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回顾性文献统计分析展现奔豚气病脉诊治概貌,最终试图揭示奔豚气病的本质。方法:对半个多世纪以来163篇现代个案报道文献中228例奔豚气病患者,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奔豚气病与情志性疾病、器质性疾病的相关性,并从奔豚气病所用治疗原则、方剂及其药物倒推出奔豚气病的临床特征。结果:奔豚气病患者具有器质性疾病较少,其脉证治离散程度很大,具有情志性相关疾病的特点;39.04%患者具有情志性疾病的临床表现、47.81%患者具有情志性发病因素、54.63%患者从情志性疾病角度治疗。结论:奔豚气病带有明显的情志性疾病的特征,本质上属于郁证范畴。  相似文献   

2.
郁证是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郁证散见于古医籍胸胁痛、肝郁、梅核气、脏躁、百合病、奔豚气等病证中。  相似文献   

3.
郁证属于情志病的范畴,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或见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多梦等[1]."郁"字在中医典籍中既可理解为对疾病发生机理的一种描述,也可理解为导致疾病发生的某种潜在因素,而不能只限于郁证之郁[2].其相关症状散见于中医文献中郁证、脏躁、癫狂、百合病、奔豚气等病证.临床多见于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4.
探讨单纯郁证与病郁同存,因郁致病与因病致郁,显性郁证与隐性郁证,狭义郁证与广义郁证等多种郁证形态。单纯郁证为情志性功能性疾病;病郁同存指郁证与器质性疾病或中医病证同时存在,又可分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显性郁证是指显现的七情变化所导致的临床容易辨认的郁证;隐性郁证指由并不显现的七情以及患者具有隐匿的郁证禀赋所导致的临床不易察觉的郁证。狭义郁证是指由情志不遂、气机郁滞病机所导致诸如脏躁、百合病、梅核气、失眠等单纯的、因郁所致的显性郁证;广义郁证除狭义郁证外,还包括病郁同存、因病致郁、隐性郁证等凡与情志不遂有关的疾病。探讨郁证的形态学,旨在更好地适应中医临床诊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探讨郁证性胸痹的病脉证治。胸痹有郁证性胸痹与非郁证性胸痹之分。中医学远在现代医学认识心脏神经官能症以及具有心(胸)痛、胸闷、短气等症状的抑郁症、焦虑症类疾病之前,即已形成了可与之相对应的郁证性胸痹的病脉证治体系。郁证性胸痹由情志不遂所引起,并受情志波动影响,主要症状与器质性心脏病之胸痹(非郁证性胸痹)相类似,但在心(胸)痛程度、样式、持续时间、主要症状与伴随症状、对解郁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均有其自身内在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对有关厥证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类,提出"痛厥(疼痛性厥证)"与"郁厥(郁证性厥证)"新概念,并重点探讨"郁厥"的病脉证治。认为厥仆可以是郁证的表现之一,凡由情志病因导致气机一时升降乖张而厥仆者即是郁厥。郁厥包括气厥气实之证、部分血厥血逆之证及痰厥。中恶缘于精神衰弱,主要因气质禀赋"内生性情志病因"所引起,是郁厥的重要类型。气机逆乱是郁厥的基础病机,为气厥、为中恶;血随气逆为血厥,痰随气逆为痰厥;瘀血与痰浊蒙蔽清窍都是郁厥的重要病机。郁厥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伴有显性郁证和(或)隐性郁证的表现。郁厥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依次为厥仆前、厥仆后、厥仆中,其治疗主要有疏肝理气解郁、养心安神定志、活血化瘀、涤痰祛浊、调补脏腑阴阳气血之五大原则。郁厥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心理性晕厥及由心理精神障碍诱发的血管迷走性晕厥。  相似文献   

7.
探讨郁证性肛病的病脉证治。郁证性肛病是指由情志因素导致的肛肠感觉异常,本质上是披着肛肠病外衣的郁证,具有一般郁证性病证因机证治的共性特点,诊断需要排除肛门直肠器质性病变。现代中医治疗方法大致包括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益气健脾及活血化痰数端,从方药药性来看从郁论治者居多。郁证性肛病常见于肛门直肠神经症或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以及精神障碍类疾病,现代医学也已证实精神心理因素与肛门直肠感觉异常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郁证发微(二十六)——郁证嘈杂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郁证嘈杂的病脉证治。从病证特点看,嘈杂具有郁证不定愁诉的特征;从病因病机看,嘈杂可因肝胃不和、肝气郁结化火、思虑伤及心脾以及七情内伤导致痰湿诸郁所引起;从治疗方药看,嘈杂可以疏肝理气解郁、健脾养心安神、行气开郁化痰甚至非药物情志开导方法进行治疗并获效。嘈杂不仅可见于脾胃病,也可见于郁证。郁证性嘈杂有单纯郁证及病郁同存之分,单纯郁证嘈杂为肝病、为心病、为Ⅱ类脾病(脾心病,属于郁证范畴),治疗但须从郁论治;病郁同存为肝胃同病,治疗需要调理脾胃与解郁并举。  相似文献   

9.
探讨郁证性喘咳的病脉证治。认为喘咳可以是郁证的临床表现之一,举凡惊恐、忧思、悒郁、暴怒、悲哀等情志变化皆可致生喘咳。郁证性喘咳一般具有郁证"直接的"临床表现证据(情志症状),也可具有郁证"间接的"临床表现证据(诸如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和涉及多脏腑系统的临床表现),即本质上是一种在喘咳掩盖下的隐性郁证。现代心理学、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研究结果等均佐证了郁证性喘咳的客观存在。临床若遇屡治难愈的喘咳,需注意是否存在郁证性喘咳的可能性而试以从郁论治。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100-2101
传统中医治疗郁证多从心肝脾论治,鲜有从肺论治者。文章主要从病因病机、现代研究、临床验案3个角度探讨郁证从肺论治的可行性。研究发现郁证患者中肺郁的比例较高,情志病与呼吸系统关系密切,两者具有相关性,且在临床上古今部分医家尝试从肺治疗郁证取得满意疗效,因此认为郁证可从肺论治。  相似文献   

11.
浅议中医对郁证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俊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6):245-246
郁证是一组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引起的,有别于癫、狂、痫的轻性情志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神经症。本文仅就中医对郁证的认识进行讨论,藉以深化对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1历代医家对郁证的论述1.1郁证的提出郁证是元、明、清医家对情志不舒、气机郁结、不得发越而诱致...  相似文献   

12.
郁证病因分为情志和体质两方面因素,情志失调方面主要是肝郁气滞,体质方面主要是素体先天禀赋不足或肝旺。病机主要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木郁克土,肝脾不和,内蕴痰湿。临床治疗以调气祛痰为主要原则,气行则郁散,痰化则证消,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郁证发微(二十七)——郁证痞满论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郁证性痞满的病脉证治。郁证性痞满主要是指由情志因素触发或加重的胃痞与腹胀;其病机是“无邪无滞无形”之气郁,也可以是气机郁滞继发引起的食滞、痰阻、瘀血及气血亏虚;其临床表现除脾胃病症状外,也可以伴其他广泛多样的症状;其形态既可以是单纯郁证,也可以是病郁同存;其治疗既可以从郁论治,也可以病郁同治。从郁论治的原则主要包括疏肝理气消痞、运脾祛湿、化痰导滞等。鉴别痞满是否属于郁证,当参考实验室检查。郁证性痞满相当于由精神心理因素参与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胀、吞气症、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等功能性胃肠病,以及部分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化障碍等精神障碍性疾病。郁证性痞满的诊治理论与实践已得到现代医学越来越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恶心呕吐不仅是脾胃病的症状,也可以是七情内伤所致之肝(胆)病、心病、Ⅱ类脾病(脾心病)以及病机属于痰饮、瘀血的郁证表现。凡由情志不遂所引起且从郁或辅助从郁论治有效的呕恶即为郁证性呕恶,可见于精神心理因素诱发并有呕恶表现的一类疾病。郁证性呕恶存在单纯郁证和病郁同存两种形态。单纯郁证病位在肝、胆、心、脾,与胃无涉;病郁同存即郁证与脾胃病同时存在。单纯郁证呕恶需要从郁论治,病郁同存呕恶可从郁论治结合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15.
探讨郁证性耳鸣的病脉证治。认为对耳鸣的辨治不能僵执"肾开窍于耳"之教条,概从补肾论治。耳鸣可以是郁证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抑郁、恚怒、忧思、焦虑、惊恐等情志变化皆可致生耳鸣。郁证性耳鸣一般具有郁证"直接的"临床表现证据(情志性疾病心理及精神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更多具有郁证"间接的"临床表现证据(涉及多脏腑系统的"异彩纷呈"的全身症状),本质上是一种在耳鸣掩盖下的隐性郁证。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学、心理学及中西医治疗学均佐证了郁证性耳鸣的客观存在。对屡治不愈的耳鸣可从郁证角度重新审视其脉证,从郁论治,或试探性地从郁论治,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介绍栗锦迁主任医师治疗郁证的经验。郁证的发生主要与个人的体质、情志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关。栗师强调对于郁证的治疗应当以中医辨证为主,再辅助结合西医辨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主张按照病情分清郁证之气血痰火食湿郁以何郁为主,多用越鞠丸加减治之。  相似文献   

17.
郁证为情志不畅、气机;郎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乃临床常见病。虽中医典籍论治颇多,但临床辨治颇费思量。《医方论》云:“凡郁证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基于这一理论观点,笔者近几年治疗郁证,以疏畅气机为总治则,按初郁气结、郁久化热及郁伤心脾三证型辨证及结合心理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郁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过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和阐述,认为许多耳鼻喉科疾病都可以从郁证的角度进行治疗.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情志因素越来越受到耳鼻喉科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而情志因素也是郁证的重要致病因素,由此郁证与耳鼻喉科疾病密切相关,二者的相关性体现了辨证论治的异病同治原则.  相似文献   

19.
探讨郁证性虚劳的病脉证治。虚劳是对以脏腑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慢性虚衰性病证的总称,但其中有缘于七情五志所致者,看似一般虚证虚劳,实为郁证之变形。虚劳五志伤五脏论以劳心为先,抑郁可成劳损;虚劳五劳七伤论包括五志七情伤及脏腑,显为情志之病;虚劳脱营失精论乃生活际遇落魄所致;室女童男思窦初开失当、鳏寡僧尼恨愁结肠曲思不达,亦致忧郁成劳。郁证性虚劳有显性郁证和隐性郁证。治疗郁证性虚劳除补益以外,应重视开郁安神、疏通气机;在药物治疗以外,更需改心革志、消遣情怀、知命乐天。情志调摄与医养结合对防治郁证性虚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栗锦迁教授认为郁证的发生主要与个人的体质因素、情志因素有关,外加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人体气机郁滞,而生郁证。栗师强调对于郁证应当中医辨证为主,再辅助结合西医辨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郁证的中医证治,有独道的见解,主张根据病情分清郁证气血痰火食湿郁何郁为主,多用越鞠丸加减,对郁证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