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不同电针波形治疗高尿道压型FUS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电针波形 ,以及临床上证明治疗高尿道压型女性尿道综合征 (FUS)有效的穴位组合 ,并观察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探讨不同电针波形对排尿功能的作用。结果表明 ,3组电针 ,不同波形对机体的调节作用不同 ,连续波容易使机体产生适应而作用最小 ,疏密波更接近人体生物电其作用最大 ,断续波兴奋神经、肌肉作用最强 ,在改善膀胱无力方面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波型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探讨不同波型电针促进软骨修复的机制。方法:将97例KOA患者随机分为疏密波电针组(32例,脱落2例)、连续波电针组(32例,脱落2例)和断续波电针组(33例,脱落3例)。3个电针组均穴取血海、梁丘、犊鼻、内膝眼,疏密波电针组采用疏密波(频率2 Hz/10 Hz),连续波电针组采用连续波(频率10 Hz),断续波电针组采用断续波(频率10 Hz),留针30 min。各组均每周治疗3次,每周一、三、五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LKSS)对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后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结果:各组治疗后LKSS总评分及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连续波电针组及疏密波电针组在LKSS总评分、不稳定、疼痛、肿胀方面的评分升高程度大于断续波电针组(均P0.05)。各组治疗后关节液TGF-β1含量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疏密波电针组增加程度大于其余两电针组(均P0.05)。结论:3种不同波型电针均能改善KOA患者的临床症状,电针可能通过提高关节液TGF-β1含量促进软骨修复。疏密波电针整体疗效最佳,可作为临床优选方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3种不同电针波形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疏密波组20例,断续波组20例,连续波组20例。取穴百会、翳风、风池、中渚、侠溪、耳门、听宫、听会等,3组在针刺基础上听会、翳风通以脉冲电流治疗。10日为一疗程,每日治疗30 min/次,连续6日,间歇1日,通过观察比较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阈测听值变化的差异及耳鸣、眩晕等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从而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疏密波组、断续波组、连续波组纯音听阈测试总有效率分别为90%(18/20)、70%(14/20)、60%(12/20),各组比较均P0.05;经治疗后3组患者纯音听阈测听阈值均有提高(P0.05),且耳鸣、眩晕总有效率疏密波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1)。结论:疏密波、断续波、连续波电针均可改善突发性耳聋,但总体疗效最优的电针波形是疏密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疏密波、连续波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疏密波组33例和连续波组32例,两组均选取病变节段患侧的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结果:在首次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疏密波组疗效优于连续波组(P0.01)。首次治疗后,疏密波组JOA评分表中腰痛项的评分优于连续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脉冲波形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疗效,但疏密波电针疗法疗效优于连续波组,且缓解腰痛的即刻作用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电针结合经会阴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治疗脊髓神经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脊髓损伤后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5例于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BTX-A+电针组(20例)和BTX-A组(15例)。两组均在常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经会阴尿道外括约肌注射BTX-A 200IU(4mL),BTX-A+电针组辅以电针治疗,穴取中极、关元、肾俞、会阳、八!,每日1次,每次40min,每周治疗6天,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尿状况,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行尿动力学检查,检测尿道压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平均尿失禁次数、平均导尿量及尿失禁量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BTX-A+电针组优于BTX-A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残余尿量、膀胱压力、最大膀胱容积、最大尿道闭合压及最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1);BTX-A+电针组对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积、最大尿道闭合压的改善较BTX-A组显著(均P0.05)。结论:电针结合经会阴注射BTX-A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头穴电针不同波形对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将原发性失眠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即疏波组、密波组、疏密波组和断续波组等,每组均由4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组成,每组患者头穴电针部位相同,波形不同,治疗后,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4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4组患者中,疏波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患者(P0.05);密波组、疏密波组与断续波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电针对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较好,特别是运用疏波的波形进行治疗疗效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电针3种不同波型(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Bell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连续波组(45例)、疏密波组(40例)、断续波组(44例),穴取地仓、颊车、阳白、太阳、下关、合谷等,分别行相应频率的电针治疗。于入组当天,治疗第1、2、3、4疗程后以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随访中各进行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定。结果:连续波组、疏密波组、断续波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8.9%(31/45)、60.0%(24/40)、65.9%(29/44),经秩和检验,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各波型组间疗效比较未见显著差异,说明电针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与波型无显著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电针3种不同波型(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Bell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连续波组(45例)、疏密波组(40例)、断续波组(44例),穴取地仓、颊车、阳白、太阳、下关、合谷等,分别行相应频率的电针治疗。于入组当天,治疗第1、2、3、4疗程后以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随访中各进行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定。结果:连续波组、疏密波组、断续波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8.9%(31/45)、60.0%(24/40)、65.9%(29/44),经秩和检验,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各波型组间疗效比较未见显著差异,说明电针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与波型无显著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3.电针的脉冲波形有几种?各有哪些治疗作用?目前,使用的各种脉冲电针仪,其输出的电针波形大体上是相似的,一般都是不对称的双向脉冲。根据针刺和电麻的需要,常用的波形有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3种。(1)连续波 是指电针仪输出的某单一固定的脉冲频率序列,其波形没有经过调制。连续波的频率一般为1~1000Hz以内,低于30Hz频率的连续波,称为疏波。高于30Hz频率的连续波,称为密波。人类神经的绝对不应期一般是1毫秒左右。因此,1000Hz以上的脉冲只能在第1次刺激时,才能引起运动神经兴奋传导,而后的脉冲刺激,均落在神经的绝对不应期内,不能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NB)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就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164例SCI后逼尿肌亢进型N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82例,对照组每日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取穴以电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个疗程后,分别记录患者3 d排尿日记,检测尿动力学及尿道括约肌EMG。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3 d排尿日记指标如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P均0.05),单次尿量及最大排尿量明显增加(P均0.05),尿动力学指标如Q_(max)和BC值明显增加(P均0.05),Pdet-Q_(max)和Pdet-max明显减少(P均0.05),尿道外括约肌T值明显升高(P均0.05),L值明显降低(P均0.05),Lg T/L明显升高(P均0.05)。除BC值外,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显著改善SCI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型NB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与抑制逼尿肌的反应亢进,促进逼尿肌与尿道外括约肌的协调性活动,提高膀胱顺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疏密波电针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疏密波电针和连续波电针治疗紧张型头痛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84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疏密波电针组46例和连续波电针组38例,两组取穴为阿是穴、完骨、风池、天柱、率骨、太阳、百会、印堂、上星、四神聪、合谷、内关及太冲穴,疏密波电针组电针时采用疏密波,而连续波电针组电针时采用连续波。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对头痛强度的影响。结果:疏密波电针组46例患者,临床痊愈32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连续波电针组38例,临床痊愈18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2周期后,两种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头痛强度(P〈0.01),但疏密波电针组明显优于连续波电针组(P〈0.01)。结论:疏密波电针疗法能明显缓解紧张型头痛患者头痛症状和头痛强度,其效果优于连续波电针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做电针不同波形对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和体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疏密波组(A组)和连续波组(B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症状体征评分以及JOA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症状体征以及JOA评分较治疗前均好转(P0.05),A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两种电针波形均可缓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症状、体征,疏密波电针组优于连续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联合膀胱体表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SCI)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SCI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加间歇导尿,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针八髎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及LUTS评分明显减少,最大尿流率、平均单次尿量明显增加,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电针组各项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八髎穴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疏密波、连续波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不同证型肥胖症伴血脂、血清瘦素异常患者的疗效,为选择不同电针波型治疗不同证型肥胖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60例血脂、血清瘦素异常的肥胖症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密波组和连续波组,每组3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胃肠实热型、脾胃虚弱型和脾肾阳虚型,分别给予电针天枢、大横、足三里、上巨虚、丰隆、阴陵泉、曲池、支沟、合谷,并给予雷火灸治疗疏密波组电针频率为2 Hz/100Hz,连续波组电针频率为2 Hz,2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然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和随访时的体质量、体脂百分率;比较两组疗效,并对疏密波组不同证型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用流式细胞分析系统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含量。结果:治疗4周后两种电针波型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血清瘦素水平及体质量、体脂百分率;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肥胖指标继续下降(P0.01,P0.05),且疏密波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连续波组(P0.05,P0.01)。疏密波组疗效明显优于连续波组(P0.01)。疏密波组不同证型的疗效以脾胃虚弱型最佳。结论:疏密波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血脂、血清瘦素异常的肥胖症,近期和远期效果均明显优于连续波电针,其中脾胃虚弱型的疗效优于脾肾阳虚型和胃肠实热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波型电针对气虚精亏型便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虚精亏型便秘患者随机分成2组,断续波组和疏密波组,均选用脾俞、天枢、关元、大肠俞、上巨虚、足三里、三阴交、支沟治疗,在常规针刺基础上予双侧天枢一组,上巨虚-足三里一组不同脉冲电流刺激。每日1次,5次/周,共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结肠传输功能及便秘症状评分,并对有效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结肠传输试验剩余标志物数量均明显减少(均P0.01),且断续波组数量显著少于疏密波组(P0.05);2组治疗后便秘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断续波组显著低于疏密波组(P0.05);断续波组有效率明显高于疏密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是治疗气虚精亏型便秘的有效方法,断续波的治疗效果优于疏密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断续波、疏密波电针和传统针刺法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9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分别采取断续波电针、疏密波电针和传统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A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B、C组(P〈0.05),B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愈显率均显著高于C(P〈0.05),但A、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断续波电针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效果显著,疏密波电针次之;电针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有效,断续波电针可能是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216-1218
目的:比较不同电针波形结合秦氏"从脾论治"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成连续波组31例,疏密波组30例,针灸单刺组28例。3组患者均采用秦亮甫教授"从脾论治"针刺腧穴,即腹四门(关元、中脘、天枢、粱门)加减。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腹围、BMI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体重、腹围、BMI随着时间趋势的变化,均成下降趋势,P>0.05,治疗后第4周,单针组与疏密波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后第八周,单针组分别与疏密波组和连续波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效果较单刺组明显,疏密波在持续治疗方面优于连续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波形交替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选用穴位相同,治疗组交替使用连续波与疏密波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连续波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波形交替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果优于连续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尿压测评系统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评价应用。方法: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前后,用膀胱尿压测评系统进行膀胱功能评估和功能训练,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首次膀胱充盈量、首次排尿感、强烈排尿感、膀胱压力、膀胱容量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膀胱尿压测评系统测得患者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尿压测评系统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应用,能够准确评估膀胱功能、逼尿肌活动性和顺应性、并可以指导膀胱训练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电针波形刺激对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探讨不同电针波形的效应差异。方法复制常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针刺(疏密波、连续波)组。电针各组于每天针刺15至20 min,21 d后观察心脏/体质量、肺动脉管腔面积/管总面积(LA%)。用生化方法测血浆MDA、SOD、NO及全血高切/低切粘度、低切/高切还原粘、血浆粘度、RBC压积、RBC沉降率、RBC变形指数、RBC刚性指数、血沉K值、聚集指数等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脏/体质量及全血高切/低切粘度、低切/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RBC压积、聚集指数、MDA等明显升高(P<0.05);LA%、SOD、NO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模型组相比,不同电针波形组心脏/体重,全血高切/低切粘度、低切/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RBC压积、聚集指数、MDA显著降低(P<0.05)。NO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电针疏密波组稍优于连续波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电针波形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连续波和疏密波疗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