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儒门事亲》是张子和的代表著作,也是中医古籍里最为显著的医书之一,仅存十五卷,集中反映了张子和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极善用"汗"、"吐"、"下"三法。张氏善用浚川散,此为"下法"的代表方之一。通过研究发现,浚川散在《儒门事亲》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在治"湿形"篇中的应用尤是如此。通过对浚川散在《儒门事亲》中"湿形"的应用分析,希冀对后来者有所启发,望诸同行不吝指导,同促祖国医学之兴举。  相似文献   

2.
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极善用汗、吐、下三法。在《儒门事亲》中,张子和不但善于传统药物的疗法,在情志疗法中亦另辟蹊径,治疗“内伤形”亦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汗"、"吐"、"下"三法出自《伤寒论》,传承并广泛用于临床却独属张从正。张氏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极善用汗、吐、下三法。张氏应用三法的范围和经验远远超过前人,尤其是下法与吐法。"下法"在"湿形"中的应用尤为显现,如"下五、七行"、"大下一斗"、"下三十余行"等不胜枚举[1]。通过对张氏在《儒门事亲》"湿形"之"下法"应用的浅探,希冀抛砖引玉,为祖国医学事业加砖添瓦。1张氏生平及"下"法观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自号戴人,故又称张戴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攻邪派"与"攻邪"理论的鼻祖。  相似文献   

4.
《儒门事亲》治疗老年病思想及方法探析苏慧敏张建文原合英(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郑州450000;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儒门事亲》老年病学/分析《儒门事亲》是金元时期我国四大医学家之一张子和的代表作。世人皆知他主张攻邪,以擅长汗、吐、下...  相似文献   

5.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擅长运用吐法治疗临床疾病,他在《儒门事亲》中列举了36种吐药,并按性味、毒性予以归类。不难发现,36种药物中,一些药物的涌吐效果已被公认,而另一些却并不以吐药而为人熟知。本文试从功效来源、药物成分、制方结构、配伍特点等方面,浅析吐药实有君药、臣佐药、引经药广义吐药的区别,以及个别药物实际并非吐药,有助于理解《儒门事亲》文义,并利于吐法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医著《儒门事亲》及金元时期相关史料的分析,考证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的直接学术传人有麻知己、常仲明、常德、赵君玉、张仲杰、栾企、张伯全、阎(王禹)等8人。  相似文献   

7.
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探讨了针灸方面特别是刺血方面诸多理论依据和成功案例。针灸和服药在本书中经常联合运用,疗效甚佳。文章从张子和临床辨证联合运用针药的5个特点即治分主辅、法有先后、互补救弊、灸药兼施、注重时机来分析讨论,以供针灸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子和《儒门事亲》有这样一句话:“颜师古不注,盖阙其疑也。”对“盖阙其疑也”,《儒门事亲校注》(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校注》)注释为:“所以就残缺不全(而使)后人感到疑惑不解了。”笔者认为此注不妥。读到此句,首先应想到的是古书中常常出现的...  相似文献   

9.
当归芍药散是《金匮要略》中的一张经方,该方由当归、芍药、川芳、茯苓、白术、泽泻组成。原方以酒和作散剂,用治由肝脾不和所致的妊娠腹痛,兼有小便不利,足跗浮肿等脾虚湿盛之症。方中重用芍药以柔肝、和营、止痛、佐以当归、川芳调经和血,配以茯苓、白术、泽泻健脾渗湿。后世医家对此方的应用广为发展。陈宝明教授从医三十多年,勤求古训,善用经方。余在跟随陈教授侍诊中,每见其运用此方治疗各科杂症,屡起沉疴,特整理  相似文献   

10.
木香槟榔丸有同名方2首,一载于《儒门事亲》,一载于《医略六书》,而以前者流传最为广泛,即本文所要介绍者。《儒门事亲》为金代张从正(子和)所撰。一说是麻知已等与从正论说医术,录成此书。以儒者需明医理,而事亲尤须知医,故为书名。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善用汗、吐、下三法。本书详细介绍了他应用这三法的学术见解和临床实践,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和创见,并附较多治案。木香槟榔丸即属于下法方剂。木香槟榔丸的方剂组成为: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各一两,黄柏、大黄各三两,香附、牵牛各四两。以上共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