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建立裸大鼠人高转移肝癌的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外培养人高转移肝癌株HCCLM3接种于裸大鼠皮下,建立皮下移植模型,然后用此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裸大鼠肝内,建立肝原位移植瘤模型。皮下移植的裸大鼠每周称重、测量瘤径,原位移植的裸大鼠每周称重,两组裸大鼠分别于移植8周后处死,通过巨检、镜检等观察移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裸大鼠皮下均成瘤,未见肺转移,裸大鼠原位移植成瘤率90%,肺转移70%,腹水发生率50%,自发消退率0%。结论裸大鼠人高转移肝癌HCCLM3移植瘤模型成功率高,原位移植有高转移,无自发消退现象,可作为研究肝癌转移和药物筛选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制备,是将肿瘤切除标本先接种到裸小鼠(BALB/CA)皮下,待移植瘤稳定传代后,再植入同种裸小鼠肝内。皮下和原位移植瘤经光镜、电镜观察均保留人肝癌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人AFP及HBsAg阳性,细胞图像分析DNA含量呈异倍体。但是肝癌最具特征性的生物学行为,如腹腔浸润转移、腹水等表现仅见于原位移植瘤模型。本模型的建立方法实用可靠。同时表明原位移植瘤模型在肝癌研究中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RTN4C裸基因直接注射抗肝癌生长及转移复发作用。方法 :将RTN4C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 ,扩增提取RTN4C裸基因 ,以LacZ为对照组。将不同裸基因和生理盐水与LCI D2 0裸鼠人肝癌同时皮下接种或待LCI D2 0肝癌成瘤后注射 ,观察对肿瘤成瘤和生长影响。LCI D2 0肿瘤裸鼠皮下接种后 10天 ,分别瘤内注射不同裸基因 ,观察其对肿瘤生长转移影响。LCI D2 0肿瘤肝内接种 ,接种后 2 2天行肝癌切除术 ,术中经切缘或脾内注射不同裸基因 ,观察其对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结果 :不同裸基因与LCI D2 0肝癌同时皮下接种对照组、LacZ组、RTN 4C组 ,肿瘤直径分别为 (1 81± 0 12 )cm ,(1 6 1± 0 2 7)cm、 (0 4 3± 0 0 4 )cm。裸基因肿瘤内注射对照组、LacZ组、RTN4C组 ,瘤径 (cm)分别为 0 91± 0 0 9,0 90± 0 0 6 ,0 2 5± 0 0 4 ;肝癌切除术应用裸基因转移灶累及部位数、切缘复发瘤直径、肝内转移灶数目 ,转移灶累及肝叶数在对照组、LacZ组与RTN4C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脾内注射效果优于肝切缘组注射。结论 :RTN4C裸基因注射具有抑制LCI D2 0肝癌生长及防治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对裸鼠人肝癌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转移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建立高转移潜能人肝癌裸鼠肝原位移植模型,观察紫杉醇对人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转移的干预作用。方法:24只人肝癌裸鼠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自模型建立次日始两组分别给予13mg·kg-1·d-1剂量紫杉醇和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给药第30d处死裸小鼠,观察肿瘤生长、转移情况,分别用免疫组化和RTPCR的方法检测癌组织CD34和VEGFmRNA的表达水平,记录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紫杉醇组肿瘤重量、体积、肺转移灶计数、MVD和VEGF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对HCC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肝细胞癌的血管生成并降低肺转移。  相似文献   

5.
RTN4C裸基因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及转移的体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RTN4C裸基因直接注射抗肝癌生长及转移复发作用.方法:将RTN4C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扩增提取RTN4C裸基因,以LacZ为对照组.将不同裸基因和生理盐水与LCI-D20裸鼠人肝癌同时皮下接种或待LCI-D20肝癌成瘤后注射,观察对肿瘤成瘤和生长影响.LCI-D20肿瘤裸鼠皮下接种后10天,分别瘤内注射不同裸基因,观察其对肿瘤生长转移影响.LCI-D20肿瘤肝内接种,接种后22天行肝癌切除术,术中经切缘或脾内注射不同裸基因,观察其对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结果:不同裸基因与LCI-D20肝癌同时皮下接种对照组、LacZ组、RTN 4C组,肿瘤直径分别为(1.81±0.12)cm,(1.61±0.27)cm、(0.43±0.04)cm.裸基因肿瘤内注射对照组、LacZ组、RTN4C组,瘤径(cm)分别为0.91±0.09,0.90±0.06,0.25±0.04;肝癌切除术应用裸基因转移灶累及部位数、切缘复发瘤直径、肝内转移灶数目,转移灶累及肝叶数在对照组、LacZ组与RTN4C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脾内注射效果优于肝切缘组注射.结论:RTN4C裸基因注射具有抑制LCI-D20肝癌生长及防治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Luc-GFP标记的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株,两种方法建立方便观察且自发转移的裸鼠原位肝癌模型。方法构建p CDH-CMV-Luc-EF1-GFP-Puro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CCLM3,通过细胞悬液肝左叶注射法或皮下移植瘤组织块肝内植入法构建裸鼠原位肝癌模型,利用活体成像技术和组织病理学比较两种方法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结果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Luc)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株HCCLM3-Luc-GFP,裸鼠活体成像和病理学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建立的原位肝癌模型成瘤率均为100%。其中细胞悬液法建模周期短,对宿主肝的损伤小,更能模拟出肝癌患者的微环境,转移率高;而肿瘤组织块法的成瘤大小和位置较易控制,但转移率较低。结论成功构建Luc-GFP标记的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系HCCLM3-Luc-GFP,细胞悬液法和肿瘤组织块转接法分别建立了自发转移且便于观察的裸鼠原位肝癌模型,为连续、直观地监测肿瘤的生长转移,评价抗肝癌生长转移药物的疗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GFP(绿色荧光蛋白)/Luciferase(荧光素酶,Luc)双标高效表达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GFP/Luc,并建立该细胞的裸小鼠肝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裸小鼠肝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及转移情况.方法 应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建立GFP/I.alC双标的SMMC-7721细胞系,接种于裸小鼠肝原位,采用活体成像技术监测该细胞在小鼠体内深部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了GFP/Luc双标表达率接近100%的SMMC-772l-GFP/Luc细胞系,进行裸小鼠肝原位移植后,应用活体成像系统可观察到裸小鼠肝原位早期的微小病灶和晚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而且,随着肿瘤移植时间的延长,移植瘤体积的增大,活体成像检测到的发光面积逐渐增大,发光强度也逐渐增加.结论 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可直接观察肝原位移植瘤模型中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有助于了解人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特性,鉴于其敏感、直观,动态、可靠的优点,它将为肝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极其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小鼠人肝癌细胞转移瘤模型,探讨索拉非尼联合维生素K2的协同治疗效应。方法构建小鼠人肝癌细胞转移瘤模型,分别用1.25mg/kg的索拉非尼和2mg/kg的维生素K2单独或联合给药,观察用药后小鼠肝内、肺内转移瘤情况及生存时间的变化。结果索拉非尼和维生素K2联合作用较空白对照及单独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肝、肺内转移灶的数量及体积,维持给药可显著改善小鼠生存状态并延长生存时间。结论索拉非尼和维生素K2对人肝细胞癌有良好的协同治疗效应,可抑制肿瘤肝、肺转移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择3株人源性肝癌细胞,原位接种于4种不同免疫功能缺陷的小鼠肝组织内,建立人源性肝癌细胞原位移植瘤模型并进行比较。方法将人Hep G2、HUH-7和QGY-7703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不同免疫功能缺陷的小鼠(BALB/c裸鼠、NOD SCID小鼠、NOG小鼠和NPG小鼠)肝组织内。最终统计模型小鼠死亡时间、死亡率、肝重量,应用B超以及组织学检查等方法,分析比较不同免疫功能缺陷小鼠肝癌模型的特点。结果 B超和大体解剖观察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小鼠均可见肝组织内有肿瘤结节形成;肝接种Hep G2细胞悬液的各组动物于实验20 d左右全部死亡,NOG和NPG小鼠生存时间显著低于BALB/c裸鼠和NOD SCID小鼠(P 0. 001); HUH-7和QGY-7703接种肝的各实验组动物分别于实验第92天和104天进行解剖,发现NOG和NPG模型小鼠肝体积显著增大并形成巨大肿瘤团块,而BALB/c裸鼠和NOD SCID小鼠仅可见肝组织出现较小的肿瘤结节; HUH-7及QGY-7703接种肝的NOG和NPG小鼠肝重量显著高于BALB/c裸鼠和NOD SCID小鼠(P 0. 05);组织学检查可见各组动物肝组织内均出现肿瘤细胞生长伴大面积坏死,部分动物肺组织发生肿瘤细胞转移。结论与BALB/c裸鼠和NOD SCID小鼠比较,肝癌细胞在NOG和NPG小鼠肝组织内生长更为迅速,最终表现为生存期短,肝体积大,重量增加。NOG和NPG小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人源性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缩短模型研究周期,因此NOG和NPG小鼠人源性肝细胞原位移植瘤是抗肝癌药物的研发的较为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肝癌细胞株H22接种于ICR小鼠皮下,建立异位移植模型,然后用此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小鼠肝内,建立肝原位移植瘤模型.结果: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成功率为95.6%,自发转移率为81.8%;大量腹水发生率为40.9%,自发消退率为0%.模型平均自然生存期为28 d,约移植14 d后进入快速增殖期.结论: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成功率高,有高转移、无自发消退现象,可作为研究肝癌转移机制和药物筛选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β-咔啉类衍生物(HMD)对人肝癌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雄性BALB/c裸小鼠每只以2×107个活细胞/ml(0.2 ml)建立人肝癌的裸小鼠模型,随机分为HMD低剂量组(0.22 mg/kg); HMD中剂量组(0.44 mg/kg); HMD高剂量组(0.87 mg/kg);5-氟尿嘧啶注射液组(5-Fu)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连续给药15d.观察HMD对裸小鼠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对裸小鼠主要脏器的毒性.结果 HMD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组对裸小鼠人肝癌移植瘤体重的影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HMD中、高剂量组及阳性组对裸小鼠体质量增加影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肝脏重量及肝脏系数的影响,HMD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脏及肾脏系数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HMD对人肝癌HepG2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未见有异常毒性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筛选建立裸小鼠人胃癌肝靶向高转移模型。方法采用原位移植技术,将组织学完整的MKN-45肿瘤组织块移植至裸小鼠胃壁上,按照胃原位移植→肝转移→皮下扩增→胃原位移植方法进行反复筛选,观察肿瘤原位移植成瘤率、侵袭和转移及形态学特征(光镜、电镜)。结果筛选出一个裸小鼠人胃癌肝靶向高转移模型,将其命名为MKN-45sci,已传至第5代。肿瘤的原位移植成瘤率、肝转移率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皆为100%,部分动物伴发肺、脾、膈等脏器转移及血性腹水。组织病理学和电镜观察结果证明其特征与原肿瘤相似。结论建立的裸小鼠人胃癌肝转移模型完整地再现了胃癌患者的临床过程,为探讨人胃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裸小鼠常位移植人肝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32只裸小鼠,将人肝癌移植瘤株LTNM_4瘤组织进行肝内移植,结果31只裸小鼠肝内形成肿瘤结节,移植成功率为96.8%;同时给以腋下异位移植,虽此法成功率为100%,但常位移植有所需组织少、生长速度快、更接近临床状态等特点,是研究肝癌的独具特色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紫杉醇对人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和对荷瘤裸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紫杉醇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在裸小鼠人肝癌模型上观察紫杉醇对荷瘤裸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紫杉醇对SMMC-7721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剂量时间依赖关系;荷瘤裸小鼠动物实验表明,紫杉醇对裸小鼠的肿瘤生长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的抑瘤率为分别26.38%和39.04%。因此紫杉醇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和荷瘤裸小鼠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9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汤钊猷、孙肪宪、田健、叶胜龙、刘银坤等15人,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美国中华医学会(CMB)基金等项目资助,进行了研究。 建立高转移人肝癌裸鼠模型(LCI-D20)及低转移人肝癌裸鼠模型(LCI-D35),移植成功率均达100%.能稳定传代。建立高转移人肝癌细胞系MHCC97,为典型多边形上皮细胞,分泌AFP,细胞倍增时间约31小时,细胞基本生物学特性稳定,已在体外连续传代2年,传120代后冻存。裸鼠原位及肝内注射后,潜伏期15-20天,肿瘤生长率100%,自发转移率100%。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裸小鼠皮下人脑胶质瘤模型,体外培养SHG44人脑胶质瘤细胞,用无血清1640培养液洗涤和离心两次,行活细胞计数后以甲氧氟烷吸入方式麻醉裸小鼠,分别将50μl含1,2,3×10~6个SHG44细胞的无血清悬液注入各组裸小鼠右腿上部皮下,现察SHG44细胞裸小鼠皮下致瘤性并计算肿瘤大小。30d后处死裸小鼠,取其肝、肺和皮下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和电镜检查,确定肿瘤本质和有无肿瘤转移,比较各组裸小鼠肿瘤生长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建立裸鼠皮下人脑胶质瘤模型,以2×10~6个SHG44细胞接种效果较理想,未发现肿瘤远处转移。所建裸小鼠皮下人脑胶质瘤模型为人脑胶质瘤化疗、放疗和基因治疗等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何瑞玲  罗时敏  臧林泉 《广东医学》2008,29(11):1789-1790
目的 利用构建小鼠肝素酶正义pcDNA3.1(+)表达载体转染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系(Hca-F),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系(Hca-P),观察过表达小鼠肝素酶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利用商业途径构建好的pcDNA3.1(+)-hpa质粒,利用lipofectamine2000作为转染试剂,将其分别转至Hca-F、Hca-P细胞株,采用微孔迁移法观察和检测肿瘤细胞粘附和转移情况。结果 转染有pcDNA3.1(+)-hpa质粒的细胞可以明显促进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系(Hca-F)和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系(Hca-P)的迁移功能(P<0.01)。结论 利用基因过表达技术表达肝素酶,可以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系的迁移和转移,为进一步研究阻断肝素酶基因表达治疗肝癌,明确肝癌预后靶点等奠定基础。 肝癌 肝素酶 鼠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常位(肝内)及异位(右腋皮下)移植人肝癌动物瘤株(LTNM_4)裸小鼠模型,以阿霉素(ADR)、米托蒽醌(DHAQ)作比较,对肝靶向制剂米托蒽醌毫微球(DHAQ-PBCA-NS)的抗肝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DR、DHAQ和DHAQ-PBCA-NS对常位移植人肝癌的抑瘤率分别为60.07%、67.49%和99.44%。对异位移植人肝癌的抑瘤率分别为80.03%、86.18%和92.90%。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PC_(10),采用ABPAP法显示细胞增殖活性,ADR、DHAQ和DHAQ-PBCA-NS的PCNA计数分别为85.5±12.7%、76.0±13.4%和31.0±23.0%。经t检验显示,DHAQ抗肝癌效果与ADR相当,而DHAQ-PBCA-NS抗常位移植人肝癌的效果明显优于ADR和DHAQ,具有应用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9.
人结肠癌细胞系裸小鼠淋巴结转移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人结肠癌细胞系裸小鼠爪垫淋巴道转移动物模型,并评价卡培他滨抗癌药物效果.方法 裸小鼠爪垫皮下注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在1~6周及8周取材,进行HE染色及CEA免疫组化检测,观察种植瘤的成瘤率、生长情况、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口服卡陪他滨抗癌药物观察其疗效.结果 种植1周后成瘤率100%.肿瘤在3~4周成指数生长.3周时见第一级胭窝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5),到6周时100%转移,其中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阳性率76.9%(10/13);5周时见第二级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1/5);到8周时见第三级肾门淋巴结转移(1/5),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3/5),但均未见肝肺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发生在肿瘤指数生长之前,HE染色及CEA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淋巴结有弥漫性癌细胞转移浸润.口服化疗药物卡培他滨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结肠癌裸小鼠爪垫淋巴道转移模型.此模型快速简便、转移集中、转移率高,且应用此模型能够评价抗癌药物卡培他滨抗癌疗效.  相似文献   

20.
裸小鼠人肝癌原位移植多药耐药模型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裸小鼠人肝癌原位移植多药耐药模型,探讨其生物学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裸小鼠人肝癌(Bel-7402)原位移植,用阿霉素腹腔注射诱导耐药,观察其病理形态学特征,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MDR1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的表达,并通过免疫组化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对Pgp进行细胞定位及形态观察。结果移植瘤组织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符合人肝癌特征,实验组MDR1mRNA表达量在1.4×103~3.6×106copy/μgRNA,阳性率达70.00%,Pgp表达为75.45%±5.67%;而对照组MDR1mRNA表达阴性,Pgp表达阳性率为4.25%±1.28%(P<0.01)。形态学观察显示Pgp大多位于细胞膜。结论裸小鼠人肝癌原位移植模型在形态及生物学特征上能高度模拟人肝癌。阿霉素在体内主要通过诱导人肝癌细胞多药耐药MDR1mRNA基因及影响功能蛋白Pgp的表达,获得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