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子宫颈病变2015例与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卫  刘郁明  成艳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27-1328
目的:分析2 015例不同类型子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Digene公司杂交捕获仪(HC2)检测2 015例不同类型子宫颈病变患者的13种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情况,结合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2 015例子宫颈病变患者中,子宫颈炎1 37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44例,其中CIN 352例,CIN 194例,CIN 98例,其13种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率分别是28.0%、58.8%、89.7%、94.9%,中高度CIN(CIN、CIN)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度CIN和宫颈炎(P<0.05)。结论:子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增高,高危型HPV检测可用于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治疗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3,(2):163-164
目的:探讨外阴尖锐湿疣(CA)患者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美国Digene公司杂交捕获仪(HC2)检测406例外阴CA患者的13种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情况,与同期416例无外阴CA的筛查者和432例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高危型HPV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6例外阴CA患者、416例筛查者、432例CIN患者中,其13种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率分别是66.26%、21.63%、73.61%,CA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筛查者(P<0.01),CA患者感染率与CIN患者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为高危型HPV高感染率人群,在对症治疗的同时更应重视高危型HPV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胡建铭 《苏州医学》2005,28(2):63-65
子宫颈病变包括发育畸形、损伤、肿瘤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本文所述的子宫颈病变是指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与宫颈浸润癌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与宫颈肿瘤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确立了HPV感染是CIN及子宫颈癌发生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重庆市农村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2016年1-4月选取重庆市万州区、永川区、巴南区、潼南区共20000例农村妇女,以HPV基因分型检测对其进行宫颈癌的初筛.对HPV16、18型(+)者或其余12种HPV高危型(+)阴道镜检查异常者进行阴道镜定点活检.结果 重庆市农村妇女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9.66%,不同年龄组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及不同高危型别HPV感染阳性率均有差异.高危型HPV感染阳性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发生率为2.33%,CIN2、CIN3及AIS发生率为1.35%,宫颈癌发生率为0.31%,不同年龄组各级别宫颈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高危型别HPV感染者中,HPV16阳性者各级别宫颈病变发生率均最高,而其余12型HPV高危型别阳性者各级别宫颈病变发生率均最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基因分型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的筛查效率,更适合在大规模人群中普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探讨Ki-67能否成为CIN预后指标之一。方法对147例CIN病变上皮、29例宫颈鳞癌上皮和30例正常宫颈上皮行高危型HPV检测,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Ki-67表达情况。结果①随着病变的加重,Ki-67的平均灰度值逐渐提高(CINⅡ组除外)。宫颈鳞癌组的Ki-67的平均灰度值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INⅠ、Ⅲ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INⅢ组与CINⅡ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高危型HPV在对照组、CINⅠ-Ⅲ组、宫颈鳞癌组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52.63%,58.82%,82.05%,100%,除CINⅡ组与CINⅠ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高危型HPV阳性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Ki-67与高危型HPV感染呈正相关(r=0.228,P<0.05)。结论 Ki-67可能成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CIN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结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8月~2007年12月两家综合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锥形切除术病人98例.术后分别于6个月及12个月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和HR-HPV检测.结果 CIN I病人宫颈锥切术后6个月HR-HPV转阴率为76.2%,其中HR-HPV阳性组中,2例细胞学表现异常;术后12个月转阴率为85.7%,其中HR-HPV阳性组中,仍有2例细胞学表现为异常.CINⅡ-Ⅲ病人宫颈锥切术后6个月HR- HPV转阴率为51.9%,其中HR-HPV阳性组中,11例LCT表现为异常,其中3例病人接受子宫切除术,未继续随访,其余患者术后12个月转阴率为62.2%.其中HR-HPV阳性组中,18例LCT表现为异常.结论 宫颈锥切术治疗对清除CIN病人的HR-HPV-DNA感染有效.随访过程中HR-HPV-DNA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可用于监测治疗的有效性并可用来观察其转归.  相似文献   

7.
刘刚英 《中原医刊》2007,34(15):86-87
目的 对保妇康栓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HPV感染合并湿疣或CIN Ⅰ~Ⅱ 193例,其中130例采用保妇康栓治疗3个月,30例采用α-2b干扰素栓进行对照治疗及设33例空白对照,治疗前后分别行宫颈细胞学(TCT)检查,HPV—DNA分型及阴道镜检查。结果 保妇康栓与α-2b干扰素栓的作用相近但明显高于未用药治疗组,对HPV感染的治疗作用有效率分别为73.8%及73.3%,而空白组为4%,对于CIN及湿疣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3%及73.3%。结论 保妇康栓对于轻度宫颈病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危型HPV检测在判断CIN疗效及随访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金兰 《河北医学》2010,16(4):394-39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在判断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治疗效果及随访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01至2007-06-30在我院诊治的术前均检测HPV(+)的CIN患者198例,分别进行宫颈电环锥切术(LEEP)或宫颈冷刀锥切术,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ybird Cap-ture-2,HC2)技术,对其术前及术后6、12个月均行宫颈高危型HPV(HR-HPV)检测,观察其治疗前后HR-HPV负荷量变化及转阴率的情况。结果:198例CIN患者术前HPV平均负荷量为367.9,术后6个月、12个月HPV平均负荷量分别为14.2、3.6,故CIN患者行宫颈锥切术治疗后HPV平均负荷量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术后6个月、12个月HPV转阴率分别为82.3%、91.4%,术后HPV持续阳性率为8.6%,其中2例重新诊断为宫颈原位癌。结论:HR-HPV检测可有效地判断CIN疗效及随访监测其预后的指标,宫颈锥切术后HPV持续阳性患者为复发的高危人群,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9.
646例妇女宫颈HPV检测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646例妇女进行H P V检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学为确诊结果.结果 646例患者中,HPV阳性率为35.4%,其中以HPV51亚型感染为主.多重感染率为19.2%.在各种病理类型中HPV的阳性率分别为慢性炎症22.5%、尖锐湿疣43.5%、CINⅠ级29.6%、CINⅡ级52.6%、CINⅢ级68.8%.尖锐湿疣治疗效果良好,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效果不佳.结论 郑州市HPV的感染以51亚型为主,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高而增高,尖锐湿疣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施丽娜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28-129,132
目的 观察鱼腥草联合保妇康栓对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CIN Ⅰ及宫颈炎的疗效.方法 将高危型HPV感染的CIN Ⅰ及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 = 35)、干扰素组(n = 30),分别应用鱼腥草联合保妇康栓、干扰素治疗,空白对照组(n = 10)不使用任何药物,比较疗程结束后HPV转阴、宫颈糜烂及CINⅠ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干扰素组HPV转阴率分别为57.14%和56.67%,高于对照组的20.00%(P < 0.05);对CIN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46.67%,高于对照组的20.00%(P < 0.05);治疗组宫颈糜烂有效率为71.43%,高于干扰素组的33.33%和对照组的10.00%(P < 0.05).结论 鱼腥草联合保妇康栓对合并HPV感染的CIN Ⅰ及宫颈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梁莉  陈萍  陈晓 《热带医学杂志》2006,6(4):438-439
目的探讨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996年10月至2005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进行分析,并对其肿瘤组织或宫颈分泌物进行HPV检测。结果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与同期宫颈癌的构成比从1996年的11%上升至2005年的42%。≤35岁宫颈癌患者的HPV阳性率为65%,较>35岁者明显升高,后者为32%。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逐年减小,HPV感染率逐渐升高。结论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HPV感染有相关性。故应加强对HPV感染高危人群的监测、随访,做好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妙丸加减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例。治疗组采用三妙丸加减治疗。方药组成:黄柏10 g,麸炒苍术10 g,牛膝10 g,薏苡仁30 g,麸炒白术10 g,土茯苓10 g,党参10 g,陈皮6 g,板蓝根10 g,白花蛇舌草30 g,大青叶10 g,重楼10 g,盐车前子(包煎)10 g。每日1剂,早晚分两次口服,经前期口服10 d,经期停服。对照组采用保妇康栓治疗,每晚睡前2粒,置于阴道深部,每日1次,经前期使用10 d,经期停用。两组患者均以1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妙丸加减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人体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密切。本文根据宫颈受感染后上皮形成挖空细胞的现象,对477例病变宫颈进行了光镜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癌前病变和原位癌挖空细胞出现率较高,为80.9%和86%。低分化以下中晚期癌出现率低,为11%。因此挖空细胞可以做为宫颈癌早期发现重要指征之一,有显著临床意。  相似文献   

14.
使用DNA-DNA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取自北京和新疆两地的40例人宫颈癌活检组织中HPV-16型和18型的DNA相关序列。以~(32)P-HPV-16及18为探针,前者杂交阳性率为75%(30/40),后者为17.5%(7/40)。初步表明,中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生与HPV-16型关系密切。HPV-16型和18型的阳性率新疆地区高于北京地区,少数民族高于汉族,提示HPV感染似乎存在地理差异和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5.
昆明地区妇女宫颈HPV感染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了解昆明地区高危型HPV感染的情况。方法应用HPV-DNA PCR反向点分子杂交基因芯片分型系统对1917例妇女的宫颈细胞进行HPV-DNA检测;细胞学检测LPT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和/或HPV—DNA检测阳性的患者,均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917例妇女HPV感染率为16.9%,其中高危型HPV(HR-HPV)感染占84.9%,以HPV16、33、58和18型最为常见;HPV感染率随宫颈癌癌前病变级别升高均呈趋势性增加,CINI、CINⅡ、CINⅢ及宫颈浸润癌的HPV-DNA感染率分别为36.8%、71.4%、83.3%及85.7%与正常+炎症组相比,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II组)的优势比(OR)和归因危险度比率(ARP)为26.4(11.5~60.5)和88.O%;而低度病变(CINI组)的OR和ARP为3.4(2.0~5.6)和79.O%。HPV感染的多重性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级别升高有关联性(Somers'd=0.645.Kendall's tau-b=0.645,P〈0.01)。结论高危型HPV是诱发宫颈癌的重要病因学因素,控制HPV感染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昆明地区妇女HPV感染率为16.9%,以HPVl6、33、58和18型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深圳市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现患率,对子宫颈癌常用筛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2004年11至12月,在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对15~59岁有性生活女性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所有接受筛查的妇女均行子宫颈醋酸肉眼观察(VIA)、电子阴道镜检查、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LCT)及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子宫颈分泌物中高危型HPV.对HPV阳性且L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和/或LCT≥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LSIL)的妇女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CIN的金标准.结果 共有1137名妇女参加本次调查,该人群高危型HPV-DNA检出率为14.0%;15~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和50~59岁组HPV检出率分别为15.5%、17.7%、12.6%、8.8%、10.2%、15.3%和21.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29岁组与50~59岁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25~29岁组与50~59岁组间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39岁组HPV感染率最低,但除25~29岁组与50~59岁组以外的其他各年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别HPV感染率曲线呈‘Ⅴ'字型的双峰相.妇女CIN现患率为4.4%,CIN Ⅰ、CINⅡ和CIN Ⅲ现患率分别为3.2%、1.0%和0.3%,CIN Ⅰ现患率明显高于CIN Ⅱ和CINⅢ(P<0.05).HPV感染率随子宫颈病变级别升高呈趋势性增加,无CIN病变的子宫颈HPV感染率为8.3%,CINⅡ以上病变HPV感染率达到100.0%.本调查人群未发现子宫颈癌病例.VIA、电子阴道镜、LCT和HC-Ⅱ高危型HPV检测检出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的敏感性分别为35.7%、50.0%、92.9%和100%;4种检测方法检出HSIL的特异性依次为96.0%、87.2%、88.4%和86.9%;各种方法均有满意的阴性预测值.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是CIN的主要因为,深圳妇女子宫颈病变多处于发病早期阶段,防癌的重点在于预防HPV感染和治疗C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汕头地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蛋白的表达,并探讨HPV在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49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1例鼻慢性炎症及鼻炎性息肉石蜡标本进行HPV(广谱型)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①HPV蛋白在鼻腔、鼻窦单纯内翻性乳头状瘤和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乳头状癌两组中均有表达,总HPV阳性感染率为34.7%(17/49),而11例鼻慢性炎症及鼻炎性息肉组织中均无表达。②HPV阳性感染率在34例单纯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为38.2%(13/34),在15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乳头状癌中为26.7%(4/15),其组间的HPV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③鼻慢性炎症及鼻炎性息肉组与鼻腔、鼻窦单纯内翻性乳头状瘤和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乳头状癌组组间的HPV阳性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可能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乳头状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癌变过程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介绍生殖道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病因病机及目前中医治疗的具体药物、疗法、疗效,以期提供更好的抗HPV治疗方案,有效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浸润癌患者中的感染状态.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及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的相关性,随机选择协和医院性病专科门诊有临床疣者30例(A组),无临床疣者53例(B组),采用PCR技术检测HPV。另从HPV阳性者中选择36例,采用PCR技术检测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结果A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P<0.01)。36例HPV阳性者16例为NG或CT或UU感染,而非尖锐湿疣,6例为尖锐湿疣与NG或CT或UU混合感染。提示为了提高尖锐湿疣的正确诊断率,须将传统的病理组织学检查与现代的PCR技术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