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颈夹脊穴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及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降低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人迎穴常规针刺法治疗,14天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浓度和FS-CS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迎穴改良针刺法能够快速有效的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医立体式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45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试验组予中医立体式(基于辨证论治的方药加按摩手法加腧穴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复发率及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提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各自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经过半年随访,观察组中3例复发,复发率为6.7%,对照组患者中有11例复发,复发率为24.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中医立体式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两组均用常规针刺,实验组加后溪穴针刺。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81.13%,实验组9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用后溪穴治疗颈椎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以针刺颈椎病穴治疗,对照组以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均在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8%,对照组为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椎动脉血流平均速度变化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痛量表(NP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愈显率分别为73.53%,14.71%,对照组分别为77.42%、16.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PQ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和常规电针方法对治疗颈型颈椎病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减轻患者的颈痛症状,而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较电针疗法简便,不受场地、仪器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颈针八宫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给予针刺颈针八宫穴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量表(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椎动脉平均流速(Vm)、中医症候总积分进行效果评价,统计其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ESCV评分、CASCS评分、椎动脉Vm情况、中医症候总积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54%,7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针八宫穴可以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椎动脉平均流速及中医症候,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苍龟探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艾灸配合苍龟探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苍龟探穴针刺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十宣穴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颈夹脊穴针刺为主配合十宣穴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颈夹脊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粘度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十宣穴放血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予以针刺风池、风府、颈夹脊穴,配合小柴胡汤加味内服治疗;对照组予以针刺风池、风府、颈夹脊穴治疗。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动力灸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针刺配合动力灸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动力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远近灸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脱落2例,对照组50例,脱落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远近灸刺配合治疗(远为普通针刺后溪穴,近为灸百会穴),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针刺两个穴位进行治疗,最后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的改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组间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近灸(百会穴)刺(后溪穴)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且对该证型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特定穴配合中药补肾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肝肾不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 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肝肾不足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治疗组4 5例、对照组4 5例,对照组有1例脱落病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百会、大椎、后溪、三阴交、太溪、悬钟穴,配合六味地黄加葛根方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予以六味地黄加葛根方中药内服治疗。连续治疗8星期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 1.1%,治愈率为6 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 7.3%,治愈率为3 4.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在眩晕程度、频度、持续时间、头痛、颈肩痛、生活工作量表差值变化均高于对照组(P0.0 5)。结论针刺特定穴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肝肾不足型)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并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忠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针刺颈椎病穴,对照组针刺颈夹脊穴,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8%,对照组为67.5%;TCD显示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颈椎病穴可明显改善颈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针刺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新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总疗效及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0.0%、90.0%,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0.0%、70.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针刺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静脉点注参麦注射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以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症状评分、单一症状疗效及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体疗效构成(Z=2.594)、痊愈率(x2=5.9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08,P>0.05);②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t治疗组=8.680,t对照组=8.266,P均<0.01),其中治疗组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39<0.05).③单一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眩晕、恶心呕吐症状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98、2.984,P<0.05);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比较各组疗前、疗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单用推拿治疗明显提高,且对缓解患者主症眩晕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后溪穴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在治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疼痛程度的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2.2%,两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疼痛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组的近期止痛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后溪穴结合牵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刺督脉穴治疗椎-基底动脉型颈椎病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针刺督脉穴治疗椎一基底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椎-基底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例予针刺督脉穴治疗,取百会、后顶、强间、脑户、风府穴.对照组29例予辨证取穴配合局部取穴针刺治疗,取风池、攒竹、太阳、天柱、足三里、三阴交、肝俞、曲池穴.2组均12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及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75.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头晕、头痛、恶心均改善,2组治疗后头晕、头痛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IVA、RVA及BA血流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督脉穴治疗椎-基底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旋颈试验阳性率、眩晕评分及头项部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旋颈试验阳性率及眩晕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旋颈试验阳性率及眩晕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7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能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及头项部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灸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腹针及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灸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眩晕起效时间及消失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9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眩晕起效时间及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6、1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针配合灸法是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