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正>近年来,脊柱微创手术发展迅猛,内窥镜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其具有小切口、局部麻醉、无神经肌肉牵拉、手术时间短、费用低、恢复快等优势[2-5]。以往经皮内窥镜手术的主要适应证为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为相对禁忌证[1]。随着手术入路的改进、光学工艺设计的进步及器械的不断改善,脊柱内窥镜技术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已经成为主要适应证之一。经皮完全内窥镜下腰椎椎管减压技术的出现使腰椎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究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中采用骨钻与可视环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LSS患者102例,51例采用常规PETD治疗(对照组),其余51例采用骨钻与可视环锯行PETD治疗(研究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血清应激因子[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肌酸激酶(CK)]水平、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水平、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3 d血清PGE2、SP、CK水平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升高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3个月血清TGF-β1和RAGE水平较术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3个月NRS评分、JOA评分及ODI较术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2例(3.92%)发生术后并发症,对照组5例(9.80%)。结论 采用骨钻与可视环锯行PETD治疗LSS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且能进一步改善TGF-β1、RAGE表达水平,从而更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中采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采用PETD治疗的58例单节段LS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用“V”区解剖引导的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观察组),22例采用传统椎间孔成形技术(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损伤、血管损伤等)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3.54±0.56)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VAS评分、ODI均随术后随访时间增加进一步改善;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OD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PETD中采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单节段LSS与传统椎间孔成形技术疗效相当,并可减少穿刺次数和成形扩张操作次数,减轻患者机体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并可降低医患辐射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经椎板下内窥镜外科手术系统(ULESS)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可行性、有效性,并分析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7月,采用ULESS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单侧症状为主,神经根腹背侧同时存在致压因素。术前及术后即刻、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下肢疼痛程度,术后1年应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单节段平均手术时间79.5 min,术中平均透视20.5次。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0(18.35±1.49)个月,术后即刻下肢痛VAS评分(2.72±1.38)分、术后2周(1.69±1.08)分、术后1个月(1.62±0.94)分、术后3个月(1.20±0.71)分、术后6个月(0.86±1.12分)、术后1年(0.62±1.01)分,与术前(7.31±1.1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27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2.1%。结论对于神经根腹背侧同时存在致压因素的单节段、单侧症状为主的腰椎侧隐窝狭窄症,采用ULESS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方法2010年6—10月,38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开放或微创手术治疗,微创组17例,开放组2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平均随访7.6个月。微创组平均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长,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2组患者术后腰痛及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微创组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低于开放组,微创组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及JOA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开放组。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开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结合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短期疗效满意,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明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利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2月至2007年6月,采用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53例,男36例,女17例;年龄52~75岁,平均57岁.全部病例均有腰痛、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及神经性间歇性跛行病史,其中有双下肢症状者均自觉一侧下肢症状较重.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X线摄片、CT、MR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并结合临床表现排除退变性腰椎失稳、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术后患者获得平均16个月(8~26个月)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患者手术后的疗效.结果 术后无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VAS及ODI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的VAS及ODI分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CT显示椎管得到有效扩大,解剖结构破坏较少.结论 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减压效果良好,复发率低,适用于早期症状较轻的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 相似文献
9.
腰椎椎管狭窄症(LSS)是骨科常见病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老年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LSS)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DLSS往往由椎间盘突出或合并钙化、小关节骨赘增生及黄韧带肥厚等原因引起,部分患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2-3]。临床上根据解剖部位将LSS分为中央管狭窄(椎管中央型狭窄)、关节下管狭窄(神经根管的关节下段,包括侧隐窝)和椎间管狭窄(椎弓根及椎间孔段)[4-5]。老年DLSS患者一般病史较长,影像学资料提示多节段的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侧隐窝狭窄,有时神经根病变的定位诊断也不明确,是否需要将所有狭窄的间隙部位减压,是否需要广泛的融合固定一直是临床争论的问题[6]。传统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DLSS效果明显,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植骨区不融合、内固定松动断裂、邻椎病等手术并发症使得此类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7]。近年来,经皮内窥镜技术在治疗DLSS方面优势明显,通过术前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影像学资料的反复研究,并根据病情需要可结合椎间盘造影,最终精准定位责任椎间隙及椎管狭窄部位行靶向穿刺,达到定点精准减压。2014年5月-2017年8月,本院采用经皮内窥镜下减压术并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单节段DLSS患者40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及传统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5月-2021年6月,宁波市康复医院收治60岁以上LSS患者73例,其中35例采用UBE技术治疗(UBE组),38例采用传统开放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治疗(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0.9±0.8)个月。与对照组相比,UBE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UBE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优于对照组,UBE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ODI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UBE组疗效优良率为82.85%,对照组为7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发生伤口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伤口感染3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牵拉伤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明显改善。结论 相较于传统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术,UBE 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对LSS患者进行减压,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1.
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percutaneous spinal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PS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1-3]。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器械及设备的不断改进,PSED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4-5],但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入路的把握、手术减压的部位与范围的确立、镜下融合的优劣等诸多问题,仍存在争议。笔者结合临床中行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体会,参阅有关文献[4-9],在此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显微内窥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显微内窥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疼痛程度,采用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随访12~36(21±3)个月。手术时间50~150(70±15)min,术中出血量50~400(60±5)mL,住院时间3~7(4±1)d。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由术前(5.7±1.4)分改善至(1.8±1.7)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7.2±2.3)分改善至(1.7±0.9)分;JOA评分由术前(11.0±2.8)分改善至(23.0±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疗效优23例(57.5%),良12例(30.0%),可5例(12.5%),优良率为87.5%。结论采用经皮显微内窥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可获得椎管的完全减压,缓解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间孔镜与开放减压手术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获完整随访的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情况。根据手术方法患者分为2组,A组41例行传统开放减压、PLIF,B组35例行PTED。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指标、手术切口视觉模拟量表(vicual aneli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A组相比,B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X线照射时间、出血量等指标显著降低(P〈0.01)。随访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24个月较术后1个月ODI明显改善,B组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 PTED在术中切口、出血量、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优越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显微减压术治疗多平面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40例多平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显微减压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55~80岁,平均58岁;病程18个月~12年,平均32个月。40例均经CT或MRI检查诊断为多平面腰椎管狭窄,其中2个平面狭窄(L4,5和L5S1)20例,3个平面狭窄(L3,4、L4,5和L5S1)15例,4个平面狭窄(L2,3、L3,4、L4,5和L5S1)5例。术后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从疼痛、排尿功能障碍、腰部活动度、下肢肌力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40例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及神经损伤并发症,伤口均Ⅰ期愈合。每侧手术时间50~90min,平均70min;每侧术中出血量90~200ml,平均150ml。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52个月,平均30个月。根据MacNab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优28例,良10例,差2例。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重点应放在压迫引起症状的部位,而对无症状的部位不做预防性减压操作。显微减压术老年人更容易耐受,减轻了对腰椎后部结构的损伤,更容易进入椎管,有利于进行神经根减压。 相似文献
15.
显微镜下微创减压治疗下腰退变性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微创减压治疗下腰退变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显微镜下微创减压治疗下腰椎管狭窄症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47~75岁,平均53.7岁;病程2~8年,平均3.6年;单侧症状20例,双侧6例。手术前后应用JOA法评价疗效并计算改善率。结果:单节段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5min,出血50~120ml,平均85ml;双节段手术时间80~180min,平均95min,出血60~150ml,平均100ml。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8.6个月。按JOA评分法,优18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6%,平均改善率86%。术前评分3.92±0.83,术后12.67±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显微镜下微创减压手术治疗下腰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精细、恢复快,同时可以获得良好疗效,但不适用于椎体后缘明显骨化或钙化、椎管内粘连较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