收缩波潜伏期及90s内收缩波个数;采用旷场实验评估大鼠情绪心理行为,观察其水平及垂直运动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TRPV 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第1次收缩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收缩波个数明显增多(P0.01),水平运动次数以及垂直运动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结肠内TRPV 1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水平增强(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天枢组及印堂组第1次收缩波潜伏期延长及90s内收缩波个数明显减少(P0.01,P0.05),天枢组垂直运动次数增多(P0.05),印堂组的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运动次数均明显增多(P0.01),天枢组及印堂组结肠TRPV 1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显著下降(P0.01,P0.05)。与印堂组比较,天枢组TRPV 1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电针"印堂""天枢"穴均可明显缓解IBS大鼠的腹痛并改善精神情绪的异常,电针"印堂"穴能更好地缓解模型大鼠抑郁样情绪行为,而电针"天枢"穴治疗腹痛效果较佳,二者对结肠内TRPV 1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天枢""期门""阳陵泉"对豚鼠胆囊压力、oddi括约肌肌电及胆汁流量的影响,探讨针刺"阳陵泉"穴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是否优于其他穴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豚鼠15只,雌雄不限,分成"天枢""期门""阳陵泉"组,实验采用oddi括约肌双钩金属电极埋植测肌电场电位与胆囊内置小型人工球囊技术测压,对麻醉豚鼠行在体记录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及胆囊内压力变化,并记录干预前后胆汁流量情况,针刺激频率为60r/min,刺激穴位为:单侧"期门""天枢""阳陵泉",每次刺激1 min,选取连续刺激5次的数据用来分析。结果:针刺"天枢""期门"穴,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与幅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增多(均P0.05),胆囊压力幅值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阳陵泉",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上升(P0.01);针刺"阳陵泉"1 min,胆汁流量有显著性升高(P0.001),针刺"天枢"或"期门"1 min,胆汁流量略有升高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豚鼠"期门""天枢"能明显抑制胆囊的运动、促进oddi括约肌的肌电发放,减少进入十二指肠的胆汁流量,而针刺"阳陵泉"能显著促进胆囊的收缩运动、抑制oddi括约肌的肌电发放,促进豚鼠胆汁流量的增加;2)"阳陵泉"的效果要明显于其他穴位,由于"阳陵泉"为本经穴位,因此在本研究中存在明显的循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穴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传输功能的调节,从电生理角度探讨针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饲喂复方苯乙哌啶饲料建立STC大鼠模型。模型大鼠分为电针组和模型组,予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穴,疗程14d,治疗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结肠肌电活动。结果:正常组大鼠结肠慢波表现为规则的近似正弦波样曲线,频率为(14.56±4.01)次/3min,平均振幅为(0.18±0.04)mV。模型组大鼠结肠慢波则为极不规律的杂乱无章的曲线,频率、振幅分别为(23.33±6.66)次/3min,(0.26±0.04)mV,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电针组慢波波形接近正常组,频率为(15.89±5.34)次/3min,振幅为(0.19±0.04)mV,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没有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C大鼠存在结肠慢波节律异常;电针天枢穴可能通过改善结肠慢波节律,从而改善结肠的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单刺天枢穴对IBS结肠慢波放电与自主神经平衡性的调节作用,进一步了解单刺天枢穴治疗IBS的机制。方法 体质量200~250 g的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电针天枢组。采用避水应急法造模。造模结束后运用腹壁撤回反射(AWR)半定量评分对模型进行评价。选用天枢穴,毫针刺入0.3 cm后接电针治疗仪,参数为连续波、2 Hz、1 mA、以肢体轻微颤动为度,连续20 min, 1次/d,连续14 d。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与天枢组相同时间相同方法进行抓取、固定,但不给予电针干预。麻醉状态下,使用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记录标准Ⅱ导联的心电图。在距离盲肠端大约2 cm处的结肠埋置一对电极,电极相距约3 mm,连线与空腔脏器长轴垂直。采用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对结肠电信号进行记录。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天枢治疗后,IBS大鼠的结肠慢波节律得到良好恢复,结肠慢波频率明显增快快(P<0.001);LF、LF/HF显著降低(P<0.05,P<0.001)。结论 单纯电针天枢穴对IBS模型大鼠的结肠运动功能有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香草酸瞬时受体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或vanilloid receptor 1,TRPV1)基因敲除小鼠的肠运动变化,初步探讨TRPV1受体在针刺调节肠运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正常野生CL57BL/6小鼠和TRPV1基因敲除小鼠分别为B6组和TRPV1组,各15只。使用JL-F数显式光热测痛仪与ALMEMO2450机械测定仪检测2组小鼠光热痛阈值及机械痛阈值,比较2组小鼠之间痛阈值的差异。同时利用自制肠测压头置入空肠,监测空肠内压,待肠压力稳定采用2 mA、2/15Hz的刺激量电针曲池、上巨虚、天枢及大肠俞4穴,观察电针腧穴前后肠内压值的变化,并记录肠内压值变化波形图。结果(1)TRPV1组小鼠光热痛和机械痛较B6组小鼠明显迟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肠内压观察实验,针刺曲池、上巨虚穴,两组小鼠肠运动变化均不明显(P〉0.05)。(3)针刺TRPV1组小鼠天枢、大肠俞腧穴可引起肠运动变化,以抑制肠运动为主,其变化程度与B6组小鼠相当。结论生理状态下,TRPV1可介导光热及机械刺激,但TRPV1介导的针刺效应较为复杂,提示TRPV1受体可能为介导针刺调节肠运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用双银球电极-应变片记录了实验性脾虚证大鼠回肠始段的电-机械活动,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回肠始段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进行测定,发现脾虚组慢波和运动平均频率增高,快波明显增多,SP含量显著升高,VIP含量显著降低;自然恢复组慢波,快波及运动频率和振幅与脾虚组比较无显著差异,SP含量明显恢复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VIP含量无明显改变;加味四君子汤治疗组与脾虚组比较,运动振幅显著下降,快波显著减少,SP含量降低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提示:脾虚证大鼠回肠始段SP、VIP含量改变可能与脾虚证大鼠回肠电-机械活动紊乱有关,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回肠始段电-机械活动及胃肠肽的分泌异常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电针"大肠俞"和"天枢"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基因表达产物c-kit和辣椒素受体1(TRPV1)的影响,探讨电针大肠俞募穴对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和相关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42只Wistar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9只)、造模组(33只),采用母子分离、幼鼠醋酸灌肠和直结肠扩张法制备IBS大鼠模型,将造模组存活的27只幼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大肠俞组、天枢组,每组9只。大肠俞组和天枢组分别取"大肠俞""天枢"穴电针干预20min,疏密波,频率2Hz/100Hz,强度0.1~0.3mA,隔日1次,共治疗5次。模型组用软布套固定20min,不针刺。空白组不予以任何操作。观察干预后各组大鼠大便性状Bristol分级评分;采用腹部回撤反射对大鼠进行内脏敏感性评估,观察出现第1次收缩波的潜伏期和90s内收缩波个数;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ICC特异性标志物c-kit和TRPV1的阳性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Bristol评分升高,潜伏期缩短,收缩波个数增多,c-kit和TRPV1阳性表达水平增强(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肠俞组和天枢组大鼠干预后大便Bristol评分下降,潜伏期延长,收缩波个数减少,c-kit和TRPV1阳性表达水平均明显减弱(P0.05,P0.01);与大肠俞组比较,天枢组TRPV1阳性表达水平减弱(P0.05)。结论:电针"大肠俞"和"天枢"穴均可改善IBS模型大鼠的腹泻情况,降低大鼠的内脏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结肠c-kit和TRPV1表达有关,电针"天枢"穴对结肠TRPV1表达的调节作用较"大肠俞"穴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电针不同穴位对大鼠子宫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电针不同穴区对子宫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共79只Wistar大鼠,包括40只正常未孕和39只已孕18~19 d的临产大鼠,用1.5%氯醛糖(50 mg/kg)和25%乌拉坦(420 mg/kg)混合液腹腔麻醉。前者随机分为对照、内关、合谷、三阴交组,每组10只;后者随机分为对照、内关和三阴交组,每组13只。腹壁切开后,于左侧中段子宫浆膜下埋藏一对针式不锈钢电极,记录子宫平滑肌肌电活动。电针取双侧"内关"合谷"三阴交",刺激参数为:频率2/15 Hz,强度1~2 mA,持续20 min。结果:1)在正常非孕鼠上,与对照组比,电针"三阴交"后,子宫肌电爆发波的频率及幅度、慢波的幅度明显增加(P<0.05);电针"合谷"对爆发波的频率有类似"三阴交"的作用;而电针"内关"穴后,爆发波的频率及幅度和慢波的频率明显降低(P<0.05)。与内关组比较,"三阴交"合谷"电针期间和停电针后0-5 min大多数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2)在妊娠后期大鼠上,与对照组比,电针"三阴交"后,子宫肌电的爆发波频率和幅度及慢波的幅度增加(P<0.05)且持久;电针"内关"穴后,子宫肌电爆发波、慢波的频率明显减低(P<0.05);两组相比,爆发波的频率和幅度、慢波波幅电针期间和停针后许多时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和"合谷"穴可兴奋子宫平滑肌的电活动,"三阴交"穴的作用更强,而电针"内关"穴则抑制子宫肌的电活动,不同穴位的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水提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大鼠小肠平滑肌动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小肠平滑肌的幅值、频率和基线变化为观察指标,比较补中益气汤水提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离体肠肌自主收缩运动的影响。结果:补中益气汤水提物能明显抑制大鼠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的幅值和基线,明显增加收缩的频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中益气汤水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也具有相似的效果。另外,补中益气汤水提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均可缓解乙酰胆碱引起的肠肌痉挛。结论:补中益气汤水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离体小肠平滑肌的作用类似于原复方水提物,该部分是补中益气汤复方的主要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β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在针刺调节肠运动中的作用。方法:β1-/-β2-/-组(β1β2受体敲除)和对照组(正常野生型CL57BL/6)小鼠各15只,利用自制水囊测压头监测空肠内压,显示空肠运动情况,待压力稳定分别电针天枢、大肠俞两穴各2 min(15 Hz,2 mA)。观察并记录针刺前后空肠运动并分析数值变化。结果:β1-/-β2-/-组电针前后肠内压无明显变化;正常野生组小鼠天枢、大肠俞穴电针后肠内压值有极显著变化(P<0.01)。两组小鼠的腧穴效应方向基本一致。结论:针刺对肠运动的调节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中,β受体为介导电针调节空肠运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