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非生物型人工肝对急性肝衰竭细胞因子清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急性肝衰竭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清除效果。方法:62例急性肝衰竭患者接受96次血浆置换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第7~10天的血清TNF-α,IL-18、IL-10水平。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IL-18明显下降(P<0.05),TNF-α、IL-10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1);治疗后第7~10天,原已明显下降的IL-18再次回升至治疗前水平。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以有效清除某些细胞因子,暂时代替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袁宏玲  李倩  覃后继 《海南医学》2023,(7):1039-1043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在临床表现上与急性肝衰竭相似,早期较难鉴别,该疾病的临床死亡率极高且预后差,并可在疾病临床病程的任何阶段发生。人工肝支持系统被用做ACLF的一线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国内外用于治疗ACLF的常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模型工作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其治疗研究进展进行述评,以期为临床医生在ACLF治疗过程中对非生物型人工肝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林克荣  李东良  郑建勇 《医学争鸣》2007,28(13):1186-1188
目的:研究高密度脂蛋白(HDL)抗内毒素,保护肝细胞作用.方法:用超离心方法分离纯化血浆脂蛋白,建立内毒素血症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观察HDL处理后各组肝衰竭小鼠的存活率及主要脏器的组织学改变,RT-PCR检测小鼠肝细胞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结果:HDL对内毒素及半乳糖胺所致小鼠肝衰竭有明显保护作用,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 vs 15%);内毒素血症肝衰竭小鼠肝脏发生了广泛的变性坏死,而HDL治疗组小鼠肝细胞仅发生了轻微变性坏死,单纯无脂蛋白血浆(LFF)则无此保护作用;内毒素小鼠肝组织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增高,HDL治疗组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接近正常.结论:HDL具有抗内毒素血症保护小鼠肝细胞,预防肝衰竭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肝衰竭小鼠TNFα和IL-6的过度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对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30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在PE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血浆抗凝血酶原III(antithrombinⅢ,ATⅢ)、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及肝功能。结果患者治疗后PT、APTT、TT、PTA,AT-III及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亦明显好转,总有效率80%,其中早期为93.75%、中期为80%、晚期为25%。结论 PE可显著改善早期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及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184-187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脏损害,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肝移植是有效的解决手段,但受供体短缺的限制,难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目前,非人工生物型肝支持系统常作为肝衰竭治疗的一线手段,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及血浆透析滤过为临床常用的三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方法,这三种治疗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脏功能,但均存在不足之处。本文旨在对这三种方法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早中期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及对照组63例;两组均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血浆置换治疗。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早中期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型人工肝联合内科治疗乙肝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9月本科收治的乙肝肝衰竭病例共109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分为对照组(行单纯内科综合治疗)和治疗组(单纯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不良反应、肝功能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7%vs 55.1%),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型人工肝治疗乙肝肝衰竭效果显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患者病死率极高[1],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效果差.我院应用TPE治疗肝衰竭患者,已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置换量(1000mL)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9例急、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29例病人均能耐受治疗,其中22例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改善(P〈0.01),血小板(PLT)无明显变化(P〉0.05),3例病情恶化,4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结论: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能显著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同时血浆灌流对血小板影响极少,是治疗肝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肝功能衰竭患者106例, 共行人工肝治疗240人次, 按照人工肝类型分为2组, 血浆置换 (plasma exchange, PE) 组62例,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 (plasma exchange+hemodiafiltration, PE+HDF) 组44例, 记录人工肝治疗前后患者实验室指标及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 评分, 评价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1) 2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 (TBIL)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总胆汁酸 (TBA) 水平均有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胆汁酸清除率等于1-治疗后/治疗前, 与PE组相比, PE+HDF组对总胆红素、胆汁酸清除率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E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胆汁酸清除率分别为 (54.07±11.03) %, (85.95±30.22) %, PE+HDF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胆汁酸清除率分别为 (63.03±11.15) %, (92.40±40.13) %; (3) PE组、PE+HDF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指标明显上升, 并且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下降, 各组中PTA和INR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2种模式对凝血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4) 与PE组相比, PE+HDF组对PTA的提升效果更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E组治疗后PTA提高 (88±65%) , PE+HDF组治疗后PTA提高 (102±73) %. (5) 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氨的改变, PE组治疗后血氨无改善;PE+HDF组治疗后血氨明显下降, 血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6) PE组治疗后肾功能较治疗前损伤加重, 可升高血钠、降低血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E+HDF组治疗后可以改善肾功能、纠正低钠血症及高钾血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7) 2组治疗后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 评分均下降, 且各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PE组相比, PE+HDF组对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改善更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相对血浆置换来说,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可以增加对白蛋白结合性毒素 (总胆红素、胆汁酸) 的清除, 对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提升效果更佳, 增加中、小分子的清除, 更有效治疗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内环境紊乱等患者;血浆置换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有明显改善作用, 均降低死亡风险及改善预后, 以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组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体外灌流肝脏(ECLP)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家猪的肝功能辅助支持治疗的效果,为体外灌流肝脏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 ①在门—颈静脉转流条件下,阻断家猪入肝血流120min,造成动物肝脏功能急性损伤;②利用广西巴马小型猪肝脏构建体外灌流肝脏系统;③利用ECLP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家猪进行辅助支持治疗,观察肝脏功能损伤家猪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ECLP支持治疗后,肝脏功能损伤动物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达101h、血清ICG潴留率下降、动脉血酮体水平上升、血氨和血胆红素水平下降、凝血酶原时间(PT)未见明显波动而保持基本正常。结论 ECLP具有生物合成和解毒代谢功能,使用ECLP辅助支持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动物,可在一定时间内改善肝功能损害动物的全身状态,明显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吴刚  陈文  邓存良  唐黎  秦波 《重庆医学》2014,(25):3281-3283
目的:研究小剂量血浆置换序贯血浆灌流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于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 ACLF患者,包括血浆置换治疗组(A组,n=114)和小剂量血浆置换序贯血浆灌流治疗组(B组,n=144)。A组采用单纯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用量2400 mL;B组采用血浆置换序贯血浆灌流,血浆用量1400 mL。观察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电解质指标变化;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清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血清肌酐(CRE)、钾离子和钠离子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两组患者各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66%,24周病死率为47.22%;与 A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3.75%)较 A组显著降低(3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血浆置换序贯血浆灌流治疗对于ACLF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且可以明显减少血浆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因子-kB(NF-kB)表达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0)、白介素-6(IL-6)分泌的相关性。方法25例心力衰竭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组PBMCs NF-kB表达由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的含量由放射免疫法测定。对两组的指标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PBMCs NF-kB胞核染色阳性率和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b-6)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NF-kB胞核染色阳性率和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F-kB表达增高,细胞因子(TNF-αβ、IL-1β、IL-6)分泌增多。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能通过NF-kB表达的上调促进细胞因子(TNF-α、IL-10、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14.
Treatment of hepatic failure with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进一步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型肝炎临床应用疗效 ,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应用ALSS共治疗 2 35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检测了肝功能、内毒素含量等 ,并对部分患者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HBV)含量、氨基酸谱等。比较重型肝炎不同期应用ALSS治疗效果。结果  10 8例重肝患者治疗后存活。ALSS治疗后 ,重型肝炎肝功能明显改善 ,血内毒素和HBV含量明显下降 ,血清蛋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浓度下降 ,BCAA/AAA比值上升。早、中期重型肝炎患者应用ALSS治愈好转率远高于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结论 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疗效可靠 ,在早、中期治疗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过程中平均每日血浆负荷量(ADP)差异对预后的影响,为提高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人工肝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98例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可能影响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因素,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总胆固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1周ADP是否>300 ml、2周ADP是否>400 ml为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Bil、2周ADP>400 ml为影响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以TBil回归系数为0.008,2周ADP回归系数为-1.832.结论 TBil和2周ADP是否>400 ml是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TBil为危险因素,2周ADP>400 ml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接受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肝衰竭患者77例,观察人工肝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转氨酶、胆红素、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和不良反应。结果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64.9%,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疗效与肝衰竭分期相关,以早期有效率最高(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35例次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所有不良反应均可缓解。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之上,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有效治疗肝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混合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混合型人工肝支持方法———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浆内毒素的清除作用。方法  3 4例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血常规、PT、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情况等变化。结果 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总有效率为 67.6% ,最终存活率仅为 2 9.1%。检测指标中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P <0 .0 5 ) ,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混合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有肯定的疗效 ,对血浆内毒素有确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41-44
目的 探讨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中血浆置换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68例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百色市辖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n=34)与试验组(n=34)。对照组给予普通冰冻血浆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病毒灭活血浆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生物化学检测指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79.41%)与对照组(70.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试验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29.41%(P0.05)。结论 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用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中的应用效果差别不显著,但相比普通冰冻血浆,病毒灭活血浆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祖细胞(HPCs)移植后不同浓度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肝脏修复情况,评价HPCs对肝损伤的修复能力,为评估HPCs移植疗效建立理想的肝衰竭模型。方法:9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0.1% CCl4组、0.5% CCl4组、2.0% CCl4组、10.0% CCl4组)和实验组(0.1% CCl4+HPCs组、0.5% CCl4+HPCs组、2.0% CCl4+HPCs组和10.0% CCl4+HPCs组)。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CCl4。CCl4造模后1 d,将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小鼠常规麻醉后切开腹腔,实验组小鼠经脾脏注射HPCs,阴性对照组小鼠注射等剂量无菌生理盐水。动态观察小鼠生命体征,监测其存活率;采血检测小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取肝脏计算肝脏指数;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Hoechst33342标记外源性HPC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移植HPCs在肝脏中的分布情况及肝脏标志蛋白细胞角蛋白18(CK18)和白蛋白(ALB)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1%和0.5% CCl4组小鼠存活率、肝脏指数、AST和ALT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病理学检测,肝细胞有自我修复作用,HPCs移植治疗的效果不明显。与2.0 %CCl4组比较,2.0%CCl4+HPCs组小鼠AST和ALT活性及肝脏指数降低(P<0.01),存活率增加(P<0.01);病理学检测可见肝细胞再生和大量外源性肝细胞,CK18和ALB表达与内源性肝细胞相当,HPCs移植治疗有效。10.0%CCl4组和10.0% CCl4+HPCs组小鼠2 d内全部死亡,无法评估HPCs的治疗效果。结论:HPCs移植可提高急性肝衰竭模型小鼠存活率,改善AST和ALT活性,对肝损伤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且2.0%CCl4诱导的ICR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能有效反映HPCs移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