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江晓丰  董强刚  冯久贤 《肿瘤》2000,20(1):25-2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树突状细胞(DC)分布的关系。方法 46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冰冻组织切片经抗VEGF,抗CD8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NSCLC组织中CD83阳性之DC的密度及VEGF的表达强度,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VEGF免疫组化染色显示46例肿瘤标本中阴性者16例,1+者13例,2+者5例,3+者6例,4+者6例;按每个高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液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34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D123+、CD11c+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及所占比例,并与28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肺癌患者CD123+DC的绝对数和比值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11c+DC的绝对数和比值均显著下降(P均<0.05)。两组的B淋巴细胞绝对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癌患者外周血T、Th、Ts、NK细胞的绝对数均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液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普遍发生改变,肺癌患者外周血T、Th、Ts、NK细胞数值下降的同时CD11c+DC数值也下降,对其进行检测可为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细胞黏附分子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黏附分子(CAM)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密切,能够介导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血管内皮细胞、实质器官组织细胞以及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现就近年来细胞黏附分子在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细胞黏附分子(CAM)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密切,能够介导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血管内皮细胞、实质器官组织细胞以及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现就近年来细胞黏附分子在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DC1/DC2)和机体NK细胞含量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DC亚群(CD11c+DC/DC1和 CD123+ DC/DC2)、NK细胞含量及血浆IL 12的浓度, 并以1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CD11c+DC百分率为(0.66±0.24)%,比对照组(1.38±0.18)%明显降低(P<0.01),CD123+ DC百分率(0.28±0.17)%与对照组(0.27±0.11)%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与健康人比较,NK细胞含量及IL 12的浓度均降低(P<0.05)。NSCLC 患者NK细胞的含量与CD11c+百分数及血浆IL 12 浓度均呈正相关(P<0.05),与CD123+百分数呈负相关(P<0.01)。DC各亚型百分率同患者的卡氏评分、化疗史有关联(P<0.01),NK细胞的含量与年龄相关(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C1功能低下,IL 12分泌能力障碍,从而影响了NK细胞的活性。DC亚型与NK细胞含量之间以及它们与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肺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体外扩增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并进一步鉴定Dc的形态及表型,为开展肿瘤临床生物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取肺癌患者外周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得到DC前体细胞,加入生长因子DCGF诱导DC生成,并加入自体肿瘤相关抗原刺激。收集细胞用透射电镜观察,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结果 应用该法扩增细胞可以得到大量成熟DC。电镜观察DC具有典型的形态。流式细胞仪细胞表型测定CD80为81.8%,HLA—DR为98.3%,CD86为69.8%,CDla为19.7%,CD14为66.9.1%,CD80和HLA-DR较未成熟DC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体外培养可成功地获得成熟的DC,进一步为肿瘤临床生物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肺腺癌患者和健康人DC细胞形态学、增殖力及肿瘤抗原致敏后表型的差异.方法:采集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诱导培养DC细胞;一定时间后观察DC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计数仪检测DC的增殖力,提取原代培养的肺腺癌细胞抗原致敏DC,36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表型变化.结果:两组DC细胞培养至第6天时,形态学无明显差异,而肿瘤患者细胞增殖速度比健康人缓慢.在肿瘤抗原修饰后36h,肺腺癌患者DC细胞的CD83、CD86、HLA-DR表达均比健康人降低.结论:体外培养的两组DC细胞形态学无明显差异,但肿瘤患者DC的增殖力及肿瘤抗原修饰后DC细胞表型的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9.
人肺癌组织总RNA转染树突状细胞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s)作为体内惟一能活化初始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是激发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关键,以DCs为基础构建的疫苗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免疫治疗中。其中RNA转染DCs构建DCs疫苗的方法,因避免了抗原的筛选和鉴定,所需肿瘤量小等优点,特别适于像肺癌这样的缺乏特异性肿瘤抗原、异质性大、抗原性弱的肿瘤。然而,目前缺乏RNA转染DCs的最佳时间和方法的研究。本研究以人肺癌组织总RNA体外转染DCs,试图摸索转染DCs的最佳条件。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选择肿瘤组织癌胚抗原CEA、粘蛋白MUC1双阳性的10例肺癌患者,一步法提取肿瘤组织总RNA,采集和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DCs和T细胞,将RNA于不同时间和不同方法转染D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EA和MUC1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测定DCs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未成熟期DCs转染人肺癌总RNA后CEA和MUC1表达量(11.33±2.64和39.68±7.25)明显高于成熟期DCs(5.46±1.63和27.17±4.16),且刺激自身T细胞增殖反应能力更强。电穿孔法转染人肺癌总RNA后DCs表达CEA和MUC1的量(20.53±3.64和65.39±9.33)明显多于脂质体转染(11.33±2.64和39.68±7.25)和直接混合法(0.91±0.27和18.53±3.26),且刺激自身T细胞增殖反应能力更强。结论采用电穿孔法将肺癌总RNA体外转染未成熟DCs可以使DCs表达肿瘤抗原量更高,刺激T细胞增殖的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CD2 5、CD4表达规律和Apo水平。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0 1例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CD2 5 、CD3 CD4 表达率和Apo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肿瘤转移状况和化疗对上述 3项指标的影响。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CD2 5 和CD3 CD4 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和P <0 0 5 ) ,Ap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化疗者的 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未化疗者 (P <0 0 1,P <0 0 5和P <0 0 5 ) ;在未化疗患者中 ,有转移者和无转移者之间的CD2 5和CD3 CD4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转移者的Apo却显著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1) ;在化疗患者中 ,转移者的Apo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1) ,CD2 5 表达率低于无转移者 (P <0 0 5 ) ,而CD3 CD4 二者差异却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肺癌能抑制患者外周血细胞CD2 5 和CD3 CD4 细胞进一步降低 ,但却引起Apo明显升高。化疗可以提高肿瘤患者CD2 5 、CD3 CD4 和Apo的检出率 ,使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数量和功能的下降,与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患者外周血DC亚型(CD11c DC和CD123 DC)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NSCLC患者外周血CD11c DC和CD123 DC、T细胞亚型及NK细胞含量,并以1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CD11c DC百分率为(0.38±0.18)%,比对照组[(0.66±0.24)%]明显降低(P<0.01),CD123 DC百分率[(0.28±0.17)%]与对照组[(0.27±0.11)%]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癌患者与健康人比较,CD3 T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1),CD4 /CD8 比值亦下降(P<0.05),CD8 T细胞及NK细胞含量均增高(P<0.05);CD3 T细胞数量同CD123 DC百分数呈正相关性(P<0.05),NK细胞的含量与CD123 DC百分数呈负相关(P<0.01);DC亚型百分率同患者的卡氏评分、化疗史有关联(P<0.01)。结论NSCLC患者DC低表达,而机体免疫功能显著下降。DC亚型与患者免疫状态之间以及它们与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癌PCNA蛋白表达与CT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 )检测 5 3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组织中PCNA蛋白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CT征象间的关系。结果 :PCNA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恶性度、大小、深分叶征、淋巴结转移、空洞征和胸膜凹陷征有关 ,与毛刺征无关。结论 :肺癌组织分化越低其PCNA表达越高 ,CT征象中肿瘤≥ 3cm、深分叶征、淋巴结转移、空洞征和胸膜凹陷征与PCNA蛋白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含量降低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 (DC)含量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 4 1例NSCLC、8例肺部良性病变及 12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DC。结果 肺部良性病变者的外周血中DC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NSCLC患者DC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上述三组的外周血DC与单个核细胞比值 (DC/PBMC)分别为 0 .6 0± 0 .0 5 %、0 .83± 0 .0 8%、1.0 2± 0 .11% ,DC计数分别为 2 1.0 0± 3.0 4× 10 6/L、2 9.0 0± 4 .0 1×10 6/L、16 .0 0± 1.5 2× 10 6/L。NSCLC外周血中DC含量与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无关 ,但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远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NSCLC外周血中DC分化成熟严重缺陷 ,血中DC含量与肺癌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Ki-ras基因12位密码子点突变为靶点,构建DC-Ad-Ki-ras(V12)肺癌疫苗及其抗肺癌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重组腺病毒的方法将人Ki-ras基因12位密码子点突变(由甘氨酸转变为缬氨酸)的cDNA导入DC,构建DC-Ad—Ki-ras(V12)肺癌疫苗,以流式细胞术、PCR、MLR和CTL等方法检测其免疫活性。结果 (1)DC-Ad-Ki-ras(V12)肺癌疫苗小仅能表达人Ki—ras(V12)基因,且能明显刺激T细胞增殖及提高CTL的杀伤作用。(2)突变Ki-ras基因修饰的DC免疫小鼠后,可产生针对表达Ki—ras(V12)基因的Lewis肺癌的特异件杀伤作用,但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则无明显杀伤作用。结论 以人突变Ki—ras基因修饰的肺癌DC疫苗可在体外特异性诱导抗可表达Ki-ras(V12)基因的Lewis肺癌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浸润与肺癌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 (TIDC)在肺癌组织中的数量 ,以及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和对预后的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39例肺癌组织S_10 0蛋白表达水平 ,流式细胞仪检测S_10 0 +TIDC的数量及DNA倍体。结果  39例标本中S_10 0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10 0 % ,S_10 0 +细胞具有典型树突状细胞形态学特征。异倍体肿瘤组织中S_10 0 +TIDC百分率为 2 1.81%± 8.18% ,明显高于二倍体肿瘤组织 ( 16 .0 3%±4.75 % )。有淋巴结转移组S_10 0 +TIDC百分率为 2 0 .43%± 7.74% ,无淋巴结转移组为 19.41%± 7.76 % ;肿瘤大于或等于 3cm组S_10 0 +TIDC百分率为 2 0 .90 %± 8.6 5 % ,小于 3cm组为 19.70 %± 7.6 1% ;非小细胞肺癌组S_10 0 +TIDC百分率为 19.48%± 7.98% ,小细胞肺癌组为 2 1.74%± 6 .17% ;存活期小于 1年组S_10 0 +TIDC百分率为 2 1.96 %± 8.0 5 % ,1~ 3年组为 19.47%± 6 .18% ,大于 3年组为 19.14 %± 8.76 %。经统计学分析 ,S_10 0 +TIDC数量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生存期之间均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TIDC数量在人类肺癌中不宜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诱导的LAK细胞对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肺癌细胞裂解物负载的树突状细胞 (DC)诱导的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LAK )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肺腺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接种裸鼠皮下建立肺腺癌移植瘤模型 ,同时将手术切除标本用反复冻融的方法制备肿瘤细胞裂解物 ;同一患者外周血分离得到的单个核细胞中 ,贴壁的细胞加入DC生长因子 (DCGF)培养得DC ,未贴壁的细胞加入rhIL 2培养得LAK细胞。用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自体DC ,诱导LAK细胞生成DC LAK细胞 ,注射荷瘤裸鼠腋下以观察DC LAK细胞对肺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用肺癌手术标本能成功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DC LAK组、LAK组、DC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肿瘤瘤重平均值分别为 0 .47、1.0 5、1.3 0和 1.5 8g ,DC LAK组、LAK组和DC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70 .3 %、3 3 .5 %和 17.9% ,DC LAK细胞具有抑制裸鼠肺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而且强于LAK细胞 (P <0 .0 5 )。结论 通过荷瘤裸鼠体内抗瘤实验证实了DC LAK细胞的抗肺癌作用明显高于LAK细胞 ,提示DC LAK细胞治疗是更为有效的抗肺癌生物治疗方法 ,为DC疫苗用于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男性肺癌患者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与外周血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磁性微粒分离的免疫酶联分析测定方法检测 2 5例男性肺癌患者和 30例正常男性外周血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 )、睾酮 (testosterone ,T)、卵泡刺激素 (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 ,FSH )和黄体生成素 (lutenisinghormone ,LH )水平 ,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2 5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 11例肺良性病变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2 5例男性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清中E2 水平较正常男性明显增高 (P <0 .0 1) ,T明显下降 (P <0 .0 1) ,E2 /T明显增高 (P <0 .0 1) ;2 5例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6 0 .0 % ( 15 / 2 5 ) ,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 ,而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 ;男性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雌激素水平与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916 7,P <0 .0 0 1)。结论 男性肺癌患者存在性激素水平的失衡和紊乱 ,且与雌激素受体表达密切相关 ;外周血雌激素升高可能具有上调雌激素受体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多药耐药是肺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化疗不能提高肺癌生存率的最大障碍。肺癌耐药机制复杂,其形成与多种耐药基因有关,联合检测多种耐药基因表达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组织中五种多药耐药因子的表达、共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微波EnVision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72例肺癌患者癌组织中肺耐药蛋白(LRP)、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水平。结果 LRP、P-gp、GST-π、TopoⅡ、MRP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2%、86.1%、54.2%、29.2%、30.6%。不同性别的LRP、TopoⅡ表达明显不同(X^2-11.460、4.877,P-0.001、0.027)。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的LRP、GST-π、TopoⅡ表达明显不同(X^2=15.104、14.076、9.409,P=0.001、0.001、0.009)。不同细胞分化程度的Gsrr-π表达明显不同(X^2=8.933,P=0.011)。不同T分期的TopoⅡ表达明显不同(X^2=3.963,P=0.049)。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LRP、TopoⅡ表达与性别相关(r=0.464、-0.205,P=0.000、0.027);LRP、GST-Ⅱ、TopoⅡ表达与病理类型相关,非小细胞肺癌LRP、GSTⅡ表达高于小细胞肺癌(r=-0.390、-0.262,P=0.000、0.018),腺癌LRP表达高于鳞癌(r-0.604,P=0.000),鳞癌GST-π、TopoⅡ表达高于腺癌(r=-0.257、-0.264,P=0.015、0.012);Gsrr-π表达仅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低分化或未分化者Gsrr-π表达率低于中高分化者(r=0.232,P=0.012);TopoⅡ表达与T分期呈正相关(r=0.200,P=0.031),GST-π表达与T分期近似负相关(r=0.182,P=0.050)。耐药因子共表达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LRP与P-gP、LRP与MRP、P-gp与GST-π、P-gP与MRP、GST-π与MRP呈正相关(r=0.283、0.234、0.453、0.204、0.323,P=0.002、0.011、0.000、0.027、0.000),共表达率分别为70.8%、27.8%、52.8%、29.2%、23.6%;LRP与TopoⅡ呈负相关(r=0.183,P-0.048),共表达率为19.4%。结论 肺癌组织表达多种耐药因子,各耐药因子间共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多数耐药因子与T、N、M分期及临床分期无关,部分与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相关。肺癌耐药由多种耐药基因共同参与,联合检测多项耐药因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