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脘穴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芒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芒针组予芒针速刺中脘穴后留针,常规针刺组予中脘穴直刺后留针。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4日,于治疗结束后两周随访1次。以呃逆症状评分及临床有效率评价疗效。结果:1芒针组、常规针刺组治疗后呃逆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芒针组、常规针刺组治疗后2周随访呃逆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芒针组治疗后呃逆症状评分较常规针刺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芒针组治疗后两周随访呃逆症状评分较常规针刺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芒针组痊愈19例(63.3%),有效9例(30.0%),无效2例(6.7%),常规针刺组痊愈12例(40.0%),有效10例(33.3%),无效8例(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刺与常规针刺中脘穴为主均能有效缓解顽固性呃逆症状,中脘穴芒针速刺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2.
针刺经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经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fonfldyspepsia,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针刺经穴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对照组针剌非经非穴,即相应穴位旁开1cm。2组均治疗5天为1疗程,共4疗程,疗程期间休息2天: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和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epeandyspepsiaind NDI)评分。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DI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针刺经穴能有效改善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强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弱刺激组、中刺激组和强刺激组各40例,分别在足三里、中脘、内关三穴进行不同针刺强度的治疗,治疗4周。结果:强刺激组总有效率为70.00%(95%CI=55.80%~84.20%);中刺激组总有效率90.00%(95%CI=75.98%~97.18%);弱刺激组为52.50%(95%CI=37.02%~67.48%);3组综合疗效比较(χ2=11.766 2,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组与C组比较(|R2-R3|=0.221 30.160 2,P0.05);总体症状积分参数比较,B组优于C组(P0.01);主症状积分参数比较,B组优于A组、C组(P0.01);胃动素参数比较,B组优于A组、C组(P0.01)。结论:中等刺激强度优于强刺激组的证据尚不够充分,而优于弱刺激的证据明显,其收益为OR=0.12(95%CI=0.04~0.41),NNT=3(95%CI=1.74~5.66)。  相似文献   

4.
不同刺法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宇征  李大军 《中医杂志》2001,42(9):534-535
采用颈夹脊穴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颈椎病104例,其中传导组53例,根据患者X线片提示,在病变椎体水平的夹脊穴处刺入1.5-2.0寸,行提插泻法,使患侧上肢抽动1-2次,健侧行捻转手法;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手法治疗。结果传导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的即时止痛效应及长时止痛效应均以传导组为优(P均<0.01)。传导组针刺治疗后血清中吗啡样物质含量有显著增加(P<0.01),对照组针刺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用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治疗,对照组口服伊托必利,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结论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能明显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评分,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针刺对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作用特点和机制.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足三里、内关穴为主;对照组口服西沙比利(胃动力药),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胃电图较前改善.结论:针刺对胃动力障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辨证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入组先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辨证针刺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星期。经治疗后,从症状和体征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7.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辨证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操作简单、疗效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疏肝调脾针刺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琳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85-886
目的:研究疏肝调脾针刺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5例,采用疏肝调脾针刺法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吗丁啉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痊愈2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对照组痊愈8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疏肝调脾针刺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维  李颂伊 《北京中医》2011,(6):446-447
目的验证针刺安神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区组随机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成针刺安神和胃治疗组和非穴点浅刺对照组。治疗4周后,采用水负荷试验和胃肠道症状评分表评价2组疗效。结果针刺安神和胃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阈值饮水量和饱足饮水量,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非穴点浅刺法。结论针刺安神和胃法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样本量并增加对照组以验证其疗效。  相似文献   

10.
针刺安神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  李颂伊 《北京中医药》2011,30(6):446-447
目的 验证针刺安神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成针刺安神和胃治疗组和非穴点浅刺对照组.治疗4周后,采用水负荷试验和胃肠道症状评分表评价2组疗效.结果 针刺安神和胃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阈值饮水量和饱足饮水量,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非穴点浅刺法.结论 针刺安神和胃法是...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随着国民饮食结构的改变 ,FD的发病率日趋增高。笔者通过对 12 6例 FD患者的针刺治疗 ,从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胃排空时间的变化 ,观察了针刺对 FD患者的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门诊 ,男 5 8例 ,女 6 8例 ;年龄 2 0~ 6 2岁 ,平均 4 1岁。病例选择标准 :1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痛或不适半年以上 ;2在 1月前均经胃镜和 B超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胃肿瘤和肝、胆、胰等器质性病变 ;3具有下列症状之一或数项 :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  相似文献   

12.
天枢,中脘穴刺法心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学武 《中医杂志》1996,37(6):346-347
关于人体各部位针刺的深浅,自古流传有“腹部深似井,背部薄如饼”之说,原文并无出处可考,但可能是源于《针灸大成》,在该书·卷十中记载:“凡针腹上穴,令患人仰卧,使五脏垂背,以免刺患”。又云:“前面深似井,后面薄似饼,用针前面宜深,后面宜浅”。看来“腹部深似井”即由“前面深似井”而来。主要是说腹部的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5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疏肝理气中药,对照组服用吗丁啉、雷尼替丁,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6%,总有效率91%;对照组显效率33%,总有效率73%。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疏肝理气法治疗FD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用针刺足阳明胃经非特定穴,试验组用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83.3%,对照组6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DI积分、SF-36评分试验组为(3.3±0.5)、(83.5±2.6)分,对照组为(4.5±1.0)、(79.8±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优于非特定穴。  相似文献   

15.
针刺中脘穴治疗前额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志太 《中国针灸》2007,27(7):496-496
本组病例共53例,均为我院针灸门诊病人,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2年。临床主要症状头痛以前额痛为主,常伴有口干渴欲饮,大便干结,面红赤,或伴有发热大汗出,或伴牙龈肿痛、出血,口臭,善食消谷,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中脘穴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并且缺乏能够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消化不良的症状主要包括上腹痛、上腹饱胀感、上腹烧灼感、早饱等。笔者采用针刺的方法治疗本病患者6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针刺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针刺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机理。方法:将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耳压组60例、西沙必利组30例,治疗前后进行胃动素(MTL)和胃电图(EGG)检查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2组患者MTL、EGG在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减少差值、症状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结论:FD的发病是多因素的,针刺耳压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是治疗FD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辨证取穴针刺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人口特征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40例患者单纯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4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进行辨证取穴针刺法,比较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利兹消化不良症状评分(LDQ)、尼平消化不良指数症状评分(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LDQ、ND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辨证取穴针刺法能够有效提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提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比较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非特定穴以及非经非穴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不同评价时点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经穴效应差异性。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组(A组)36例、足阳明胃经非特定穴组(B组)39例和非经非穴组(C组)41例。A组针刺冲阳、丰隆、足三里、梁丘,B组针刺条口、阴市、伏兔、犊鼻,并均沿穴位所在经络近心端约2mm位置设置辅助针刺点进行浅刺。C组针刺4个非经非穴点:①肘内侧,肘尖与腋窝连线中点;②肱骨内上髁与尺骨腕部之间中点;③臂内前缘三角肌和二头肌交接处;④足三里水平旁开1~2cm,胫骨外侧缘处,并沿非经非穴点所在肢体纵轴线体表投影在非经非穴点近心端约2mm位置设置辅助针刺点进行浅刺。各组针刺点及其旁开的辅助针刺点均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均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3个月随访观察各组功能消化不良症状积分(FDI)、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28/33)、67.7%(21/31)、76.9%(20/26)、56.3%(9/16),B组分别为45.9%(17/37)、38.7%(12/31)、42.9%(12/28)、38.5%(5/13),C组分别为15.8%(6/38)、18.4%(7/38)、46.1%(12/26)、16.7%(4/24),A组在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3个症状方面总有效率均优于B组(均P<0.05);A组在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4个方面总有效率均优于C组(均P<0.05);B组在餐后饱胀症状方面总有效率亦优于C组(P<0.05)。各组FDI评分、SF-36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随访、3个月随访时点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A组在以上各时点FDI评分、SF-36评分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B组在治疗后2项评分也较C组改善明显(均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足阳明胃经非特定穴与针刺非经非穴治疗FD均有效,而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治疗FD具有更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证实了经穴特异性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