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内期的第1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 d,恶性疟12 d,三日疟30 d。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 d。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相似文献   

2.
鉴于近年上半年无疟史发病日渐增多(1972年调查约占上半年发病数的90%左右),考虑在间日疟流行区长潜伏期虫株并非少见,为了证实长潜伏期虫株的存在,及其所占的比例,更好地制定防疟措施,我们于1974年6月至1975年5月,在驻××地区部队,进行了间日疟原虫长潜伏期虫株流行病学观察。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临床发作期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体内发育的差异。方法在我国间日疟流行区分别采集临床发作期与间歇期间日疟病例的血样,采用体外人工膜饲感染系统在实验室同时体外人工感染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在感染后7~9 d和14 d分别解剖蚊胃和唾液腺,并检测蚊体内的卵囊和子孢子数。结果临床发作期间日疟原虫感染中华按蚊的卵囊阳性率和阳性蚊比率、子孢子阳性蚊比率和感染度均低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感染,临床发作期间日疟原虫感染嗜人按蚊的子孢子阳性率、阳性蚊比率和卵囊阳性蚊比率均低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感染,而子孢子感染度则高于间歇期疟原虫感染。结论临床发作期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体外人工感染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卵囊和子孢子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疟疾流行病学深圳地区疟疾基发流行主要传播媒介的调查豫南地区雷氏按蚊嘴人亚种地理分布与恶性疟 流行关系的调查福建省疟疾基发点的调查海南省不同流行程度疟区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一九八七年全国疟疾情况病原人红细胞膜血型搪蛋白A在恶性疟原虫入侵中的 受体作用人红细胞膜血型搪蛋白B对恶性疟原虫入侵 红细胞的影响该南和湘西北间日疟原虫的实脸感染比较广西间日疟原虫潜伏期和复发规律的实脸观察间日疟原虫寿命的观察间日疟原虫子抱子在大劣按蚊体内的寿命及活力约氏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与配子体生成中的 某些形态特征媒介中华按蚊唾…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1973~1994年对山东中华按蚊传播间日疟的系统研究结果。在70年代暴发流行期间感染率为0.47%,病家蚊经饲养后解剖感染率为13.2%;实验观察人工感染蚊虫感染率为36.1%,其中腺子孢子阳性率为17%,胃部囊合子阳性率为23.3%;鲁东半岛疟疾非暴发流行区与鲁西南易暴发流行区中华按蚊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染性无显著性差异;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体内发育的起点温度为14.9℃,有效积温为105.15℃;传播间日疟的媒介能量年内季节变化与年度变化均与发病情况较为一致。自1982年以来,其能量稳定地处在低水平。此结果提示,若无大量传染源输入,不会造成疟疾大流行。  相似文献   

6.
间日疟潜伏期在蚊传过程中的可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9月至1987年5月在湘西北,以10只阳性蚊叮咬6例志愿受试者的潜伏期全部短,为15~19(15.8±1.9)d;而模仿自然感染,以1只阳性蚊叮咬的24例,其潜伏期短者12例,为16~19(17.3±1.2)d,另12例长,为230~357(284.7±37.7)d.因此,至少在我国温带地区,间日疟潜伏期在蚊传过程中是可变的。此外,还就自然疫区内间日疟长短两类潜伏期的比例和我国间日疟的分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昭通地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 ,东经 10 2°5 2′~ 10 5°19′,北纬2 6°32′~ 2 8°41′。辖 11个县市 ,总人口 339.3万。是以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为了解该地区近年疟疾流行及防治工作现状 ,于 2 0 0 0年 6月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方法选择 90年代以前该地区的疟疾高发区盐津、水富、绥江 3县为调查点 ,采用回顾调查、现场访问和资料查询等方法进行。2 结果2 .1 疟疾流行态势  1999年全区疟疾疫情报告 335例 ,各县发病数分别为盐津 192例 ,镇雄 91例 ,彝良 19例 ,巧家 9例 ,威信 12例 ,水富 6…  相似文献   

8.
山东为单纯间日疟流行区,一年中3月份前发病甚少,4月份开始上升,5、6月份形成上半年高峰,8、9月份出现流行季节高峰。这两个高峰发病人数约占全年总病人数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9.
PCR检测疟疾混合感染的现场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PCR检测技术在间日疟与恶性疟混合感染区诊断疟疾的现场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海南省疟疾混合感染流行区304份滤纸干血滴样本,根据红内期疟原虫SSUrR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3条引物.采用PCR技术在同一反应体系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不同的DNA片段,检测现场所采样本中的间日疟原虫或恶性疟原虫DNA;同时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结果 在304份样本中,PCR法阳性15份,其中间日疟7份.恶性疟8份;镜检法阳性11份,其中间日疟6份,恶性疟5份。镜检阳性的样本PCR均为阳性;镜检阴性而PCR阳性的4份样本,其扩增产物经限制性酶切鉴定,证实为间日疟原虫或恶性疟原虫DNA。结论 此PCR检测体系灵敏、特异.对诊断或鉴别诊断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PCR检测技术在间日疟与恶性疟混合感染区诊断疟疾的现场应用价值。 方法 采集海南省疟疾混合感染流行区 3 0 4份滤纸干血滴样本 ,根据红内期疟原虫SSUrRNA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 3条引物 ,采用PCR技术在同一反应体系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不同的DNA片段 ,检测现场所采样本中的间日疟原虫或恶性疟原虫DNA ;同时与镜检法进行比较。 结果 在 3 0 4份样本中 ,PCR法阳性 15份 ,其中间日疟 7份 ,恶性疟 8份 ;镜检法阳性11份 ,其中间日疟 6份 ,恶性疟 5份。镜检阳性的样本PCR均为阳性 ;镜检阴性而PCR阳性的 4份样本 ,其扩增产物经限制性酶切鉴定 ,证实为间日疟原虫或恶性疟原虫DNA。 结论 此PCR检测体系灵敏、特异 ,对诊断或鉴别诊断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无锡市中心血站血库的外地血源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输血后疟疾病例时有发生,为了探讨输血后疟疾的发病特点,我们对无锡市区1988年发生的28例输血后间日疟进行了调查。一、方法与结果 (一)凡1988年市区各医院经血片检出疟原虫,并经市疟疾中心镜检室复核,同时在发病潜伏期内(以输血性间日疟潜伏期16.6±8.2d计算)有输血史的病例,逐例作个案调查排除其它感染因素后确诊为输血后间日疟。1988年市区共发生28例,其中本市21例,外地7例;男性19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北纬28°05′~29°45′,包括周围20个县.农作物以双季水稻为主.年平均气温16~19℃,7~9月最高气温可达38~40℃,盛夏季节大部分居民在室外露宿。近10年来,该地区疟疾流行程度有所降低,但仍是我国主要疟区之一~[1],发病人数占该省发病总数的80%以上。为判定传疟媒介,了解流行因素,1985年进行此项调查。  相似文献   

13.
1986年4月至1987年10月,在湘西北慈利县以磷酸氯喹1.5g(基质)3d疗法治疗215例间日疟现症病人,随访1~1.5年,复发58例,复发率为27.0%。其中无症状的原虫复发仅7例,占复发病例的12.1%.春季和夏秋季病例的复发率分别为36.2和23.6%,无显著性差异((P>0.05)。4、5月份病例,从收治到首次复发的潜隐期全短,分别为60.8d和63.5d。8、9月份病例的全长,分别为292.4和297.5d。而6、7月份的病例,潜隐期则有长有短,其中6月份的以短(63.7d)为主,占72.7%,7月份的以长(285.4d)为主,占75.0%。并结合我国温带地区间日疟潜伏期等有关问题和防治措施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广西间日疟原虫潜伏期和复发规律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间日疟原虫实验感染39名志愿者,32名感染成功。其中经短潜伏期(平均16.4d)发病者25例(78.1%);7例(21.9%)属长潜伏期,平均274.7±29.3d(238~314)。凡属短潜伏期初发者都经一长潜隐期后复发,复发率100%;大多数复发1~2次,少数复发3次。经长潜伏期发病的7例中,2例没有复发,余5例亦仅复发1次。实验证明,广西虽地处亚热带,当地间日疟原虫仍属典型温带型;但与滇南和河南间日疟原虫相比,仍有其生物学上的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15.
洪泽县位于北纬32°56′—33°36′,东经118°15′—119°09′。年平均气温14.8℃,雨量887.5mm。属北亚热带气候,农作物以稻麦为主,稻田面积约占可耕地面积85%。历年来以间日疟流行为主,1978年前曾发生过少量恶性疟病例。1989年间日疟在局部地区发生暴发流行,发病率高达4.17%(1449/34739)。为探讨其原因,我们选择东双沟乡于1991年7—10月份进行蚊种调查,发现当地有嗜人按蚊存在。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掌握不同情况下疟疾病人的抗体消长过程,以便为IFA现场调查结果的分析提供依据,我们于1980年6月至1981年3月,在思南县一个已开展综合性抗疟措施的间日疟暴发流行区,对1299例间日疟病人,进行了血清学与寄生虫学追踪观察。 调查方法 1980年6~10月经血检确诊为间日疟现症病例列入观察对象,经氯喹(3d总量1.5g基质)加伯喹(5d总量150mg基质)双疗程(间隔1个月)系统治疗。发病后3个月内每月追踪1次,以后每2~3个月1次,每次取厚血片及滤纸血滴标本各1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3例思茅的间日疟病人顿服氯喹(基质)600mg+伯喹(基质)22.5mg、2例勐腊的恶性疟病人顿服乙胺嘧啶70mg+周效磺胺1000mg+伯喹(基质)22.5mg 后,药物在蚊体内抑制疟原虫孢子增殖的效果。结果显示:服药后8h 内两种疟原虫在吸血蚊体内仍能进行孢子增殖;间日疟原虫配子体在24~96h 内转阴,服药后12h~10d 内中华按蚊未受感染;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在10d 内未转阴,服药后12h~9d 内大劣按蚊未受感染,其中1例于 d10复燃并使大劣按蚊重获感染。结果提示上述服药方法用于防止传染源境外输入时,对入境留宿的边民最好在蚊媒活动8h 以前给药。  相似文献   

18.
趋势季节模型预测法是兼顾长期趋势性和季节变动的影响 ,预测季度指标时常用的统计学方法〔1〕。本文利用江苏省 1993~ 1997年单一中华按蚊传疟媒介地区的间日疟疫情资料 ,应用趋势季节模型预测 1998年分季间日疟发病人数 ,并与实际发病人数进行比较。为进一步做好疟疾预防工作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收集江苏省单一中华按蚊传疟媒介地区 1993~ 1997年分季间日疟发病疫情资料。1 2 按照趋势季节模型进行计算 ,其预测模型为xt=yt×St式中季节指数St 可用趋势剔除法中除的方法求得 ;Ti值是根据直线方程yc=a bt计算出…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昭通地区位于东经103°46′~105°0′,北纬27°36′~28°27′,为间日疟流行区,嗜人按蚊是当地仅次于中华按蚊的优势蚊种,自1979年始先后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一、调查方法与结果 (一)传疟作用定性调查1979年9~10月,在盐津县冷水乡捕捉疟疾现症病人家室内已吸血的按蚊,经现场饲养12d至子孢子成熟,成蚊和卵按许冯氏法检索定种(下同)后,解剖嗜人按蚊91只,腺子孢子阳性率9.89%;解剖江苏按蚊7只,腺子孢子阳性2只。 1984年7~9月刘昌楷等在绥江县和平乡于清晨定点捕捉15~25户人房室内按蚊,将谢拉氏5~7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淄博市2005~2011年间疟疾流行特征,为疟疾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11年间疟疾防治资料,总结其发病特征和流行规律。结果 2005~2011年间淄博市共报告疟疾病人52例,其中间日疟43例,恶性疟9例;输入性感染34例,当地感染18例且均有过患疟史。男性病人41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7岁,平均(48.12±18.45)岁,病例以青壮年为主;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以6~10月份发病最为集中。结论淄博市目前仍存在疟疾传播和流行的危险,今后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