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风湿性三尖瓣器质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根据三尖瓣不同类型病变,探讨对三尖瓣器质性病变比较合理的处理方法。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分析,依据不同病理改变决定手术方式,行三尖瓣器质性病变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53例。以瓣环扩大、瓣叶增厚、关闭不全为主的患者采用改良Kay法或节段性DeVega成形术;交界粘连融合以狭窄为主则切开交界融合,切开处以小垫片缩环,交界对拢缝组成统一瓣;成形失败者行三尖瓣置换术。结果:采用改良Kay法或节段性DeVega成形术43例,切开粘连交界对拢缝合5例,置换生物瓣1例,机械瓣4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50例,随访时间5个月-9年,随访率为94%,其中1例5年后死于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无反流41例,轻至中度反流8例。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44例,Ⅲ级5例。结论;三尖瓣器质性病变绝大部分均可采用瓣膜成形术,三尖瓣置换术的远期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incompetence, TI)发生的可能机制、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结果. 方法 1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第1次手术时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DVR)8例,二尖瓣置换术(MVR)4例,同时行DeVega三尖瓣成形术(TVP)3例,因三尖瓣无明显异常未作处理9例.距第1次手术后5~17年,平均10.2年,所有患者发生重度TI,其中8例行三尖瓣置换术(TVR),4例行TVP. 结果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16.7%.随访10例,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18.2±7.8个月.6例行TVR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4例TVP患者出现轻度TI,6个月后,其中2例TI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结论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TI可能与持续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不可逆损害以及左心功能的恢复情况有关.重度TI行TVR的疗效可靠,而一些TVP患者TI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远期发生孤立性三尖瓣关闭不全 (TR) 再次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和远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远期孤立性重度TR行再次手术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53例;年龄37~72 (52.3±8.0) 岁,其中合并心房颤动 (AF) 59例。功能性TR 61例,风湿性TR 4例。术前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40例,Ⅳ级19例。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1~26 (11.2±4.7) 年。行三尖瓣置换术 (TVR) 55例,三尖瓣成形术 (TVP) 10例。 结果 全组患者住院死亡11例 (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术前右心室内径、血浆白蛋白 (ALB)、结合胆红素 (DBil)、体外循环 (CPB) 时间及术前心功能Ⅳ级与手术死亡显著相关;而术前心胸比率 (C/T)、TR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肺动脉收缩压 (PAs)、术前血红蛋白 (HGB)、肌酐 (Cr)、总胆红素 (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及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均与手术死亡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手术早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心功能Ⅳ级 (OR=7.23,95% CI:1.57-33.25,P=0.01)。54例生存患者中共有50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2.6%,随访时间1~160 (47.2±43.3) 个月。随访期间死亡5例,其中行TVR患者死于心力衰竭3例、主动脉瓣梗阻1例;TVP1例患者死于心跳骤停。行TVR患者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3%和89%±7%;行TVP患者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0%±18%(P=0.92)。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后远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血肌酐值(HR=1.10,95% CI:1.03-1.17,P<0.01)。 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远期孤立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行再次手术的死亡率与术前患者全身状况和心功能独立相关,外科手术治疗应在严重心力衰竭发生之前进行。术后5年生存率较好,术后远期死亡主要与术前肌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二尖瓣和/或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的合理手术指征、方法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136例,其中行Devega成形65例,人工环成形48例,Key,s成形23例。同时行二尖瓣置换9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42例。结果术后院内死亡5例,死亡率3.6%;迟发性心包填塞6例经心包引流治愈。术后随访2个月~8年,获访112例,5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其余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脏超声示右心房及右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27例仍有轻中度返流。结论在瓣膜置换术中据三尖瓣环扩大的部位及返流程度,选择不同的成形方式对于三尖瓣关闭不全疗效满意。围术期及术后加强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可进一步提高三尖瓣成形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心脏联合瓣膜病变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27例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术前心功能Ⅱ级31例,Ⅲ级132例,Ⅳ级64例,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DVR)106例,DVR+三尖瓣置换术2例,DVR+三尖瓣成形术119例;同期行左心房血栓摘除术62例,左心房折叠术8例,改良迷宫手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0例,其中死于心力衰竭6例,心搏骤停2例,细菌性心内膜炎1例,药物过敏1例,其余217例患者治愈出院。随访181例,随访时间3个月~13年,心功能Ⅰ~Ⅱ级149例,Ⅲ级23例,Ⅳ级9例;其中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结论幼年期即出现明显心功能不全的联合心脏瓣膜病变患者,于中年就诊时要慎重手术;作三尖瓣成形术前,应常规测试瓣膜关闭不全部位,再酌情选择成形术式;术前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使心功能明显改善后再行手术治疗,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出院后定期随访,继续给予药物治疗,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中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11月我科对75例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中伴有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TR)的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现总结早、中期结果和临床诊治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共行风湿性心脏瓣膜手术426例,其中75例(17.6%,75/426)因伴有TR需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22~76岁(42.0±10.2岁)。彩色超声心动图(UCG)检查提示:中度TR18例,中、重度TR29例,重度TR28例;心功能分级(NYHA)级20例,级38例,级17例;行改良DeVega成形术67例,瓣环植入8例;75例中需行瓣膜融合交界切开28例。1.2手术方法在全身麻醉中度或浅低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外科处理效果。 方法 对11例风湿性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严重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和三尖瓣置换术 ;首次手术二尖瓣置换术 5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 6例 ,在首次手术中均曾行三尖瓣成形术 ,其中 8例为 Kay法 ,3例为 De Vega法。再次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对不需处理三尖瓣以外心内病变者 ,选择右侧前外侧切口 ,其余选择胸骨正中切口。行三尖瓣成形术 6例 ;三尖瓣置换术 5例 ,其中 3例为机械瓣 ,2例为生物瓣 ,术后对有肾功能不全者行腹膜透析和床旁血液透析。 结果 术后肾功能不全 6例 ,肝功能不全 5例 ,肺功能不全 3例 ,7例患者治愈出院 ;术后死亡 4例。 结论 对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发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者 ,外科手术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380例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分析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外科治疗的结果。方法:近8年间,对380例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病人施行外科治疗,其中346例为二尖瓣与主动脉病变合并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34例合并三尖瓣器质性病变。心功能Ⅲ,Ⅳ,级者占95.40%。  相似文献   

9.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776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死亡率,总结776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776例心瓣膜病患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MVR)53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07例,双瓣膜置换术(DVR)134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行DeVega或Kay成形术,三尖瓣置换术(TVR)2例。结果 早期死亡47例,死亡率6.1%,其中MVR、AVR、DVR的死亡率分别为4.9%、6.5%、10.4%。结论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严重心脏瓣膜病变的可靠、有效手段。加强围术期处理,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疗效,积极施行瓣环成形术对改善心脏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的手术疗效与晚期效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双瓣膜置换术中人工瓣膜的匹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36例双瓣膜置换术中人工瓣膜的匹配,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将36例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术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人工瓣膜匹配情况分为匹配组(n=20)和不匹配组(n=16),比较两级手术效果。结果 匹配组20例患者中死亡2例(10%),不匹配组16例患者中死亡2例(12.5%),两组心功能恢复及死亡率无划(P〉0.05)。结论 双瓣膜置换术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人工前膜的选择不必机械强  相似文献   

11.
1995-2003年,我们用自体心包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重症三尖瓣病变1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93年 12月至 1998年 6月我们共施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 89例 ,占同期换瓣手术 32 % (89/ 2 79)。现就双瓣膜置换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术中遇到的难点、术后处理及降低手术死亡率的措施等方面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89例中男 33例 ,女 5 6例。年龄 16~ 6 8岁 ,平均 41 2岁。风湿性心脏病 86例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SBE) 2例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SBE 1例。其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 16例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 1例 ,二尖瓣闭式扩张及体外循环直视二尖瓣成形术后 1例。心功能II级 4例 ,III级 6 0例 ,IV级 2 5例。 7例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总结风湿性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外科治疗远期疗效,探讨理想的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78例风湿性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采用不同的三尖瓣处理方法,随访6个月~4年,根据超声心动图比较中远期疗效。结果成形组复发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56例,复发率77.5%,三尖瓣置换组效果满意。结论风湿性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根据肺动脉压力及三尖瓣腱索病变程度选择适宜的三尖瓣手术是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心脏双瓣膜置换术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6年11月~1999年1月在体外循环下为风湿性心脏病病人施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麻醉共21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1例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20岁~55岁,体重41kg~76kg,平均520±84kg。心胸比率05~074,平均065±007。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1  相似文献   

16.
创伤后三尖瓣瓣膜损伤临床上较为少见.本院自1993年5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该类患者5例,均得到明确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三尖瓣置换术(TVR)治疗三尖瓣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 2011年7月期间19例在我院接受三尖瓣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置换生物瓣10枚,机械瓣9枚.按病因分为风湿性心脏病变、先天性病变及其他病变组.比较总体及风湿性病变患者(其他组数据较少)术前情况与预后的差异.结果 围术期 2例患者死亡;术后随访3~36个月,死亡1例.随访过程中,总体及风湿性病变患者右心房、右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总体由(33.2±10.1)mm降至(26.4±8.6)mm,风心病组由(27.4±6.3)mm降至(22.7±7.3)mm,P<0.05],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总体由(53.6±6.5)%提高至术后(61.1±6.7)%,风心病组由(52.2±5.8)%提高至(60.6±6.5)%,P<0.05],近、中期术后效果良好.结论 目前对多种原因导致的三尖瓣病变虽力求修复治疗,但三尖瓣置换手术仍为目前严重器质性三尖瓣病变的最终治疗手段,应严格掌握手术时机与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 ,38岁 ,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入院 ,拟行双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功能Ⅱ级。入院后查患者除有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体征外 ,尚有消瘦、突眼、心慌、多汗的症候群。TT3 (三磺甲状原氨酸 )8 0 9nmol/L (参考值 1 4~ 3 4 )、TT4(总甲状腺素 )2 87 6 9nmol/L(73~ 15 5 )等六项指标均比正常值明显升高。诊断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由于家属强烈要求 ,手术在患者没有接受甲亢治疗的情况下进行。术前按常规用药。入室后患者呈紧张状态 ,心率较快。诱导用药为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  相似文献   

19.
三尖瓣瓣膜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13例三尖瓣置换术(TVR)的临床经验,探讨手术指征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3例三尖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风湿性心脏病6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右心室肿瘤1例,均行TVR。结果早期死亡2例,均为风湿性心瓣膜病再次手术患者,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随访11例,随访时间3个月-12年,晚期死亡2例,1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另1例为右心室肿瘤;1例Ebste-in畸形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Ⅲ级,8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三尖瓣病变可继发于多种疾病,严格掌握TVR适应证,用机械瓣行TVR治疗三尖瓣病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报告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的时机、方法和近、远期效果。方法 1984年5月至2 0 0 4年9月,外科治疗8例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人,均为男性;年龄7~6 7岁,中位数38岁。7例胸部钝伤(其中车祸3例) ,1例刀戳伤。从外伤到手术治疗的间隔时间为1个月~2 0年,中位数19个月。术前心功能(NYHA) 2~4级,平均(2. 3±0. 7)级。均经超声心动图确定诊断。术中发现8例均有前叶腱索断裂,1例同时伴隔叶腱索断裂,且右室和瓣环均有不同程度扩大。3例行三尖瓣成形术,5例成形失败行三尖瓣置换术。结果 全组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3例三尖瓣成形术者出院时仅1例轻度三尖瓣反流。术后住院7~2 4d ,平均(16. 6±6. 5 )d。随访7~12 9个月,中位数39个月,心功能均为I级。结论 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效果良好,一经确诊为重度反流应尽早手术治疗,以增加三尖瓣成形的可能性。三尖瓣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近、远期效果均较理想,但应首先考虑三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