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CPB下行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每组各12例。川芎嗪组:CPB转流前及循环开放后经中心静脉5min内静滴川芎嗪注射液4mg/kg,术后两天每天继续静滴4mg/kg。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两组分别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术毕、术后24h、术后48h采血测定NSE浓度,在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进行神经心理测试。结果23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在主动脉开放后30min、术毕的NSE浓度较CPB前明显升高(P〈0.05),其余时间无明显差异;川芎嗪组在主动脉开放后30min、术毕时的NSE浓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与川芎嗪组术后7天POCD发生率分别为27%和2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剂量的川芎嗪能有效降低CPB期间血浆NSE浓度,但对术后POCD发生率未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川芎嗪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ACC)前后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川芎嗪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28例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每组14例。川芎嗪组预处理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滴入川芎嗪3 mg/kg,30 min内滴完,转流中追加1 mg/kg于氧合器中,对照组于上述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30 min和术后24 h测定外周血心肌酶的变化。结果川芎嗪组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2基因的表达量在ACC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组心肌损伤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预处理可上调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2基因表达,产生一定程度的心肌保护作用,表现为心肌酶漏出减少。  相似文献   

3.
对40例行CPB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分别于手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3、4、5、7和10天共9个时点,应用单向火箭免疫电泳法测定血浆PFn含量,10例非CPB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显示非CPB组患儿术前、术后血浆的PFn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转流前比较,CPB组患儿PFn含量在术后1、2、3、4和5天明显下降,术后3天PFn下降最显著(p<0.05)。年龄小于3岁的婴幼儿、复杂性先心病患儿、CPB时间或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120分钟的患儿,其术后血浆中PFn含量下降更明显(p<0.05)。术后治疗介入评分系统(Tiss)≥35组的PFn值比Tiss<35组的下降更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脂肪乳剂(Lipo-pGE1)对体外循环(CPB)术中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诊断明确的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患者32例,随机分为Lipo-pGE1组和对照组,Lipo-pGE1组16例:CPB开始前用Lipo-pcE1剂量2.0ng/(kg·min)持续静脉泵点至升主动脉开放后2 h;对照组16例:用等容量的0.9%NaCl溶液.分别于CPB开始前,升主动脉开放后1、2、6、24h共5个时间点抽取动脉血,分别测定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表达值.结果 两组患者CPB开始前IL-6、TNF-α、sICA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开放后1、2、6、24h较CPB开始前明显升高(P《0.01).除IL-6于升主动脉开放后1 h Lipo-pGE1组略高于对照组外,其余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CPB开始前至升主动脉开放后2 h持续静脉泵点Lipo-pGE1,能有效地抑制IL-6、TNF-α的释放及减弱sICAM-1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川芎嗪时小儿体外循环中性粒细胞CD11/CD18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9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盐酸川芎嗪5 mg,/kg;对照组盐酸川芎嗪.2组患儿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CPB开始后20 min、术后、术后6 h和术后1 d五个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分子表达水平.结果 麻醉诱导后,2组患儿血浆中CD11b/CD18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CD11h/CD18于CPB开始后20 min、术后、术后6 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 d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可下调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PB心直视术后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分子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CP)风湿性心脏病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40例首次CPB下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P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CP组在含血停搏液中加入CP(浓度10 mmol/L),并在升主动脉开放前,主动脉根部灌注含CP(浓度10 mmol/L)的CPB温血5 min.对照组不添加CP,其他方法同CP组.结果 CP组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90.0%(18/20)比60.0%(12/20)](P<0.05);CP组复苏后多巴胺最大剂量[(4.0±0.9)g/(kg·min)]和开放升主动脉后4、10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32.4±5.2)、(23.7±5.3)U/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5±1.2)g/(kg·min)、(43.8±5.8)U/L、(33.5±6.0)U/L](P<0.05).结论 CP用于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川芎嗪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ACC)前后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川芎嗪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28例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每组14例。川芎嗪组预处理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滴入川芎嗪3mg/kg,30min内滴完,转流中追加1mg/kg于氧合器中,对照组于上述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和术后24h测定外周血心肌酶的变化。结果川芎嗪组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2基因的表达量在ACC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组心肌损伤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预处理可上调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2基因表达,产生一定程度的心肌保护作用,表现为心肌酶漏出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利多卡因干预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炎症因子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择期行单肺通气胸科手术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L组)麻醉诱导前15 min缓慢静脉输注利多卡因负荷量剂量1.0 mg/kg(在5 min之内输注完),随后微量泵以1.0 mg·kg-1·h-1的速度静脉输注利多卡因,于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输注;对照组(C组)以同样的方法静脉输注相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手术结束时,术后1 d抽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6和TNF-α浓度,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 d时采集血样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并且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测试评分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与C组比较,L组手术结束时和术后1 d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L组手术结束时和术后1 d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L组手术结束时的血清TNF-α水平较术前1 d明显升高(P<0.05);L组术后1 d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显著低于C组(P<0.05);L组术后3d血清NSE浓度显著低于C组(P<0.05);C组术后1 d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与术前1 d比较,L组术后1、3、7 d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d血清NSE浓度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L组在术后1、3 d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而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C组在术后1、3 d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结论围手术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干预能有效地减少老年患者胸科手术单肺通气后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降低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例择期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15例.于麻醉诱导前、CPB前、CPB结束后30 min及24 h各时点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血浆水平,于CPB前、CPB结束后10 min、30 min各时点分别测定呼吸指数(RI).结果 CPB结束后3 min及24 h,对照组TNF-α、IL-6、IL-8明显高于诱导前以及相同时点乌司他丁组的水平(P<0.01); CPB结束后30 min及24 h,两组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但乌司他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PB结束后10 min以及1 h,对照组RI较基础值以及乌司他丁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具有抗炎以及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地佐辛、氟比洛芬脂对全麻2型糖尿病手术患者术中、术后空腹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全麻下耳鼻喉择期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身麻醉,诱导和术毕前30 min,A组给予地佐辛0.1 mg/kg,B组给予氟比洛芬脂1 mg/kg.抽取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手术30 min、术毕、术后2h、术后6h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 A组患者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较,B组患者手术30 min到术后6h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0 min到术后6h,B组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和6h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氟比洛芬脂相比,地佐辛对2型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影响更小,胰岛素抵抗加重更轻,更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体外循环搏动灌注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肾功能不全患者55例行心脏直视手术,随机分为搏动灌注组(P组)28例与非搏动灌注组(NP组)27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尿素氮、肌酐、尿酸、术中单位时间尿量.主动脉开放前进行血气、电解质分析及乳酸测定.结果 主动脉开放前P组乳酸值明显低于NP组(P<0.01),手术前后尿酸差值P组明显高于NP组(P<0.01),术中单位时间尿量P组明显多于NP组(P<0.01).结论 与非搏动灌注相比,体外循坏采用搏动灌注有利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保护.  相似文献   

12.
吴文春  董敏  曹雅军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0):1699-1700,1702
目的观察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S-100β变化,探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与NSE、S-100β变化的关系。方法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6例,分别于术前24h、术后6h以及48h进行老年认知功能量表(the scale of elderly congitive fuction,SECF)测定;同时检测术前24h、术后6h以及48h血清中NSE、S-100β蛋白水平。结果①术后共有21例患者被诊断为POCD。②NSE水平在术后6h以及48h均明显升高,与术前24h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③S-100β仅在术后6h显著升高,与术前24h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后48h下降至术前水平。④发生POCD的患者,其术后NSE以及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者。结论老年患者术后NSE、S-100β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血清中NSE、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与POCD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腹腔镜手术中用不同的麻醉方法和不同的麻醉管理手段对比研究其各自的苏醒质量。方法 80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与A组分别单纯吸入异氟醚和七氟醚,浓度2%~3%,氧流量3L/min。B组吸入七氟醚1%~2%同时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C组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6~8mg·kg﹣1·h﹣1、瑞芬太尼0.2μg·kg﹣1·min﹣1。对照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术中BIS的靶控值控制在45~50,术毕前15min逐渐降低吸入麻醉药浓度,使BIS值在手术结束时达到60。B组缝皮时停药,A、C两组在手术的最后15min逐渐调低麻醉药用量,至缝皮停药。结果 A、C两组气腹2min MAP较气腹前显著升高(P0.05),C组气腹2min和气腹30min MAP较其余三组相同时点显著升高(P0.05),A组气腹2min和气腹30min MAP高于B组和对照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B组气腹30min与C组气腹前、气腹30min HR较其余各组相同时点显著降低(P0.05),B、C两组气腹30min HR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各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拔管后15min以及30min 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后期滴定法调整用药以及采用平衡麻醉,均能获得采用BIS监测指导用药同样良好的苏醒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对心脏搭桥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心脏搭桥术患者96例,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相同,联合组:分别于术前30 min和术毕前30 min各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50 mg,术毕前25 min,地佐辛0.8 mg/kg加入0.9%NaCl溶液稀释至100 mL静脉泵注;对照组:分别于术前30 min和术毕前30 min各静脉滴注舒芬太尼3μg,术毕前25 min,芬太尼20μg/kg加入0.9%NaCl溶液稀释至100 mL静脉泵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Ramsy镇静评级法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镇静评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用于心脏搭桥术后镇痛具有较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能够显著降低单一用药时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氯胺酮预处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诱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三组(n=12):对照组(C组)和氯胺酮干预组(K1组和K2组).在劈胸骨时、主动脉插管时和主动脉开放前5 min,K1、K2组分别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和1.0 mg/ks,C组注射等量0.9%NaCl溶液.于上腔静脉插管时(T1)、主动脉阻断后30 min(T2)和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3)取适量心肌组织,应用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心肌中iNOS mRNA的表达量.结果 与T1比较,三组T2和T3iNOS mRNA均升高(P<0.01);与C组(2.85±0.48、4.49±0.86)比较,K1、K2组T2和T3iNOSmRNA均显著降低(2.33±0.31、3.76±0.61和1.92±0.12、3.12±0.39);K2组与K1组比较,T2和T3 iNOS mRNA均降低(P<0.05).结论 氯胺酮预处理能显著降低心肌iNOS mRNA的表达量,减少血浆心肌酶的漏出,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主动脉阻断后经主动脉根部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拟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C组和P组,每组30例。在体外循环下,P组于阻断升主动脉后,立即经升主动脉根部注射葛根素注射液5mg/kg,随后灌注4℃高钾(K+浓度22 mmol/L)含血心脏停搏液20 mL/kg;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随后灌注4℃高钾(K+浓度22 mmol/L)含血心脏停搏液20 mL/kg,两组患者每30 min复灌不含葛根素的相同成分含血心脏停搏液10 mL/kg。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即刻(T1)、主动脉阻断后4 h(T2)和术后24 h(T3)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8 mL,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活性。记录阻断升主动脉至心脏停搏所用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心脏复跳期间利多卡因使用剂量及术后2h多巴胺用量。结果:与C组比较,P组心脏复跳期间利多卡因用量和术后2 h多巴胺用量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组T2~T3时血浆cTnI、CK和CK-MB的活性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阻断后经主动脉根部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可减轻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超滤法对小儿先心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改良超滤组(A组),平衡超滤+改良超滤组(B组)和常规体外循环,不用超滤(C组)。监测患儿体外循环(CPB)前和CPB后的血小板计数(PLT)、CPB前的活化凝血时间(ACT)、CPB后30 min及60 min的ACT、CPB时间及术后出血量。结果:CPB前后的PLT差值、出血量A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CPB前后不同时间ACT的差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超滤法及平衡超滤+改良超滤法均可提高先心病患儿术后PLT水平并减少出血量,而平衡超滤法对凝血功能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行神经心理学的测试和采用Newman的方法,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明显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排除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或服用相应药物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分硬膜外组和全麻组,硬膜外组又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腰-硬膜外麻醉两亚组;全麻组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全身-腰硬膜外复合麻醉三亚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麻醉前、术后6h、6d的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所有组MMSE评分在术后6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和硬膜外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中各亚组比较无统计学无差异(P>0.05),全麻组中各亚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h全麻组和硬膜外组POCD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中各亚组比较无统计学无差异(P>0.05),全麻组中各亚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麻和硬膜外组及其各亚组术后6d的MMSE评分和术前无差别,POCD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老年患者硬外麻和全麻术后早期都可发生POCD,全麻患者较硬外麻患者术后6h的POCD发生率高和MMSE评分低,术后6d不同的麻醉方法对POCD发生的影响和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