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索得气与经穴效应关系。方法:对以往国内外原发性痛经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围绕本研究的目的、特点进行设计。针对本研究设计了非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36,分为健康对照组、寒凝对照组及针刺组,其中针刺组根据不同综合干预措施又分为期望得气组(粗针,深刺、施手法)和期望不得气组(细针,浅刺、不施手法)。记录针感,并用红外热像仪观察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关元穴点体表温度40 min。主要观察指标为经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和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预期结果:1寒凝PD患者经穴体表温度显著低于健康人。2针刺三阴交穴可以显著升高寒凝PD患者经穴体表温度。3针刺三阴交得气可以显著升高寒凝PD患者经穴体表温度。预期结论:人体经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降低可能能够作为诊断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的辅助诊断依据之一。经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变化可能能够作为针刺效应及得气效应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针刺三阴交得气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能量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8例,分为得气组和不得气组各4例,2组均针刺双侧三阴交穴,得气组给予粗针、深刺、行手法的促使得气干预,不得气组给予细针、浅刺、不行手法的避免得气干预,应用受试者针感临床评价量表测评实际得气情况。同时记录2组针刺前、中、后共12个时点的红外热像温度、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观察三阴交穴得气与否两种状态下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通过试验发现三阴交得气与否不同状态下,公孙穴区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三阴交穴区和阴陵泉-血海段经脉的红外热像温度等指标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留针期间或起针后一些时点,三阴交得气时公孙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不得气时更充沛,三阴交穴区和阴陵泉-血海段经脉的红外热像温度较不得气时更高,说明能量代谢指标可能客观反映三阴交得气与否的不同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三阴交穴得气对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PD)患者腹痛强度的影响。方法:将68例寒凝证PD患者按1∶3比例随机分为期望得气组17例和期望不得气组51例。于痛经发作第1天,腹痛视觉模拟量尺(VAS)≥40mm时,使用毫针对患者双侧三阴交穴进行针刺,期望得气组采用粗针、深刺并施手法尽量使患者得气,期望不得气组则采用细针、浅刺、不施手法尽量避免其得气,30min起针后采用0~4级得气量表评价患者实际得气与否,据此将期望得气组患者二次分为期望得气实际得气组和期望得气实际不得气组,期望不得气组分为期望不得气实际得气组和期望不得气实际不得气组,采用VAS测量患者针刺前后及针后10、20和30min时的腹痛强度。结果:期望得气组实际得气率高于期望不得气组(P0.05)。与针刺前比较,各组起针后各时点腹痛VAS评分均降低(P0.01)。期望得气实际得气组患者的腹痛VAS值低于期望不得气实际不得气组(P0.05),且起针30min时前者腹痛VAS低于后者(P0.05);期望得气实际得气组患者的腹痛VAS值亦低于期望不得气实际得气组(P0.05),总实际得气组的腹痛VAS值低于总实际不得气组(P0.05)。结论:粗针、深刺、施手法的针刺强刺激比细针、浅刺、不施手法的弱刺激更容易诱导患者得气,且得气比不得气对寒凝证PD患者的镇痛效应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的三阴交(双)穴区温度的影响及其与镇痛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简称模型组)、针刺三阴交组、针刺关元组。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造模,用红外热成像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右两侧三阴交穴区各时间点温度,并同步观测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结果: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扭体次数明显增多、扭体总分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针刺组扭体潜伏期均明显延长、扭体次数均减少、扭体总分均降低(P<0.05,P<0.01)。模型组大鼠在5-60min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P<0.05,P<0.01);针刺三阴交组大鼠在10-40min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P<0.05);针刺关元组大鼠在0-30min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P<0.05)。针刺三阴交穴在针刺5min时、针刺结束后50-60作用显著,针刺关元穴仅在针刺结束后40-60min作用显著。结论: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处于疼痛状态且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针刺三阴交穴、关元穴均能缓解疼痛反应,调节其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过程中刺痛感对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96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期望得气组和期望不得气组,于痛经发作第1天,且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0mm时,予针刺双侧三阴交穴30min,其中期望得气组予粗针、深刺、平补平泻的手法,期望不得气组予细针、浅刺、不施手法。采用VAS评价针刺前后以及起针后10min患者主观疼痛程度,并于针刺后记录患者有无刺痛感。结果:期望得气有刺痛组起针即刻VAS评分较针刺前降低,且起针后10min VAS评分较起针即刻降低(P0.05);期望得气无刺痛组、期望不得气有刺痛组和期望不得气无刺痛组起针即刻、起针后10min VAS评分较针刺前降低(P0.05),但起针后10min VAS评分较起针即刻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期望得气有刺痛组与期望得气无刺痛组组间各时点VAS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期望不得气有刺痛组与期望不得气无刺痛组组间各时点VAS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粗针、深刺、行平补平泻手法还是细针、浅刺、不施手法针刺三阴交穴,有无刺痛感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镇痛效应的影响无明显区别,均有较好的针刺即刻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一项针刺治疗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试验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子宫位置与三阴交穴效应的关系。方法按照中央完全随机方案将96例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均等分为期望得气组和期望不得气组,排除子宫位置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86例,于治疗前通过超声对每位受试者子宫位置进行评估,当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P)值≥40 mm时,取双侧三阴交穴,期望得气组以Φ0.3×40 mm一次性无菌管针直刺1~1.2寸,每10分钟行平补平泻手法30秒;期望不得气组以Φ0.18×13 mm一次性无菌管针弹入即可,不施手法,两组均留针30分钟后缓慢平和的将针渐渐退出,进行疗效检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P)值评价两组治疗前、起针即刻(针刺30分钟)和起针后10分钟(40分钟)的疼痛情况。并比较各子宫位置反应者比例(治疗前后VAS-P值降低50%及以上患者的比例)、总体有效率、起针即刻效应(治疗前VAS-P值-起针即刻VAS-P值)与起针后效应(治疗前VAS-P值-起针后10分钟VAS-P值)。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结果不同子宫位置间治疗前后各时点VAS-P值、反应者率、总体有效率、起针即刻效应与后效应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现有统计结果提示子宫位置可能与三阴交穴效应无关,其结果有待于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干预三阴交穴后对模型大鼠扭体反应及子宫组织内前列腺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针刺"得气"状态下部分镇痛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36只动情间期SD雌鼠分为盐水对照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与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每组9只。盐水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均采用全身冷冻加雌二醇注射法制备模型,造模成功后刺激量A组采用粗针深刺行手法诱导动物"得气"状态;刺激量B组采用细针浅刺不行手法避免"得气",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干预下大鼠每分钟扭体反应,并于留针后20min取大鼠子宫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GF2α、PGE2含量的变化。结果:1)每分钟扭体反应评分: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扭体评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期望"得气"组扭体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期望"得气"组比较,期望"不得气"组每分钟扭体评分显著增高(P0.01)。2)PGF2α、PGE2含量:与盐水组比较,各组PGF2α含量显著增多,期望"不得气"组PGE2含量显著增多(P0.01,P0.05),模型组与期望"得气"组PGF2α/PGE2比值显著增多。与模型组和期望"得气"组比较,期望"不得气"组PGE2含量增高。结论:针刺三阴交穴可缓解大鼠扭体反应,期望"得气"组疗效显著,期望"不得气"组疗效不及期望"得气"组,相应分子响应机制认为,期望"不得气"组缓解痛经的基础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子宫组织内前列腺素E2水平及使PGF2α/PGE2趋于平衡,进而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而达到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体表投影区红外温度及其艾灸后的变化,探讨艾灸对子宫体表温度的影响及灸局部穴和远部穴的效应差异。方法:将48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关元组、三阴交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全身冷冻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关元组和三阴交组于造模结束后分别进行艾灸,3壮/穴。采用红外热成像方法动态监测各组大鼠灸前、灸后即刻、灸后5、10、20、30、40、50、60 min子宫体表投影区温度。结果:(1)时点温度:四组间不同时点的温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F=243.46,P=0.000.05)。分组与监测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6.21,P=0.000.05)。四组间红外温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P=0.030.05)。其中,正常组各监测时点间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灸后20~60 min各时点比灸前温度显著降低(P0.05);灸后30~60 min各时点比灸后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5);三阴交组灸后5~60 min各时点比灸前温度显著降低(P0.05);灸后10~60 min各时点比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1);关元组灸后即刻比灸前温度显著升高(P0.05),灸后5~60 min各时点均比灸前及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5)。(2)时段温差:与正常组、模型组比较,三阴交组和关元组的灸后5~60 min各点与灸前温度差值均显著增大(P0.05);与三阴交组比较,关元组的灸后即刻与灸前温度差值显著增大(P0.05)。正常组和模型组的各点温度差值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体表投影区存在持续40 min温度降低时段,艾灸可使温度下降时点提前,使该段温度下降幅度显著增加;且灸局部穴和远端穴的即刻效应不同。说明艾灸在一定时间内促进子宫体表红外温度的下降,艾灸对于痛经的治疗作用并非依靠直接提高子宫体表温度,其具体起效机制尚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关元、三阴交穴治疗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其对痛经症状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1例)、艾灸组(30例)、药物组(32例)。针刺组和艾灸组分别针刺、艾灸关元穴、三阴交穴(双侧),药物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月经来潮前3 d开始治疗,每日1次,至疼痛缓解,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痛经症状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来评定患者情况。结果:①针刺组总有效率73.33%,艾灸组总有效率70.00%,药物组总有效率46.67%,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3组痛经症状积分、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与药物组相比,针刺组和艾灸组痛经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针刺、艾灸关元穴、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三阴交穴位注射维生素K3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亚丽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85-1186
目的:对比三阴交穴注射维生素K3与单纯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差异。方法: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 机分为三组,A组行三阴交穴位注射雏生素K3治疗,B组行针刺三阴交穴治疗,C组口服芬必得胶囊,治疗3个月后统计 疗效。结果:A组及B组分别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同时,30min内疗效比较,A、B、C三组分别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阴交穴位注射 维生素K3较单纯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见效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各时段子宫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刺激量与针刺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动情间期的SD( Spraguc Dawlcy )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盐水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全身冷冻(-25℃环境下冷冻4 h/天/5天)配合激素注射方法(每日给予大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连续10天,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制备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盐水组连续10日皮下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U/只。针刺组于第10日以不同刺激量针刺双侧“三阴交”穴20 min。采用XW-B-3冷光源微循环显微检查仪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微循环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结果: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各时段的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管径(除40 min、60 min外)明显收缩( P<0.01)、流态减慢或停滞( 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各时段的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管径(仅5min、10min、20min、30min)明显扩张(P<0.01或P<0.05),各时段流态明显改善( P<0.01或P <0.05)。刺激量B 组微血管管径在30min 出现明显扩张( P <0.01),微血管清晰度(仅50min、60min)有所改善(P<0.05);与刺激量B组比较,刺激量A组各时段的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管径(仅5min、10min、20min、30min)明显扩张(P<0.01或P<0.05),流态(除50min、60min外)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子宫微循环障碍,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子宫微循环的作用存在差异,刺激量A组针刺疗效显著优于刺激量B组,处于较强得气状态,间接说明了得气对针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留针30 min条件下,针刺单穴十七椎、三阴交、地机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留针30 min。分别记录针刺前10 min及针刺5、10、20、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的即刻镇痛效应,针刺5 min时,十七椎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三阴交组和地机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针刺10 min3组疼痛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针刺20、30 min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疼痛值均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30 min时,十七椎组与三阴交组和地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阴交组和地机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其他观察时间点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即刻止痛作用。针刺十七椎穴的即刻镇痛效果优于针刺三阴交穴和针刺地机穴。针刺三阴交穴和针刺地机穴疗效相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左右穴区及经穴连线艾灸前后红外温度,比较灸三阴交与关元效应差异。方法阴道涂片法筛选动情间期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阴交组和关元组,每组12只。全身冷冻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治疗组分别灸双侧三阴交和关元,3壮/穴。红外热成像仪动态监测相关穴区及经络连线左右艾灸前后红外温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灸后5~30 min,模型组三阴交-血海经络连线左右温差显著增加(P0.05);灸后30 min,其他3组三阴交右侧穴区温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灸后5~30 min,三阴交组三阴交-血海经络连线左右温差显著降低(P0.05),关元组10~30 min连线左右温差显著降低(P0.05);两艾灸组比较,三阴交组对连线左右温差影响早于关元组。结论艾灸可显著减小经络连线左右温差,缓解失衡状态,且灸三阴交恢复失衡作用早于灸关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期三阴交穴的压痛反应。方法:将3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痛经组)和30例健康女性(健康组)纳入本试验。分别在两组受试者的月(痛)经期和非经期进行三阴交穴压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和压痛阈值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痛经组痛经期的三阴交穴VAS值显著高于非经期、健康组月经期(P0.01);痛经组痛经期的三阴交穴压痛阈值显著低于非经期、健康组月经期(P0.01);健康组和痛经组的非经期三阴交穴VAS值和压痛阈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的急性发作可使三阴交穴压痛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灸三阴交、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收缩强度及子宫中缩宫素受体(OTR)的影响,旨在初步探讨艾灸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镇痛效应的差异及可能的分子响应机制。方法:将处于动情间期3月龄的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类痛经组、三阴交组和关元组,每组10只。除盐水组外,寒凝类痛经组、三阴交组和关元组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盐水组和寒凝类痛经组不予艾灸,三阴交组在造模第6天、第8天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后及在第10天注射缩宫素后,在大鼠三阴交穴(双侧)予以艾柱施灸,每次灸3壮。关元组灸治方法与之相同。运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检测在体大鼠子宫收缩强度,并用RT-PCR法测定大鼠子宫中OTR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盐水组比较,寒凝类痛经组子宫收缩强度明显增强(P0.01);与寒凝类痛经组比较,两艾灸组均显著减少了子宫收缩波个数(P0.01),且降低了子宫活动度(P0.05)。2.与盐水组比较,寒凝类痛经组子宫OTR的峰值增高(P0.01);与寒凝类痛经组比较,三阴交组和关元组子宫OTR的峰值、均值、泳道值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1)艾灸可明显减轻大鼠的类痛经反应,缓解子宫痉挛性收缩。(2)本实验结果显示两穴镇痛效应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三阴交穴对寒凝类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张力和子宫收缩素受体(OTR)的影响,探讨不同方法干预三阴交穴对寒凝类痛经的效应差异及机制。方法:将处于动情间期的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每组7只。除盐水组外,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均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盐水组和模型组不予干预,针刺组针刺三阴交穴;艾灸组予以常规方法艾灸三阴交穴。运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仪记录子宫的收缩反应;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缩宫素受体(OTR)m 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子宫的收缩波个数、波峰峰值、子宫活动度及子宫组织中OTR m RNA表达均高于盐水组(P0.01或P0.05);针刺组、艾灸组大鼠子宫的收缩波个数以及子宫组织中OTR m 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大鼠的子宫活动度低于模型组(P0.05);艾灸组大鼠子宫组织中的OTR m 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或艾灸三阴交穴均可有效缓解寒凝类痛经大鼠的疼痛,且艾灸的效应优于针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三阴交治疗痛经的即时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痛经患者应用针刺三阴交穴治疗疗,并与用芬必得胶囊治疗36例进行即时临床疗效对比。结果:自身对照分析治疗前,治疗后30min,治疗后12h,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下降。两组治疗前比较(P=0.32〉0.05)两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30rain比较(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12h比较(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三阴交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痛经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不同介入时机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左右三阴交、左右三阴交-血海连线温度的影响及其与镇痛效应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阴道涂片筛选出动情间期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灸三阴交1次组(第10d施灸)、灸三阴交3次组(第6d、8d及10d施灸),每组20只。除盐水组外,模型组、灸三阴交1次组、灸三阴交3次组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运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左右三阴交穴区、三阴交-血海连线区各时间点温度。运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检测在体大鼠子宫收缩强度。结果:与盐水组相比,模型组子宫收缩强度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艾灸组均显著减少了子宫收缩波个数(P0.01)并降低了子宫活动度(P0.01),两艾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水组在各个时间点,大鼠左右三阴交穴区及三阴交-血海连线区温度平衡(P0.05);模型组大鼠左右三阴交穴区在5~60各个时间点温度失衡(5、40、50、60P0.05,10、20、30P0.01)左右三阴交-血海连线区即刻-30各个时间点温度失衡(5、30P0.05,即刻、10、20P0.01);两艾灸组在各个时间点,大鼠左右三阴交穴区、三阴交-血海连线区温度平衡(P0.05)。结论:艾灸三阴交可明显缓解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痉挛性收缩,并改善三阴交穴区及三阴交-血海连线区左右温度的失衡状态。艾灸不同介入时机对于缓解痛经的疼痛状态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关元为任脉经穴 ,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 ,穴居于脐下三寸 ,为男子藏精 ,女子蓄血之处 ,是人生之关要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穴 ,又为足三阴之交会穴。二穴为主 ,配伍运用 ,治疗妇科病 ,屡获良效 ,现列举几例。1 痛经   2 0岁 ,痛经 8年。 1 2岁月经初潮时即有小腹作痛 ,未引起重视。近 3年来痛经加剧 ,经量少 ,色暗红 ,有血块 ,虽服止痛片可暂缓痛势 ,但下次月经来潮仍疼痛不已 ,据病情诊断为痛经。取穴 :关元、三阴交、太冲。针入得气留针 1 0 min后疼痛缓解 ,后每次月经来潮前 2~ 5 d开始针刺上 3穴 ,连针 3个周期病愈。随访 4年未…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诱导动物不同"得气"状态对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血清Ca2+及子宫Ca2+的影响,探讨针刺"得气"治疗痛经相关机制。方法:将9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盐水对照组18只,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与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各24只,采用全身冷冻联合雌激素法建立寒凝类痛经大鼠模型,并用粗针深刺行手法与细针浅刺不行手法干预模型20 min,采用不同检测方法观察血清及子宫组织内钙离子变化情况。结果:1.血清内Ca2+含量: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及刺激量B组血清内Ca2+含量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血清内Ca2+含量显著降低(P0.01)。2.各组子宫组织内Ca2+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组大鼠子宫平滑肌内Ca2+荧光强度及百分比比较,各组间P1/P2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但模型组P2百分比显著增多(P0.01),而刺激量A组能够明显降低P2百分比(P0.01)。结论:刺激量A组能明显降低痛经模型血清Ca2+浓度及Fluo-3-AM负载细胞子宫Ca2+荧光强度百分比,分析认为不同针刺刺激量诱导的不同"得气"状态治疗痛经的机制是通过调节血清及子宫平滑肌内Ca2+水平实现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