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救程序化管理在创伤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实行急救程序化管理在创伤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通过制订应急预案、建立急救中心网络体系、启用创伤危重患者绿色通道、组建高素质医护人员和采用统一创伤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等建立急救程序化管理。比较实行急救程序化管理前后患者术前出诊启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管理后患者术前出诊启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管理前明显缩短,抢救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实现急救程序化管理可显著提升抢救效果,降低出诊启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有山区县城特色的急救医疗体系。方法 领导重视,建立以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为中心,以分布县城各乡镇的乡镇医院为急救医疗网点的急救医疗体系,建立,落实各项急救工作制度,加强多方协作,加强急救医疗人员的培训。结果 一年来完成重大抢救任务5次,共出车1006人次,抢救危重病人3512人次,抢救成功率93%,较圆满的完成了山区县城的急救医疗工作,未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结论 较好地利用了现有的技术资源和医疗资源,节约了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利用乡镇医院为网点也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初步完善了山区县城的急救医疗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危重创伤病人在手水室的急救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了56例危重创伤病人在手术室的急救和护理。结果 56例危重创伤病人全部安全渡过手术关,无1例病人在手术室死亡。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合理的人员的安排,对病情的准确评估,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和争分夺秒的预见性护理配合,为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而病人入室后迅速建立有效通畅通的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病情准确及时;手术配合主动熟练;伤情处理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虞巧君 《中外医疗》2008,34(34):151-152
目的 规范急救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患者抢救的质量和效率.方法 应用五常法原理,对监护室的急救仪器设备定点定位放置,规范管理;设计操作保养维修流程图,规范护士的行为;加强培训考核力度,使护士熟练掌握急救技能.结果 在应用五常法以后,急救仪器设备地完好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结论 五常法管理的应用,规范了急救设备的管理,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时杜绝了护理隐患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ICU医疗设备的有效管理与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我院ICU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阐述,指出ICU要健全设备档案、操作规程和使用登记手册,强化设备使用培训,系统地进行设备维护,重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从而为危重病人的救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马所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8):1086-1087
目的:规范急救体系(EMSS)下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对58例急危重病人经院前急救:伤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人工循环、静脉通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开展现场救护技术;院内急诊救护,各脏器监护治疗与护理。结果:本组58例患者,除1例出血性休克未能纠正,1例野蘑菇中毒伴肝衰竭死亡外,56例危重病人经积极救治,生命体征稳定,病情缓解抢救成功率达92.6%。结论:规范的急救体系(EMSS)以其"安全、畅通、规范、高效"的特点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提高急诊护士急救能力及急诊急救水平的方法.方法 根据卫生部及广西"二甲"医院急诊科建设管理标准的要求,结合我科实际情况从科学配置急诊护理人员,有计划地培养具有急救特色急诊护理人才,健全急救制度,实行急救科学管理四方面进行改革,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与回顾调查的情况比较,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提高10.4%,护理工作质量提高9.31%,护士急救技能考核达标率为100%,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7.6%,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8%.结论 务实地结合我院实际,进行科学管理和规范的培训是提高急诊护士急救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院前急救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2月间中山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3549人次病例,总结其成功的经验。结果总抢救成功率97.2%,其中心肺复苏(CPR)成功率32.7%。危重病抢救成功率87.6%。结论 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①良好齐全的院前急救设备;②高素质急救人员;③铁的纪律,规范化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呼吸机有效使用率,将呼吸机类急救设备周转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高效利用“白金”抢救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方法根据PDCA原则,结合实际工作现状,将圈组成员广泛深入调查作为基础,通过调查-分析-实践反馈的工作方案,应用品管圈对呼吸机类急救设备进行管理与改进。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将呼吸机的有效使用率从71.3%提高到92.1%。结论品管圈应用于呼吸机类急救设备的管理,提高了呼吸机有效使用率,并达到了优化医疗救护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危重病人抢救复苏成功率的方法和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抢救复苏30例危重病人的特点与疗效。结果呼吸心跳骤停的30例危重病人,经过抢救复苏,康复12例(40.00%),好转8例(26.67%),植物人状态4例(13.33%),死亡6例(20.00%)。结论复苏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开始复苏时间。开始复苏时间越早,患者康复的成功率越高,并发症以及死亡的发生率越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并建立门诊急危重病人绿色通道体系,提升门诊急救能力。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头脑风暴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门诊急救绿色通道体系,包括完善抢救制度、流程;构建抢救组织,明确部门及人员职能;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对比研究门诊急救绿色通道体系建立前后的门诊急救能力,评估该体系的功效性。结果:急危重症发生率每1万门诊量下降0.27人次,抢救人员到达现场时间平均缩短18秒;抢救物资到达现场时间平均缩短31秒、完好率100%;病人转送时间平均缩短54秒,前期抢救成功率99.79%。结论:建立的急危重症抢救绿色通道体系可降低门诊急危重症的发生率,提升门诊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院前创伤急救的组织实施及救治技术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120”出诊急救的创伤患者6928例救治资料。结果 伤者以21~50岁最多,占79.30%;伤因以交通伤(39%)、斗殴伤(30%)、工伤及坠落伤(10.74%)为主;伤情按院前创伤指数(TI)分:危重患者1454例,中至轻伤5388例;院前急救成功率96.43%,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12.97%,转运途中死亡率为零。结论控制救治反应时间.落实“三线出诊”机制,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技术,完善急救及转运设备,建立管理科学、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是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沈丽 《河北医学》2006,12(9):939-940
冠心病重证监护病区又称CCU(Coronary Care Un it),意为冠心病加强监护单位,是医护人员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和复杂的监护技术,专门为各种心血管疾病及相关急危重症患者监护生命指征、提供生命支持和强有力治疗的特殊病区。因此急救仪器的管理及使用是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过去我科对急救仪器的管理不够重视,分工不明确,急救设备的故障往往是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这直接影响到了抢救的效果以及降低了医疗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急诊和创伤病人的增多,急救医学迅速发展,对护士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急诊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熟练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以及快速灵活的应急应变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对各种类型的急危重病人实施迅速准确的救护,这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严格的护理质量管理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急诊科是医院中急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1]。急诊护士必须坚守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各班职责和护理质…  相似文献   

15.
王文玓  黄雪莹 《吉林医学》2010,31(14):2010-2011
目的:探讨重症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106例重症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进行总结。结果:重症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86%)与病情的初步评估、护理人员的合理分工、护理团队的配合等因素有关。结论:为了提高重症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通过建立创伤急救护理小组,将有限的人力合理分工,使之处于各自特定的位置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16.
气管插管术院前急救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气管插管在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期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院前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人的资料。结果:152例急诊气管插管中,125例为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82。2%;27例为二次插管后成功,插管时间〈5min。5例中毒予以现场气管插管。成功建立人工通气后。经进一步抢救全部存活;22例脑出血的病人行现场气管插管后,20例安全转运至专科治疗,2例死于脑疝;117例心性猝死患者中,气管插管后98例未能恢复有效循环死亡,2例溺水患者和6例不明原因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行现场气管插管后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气管插管是院前抢救危重病人的基础,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福元  赵云庆 《新疆医学》2005,35(2):110-111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在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早期危重病的监护、治疗组织(ICU),到了60年代急救事业才逐渐扩大、完善,相继建立了“120”急救网络。并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急诊科的整体装备、结构、管理迅速提高。医院内专业疾病抢救水平逐渐被带到急诊科,致使急诊科综合诊治水平得以完善。急救中心的抢救范围从陆地发展到了海上、空中、山岭等复杂、危险的环境中,急救中心的急救设备较专科医院更为先进、齐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一体化护理车的设计和应用.该护理车承载的抢救用品一应俱全,使医护人员在抢救病人时取用急救物品更方便、准确、快捷.  相似文献   

19.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病人急救中的临床应用,为抢救危重患者提供更为有效手段,保证及时正确用药是抢救病人生命的关键。近年来,我院对20例危重病人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建立了可靠静脉通道,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加强院前急救工作 提高急诊救治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院前急救工作和急救意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方法①现场正确迅速的抢救病人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事发现场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早期及时地进行心肺复苏。②抓紧创伤病人1h黄金时间救治。③加强急救医疗网络建设,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功能。④实施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⑤重视全民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和普及。结果与结论重视和加强院前急救工作,提高急救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意识,普及现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ny resuscitation,CPR)操作和全民参与的急救意识,对意外伤害危重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