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借助"中医处方辨证论治特征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门诊处方,运用"中医处方辨证论治特征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中的药物频次统计及关联规则等方法,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212例,处方762首;其中高频次使用的药物有茯苓、白术、半枝莲、黄芪、野葡萄藤、党参等16味,高频药对有茯苓-白术、茯苓-半枝莲、半枝莲-黄芪等32对,3味药物组有茯苓-半枝莲-黄芪、茯苓-白术-黄芪、白术-半枝莲-黄芪等23组,4味药物组有茯苓-白术-半枝莲-黄芪、茯苓-白术-黄芪-党参、茯苓-半枝莲-黄芪-党参等17组。结论总结出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16味高频用药,32个常用药对,23个3味药组,17个4味药组;数据挖掘方法可用于名老中医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3.
介绍朱惠蓉教授在"以通为用"理论指导下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经验,包括通有形之积、通无形之聚和通情志之郁。并举例大肠癌术后医案2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刘伟胜教授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刘伟胜教授门诊就诊的大肠癌患者用药进行药物频次统计、四气五味和归经分析、药物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处方205首,涉及中药151味,药性以平、温、微寒及甘、苦、辛味为主,多归脾、肝、肺、肾经。高频中药频次前3位为茯苓、全蝎、党参,高频药对及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为"党参-茯苓""全蝎-茯苓""党参-全蝎",聚类分析得出4类组合药物,复杂网络分析挖掘药物核心组合为党参、茯苓、柴胡、白芍、女贞子、白术、砂仁、全蝎、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甘草。结论:刘伟胜教授治疗大肠癌常用健脾与疏肝并举的治法,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益气扶正、解毒抗癌的同时注重疏畅气机,体现了平调气机、以通为宜的整体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刘伟胜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方法:纳入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刘伟胜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部的诊断为大肠癌的中药汤剂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中,建立数据库,采用该软件的方剂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刘伟胜的用药经验。结果:纳入并录入处方334例,共使用中药133味。其中使用频次高于100的中药共22味,使用频次最高的5味中药依次为茯苓(315)、女贞子(305)、党参(283)、甘草(278)、全蝎(275)。支持度为250,置信度为0.95时,共有药物组合11组,使用频次最高的5个组合依次为党参-茯苓(279)、女贞子-茯苓(279)、甘草-女贞子(273)、甘草-茯苓(268)、茯苓-全蝎(265);设置相关度为9,惩罚度为2,演化出24个药物核心组合与12个新处方。结论:刘伟胜认为大肠癌的病因病机为脾肾亏虚、湿瘀互结,遣方用药攻补兼施,在治疗中尤为重视补益脾肾。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463-1465
目的:通过临床数据挖掘观察晚期大肠癌患者用药的聚集现象,客观地探索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首先利用EXCEL统计数据库各味药的用药频次,对高频中药进行性味归经与药效频次的统计,然后将晚期大肠癌患者长期服用的基础方分别纳入扶正组与祛邪组,最后运用SPSS21导入数据,运用系统聚类法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选取用药频次在前30的高频中药,按药性统计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温性,寒性,平性,凉性;按药味统计频次,依次为甘味,苦味,淡味,辛味,酸味,涩味;按药物归经统计频次,依次为脾经、胃经、肺经、肝经、肾经等;按药效统计频次,依次为补虚药、理气药、消食药、利湿化痰药等;扶正组与祛邪组各形成三个聚类方,配伍以健脾益气,燥湿化痰为主。结论:治疗晚期大肠癌多以温性、归脾胃经、补虚药为主,以扶正抗癌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大肠癌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筛选及纳入CNKI中中药治疗大肠癌的相关文献,并将其中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建立数据库,运用平台中关联规则分析、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大肠癌方剂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56首组方,279味中药进行分析,其中高频用药为补气类中药,如白术、甘草、黄芪、党参等;高频药对有白术-茯苓、茯苓-薏苡仁、黄芪-茯苓等;进一步聚类分析得到药物核心组合20个、新处方9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大肠癌的临床辨治特点以扶正为主,攻补兼施,合用抗癌中药,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其挖掘的核心组合及新处方可为临床治疗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大肠癌术后患者用药的聚集现象,从中发现和探索客观地组方用药规律。方法:运用SPSS 19.0导入数据,使用分析功能中的系统聚类法之中的组间联接法,区间使用Pearson相关性,将挑选出的高频中药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对200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长期服用的基础方进行扶正用药频次分析,共使用224味中药,药味总频次3782次;对94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长期服用的基础方进行祛邪用药频次分析,共使用232味中药,药味总频次1565次;对135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长期服用的基础方进行扶正祛邪用药频次分析,共使用242味中药,药味总频次2689次。结论:为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DFS),改善生活质量,扶正抗癌贯穿始终,在扶正组中,补虚药以健脾药为主,主要为白术、黄芪、党参、山药;在祛邪组中,理气药以理气化痰为主,主要为陈皮、半夏;清热药主要以清热消痈为主,主要为蛇舌草、藤梨根;在扶正祛邪组中,补虚药以健脾药为主,主要为白术、薏苡仁、黄芪、党参。理气药以理气化痰为主,主要为陈皮、半夏;清热药以清热消痈为主,主要为蛇舌草、野葡萄藤、藤梨根。  相似文献   

9.
对中药复方临床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对近30年银屑病治疗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出146种在银屑病治疗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其主要包括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补虚养肾三大类药物,这三大类药物无论是在使用比例还是使用频率方面都居于首位。中医治疗银屑病,主要是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滋阴养肾三大方面入手,此三类药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1953年6月—2018年3月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文献153篇,分析临床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用药类别特点。结果:查阅出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文献中,用药方剂138首,用药197味,其中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用药频率较高,累计达62. 79%,累计用药次数最多为甘草82次,其次是防风、白芍、蝉蜕、茯苓、当归在30次左右。结论:过敏性疾病的用药体现了中医"对外祛风"及"对内滋养"的整体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方法以199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以中医药为主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经过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的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进行聚类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药物治疗使用最多的药物为生地黄、黄芪、丹参。聚类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用药可分为9类,包括活血化瘀止血类,补益肝肾类,补气类,养阴类,清热泻火凉血类等。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的,其特点是全身辨证与眼局部辨证相结合。具体药物以补气、补阴、活血及清热类中药为主,因此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泻火凉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近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死亡率较30年前上升了468%,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笔者作为同济大学“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项目”的学员,有幸在南通跟随国医大师朱良春学习。期间见朱老治疗肺癌疗效较好,今揣摩体会其治疗经验,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痰论治大肠癌的理论依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属于传统医学"肠覃"、"积聚"、"脏毒"、"锁肛痔"等范畴。现代临床研究提出,痰湿内阻是肿瘤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从痰致病的特点入手,探究大肠癌的病因病机、发生转归与痰的关系,以期为中医药论治大肠癌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4.
刘月  李鑫  庞文倩  杨哲  陈丽莉  张秋华  李晓龙  毕秀丽 《中草药》2022,53(16):5044-5051
目的 探究黑树莓花青素联合奥沙利铂或喜树碱在结直肠癌细胞和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诱导的结直肠癌模型小鼠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和Caco-2给予黑树莓花青素、奥沙利铂或喜树碱进行干预,AOM诱导的结直肠癌模型小鼠给予黑树莓花青素或奥沙利铂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黑树莓花青素联合奥沙利铂或喜树碱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直肠癌细胞和小鼠肠上皮细胞中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黑树莓花青素与奥沙利铂或喜树碱联合使用可显著抑制SW480和Caco-2细胞的增殖(P<0.05、0.01、0.001);黑树莓花青素与奥沙利铂联合使用显著改善结直肠癌模型小鼠的状态,增加小鼠体质量,减少肠道肿瘤数量(P<0.01);黑树莓花青素可能通过下调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而增强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P<0.01、0.001)。结论 黑树莓花青素可以协同增加奥沙利铂或喜树碱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大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1):2612-2613,26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编码区结构改变与患者5-氟尿嘧啶(5-Fu)药物反应的关系。方法对43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Dukes’系统分级,并对不同病理分级、分期患者TS的DNA基因外显子结构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Dukes’A期5例,Dukes’B期13例,Dukes’C期21例,Dukes’D期4例;组织学分级G1级6例,G2级25例,G3级12例。各期标本均没有发现TS DNA基因的变异。结论 TS的DNA基因编码区没有变异,不能确定其与5-Fu药物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挖掘中医方药治疗肺癌的规律,探索中医临床用药规律整理的方法。方法:收集到中医方药治疗肺癌的方剂172首,构建肺癌方剂库,运用频数统计及频繁集分析中医治疗肺癌的方剂配伍规律。结果:在所使用的260种中药中,补气、滋阴、健脾、补肾、祛痰、活血、清热解毒等几类药之间的配伍是最常用的药物组合。结论:以频繁集所得的中医治疗肺癌的药对、药组反应了肺癌的标本同治的治疗思想,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结合肝癌的临床表现及历代医家对肝癌的认识,提出肝癌的主要病机为瘀毒互结。从虫类药的功用结合肝癌的病机,笔者认为虫类药治疗肝癌的主要优势有攻逐瘀血力量强、以毒攻毒、搜剔经络力胜3个方面。从而为虫类药治疗肝癌提供了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中医干预的化疗失败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ctDNA检测,探索ctDNA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NGS)技术对血样进行检测.结果:在所有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中,ctDNA低突变组较高突变组生存期较长(P=0.015).KRAS突变者较KRAS野生型预后更差(P=0.015).TP53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析朱丹溪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及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1.6.3),对《格致余论》《金匮钩玄》和《丹溪心法》三部著作中治疗痛风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纳入32首治疗痛风的方药,包括中药90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为甘草、苍术、川芎、黄柏、当归、生姜和黄芩;用药以温性和平性,归脾、肝、心和肺经中药为主;功效以活血化瘀、发散风寒、清热燥湿、补气和补血为主;演化得到8个核心组合及4个新方。结论朱丹溪治疗痛风着眼于其病因病机"热血得寒,汙浊凝涩",药物的选用以治血为本,多用辛温苦燥之品,活血行瘀的同时散燥寒湿。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病属中医“痛经”“月经过多”“癥瘕”等范畴,其发病率日益上升,朱颖教授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分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健脾益气以固冲、温补肾阳以止痛、化瘀消癥以散结,于行经前后急治其标,非经期缓治其本,攻补兼施,标本同治,在缩减病灶、缓解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收效良好。现将朱教授的治疗经验进行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