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夹层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扫描方法及三维重建技术。方法:对11例临床怀疑有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胸腹联合扫描检查,将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MRI、3D-CTA、MIP、SSD等后处理。结果:其中6例诊断有夹层动脉瘤,3例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例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影响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夹层动脉瘤的起始和终结部位及破裂口所在位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主动脉夹层( ADA)的影像学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36例ADA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MRI分别进行检测,对比起影像学征象结果。结果:136例患者中有I型52例,Ⅱ型18例,Ⅲ型66例,CT、MRI检测率均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MRI在对主动脉夹层检测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其准确率较高,且能对其正确分型,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郭永华 《吉林医学》2010,(33):6047-604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主动脉夹层CT资料,观察CT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显示特点。结果:CT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分辨、病变部位和范围显示清楚,全部病例均能显示明确的真假腔及内膜片;CT主要征象为不同密度的真、假双腔,发现剥离的内膜,以及钙化内移的内膜。还可以观察受累主动脉其分支和范围。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夹层的部位、范围及并发症,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正确诊断和误诊原因,以期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减少病死率。方法:对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症状、体征分析及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CT、核磁共振及主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首发症状为典型胸、腹疼浦22例,仅占61.1%,本研究早期误诊率为47.2%。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易误诊为冠心病。胸部X线可作为初步筛选手段。超声心动图、螺旋CT、核磁共振检查可提供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可靠依据,MRI是目前非创伤性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指标。结论:应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早期识别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减少误诊率,及时正确诊治,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王晓东  隋一鸣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161-2162
目的:探讨主动脉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扫描方法及三维重建技术。方法:对9例临床怀疑有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胸腹联合扫描检查,经MPR、SVR、MIP、SSD等后处理。结果:8例主动脉瘤,其中1例为真性动脉瘤,7例为动脉夹层,病变部位、累及范围、动脉夹层破口位置显示清晰。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影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起始、终结部位及破裂口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螺旋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顾康康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2):1096-1098,110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螺旋CT扫描。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主动脉壁钙化,真、假腔及内膜片、破口位置和受累主动脉范围;根据DeBakey分型,12例患者中夹层动脉瘤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7例;按A、B两型分类为A型10例,B型2例。结论:螺旋CT扫描特别是增强扫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简便及价格低廉的特点,对该病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主动脉夹层发病急,死亡率高。确定主动脉夹层部位、范围及主要分支是否受累临床意义很大,而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原则有所不同,因此,及早明确主动脉夹层的类型及其全面的形态变化是提高本病诊治水平的关键。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技术有常规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CT、MRI及DSA等。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较有价值的影像技术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多排螺旋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主动脉夹层的CT资料,总结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作用。结果CT增强不仅能够确诊主动脉夹层,而且能够很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受累范围及其他脏器的损害情况。结论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可靠、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MRI与DSA影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DSA、MRI影像学特点,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1例患者,男16例、女5例,年龄44-73岁,平均54.5岁。全部患者均做CT平扫、增强扫描,DSA造影6例,MRI检查5例。结果按Debakey分型,Ⅰ型5例,Ⅲ型16例,CT平扫主动脉内膜钙化内移者9例,增强后呈不同或等密度真假两腔,均显示内膜片,且扫描快,图像直观,不受金属植入物及病重的限制。DSA检查,发现主动脉破口及主动脉双腔4例(66.6%),MRI检查,均能精确显示主动脉夹层特有的双腔征,内膜撕裂的位置。结论螺旋CT对本病诊断率高,具有非创伤性且迅速方便的特点,较DSA、MRI诊断有明显的优势,应用范围更广,可作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王筱华 《当代医学》2013,(33):96-9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应用中的优势。方法选取36例经手术证实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多平面重建系统工具、最大密度重建系统工具及容积再现等图像系统处理方法对影像进行三维立体重建。结果能够清晰显示出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内膜片的形态以及破口的位置等。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快速准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以及三维重建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能够清楚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大小,破口位置、内膜移位、主动脉壁钙化、真假腔形态、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并有助于做出准确分型。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以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准确诊断、分型,以及明确分支血管受累情况;上述技术在治疗方案选择、术前、术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和平 《中外医疗》2012,(20):183-18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RI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2011年9月100例ADA患者的64层螺旋CT及MRI影像学资料,比较分析。结果 I型39例,Ⅱ型10例,Ⅲ型51例。CT和MRI检出率和准确率均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MRI均能准确诊断ADA,对病变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伟  王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883-2883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螺旋CT诊断、手术或临床证实的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8次螺旋CT扫描。CT影像表现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主动脉壁钙化,真假双腔及剥离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和受累主动脉范围。螺旋CT三维重建可提高内膜破裂口的显示率。结论:螺旋CT具有准确、快捷、简便及价格低廉的特点,是评价和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永新 《中外医疗》2012,31(22):180-18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显示主动脉增宽36例(100%),显示内膜片36例(100%),同时可清晰显示由内膜瓣分开的真假两腔、主要破口位置及累及范围。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实用价值,可以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并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治的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39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结合MPR、MIP、SSD、CTVE等后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轴位像对显示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内膜片情况较佳。MPR、MIP、CTVE在观察主动脉夹层病变的范围及腔内支架放置情况方面有较大的帮助。结论综合运用CT轴位图像及MIP、MPR、SSD、CTVE等后处理技术更有利于主动脉夹层病变的诊治。  相似文献   

16.
张镇滔 《中外医疗》2009,28(8):150-15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患者中检出主动脉夹层14例,主动脉瘤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1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1例,主动脉炎1例,胰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1例,主动脉正常者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主动脉的部位、范围、破口位置、瓣膜情况,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阳永康  夏欣  龙廉国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95-96,F000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CTA扫描,采用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排螺旋CT能准确显示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内膜片及破裂口位置、夹层的范围、主动脉及分支的受累情况。结论16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显著诊断价值,能快速、准确、无创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作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MPR、CPR、VR成像,结合轴住扫描图像,观察这三种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显示情况及主要动脉分支受累情况。结果:MPR对判断真假腔、内膜瓣、破口入口有帮助;CPR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整体效果较好:VR整体观最好,但显示内膜瓣、破口入口不如前两者。结论:MPR、CPR、VR这三种方法结合轴位图像,能够立体直观、整体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情况,对临床医生决定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2例应用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并手术证实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多排螺旋CT对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率达100%,并可以多角度观察、分析病变情况,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影像学检查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峰  许海彬 《四川医学》2009,30(5):701-70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8例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存活,5例死亡,其中2例患者转上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病死率高达27.8%。螺旋CT和MRI及动脉造影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方谣。结论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