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鄄in鄄situkeratomileusis熏LASIK)后的远视眼波前像差变化。方法:测量行远视LASIK术后1年以上的56例患者以及23例未做手术的远视对照组的波前像差和角膜地形图,分析4.2mm和6mm瞳孔直径下,全眼、角膜和眼内部的第3~6阶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和Zernike4阶球面像差的变化。结果:4.2mm和6mm瞳孔直径下,远视LASIK组,全眼、角膜和眼内部像差的高阶均方根值和球面像差与手术矫正的屈光度相关(4.2mm的内部球面像差除外)(P<0.05);对照组屈光度与上述各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在6mm瞳孔直径下,LASIK矫正3D的远视或远视散光,全眼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增加1倍;并且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性使其球面像差从正向变为负向。结论:远视LASIK增加了眼的波前像差熏降低了眼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60眼)。对照组采用单纯飞秒激光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LASIK治疗。比较两组裸眼视力、视空间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总RMS值、散光度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结果术后1、3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均高于对照组,3 c/d和12 c/d条件下对比敏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高阶像差总RMS值低于对照组,散光度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角膜纹出现率和平滑型角膜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纹均基本消失,角膜逐渐向平滑过渡。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LASIK治疗近视术后恢复效果优于常规飞秒LASIK,术后残留散光值低,视力恢复快,对比敏感度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与传统的LASIK 在矫正远视及远视散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5例患者 110 眼分为2组,分别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治疗(topography-guided customized ablation treatment,T-CAT)引导的LASIK(25例50眼)和传统LASIK(30例60 眼).比较2组术后视力变化、屈光度变化、偏中心切削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屈光度均有不同程度回退,T-CAT引导的LASIK组与传统LASIK组比较,术后裸眼视力更好,6个月时屈光度更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AT引导的LASIK组术后偏中心切削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AT引导的LASIK手术治疗远视预测性和术后视力更好,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LASIK(ORK-CAT)和角膜非球面切削LASIK(ORK-Aph)对角膜像差变化影响的比较。方法纳入研究133例(257眼)患者。手术方式由患者自愿非随机选择,其中35例(69眼)行常规LASIK治疗,51例(98眼)行ORK-CAT治疗,另47例(90眼)行ORK-Aph治疗。采用意大利Optikon2000角膜地形图仪,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并获取角膜前表面的波前像差参数。结果低度近视患者,ORK-CAT和ORK-Aph组整体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球差增加值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均低于常规LASIK组(P<0.01);中度近视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ORK-CAT组RMSh、球差增加值低于ORK-Aph组(P<0.05);高度近视患者,ORK-CAT和ORK-Aph组RMSh、彗差、球差增加值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均小于常规LASIK组(P<0.05),ORK-Aph组RMSh、球差增加值低于ORK-CAT组(P<0.05)。结论 ORK-CAT在中度近视患者中具有优越...  相似文献   

5.
波阵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屈光手术的新方式.本文比较波阵面像差引导的LASIK与传统的LASIK在术后视力、术后高阶像差的改变以及在安全性上有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术后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接受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的患者97人采用随机表分为两组,Zyoptix组49人(98眼)采用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Planoscan组48人(96眼)采用传统LASIK治疗,采集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视力,屈光度和波前像差数据,比较两种手术对术后眼波前像差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的球镜度、柱镜度、瞳孔直径6mm区的总体波前像差均方根值(RMS)、高阶像差RMS、三阶彗差三叶草像差和四阶球差R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观察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柱镜度,瞳孔直径6mm的总体波前像差、总体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和四阶球差的RMS,Zyoptix组均小于Planosc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球镜度、瞳孔直径6mm去四阶球差总体高阶像差和三阶彗差RM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术后降低波前像差效果要优于传统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像差设计飞秒LASIK手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 分析74例患者146眼的临床资料,在术前和术后进行标准检查测量角膜像差。应用Custom Ablation Manager软件进行消像差手术设计,应用SCHWIND AMARIS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激光切削,应用Intralase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术后3个月测量高阶像差(higher order aberrations, HOAs)的改变。 结果 术后除三叶草差外,其余各角膜高阶像差指标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3、12.35、8.25、5.26,P<0.01)。切削区较小时,矫正单位屈光度引起的HO-RMS增加量、球差增加量和彗差增加量高于切削区较大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6、36.76、2.97,P<0.05)。预矫屈光度数高的组,矫正单位屈光度引起的HO-RMS增加量、球差增加量和彗差增加量均高于预矫屈光度数低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5.24、2.80,P<0.01)。结论 消像差设计飞秒LASIK手术后,角膜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加。矫正的屈光度数越高,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越多;切削区越小,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越多。  相似文献   

8.
LASIK和LASEK术后人眼波前像差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手术前后人眼波前像差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个体化切削奠定基础.方法:对行LASIK或LASEK的患者44人(86眼)于术前,术后1、3及6个月分别行波前像差检查,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3、6个月(瞳孔直径6 mm),总波前像差比术前分别减少约61%、65%、62%;高阶像差增加110%、76%、64%,其中球差增加最明显,为285%、119%、125%.术后总波前像差和高阶像差随瞳孔直径的增加而增加.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随切削量的增大而增加,随切削区直径的增大而减少.两种手术方式下,术后高阶像差均高于术前(P<0.05),但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高阶像差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LASIK和LASEK手术均能降低总波前像差,增加高阶像差,其改变程度受瞳孔直径、手术切削量以及切削区直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视及近视散光眼高阶像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瞳孔直径、近视度数、散光大小对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探讨高阶像差与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欲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203只眼进行检查,按近视度数分为高度(>-6.0D)、中度(-3.0D~-6.0D)、低度(<-3.0D)近视组,按散光度数分为Ⅰ组(散光≥-0.75D)、Ⅱ组(散光<-0.75D),像差数据由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德国WASCA波阵面像差仪测得。对所得高阶像差值在瞳孔直径为4.0mm、5.0mm、6.0mm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高阶相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和球差均随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各近视组的高阶像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瞳孔直径为5mm和6mm时两个散光组的总高阶像差值和垂直彗差值差异显著(P<0.05);在瞳孔直径为5mm和6mm时垂直彗差与最佳矫正视力正相关(r=0.576,0.695,P<0.01),球差与最佳矫正视力负相关(r=-0.580,-0.763,P<0.01)。结论瞳孔大小影响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眼的各类高阶像差;散光影响垂直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对欲行个体化角膜切削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保留垂直彗差而完全矫正球差可能有助于视觉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正近视散光患者后对在视力、术后散光、有无眩光、角膜地形图等方面的观察。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对20例40只近视散光眼作为试验组,同期接受常规LASIK术治疗者20例40眼作为对照组,比较术后第1天和3个月两组的裸眼视力、残留散光有无眩光和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裸眼视力1.2以上者术后第1天分别为38眼和32眼(u=2.88,P〈0.005);术后3个月分别为38眼和34眼(u=2.12,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残留散光(0.24±0.19)D,对照组残留散光(0.51±0.39)D(u=5.879,P〈0.01);术后3个月无眩光试验组20例,对照组16例(u=2.1,P〈0.05);术后3个月角膜地形图分析均称型试验组为40眼和对照组为36眼(u=2.899,P〈0.005)。结论对于近视散光,角膜地形图引导的LASIK术较常规LASIK术治疗效果更好,具有视力恢复更快、术后视力更好、残留散光更少和角膜地形图分析更均称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散光增大的变化及处理时机.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乐清市第三人民医接LASIK术后散光值增大的近视患者20例(38眼)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患者LASIK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后散光度、角膜前散光度以及术后1、3、6个月平均散光状况.结果 ①LASIK手术前后等效球镜[(-6.13±2.92)D比(0.44±0.34)D]、散光值[(0.94±0.42)D比(0.23±0.17)D]、角膜中央厚度[(533.29±27.19)mm比(455.08±22.39)mm]及角膜后表面平均屈光力[(-6.53±0.32)D比(-6.95±0.38)D]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②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3mm区散光值[(0.53±0.19)D]高于术前[(0.42±0.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5 mm区散光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3 mm区散光度[(1.18±0.55)D]及5mm区散光度[(1.23±0.71)D]均低于术前[(1.58±0.62)、(1.54±0.52)D],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④后1、3、6个月全眼散光度及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6个月全眼轴向及角膜轴向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术后出现散光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在于角膜基质床泪液分泌过多以及角膜瓣发生水肿,术后6个月内角膜散光度及轴位未发生明显变化,是处理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及其与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131例(250只眼)近视患者行LASIK术,术前及术后1月行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 LASIK术后视力100%较术前提高;术后角膜地形图图形以平滑型(64.5%)为主;中央岛和偏心切削发生率分别为6.29%、5.03%;SimK值较术前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与切削度数有关;PVA值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SRI和SAI值较术前显著增高.结论 LASlK手术是目前治疗近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角膜地形图可帮助设计手术方案,判断手术效果,为处理术后并发症和再次补充矫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后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41例患儿(6~14 岁)42只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LASIK术后1、3、6及12个月进行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随访.结果 术后各阶段的平均裸眼远视力和平均矫正远视力都明显好于术前;模拟角膜镜度数(simulated keratoscope reading,Sim k)的等效值和球镜屈光度术后第1 个月较术前分别平均减少6.50 D和8.25 D,术后3 个月之内均表现一定的回退,在术后3~6 个月仍见部分回退,在6~12个月才趋于稳定;Sim k 的差值与柱镜屈光度的变化相符: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各阶段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可准确显示术后角膜的形态变化:在成人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形态变化基础上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对手术设计的改进和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循规性散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及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 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中高度角膜循规性散光的疗效。方法:137例206眼中高度角膜循规性散光患者(主观验光散光度数与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散光度数相差小于0.5D)随机分为2组,LASEK组61例94只眼,术前角膜散光度3.556±0.784D(-2.25~-5.00D),LASIK组76例112眼,术前角膜散光度3.592±0.680D(-2.50~-5.00D)。LASEK组角膜上皮瓣及LASIK组角膜瓣蒂部均位于角膜上方12点处。术后随访6~12月,观察患者角膜散光度数及角膜散光轴的变化。结果:LASEK组术后3d内有71眼(75.5%)出现轻度不适。LASEK组术后1月内有6眼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均为0.5级。术后6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度数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3.306±0.817)D,(2.996±0.49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散光轴向无明显改变。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角膜循规性散光安全、有效,且效果好于LASIK。  相似文献   

15.
宫贤惠  王娜  李军花 《浙江医学》2010,32(6):869-871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翼状胬肉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波前像差的改变,评价翼状胬肉对角膜光学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翼状胬肉患者32例(42眼)作为试验组,同期另择正常人40例(40只眼)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分别检查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前及术后1、3、7d及1个月的角膜前表面波前像差,对比分析其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时点角膜散光度、总像差、总高阶像差均明显增大(均P〈0.05),术后1、3、7d球差明显增大(均P〈0.05),术前及术后1、3、7d慧差、三叶草像差均明显增大(均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d角膜散光度明显下降、球差明显增大(均P〈0.05),术后7d及1个月膜散光度、总像差、总高阶像差、慧差、三叶草像差均明显降低、球差明显增大(均P〈0.05);与术后1d比较,术后7d角膜散光度、总像差、总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均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度、总像差、总高阶像差、慧差、三叶草像差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翼状胬肉侵及角膜2.0~4.0mm即可引起角膜散光度、总像差、总高阶像差、彗差及三叶草像差明显增大,手术可以降低角膜散光度、角膜前表面总像差、总高阶像差、彗差及三叶草像差,手术后1个月角膜前表面波前像差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3.2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5.5 mm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对64例、70眼,按照切口不同分成A组:3.2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5.5 mm巩膜隧道切口。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和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至第3个月两组裸眼或矫正视力均超过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期两组之间的角膜散光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切口手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两组术后引起的角膜散光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中国歼击机飞行员视觉及相关角膜参数,并与低度近视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我空军应用的前景。方法选取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或角膜表面切削手术(PRK)的低度近视眼,分别观察裸眼视力、屈光状态、Astramax角膜地形图获得的波阵面像差,即总高/低阶像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和球差,以及角膜前表面Q值、角膜曲率等角膜参数,与歼击机飞行员正视眼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RK和LASIK治疗≤-3.00D轻度近视眼,术后裸眼视力达到飞行员的标准;屈光状态,即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角膜的Q值没有改变;中央角膜曲率显著下降;术后总高/低阶像差和球差与飞行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SIK术后球差的增加显著高于PRK。结论 低度近视眼行PRK或LASIK术后裸眼视力、屈光状态、角膜的Q值可以达到飞行员的标准。但总高阶像差、彗差和球差的增加可能严重影响视觉质量,LASIK较PRK对球差的影响更大。在选拔飞行员时,对做过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应该慎重。同时在屈光手术中如何减少和避免波阵面像差的改变,如何通过手术保持和提高视觉质量也是我们今后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非接触眼压值(NCT)及中央角膜厚度(CCT)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69例( 538眼)近视患者按屈光度分为低(≤ -3.0D),中( - 3.0 - - 6.0 D),高( > - 6.0 D)三组.分别对三组患者观察术前、术后NCT及CCT的动态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9.
冯瀚潮  韩清  王志远 《黑龙江医学》2001,25(12):891-892
目的 评价PEA +PC -IOL植入术临床效果。方法 对 94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 ,植入PMMA硬性或Hydrogel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6~ 12个月、12~ 18个月、18~ 2 4个月的裸眼视力≥ 0 5者分别为 83 2 %、94 1%、95 9%、93 2 %、92 3%、89 5 %。 3 2mm切口组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6~ 12个月、18~ 2 4个月的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5 5~ 6 0mm切口组术后 1周的散光较术前增加 0 32D(P < 0 5 ) ,术后 1个月以后散光与术前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术后 6~ 2 4个月有 10只眼发生后囊混浊 ,导致术后视力下降。结论 PEA +PC -IOL植入术手术时间短 ,病人无痛苦 ,术后视力提高快 ,散光小。后囊混浊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导致远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角膜地形图中角膜前、后表面立体高度不对称性图形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拟行LANK手术的近视患者进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测量,并观察其角膜前、后表面立体高度形态的表现。[结果]在27562例54669眼中,有291例432眼的近视患者的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表现出不对称的“CROSS”形式。432眼中16~25岁的171例215眼;中等近视-3.25~-6.00141例191眼;散光270例390眼;散光Ⅱ形193例300眼。[结论]拟行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手术者,术前均应对角膜的形态及屈光状态作精确测量,对存在“CROSS”shape者的手术更要慎重,合理设计手术方法及切削量,并对手术后效果作正确的评价。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是预防手术失败的关键,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