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董春华 《海南医学》2005,16(3):19-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DCG),检测6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心率变异性,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移位,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 共检出516次心肌缺血,93.8%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幅度与症状呈正相关,而与心率变异性(HRV)呈负相关。夜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 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李琼  王侠  江薇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26-32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MI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DCG记录124例冠心病患者MIT值,MIT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124例中共检出次心肌缺血(SMI)960次,93.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MIT值较低,但缺血时间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P<0.05)。结论:DCG是临床上检测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及给药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 (DCG)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识别价值及规律。 方法 按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 2 1例 ,非老年组 30例。应用DCG对冠心病 5 1例的心肌缺血进行动态分析。 结果  5 1例经DCG检测共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 36 8次 ,其中无症状缺血发作占 85 87% ,ST段压低值平均为 ( 1 6 6± 0 13)mm ,78%缺血性ST段下降时心率增快 ,夜间心肌缺血阈值低 ,缺血时间和ST段压低程度劣于日间。老年组混合型心肌缺血及心肌缺血阈变异度 (IV)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结论 DCG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测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1265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85.5%;发作高峰在上午6:00~12:00,00:00~6:00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机制及规律。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结果:172%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下移发生于轻体力和脑力劳动时,发作高峰位于上午6:00~12:00时(P<0.01),90.7%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P<0.01),缺血发作的最高心率与24h内最高心率差距很小,与ST段压低相平行(P<0.01)。2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弓背抬高幅度及阵次以夜间为著,发作高峰位于1:00~6:00(P<0.01),心率减慢时ST段弓背抬高(P<0.01),夜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增高、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降低、ST段下移和ST段抬高持续时间延长(P<0.01),缺血发作的最低心率发生于夜间,与ST段弓背抬高相平行(P<0.01)。结论:缺血阵次、ST段移位幅度、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可了解心肌缺血时耗氧水平、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冠状动脉张力的高低,是冠心病患者和各种治疗疗效的有价值的指标。交感神经兴奋致耗氧量增加为缺血发作的重要机制,主张给β受体阻滞剂。冠状动脉张力增加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异常引起相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张给钙离子拮抗剂和硝酸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马立青  李芸  刘兆英 《海南医学》2009,20(6):114-116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机制及规律。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结果①72%无痛性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发生于轻体力和脑力劳动时,发作高峰位于上午6:00—12:00时(P〈0.01),90.7%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P〈0.01),缺血发作的最高心率与24h内最高心率差距很小,与ST段压低相平行(P〈0.01)。②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弓背抬高幅度及阵次以夜间为著,发作高峰位于1:00—6:00(P〈0.01),心率减慢时ST段弓背抬高(P〈0.01),夜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增高、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降低、ST段下移和ST段抬高持续时间延长(P〈0.01),缺血发作的最低心率发生于夜间,与ST段弓背抬高相平行(P〈0.01)。结论缺血阵次、ST段移位幅度、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可了解心肌缺血时耗氧水平、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冠状动脉张力的高低,是冠心病患者和各种治疗疗效的有价值的指标。交感神经兴奋致耗氧量增加为缺血发作的重要机制,主张给β受体阻滞剂。冠状动脉张力增加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异常引起相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张给钙离子拈抗剂和硝酸类药物。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慢频率依赖性无痛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慢频率依赖性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特征。方法 采用美国MGYHLTER12.NET3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动态检测时间为24h,检测开始后属患者详细记录生活日志和相关症状,专人测量分析心率、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指标。结果 96例患者发作时间为44.9min/24h,总发作时间4316.12min/24h,发作最长305min/24h,最短者3min/24h,ST段压低范围-1.3~-5、3mm,均为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压低发作时间分布以凌晨05:00~08:00最多,与其他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在41~60次/min时,ST段压低的持续时间最长。结论 冠心病慢频率依赖性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在清晨的比例高于其他时期,临床上应警惕该时段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抗心肌缺血治疗,预防心脏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ST/HR指数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本文对50例疑为心绞痛的患者行平板试验及静息和运动心肌灌注SPECT显象。并对运动心电图ST/HR指数和心肌显像灌注缺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与ST段压低及其它常规分级试验指标相比,ST/HR指数在检测冠心病及其程度上准确性高于ST段压低及其它常规分级运动试验指标。ST/HR指数作为评价心肌缺血指标,能较准确地反映心肌缺血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9.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redmill exercise test,TET)是诊断缺血型心脏病的一种重要无创检查手段^[1]。TET阳性患者中,ST段压低较ST抬高发生率要高。ST段抬高,往往反映严重的心肌供氧不足。在非心肌梗死患者中出现ST段抬高常提示严重的心肌缺血,且心肌缺血比ST段压低程度更加严重。本文收集我院近几年TET中出现ST段抬高患者16例,ST段压低患者19例并加以冠脉造影(CAG)对照分析,以提高TET对冠心病的诊断率及运动能力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监测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通过对29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 ST 段压低数及心肌缺血等症状的数据。结果:发现297例冠心病患者中,有心肌缺血88例(88.78%),其中14例为有症状的心肌缺血,74例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SMI 的发作高峰时间段是上午的6-12点间,且发生率、ST 段压低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症状 SMI 在冠心病患者中比例较大,通过实施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后,其能够提供准确的发病时间数据,这为有效诊断无症状 SMI 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卫泽  杜修海 《甘肃医药》1994,13(3):121-123
对700名就诊者分高血压、冠心病、其它疾病及青年体检组,以A和B两个标准分析三导动态心电图(DCG)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1)A标准:各组间ST下移或抬高次数无临床意义,其它疾病组的ST异常改变发生率达53.7%,假阳性率甚高;(2)B标准:心绞痛组缺血性ST改变的发生率为51.7%,而其它各组为9%~12.7%,前者ST缺血发作2.8h~(-1),而后者各组均≤1h~(-1)。B标准下DCG对SMI有一定价值但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2.
孙更新  赵文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1):1596-1597,160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6例,行8-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绞痛及ST段压低阵数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检出心肌缺血97例(83.6%),缺血性ST段下移共发生1 390阵次,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共检出200次(14.4%),ST下移(0.17±0.04)mV;SMI共检出190次(85.6%),ST段平均下移(0.16±0.07)mV;〉61岁患者SMI发生比例显著高于低于61岁患者(P〈0.05),SMI发生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SMI共检出ST段下移1 190阵次,白天显著高于夜间(P〈0.05),昼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患者18:00~6:00时心肌缺血时间、IV值均显著高于6:00~18:00,两时间段SMI患者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及IV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明确SMI发病时间段,SMI检出率高,是诊断SM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108例心绞痛患者经动态心电图监测636次缺血性ST段下移资料分析,结果表明:(1)在心绞痛患者缺血性ST段下移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占75%,发生次数是有症状性的3倍;(2)心肌缺血的发生77.2%与活动有关;(3)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规律,以上午6-10时为发作高峰,占全天发作总次数的32.2%,提示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应重视包括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内的总缺血负荷,并应结合缺血发生的昼夜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ce myocardial ischemia,SMI)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在诊断SM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2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有缺...  相似文献   

15.
动态心电图对无痛性心肌缺血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作珍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971-97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无痛性心肌缺血(S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5例临床已确诊为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中,有缺血性ST—T改变85例,占总数的89%。85例中共检出465阵次缺血发作,其中384阵次(83%)为SMI发作,81阵(17%)为有症状发作,ST段压低0.1~0.4mV。结论:动态心电图明显提高了冠心病的检出率,是临床监测无痛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评估及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艾司洛尔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与发生心肌缺血的关系,探讨超短效β阻滞剂艾司洛尔缓解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利用冠状动脉造影确定(CHD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分析不同程度冠脉病变CHD患者心肌缺血的发作阵次、持续时间、ST段下移幅度和发作时心率;对心肌缺血患者常规使用硝酸酯、吗啡等药物后未能完全缓解者,给予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以用药前和用药后4h作为评价时间点,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症状评分、心电图ST段压低、心率和血压。结果 163例中有126例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在不同程度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采用艾司洛尔治疗的103例患者中有86例有效,治疗有效率为83.5%,其中,59例显效患者用药(68±21)min后症状完全缓解(P<0.01),心率和血压均显著下降(P<0.01),心电图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P<0.01)。结论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有关;艾司洛尔可迅速、安全、有效缓解冠脉病变所致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